首页 百科知识 当前酒泉市发展风电产业的对策

当前酒泉市发展风电产业的对策

时间:2022-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 当前酒泉市发展风电产业的对策一、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陆上三峡”为契机,以建设千万千瓦级大型风力发电基地为基础,配置和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引进和建设一批大型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企业,加大关键技术、主要零部件的研发和配套力度,打造风力发电设备产业集群,使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业成为推动酒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支柱产业。

第六节 当前酒泉市发展风电产业的对策

一、发展思路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陆上三峡”为契机,以建设千万千瓦级大型风力发电基地为基础,配置和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引进和建设一批大型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企业,加大关键技术、主要零部件的研发和配套力度,打造风力发电设备产业集群,使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业成为推动酒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发展目标

甘肃(酒泉)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总体规划分三期建设,总体目标是把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成为集研发、制造、认证、测试、培训、配件供应、高科技服务为一体的西北地区最大的风电产业装备制造基地。

近期目标是到2010年,入驻产业园的企业达到10~15户,完成项目投资额20亿元,年总装风力发电机组500套,风电装机能力达到75万千瓦,年销售收入达到60亿元。产业园雏形形成,产品部分满足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场建设对发电装备的需求;

中期目标是到2015年,入驻产业园的企业达到20~30户,完成项目投资额50亿元,年总装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1000套,风电装机能力达到150万千瓦,年销售收入达到120亿元。产业园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能够生产制造各类风力发电装备及配套产品,初具研发能力;

远期目标是到2020年,入驻产业园的企业达到40~60户,完成项目投资额100亿元,年总装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2000套,风电装机能力达到300万千瓦,年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以上。最终建设成为集研发、制造、认证、测试、培训、配件供应、高科技服务为一体的西北地区最大的风电产业装备制造基地。产业园主要布局建设风机总装、风轮叶片制造、塔架塔筒制造、法兰及轮毂制造、电器及控制设备制造、研发及高科技服务等6大类项目。

三、近期的主要任务

确保到2010年前入驻制造企业达到10户以上,完成项目投资20亿元,年总装风力发电成套设备500套以上,风电成套设备生产能力达到75万千瓦,年销售及服务业收入达到60亿元以上;力争在2015年前形成150万千瓦的风机成套设备生产能力,同时积极开展风电产业的后续服务及光伏发电装备制造。

四、产业布局

规划建设布局:中国甘肃(酒泉)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位于甘肃酒泉工业园区西园,占地面积6000亩,分两期建设。产业园东至经五路,西至经一路,南至连霍高速公路,北至纬三路。规划建设六横五纵道路20公里,产业园容积率0.6~1.0,建筑密度35%,建筑层数以二至三层为主,绿化覆盖率30%以上。产业园内供水、排水、电力、通讯、消防、供暖设施按照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结合产业园实际布局建设。

五、项目布局

中国甘肃(酒泉)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主要布局建设六大类项目:风力发电机制造、风力发电机叶片制造、风力发电机塔架塔筒制造、锻铸件及法兰生产、电器及控制设备制造、研发及高科技服务。

重点建设项目包括:风力发电机总装、风力发电机制造、风力发电机叶片制造、风力发电机塔架制造、风力发电机控制系统制造、风力发电机电器制造、风力发电机轴承制造、风力发电机变桨系统、风力发电机锻铸件生产、风力发电机液压系统制造、风力发电机齿轮箱制造、风力发电机轮毂制造、风力发电机润滑油生产、电线电缆制造输电线路、变电器材生产、风机塔筒涂料、风机阻尼胶片、风电部件粘胶剂、风机叶片连接件、风机塔筒电梯、风机塔筒升降梯、风机叶片材料生产、风机模具生产、风机机舱罩制造、风机绝缘材料、风机避雷器、风机变流器、风机设备调节系统、风机变桨传动齿轮、风机电容器、风电系统电控设备、风机叶片辅助材料、风机变电柜、风机制动器生产、风机离合器生产、风机叶片维护、风电球铁铸造件、风电产业高科技服务、风电机组吊装设备租赁、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研发中心、风电产业园综合服务等40多个项目。

六、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1.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加快交通网络建设。要加快形成航空、铁路、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有机衔接、互为配套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酒泉至嘉峪关的快速道路规划建设。积极争取省交通厅在工业园区西园连霍高速公路开设新的出入口。同时,工业园区管委会继续完善园区道路系统,形成物流畅通的运输渠道。加快保障设施建设。要加大以电力、供暖为重点的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统筹电源和热网的协调发展,构筑电力安全保障体系。在完善产业园电网的基础上,建设中心变电站及集中供热站。加快供排水设施建设。统筹考虑水源、供排水设施的布局,构筑供水安全、水源充足、管网连环、覆盖园区的给排水网。西园自来水厂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建至2万立方米/日;排水管网逐步覆盖产业园,与工业园区总管网链接,实现达标排放。推进信息网络平台建设。要统筹建设与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区内企业的个性化需求相适应的园区网络基础设施,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信息中心等多个平台融为一体,集约利用网络资源,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园区企业以管理信息化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逐步推进产业园内相关企业的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信息网络连接和信息资源共享。

2.现代服务支撑体系

按照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要求,加强与酒嘉地区服务业的分工协作,努力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逐步实现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联动、协同发展,为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乃至工业园区制造业升级提供服务支撑。重点构建以金融、信息咨询、技术培训、质量检测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平台,提高产业区的配套服务能力。

3.投融资支撑体系

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导向,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不断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在进一步确立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加强政府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引导,保持财政对产业园及投资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工业园区投资开发公司一方面通过市场化运作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提供融资担保,增强政府对产业园开发建设和运作的统筹协调能力。进一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完善针对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的风险投资和贷款担保机制。

4.科技创新支撑体系

围绕产业园产业发展的重要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两大重点,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利用社会技术资源,积极引进科研院所共建风电设备制造技术研发中心。加强自主技术创新,着力推动行业或区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龙头企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为依托,着力建设若干集研究开发、技术支持、技术推广、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中心,重点提升特色产业共性技术开发能力。

5.人才资源支撑体系

要通过内育、外引、借智等多种途径,不断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健全人才培训体系与优化人才政策环境,集聚产业园产业发展的各类人才智力。大力开展网上人才信息服务,采取柔性流动、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逐步形成高级人才引进的长效模式,并加强同高等院校合作,引进优秀的高校毕业生人才。酒泉工业园区管委会要联合行业协会及企业,以酒泉职业技术学院、酒泉职业培训中心等为依托,以人才实用性为目标,采用多种培训形式,建立一支“本地化”的专业技术队伍和技工队伍。加快制订人才引进政策,特别是要制定产业所需技术人员及技工来园区工作的政策,并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探索实施各种先进柔性分配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内部各种管理、技术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

6.安全保障支撑体系

围绕产业园发展需求,要从源头管理、监管管理、安全防范体系等方面着手构筑起有效的安全保障支撑体系。要强化源头管理,督促所有入园项目,依法进行安全预评价与“三同时”审查,严格执行危险品项目开工安全专项验收制度;要构建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落实应急救援组织及组织分工;要合理布置和建设消防设施,特别是叶片生产等重点企业要加强消防设施的配备,增强消防应急救援力量,并与入驻酒泉工业园区的企业、单位的消防、工程救援力量进行协调整合,形成联动机制。

七、具体措施

1.抓好风能资源详查

资源详查评价是风电场微观选点的前提,也是引进投资主体的先决条件。在同一区域内不同的地点和高度,风速、风功能密度和有效风时数都会有所变化。通过测风掌握详尽的风能数据,一般都需要1到3年时间。因此,当前首先要做好这项最基础的工作。要抓住新一轮全国风能资源普查的有利时机,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调动专业部门、投资主体等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建设覆盖更大范围和有效高度的风能资源观测网,开展风能资源丰富区的资源详查和综合评价,详尽掌握风能资源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建立风能资源数据库,为风电场微观选址和规划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加快电网建设

电网是电源建设的控制因素。要统筹考虑电源与电网建设,加快750千伏超高压电网工程向河西走廊的延伸,论证建设特高压直流电网向华中和华北电网送电,为河西走廊风电基地电力外输提供保障。这项工作,事关河西走廊风电基地建设的成败,必须及早研究,抓紧规划实施,努力做到电网建设与风电开发同步进行。

3.实行风电同其他电源建设相配套

风力发电固有的间歇性和波动性,会对电网造成冲击,电网是否能够承受这样的冲击是制约风电并网的突出问题。在风力发电所占比重较小时,区域电网自身的调峰能力就可以消化间歇性引起的波动,但随着风电的大规模开发,通过建设相应规模的非风电电源以提高电网的调峰能力就势在必行。我们在加快河西走廊风电基地建设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我省和周边的煤炭和水力资源,抓紧主网沿线现有电源的扩容改造,并规划建设一批新的水电火电项目。河西地区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太阳能光伏发电和热发电的潜力也很大,实施风电、太阳能发电互补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总之,要通过多方面努力,争取实现风电和火电、水电、光电的互补,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和风电的安全送出。当然,在风电装机容量增加到一定比例后,仅靠区域电网是难以满足调峰需要的,实行跨省跨电网的大范围调峰将不可避免。

4.加强风电运行管理和就地转化的研究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可再生能源所占的比重必然要大幅度上涨,必须综合利用各种调峰技术,实现大规模“间歇性”电力的并网。要适应风电快速发展的要求,加快风电及其并网技术的研究,规范风电接入系统管理,统一风电机组技术标准,研究制定风电场建设与运行管理规程规范,全面提高风电运行管理水平。同时,要积极探索风电“直供”和就地转化的途径,不断降低风电对电网调峰的影响。要积极论证在风力资源富集区发展适应电源特点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载能产业,论证发展电解水制氢、高容量动力电池充电等储能产业,论证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等。这样,既可以减轻电网的压力,又能促进当地新兴产业的培育。

5.加大风电设备自主创新力度

风电装备投资成本高是制约风电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本原因是风电装备的国产化率低,特别是核心技术控制在发达国家手中。我国要大力发展风电产业,必须着力提升风电装备研发制造能力,提高国产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以降低风电产业成本。我省已在兰州理工大学建立了风力机工程研发中心,大功率风力发电机和控制设备的研制已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完成系统集成的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已投入试运行。要充分利用国家风电项目特许权招标的政策,在风电项目招标中坚持引进技术、联合设计、合作制造、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以市场换技术,突破关键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能力。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有序进入风电设备制造领域,整合风电设备研发制造资源,推动产学研结合,培育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我们在兰州、酒泉、白银等市规划了风电装备产业园,努力形成集研发、制造、认证、测试、培训、配件供应、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把甘肃打造成全国重要的风电设备制造基地。

6.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风电要由过去的补充能源发展成为重要的替代能源,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尤其要对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国家产业政策明确要求风电设备的国产化率必须达到70%以上,为此应加大对风电装备研发的支持力度,制定相配套的装备采购政策。要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坚持执行优先收购、优先调度的双优政策,以适当的价格优惠激励风电投资的积极性。要有效区分调峰电价与基荷电价,尽可能调动各个常规电站的调峰积极性。要抓紧落实风电发展的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形成风电发展的激励机制。

7.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

风电产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大规模的资本投入。初步匡算,建设2000万千瓦的风电基地,综合投资接近2000亿元。要解决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必须面向市场,把立足点放在引进域外投资主体上。现在这方面的形势很好,在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风电产业已成为国内外资本投资的热点,来我省洽谈投资的企业络绎不绝。我们要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坚持规划先行,扎实做好资源评估、风电厂选址、项目核准、设施配套等基础工作。要建立风电产业协调服务机制,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重点引进知名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风电产业开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