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信息化建设实施总体规划

信息化建设实施总体规划

时间:2022-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明确责任是确定各级人员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应该承担的责任。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全院信息化建设。二是在信息系统建设实施计划中明确安排对规范和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

3 信息化建设实施总体规划

3.1 健全各级组织和规章制度

在系统应用初期,所调整的主要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包括:

(1)新增信息系统应用管理相关制度,包括设备管理、数据管理、应急措施、数据检查与考评、系统维护等。

(2)调整部分现有制度和工作规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系统后流程改变或管理过程改变的制度,包括医嘱管理、病案管理、病人出入院管理、卫生经济财务管理制度等。

(3)医院设立应用实施小组负责跨部门的业务协调,医务处指派专人专职负责日常工作。实施小组的任务包括跨部门之间的沟通,医院与系统开发商之间的联络,组织、监督相关部门制定并审查规章制度,调整计划,检查监督信息系统运行质量。

(4)系统运行平稳且制度调整完善后,系统应用的组织和质量监督工作交由业务部门按照常规执行。

各级组织和规章制度的健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1 人员的组织

由于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涉及医院几乎所有的部门和人员,全员的参与以及医院常规医疗组织机构(如部门、科室体系)的组织协调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对于人员的组织应该抓好明确责任、培训技能、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四个方面的工作。明确责任是确定各级人员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培训技能是让参与信息系统建设的人员能够掌握必要的系统操作能力。宣传教育是将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意义、实施计划、工作进度、各个部门的责任等情况不断地进行宣传,教育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作用和重要性以及自己的任务。管理制度能够制约人们的行为,制度的调整往往引起利益分配的变化,只有使工作人员在采用新的工作模式后能够得到心理和物质利益上的平衡,才能使系统应用得到保证。

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全院信息化建设。设组长1名、副组长1名、组员5人。名单如下。

组长:官英勇(院长)

副组长:陈大明(信息科科长)

组员:

办公室:

各人员职责如下。

组长:负责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设计决策、项目决策、流程决策、人员调配决策。

副组长:负责具体项目规划、设计,负责人员召集,组织实施等工作,对工程质量负责。

组员:负责医院各部门的人员培训,制定流程,提出需求,协助实施,协调科室与信息化之间的关系。

办公室职责:在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完成方案起草、流程收集、需求汇总等工作。负责系统调试、系统维护、人员培训、人员组织、安全管理等具体工作。

3.1.2 技术资源的组织

信息技术资源对于医院来说是稀有资源,这主要体现在医院本身所拥有的信息技术人员少,素质和经验也相对不足。然而与专门从事信息技术单位的技术人员相比,在医院的信息技术人员具有熟悉医院工作流程的突出优势,这是建设医院信息系统所最需要的能力。从保持医院信息系统长期稳定发展的角度看,医院必须具有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医院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制定培养保留高素质技术骨干的政策,使他们能够比较稳定地为医院信息建设服务;二是引进与培养结合,使技术骨干能够不断地吸收新技术,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他们尽可能多地熟悉和掌握所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尽早摆脱在应用支持上对厂商的依赖;三是提供技术人员发挥能力的机会,如赋予他们参与系统完善和改进的责任,不断提出新的应用需求并要求他们从技术上给出解决方案等。

在系统建设初期,医院除充分发挥本单位技术人员的作用外,还应该借用外部的技术力量。如可以聘请相关专业有经验的专家进行项目的论证和咨询,请专业公司进行专门的技术和知识讲座,聘请专业教师进行全员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请有经验的医院代为培养信息系统操作骨干等。

3.1.3 物资和经费资源的组织

信息系统投入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医院需要增加大量的计算机、打印机、网络设备。计算机设备和常规物资不同,它的升级换代非常快,价格也随时变化,通常经过一年以后,设备的价格就会减半。因此对计算机设备的采购要作特殊的考虑,其基本原则是根据应用的需要按进度购买。如果购买的设备要到一个季度或半年后再使用会给医院造成很大的浪费。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方法就是按照项目组织设备和经费的保障计划,使物资保障与系统应用过程同步。

3.1.4 管理和制度资源的组织

医院的管理和制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能否充分发挥这个资源的作用与能否严格执行这些管理措施和制度关系密切。有许多医院的制度和管理措施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而未落实到信息系统的应用中,因而信息系统未发挥出应有的效果。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解决。一是从制度的制定过程开始,如果执行这些内容的人员参与了制度、操作流程和标准规范的制定,那么他们执行时就有较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同时在信息系统运行时,需要医院和科室领导来共同监督这些规范和制度的执行。比较好的做法是:规章制度颁布的同时,要求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并将其作为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上岗考核的内容,也作为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材料。二是在信息系统建设实施计划中明确安排对规范和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从人员组织、计划内容、工作流程上都要把对制度的执行监督考虑在内,并把执行监督的结果与医院的奖罚管理相结合,这样才能确保规章制度的执行。医院可以进行人事制度的改革,为了充分体现多劳多得的用工制度,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可以将目前执行的奖金二级核算分配方案调整为一级核算,即奖金分配直接与个人的工作量挂钩,核算到个人。

3.2 医院人力资源及人员培训工作计划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对传统操作和管理的革命,需要严密的组织和协调;它是一项应用于业务管理的工程,需要各个业务部门的紧密配合;它是一项全员参与的工程,医院几乎所有人员都要参与到此项工程中来。因此必须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的管理队伍、技术队伍和操作人员队伍才能保证系统的顺利实施。而现实情况是,医院普遍面临管理人员信息化意识不强、信息系统概念不清、技术人员匮乏、管理流程不规范、对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复杂性缺乏认识以及操作人员普遍缺乏计算机知识等,在此情况下医院要建设一套全新的信息系统,只有通过培训提高各类人员的素质才能实现。因此,在建设医院信息系统过程中,必须投入足够的力量,抓好面向全院领导、中层和基层管理干部、技术人员以及操作使用人员的不同层次的培训。

3.2.1 人员素质要求

应用新的计算机系统后,全院80%以上的工作人员都将借助信息系统辅助自己的工作,对信息系统的认识必须提高,信息化的意识需要增强;住院收费等科室工作效率提高、人员减少,统计数据搜集人员减少,计算机技术人员和管理信息分析人员增加。这些普遍要求提高全院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应用计算机工具的能力。主要有:

(1)医生、护士和管理人员要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原有计算机系统操作人员要熟悉新系统。

(2)门诊收款员能够看懂处方和检查申请内容。

(3)管理人员学会利用计算机中的数据分析医院状况。

(4)科室领导能够在计算机上处理医疗记录,检查病历质量。

(5)计算机技术人员要掌握新系统的机构和技术要点,并了解和熟悉计算机系统各应用部门的相关业务流程。

医院信息系统是人与计算机结合的系统,使用人员对信息化的理解程度,决定信息化运用的深度。信息化只是一种手段、一个工具,若希望通过信息化来完成你所有的工作,是不现实的、不科学的。应用信息系统不能只凭自己的好恶,虽然可能会给目前工作带来暂时的影响,但也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接受它,并利用好它。

3.2.2 培训对象和内容

1.管理人员培训

(1)观念培训

第一,要通过培训让医院管理者充分认识到医院信息系统对医院建设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确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把建设医院信息系统作为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医院全面建设新的突破口,医院服务质量竞争新的起跑点,医院技术建设新的制高点,列入重要日程,要比建设临床医学专科中心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重点抓、重点建。

第二,要通过培训让医院管理者认识到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工程是一把手工程。推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比开展医院其他各项业务建设困难多,头绪杂,阻力大,如果没有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一把手挂帅,这项工作就很难迈开步子。

第三,要通过培训让医院管理者认识到管理与协调在系统实施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现在不少医院也很重视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并投入大笔资金,但却把这么大的工程全部交给计算机工程师去完成,结果由于协调不力而导致系统实施无法成功。

第四,要通过培训让医院管理者认识到医院信息系统只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它不但不能取代管理本身,而且对管理有着更高的要求。

第五,要通过培训让医院管理者认识到只有全面实施医院信息系统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既然投入了巨资来实施医院信息系统,就应该更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2)流程与方法培训

首先,要通过培训让医院管理者掌握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和主要流程。医院信息系统必然会彻底改变医院目前的工作流程,用计算机化的工作流程来取代手工的工作流程。而管理人员决定着系统的工作流程和运行模式,因此,除对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进行培训外,重点要培训系统的工作流程。

其次,要通过培训让医院管理者掌握信息系统建立过程、方法、基本条件和保证系统运行的方法、手段等。

(3)应用培训

信息系统的建成仅仅是给提高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并不表示医院的管理质量和效能一定能够得到提高。要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益,必须抓好对信息系统的利用。要充分利用信息系统的设计功能,按照部门、岗位职责分工,抓好系统的应用。

2.技术人员培训

由于医院以医疗为主体,工程技术人员不但数量少,而且技术水平也普遍不高,距建设高质量医院信息系统的要求差距较大,但工程技术人员是医院信息系统的主要建设者和运行保障者,他们负责医院信息系统技术的总体规划、综合布线、设备选型、软件开发、人员培训与日常维护,必要时还要进行组织协调等。因此,医院要建设好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

首先,要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综合布线、网络知识、数据库以及开发工具编程等。

其次,要对他们进行医院管理流程、工作模式、软件系统的工作流程和主要功能培训。工程技术人员要承担系统主要的实施和培训任务,因此他们要熟悉医院目前的管理流程和工作模式、信息系统的主要流程和功能等,要通过与各职能部门密切交流或到各部门蹲点等方式来熟悉医院的管理流程和工作模式。

另外,在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中要重点培养和用好技术带头人。一个好的技术带头人能充分调动下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能深入地与科室业务人员沟通交流,并随时为领导提出重要的参考意见,对信息系统的建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实施人员培训

实施小组除了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外,通常还由医疗、护理、经济以及药械等科室骨干组成,这些人员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先头部队和中坚力量。

第一,要通过培训让实施人员掌握各种字典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只有懂得各种字典的作用和意义,才能懂得如何去搜集数据并进行整理。

第二,要通过培训让实施人员掌握字典和工作模式及工作流程之间的关系。字典是为工作模式服务的,医院很多工作的模式可以通过字典定义来实现。如哪些人员可以免费、哪些人员可以半费、哪些人员是医保病人,都可以通过定义费别字典来实现。

第三,要通过培训让实施人员掌握数据字典的格式和定义方法。如编码原则、字段类型、字段长度以及命名要求等。

第四,要通过培训让实施人员掌握数据收集整理方法。有些字典可以直接来源于标准化数据,如性别、国家字典等。有些字典可从以前的信息系统中导入再进行必要的修改,如住院收费分类字典、科室字典等。有些字典可能需要重新定义,如医嘱字典等。

第五,要通过培训让实施人员掌握公共字典及价表等系统的维护工具软件,以便能利用这些工具软件进行字典定义等。

4.操作人员培训

操作人员是大量在一线使用信息系统的工作人员,这批人员的培训工作量大,培训时间较长,需要认真对待,妥善安排。对这些人员的培训主要分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以及相关的业务知识三部分。

3.2.3 培训方法

1.培训环境

一个良好的培训环境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基础。医院要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必须要有专门的培训教室和数量相当的培训教室。同时,为了不因培训而影响医院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还必须配备培训服务器,培训服务器可以不是专用服务器,可用普通微机代替,只要能保证培训即可。

建立良好的软件模拟环境也是培训成功的因素之一。可以把培训教室的计算机模拟成一个医院环境来增强培训效果。假设培训教室有20台培训机,可以把20台计算机按照医院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设置成一个模拟环境。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模拟运用医院信息系统软件,有什么问题可以及时发现,二是操作时有数据来源,可以提高培训效率。

2.培训方式

如何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达到比较好的培训效果,选择好的培训方式非常重要。首先,在培训时间上,尽量安排在下午和晚上进行培训;其次,采取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培训方式,就是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检查和检验科室等各培训2—3名骨干,护士长必须参加骨干培训,其余人员由骨干负责培训。门诊医生工作站、收费处、门诊药房、中心摆药室、住院处和挂号室等要求全员参加培训,做到人人会操作微机。上机实习过程中,有重点地引导相关人员练习容易出错的操作。培训完后,医师统一参加考试,考试合格后颁发证书。有合格证的医生,才能使用医生工作站系统。真正做到培训到位,持证上岗。另外,出现问题要及时反馈。在每个部门要安排专门的责任医师负责收集应用过程中的各种意见和问题,及时反馈到信息中心。同时,信息中心每次开会探讨的时候也邀请相关的医师参与,注重医生的意见,调节各方的利益关系,最终达到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虽然信息系统实施过程困难重重,但民主的氛围容易得到医师的理解和支持,保证信息系统成功实施。

3.3 医院软件部分工作计划

3.3.1 我院现有HIS的实施现状

我院现在已有的应用软件有北京展华公司的“军惠一号”HIS系统软件和PACS系统等。主要应用在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综合护理、手术麻醉、门诊收费、门诊药房、住院收费、中心药房、药库、设备仓库、后期仓库等方面,如图2所示。

img2

图2 医院HIS实施现状

3.3.2 我院未来数字化建设的实施目标

1.临床诊疗部分

临床诊疗部分主要以病人信息为核心,将整个病人诊疗过程作为主线,医院中所有科室将沿此主线展开工作。随着病人在医院中每一步诊疗活动的进行产生并处理与病人诊疗有关的各种诊疗数据与信息。整个诊疗活动主要由各种与诊疗有关的工作站来完成,并将这部分临床信息进行整理、处理、汇总、统计、分析等。此部分包括门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临床检验系统、输血管理系统、医学影像系统、手术室麻醉系统等。

2.药品管理部分

药品管理部分主要包括药品的管理与临床使用。在医院中药品从入库到出库到病人的使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流程,它贯穿于病人的整个诊疗活动。这部分主要处理的是与药品有关的所有数据与信息。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本部分,包括药库、药房及发药管理;另一部分是临床部分,包括合理用药的各种审核及用药咨询与服务。

3.经济管理部分

经济管理部分属于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最基本部分,它与医院中所有发生费用的部门有关,处理的是整个医院中各有关部门产生的费用数据,并将这些数据整理、汇总、传输到各自的相关部门,供各级部门分析、使用并为医院的财务与经济收支服务。包括门急诊挂号,门急诊划价收费,住院病人入、出、转,住院收费、物资、设备,财务与经济核算等。

4.综合管理与统计分析部分

综合管理与统计分析部分主要包括病案的统计分析、管理,并将医院中的所有数据汇总、分析、综合处理供领导决策使用,包括病案管理、医疗统计、院长综合查询与分析、病人咨询服务。

5.外部接口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各项改革的进行,医院信息系统已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系统,它必须考虑与社会上相关系统互联的问题。因此,这部分提供了医院信息系统与医疗保险系统、社区医疗系统、远程医疗咨询系统等接口。接口应该尽可能遵循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以降低将来信息互通的成本。

6.HIS系统和PACS系统的融合

要使PACS达到真正的使用效果,必须实现与HIS的无缝连接,即实现与HIS之间顺畅的信息交流与共享。HIS将病人的检查申请信息、安排信息和被检查病人的自然信息、标志信息、诊断信息等传递给PACS,而PACS则将检查所得图像、诊断信息与病人信息一起保存于PACS中,并提供多线索的查询、调阅、显示等功能。另外作为HIS系统的另一重要应用,日后应该开展远程医疗业务。医院通过建立远程医疗部,将数字图像、电子病历等传送到国内外知名医院进行会诊。

3.4 医院网络规划

由于目前PACS、LIS系统还没有融合到医院的HIS中,超声、核磁产生的大量影像数据也仅仅是保存在本地工作站中,现有应用对医院网络宽带要求并不是很高,但是随着医院数字化建设的加快,现有网络的局限性将凸显:由于各种影像数据融入电子病历中,医院网络数据传输量将大增,现有硬件宽带将会是一个瓶颈;由于没有热备份,当核心交换机出现故障时,整个医院网络都将瘫痪;随着远程医疗、社区医疗的发展,以及社保、个人健康档案联网的趋势,要求医院网络接入因特网,当然对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医院硬件网络平台进行升级,使其能够满足医院数字化建设的需要。

3.4.1 医院网络拓扑构架

现有医院信息系统主要是医院局域网,办公网部分机器通过隔离网卡实现与Internet的连接,这种结构相对比较安全。但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医院基于互联网的业务,如网上挂号、检验结果的网上查询、远程医疗等都需要通过因特网调取医院数据库数据,内外网合一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种内外网隔离的现状已经不能满足医院拓展新业务的需要,甚至阻碍了新业务的开展,双网合一势在必行。当然随着医院内外网统一网络的建设,网络信息安全将会成为医院信息中心的一个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医院现有网络构架示意如图3,网络拓扑为简单的纯二层主干交换式网络,配置为二层交换机,其中主干核心交换机为一台安奈特10端口可网管二层千兆AT 9410GB,AT 8024GB 24端口网管可堆叠交换机作为汇聚层交换机,药剂楼、MRI室、PACS、神经楼以及办公楼都通过百兆光纤连接到汇聚层交换机。AT 8024GB提供2个GBIC接口,通过千兆光纤连接门诊楼和核心交换机。汇聚层下级交换机为Dell、安奈特、3COM的产品。由于核心交换机没有热备份,而且主干网络为百兆、千兆混合布线,随着将来医院信息点(门诊大楼和市应急中心)的增加、PACS与HIS的融合以及医院业务的发展,网络性能将不能满足业务系统的需要。原网络无论是带宽还是可靠性都无法适应医院信息化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对主干网络进行升级改造。

img3

图3 医院现有网络拓扑

根据我院信息化发展的需求,网络改造应当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

(1)服务器的升级改造,除了原有的数据库服务器和医学知识服务器外,还应包括内部FTP服务器、web服务器等。

(2)核心交换机的双机热备份,确保网络的长时间可靠运行。

(3)考虑门诊的重要性,对门诊网络考虑冗余设置。

(4)根据信息点数目的差异,对各个楼群的网络分别采用两层、三层交换结构,例如信息端口多、数据量大的门诊和住院部采用三层的网络结构,其余部分采用两层的网络结构。

(5)住院部移动办公、查房的需要,考虑无线局域网的构架。

(6)考虑外网的连接,方便远程医疗等业务的拓展。

总之,要确保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千兆主干、百兆桌面的高速运行。图4是规划中的升级后的网络拓扑结构图。

img4

图4 升级后的医院网络拓扑

核心层,我们采用性价比较高的网件公司的三层网管交换机GSM7328S,它有24个10/100/1000M自适应端口,4个千兆光纤接口,4个万兆以太网堆叠模块插槽,高达144Gbps的背板带宽和107Mpps的二三层交换性能,具有高速吞吐数据的能力并且便于以后性能扩展升级;支持IEEE 802.3ad链路聚合技术,两台核心交换机互联可有效的实现网络负载均衡,同时二者之间可作为对方的备份,一旦其中一台出现故障,另一台可及时接管整个网络,确保网络的不中断运行;支持IEEE 802.1D生成树协议、IEEE 802.1w快速生成数协议,可有效地寻找最短路径收发数据,避免了网络环路对路由的影响。

汇聚层,住院部购置网件的12端口2层可网管千兆交换机GSM7212一台,将住院部原来的接入层交换机接至该交换机;门诊处选用安奈特的10端口千兆交换机AT 9410GB,将原来门诊处的接入层交换机都直接接到该交换机上,新门诊大楼会有信息点数量的增加,将原来住院部作为核心外接的交换机AT8024GB拿来这里作为接入层,以拓展信息点数目。住院部与门诊部的这两台汇聚层交换机通过光纤互联,作为线路冗余备份,核心交换机通过生成树协议解决网络环路引发的路由问题。

接入层,住院部和门诊部的百兆交换机接至对应的汇聚层,其余楼群的交换机则直接接至核心交换机。

另外,服务器部分采用网卡负载均衡(ALB)技术,建立服务器与交换机之间的冗余连接,一块网卡的数据带宽是100M,两块将达200M,而且,如果一块网卡故障,另一块网卡将承担整个通信任务,这个过程在瞬间发生,用户不会觉察到。当然,还要建立数据库服务器的备份。

服务器组不仅包含HIS数据库服务器、医学知识库服务器,还包含更多的其他应用服务器,如内部文件FTP服务器、Web服务器,可以作为医院内部信息发布平台。不仅支持现有的C/S(Client/Server)模式应用,也可以B/S(Browser/Server)模式为医院外客户提供病历查询、网上挂号等功能,同时为远程医疗、社区医疗提供软硬件平台。

外网的连接必然引发内网的安全问题,购置硬件防火墙,设立专门网络监控中心,由专人监管网络运行情况,关闭一些服务,对访问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并进行严格的权限管理,以此来预防和解决由于与外网的互联可能引发的安全问题。

PACS系统将融合现有的超声工作站、MRI室,将医学影像数据作统一处理。PACS连同检验科信息系统LIS也将融合到HIS系统,使得包含医学影像数据、生理检验数据的电子病历成为可能。

3.4.2 无线局域网的规划

住院部的病房管理是医院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在医院住院部的日常工作中,护士们每天多次地来到病人的床前,量体温,量血压,打针,送药等,医生每天的查房看病、写医嘱,都是医护人员的中心工作。目前的HIS系统只能在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办公室使用,因而不能有效地对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所做的工作提供帮助。基于现有网络,在住院病区构架局部无线网络,医护人员可以在移动中通过无线上网便携设备(掌上PDA或者带无线网卡的平板电脑),直接调取和阅读电子病理及处方,迅速地获取患者的住院信息、病史、检验、检查结果和其他生命体征信息,并随时可注意到用药配方的注意事项及剂量修改情况.使病人获得高效率、高质量的床边探视和护理。同时,医生在查房时,可以根据查房情况,同步将信息利用手写板录入电脑,并根据病情变化当即开出检验、检查、治疗和其他医嘱,避免了查房后再次转抄医嘱或凭记忆补开医嘱、记录病程,造成重复工作甚至错误情况发生。做到高效、高质量地服务病人。

另外,急诊情况一般是先看病,后挂号,病床前录入病人信息也需要无线网络和PDA的支持;行政楼里接待参观访问的团体和个人,向来访者作演示和报告,以及院内进行讲座和培训,如果能够无线上网,也会方便很多。可以以住院部为试点,逐步拓展无线网络在全院的展开。

考虑到有线布线的复杂性以及移动办公的需要,建立无线的局域网。在保持现有的有线连接至位置相对较为固定的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的情况不变的情况下,在各个病房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布局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使得网络覆盖整个病区,做到信号无处不在,方便手持设备在移动的同时能够和工作站间建立时时通信。无线接入示意如图5所示。

img5

图5 无线接入示意图

对市场上的AP进行比较,同样采用性价比较高的网件公司的WG602产品,它工作范围是500米,支持IEEE 802.11g无线网络标准,传输速率可达54MBPS。

而无线接入点AP的工作半径一般为100—500米,但是室内室外的差别较大(室内的工作半径要小于室外),多数的AP的室内工作范围都在100米以上,可以根据实际病房布局和现有信息点位置决定AP布置密度,图6是病房无线接入点示意。实际实施时,可以考虑在病人密度更高的ICU和CCU病房进行试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再考虑是否推广到整个住院大楼。

图6 病房无线接入点示意

给医生和护士配备相应的支持手写输入的手持设备,比如PDA、平板电脑等,在这些移动终端安装HIS客户端,医护人员在查房的同时,可以方便地提取病人的相关信息,并且手写输入病人记录,及时地将最新情况传到医护工作站,为病人提供简洁高效的服务。

3.4.3 主要硬件规划

续表

img8

3.5 门诊流程优化

门诊流程是指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全过程。故流程的各个环节,如患者排队等候的时间是否过长,医生是否有足够的时间面向病人,划价、收费是否快速、准确,交款、取药是否方便、快捷等,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秩序和医疗质量,甚至影响到医院的声誉。

目前,我院门诊流程依然是沿用多年的自然流程模式,即病人到门诊→排队→挂号→候诊→就诊→划价→缴费→候检→检查→再就诊→再划价→再缴费→取药→治疗→离院。一个流程下来,病人在挂号、就诊、检查、交费时都需要排队,使得病人花费了很多时间在非就诊环节上。尤其是交费处,尽管收费窗口多达8个,但每个窗口队伍依旧很长。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自然就诊流程下的多次交费模式;另一方面是目前门诊中,只有收费处引入了信息化,大量信息都在收费窗口处理,影响了窗口吞吐量。

患者对医院环境不熟悉和医院的门诊流程安排不尽合理导致了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多次往返于各部门,反复的排队、等候,不但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引发医患矛盾。因此制定相应策略,再造门诊流程,减少患者在门诊的停留时间,以及从患者角度考虑安排就诊过程,在保证就诊、检查、治疗3个增值环节的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尽量对其他环节进行清除、简化、整合显得非常必要。

我院规划中的门诊大楼为更加合理地分布科室、再造门诊流程以及门诊信息化提供了契机。通过在新的门诊大楼里引入门诊医生工作站,并同PACS,HIS,LIS联网,使得医生工作站可以生成门诊电子病历,并向医技科提交医技申请,同时通过网络可以迅速阅读医技检查报告,医生根据病人病情、药品目录和诊疗目录开的处方可以直接提交到收费处和药房,收费后直接给病人打印门诊收费和检查清单,通过网络,大大提高病人信息的流动速度,使得病人获得更加有效的服务。同时新的门诊流程可以取消挂号收费,代之以自动取号台,旁边有医护人员为就诊病人提供咨询和分诊导向服务。

新的门诊流程如图7所示:病人在门诊取号台获得一个ID号,该号是病人在一次就诊期间的唯一标志,并根据病症在咨询台服务人员导引下被分配到分诊厅候诊。分诊厅为病症相似病人提供一个舒适的候诊场所,以改变目前候诊病人在走廊候诊的状况;分诊厅用电子屏显示相关科室门诊医生信息,以及每个医生对应的队列长度并语音呼叫下一个就诊病人的ID号;分诊厅医护人员完成病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等的输入(考虑到很多门诊医生为年老医生,电脑操作不熟,在分诊厅做信息输入可以降低医生负担,提高门诊效率),同时给病人发放就诊IC卡,对于已经持IC卡的病人,可以直接刷卡获得病人信息。病人基本信息同时通过网络传送给门诊医生,门诊医生可以在病人到来之前就获得病人的基本信息。同时,分诊厅医护人员根据病人具体症状、各医生的病人队列长度以及病人自身要求将病人加入到电子排队系统,病人候诊等待呼叫;收费台可以设在候诊厅内,病人在就诊后可以就近收费,以解决收费集中带来的排队问题。

病人在门诊医生处接受诊断。诊断处设有医生工作站,医生可以根据病人信息直接生成门诊电子病历模板。医生可以输入病症,生成电子病历,开出处方,或者提交医技申请(对于电脑操作不熟的老医生,可以考虑采用手写输入设备);处方以及医技申请产生的费用信息将直接通过网络传到收费处,在看到病人交费信息之后药房工作站才能给病人开药,医技科才进行相关检查。需要作进一步检查的病人在医技科完成相关检查(超声、放射、检验等),医技师通过医技工作站提交医技报告,申请的门诊医生可以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在医生工作站上及时查看报告,作出进一步的诊断。

img9

图7 门诊流程再造

经过诊断的病人在交完费之后,一部分接受门诊治疗,然后离开医院,另一部分根据处方到药房领药。由于病人在交完费用之后,取药清单就同步传到药房,打印机同时打印出药品清单和病人信息,药房工作人员可以在病人来之前就准备好药品,从而减少病人等待时间。

对于持IC卡的病人,由于医院已经有病人的基本信息,可以通过电话实现电话挂号,或者网络预约挂号,号码可以直接进入相应候诊厅的排队序列。同时可以开通电话咨询台,使得病人通过咨询获得门诊就诊信息,以避开就诊高峰期进行预约取号。由于持IC卡的病人是在医院就诊过的病人,为他们提供便利也有利于医院吸引原有客户,实现持续发展。

新的门诊流程去掉了自然流程中的挂号收费环节,代之以一个取号台。病人根据不同病症在不同的分诊厅排队候诊,分诊厅内设收费台,使得在分诊厅候诊的病人在诊断后能够就近交费。在传统门诊中,门诊病历本由患者自行保管,往往容易丢失,由于医院没有存本备份,病历丢失之后会导致重复检查,增加医院和病人的费用;新门诊流程中将采用门诊电子病历,医生可以调用病人的所有历史病历,以供参考,同时如果病人要求,可以在收费后打印电子病历给病人,加盖医院章以示有效。新门诊流程的前提是新的门诊大楼科室的合理布局,以及医院信息系统的建立和无缝连接,从门诊医生、医技科、收费处到门诊药房都有同医院信息系统联网的工作站。病人信息的快速传递,以及非主要环节的削减,可以提高医院效率,减少病人不必要的等待时间,解决了就诊中的“三长一短”现象,提高医院形象,构建和谐、人文的数字化医院。

3.6 医院信息中心规划

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很多国内大型医院都建立了自己的站点,通过网络宣传自己,拓展业务;同时,越来越多的病人,通过网络获取健康信息,查找合适的就诊医院。整合医院现有资源,构架自己的网络门户网站,作为医院的信息发布源,为医院员工和院外病人提供网络服务,为病人、普通民众乃至医生发布健康知识,医学教程,区域病情统计信息等,是本院信息化的重要一环。

3.6.1 医院信息门户网站

医院信息门户网站一是可以作为医院互联网应用的切入方向,作为向公众发布医院信息的重要通道;二是可以宣传医院整体形象以及医院的各个科室和医生专家;三是可以获取用户的各种反馈信息,同时为用户提供远程、动态、高效的服务。门户网站同时是医院内部医护人员知识共享、知识管理的平台,也可以作为管理人员与医护人员信息流通的渠道,可以集成办公自动化、邮件、文件共享等功能。

规划中的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信息门户网站是一个内外网统一的医院信息发布平台。整合医院现有的业务系统,提供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规划中的信息门户网站组成如图8所示。

img10

图8 医院信息门户框架

医院信息发布部分面向社会所有与医院存在关联或者潜在关联的个人或者团体。可以分为医院整体介绍、各科室介绍、科研教学介绍、就医指南以及远程教学部分。其中各科室介绍介绍科室情况,以及相关医护人员,考虑到人员流动性,可以由模板统一生成框架,保证整体风格一致,而内容可由各科室负责更新。考虑到本医院为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存在教学科研任务,科研教学介绍部分可以发布这部分信息。就医指南部分包括医院交通指南、医院布局、就诊指南、医学保健常识等。门户信息还包括一个远程教学系统,权限用户经过登录后,可以根据其权限查看医院购买的医学期刊、临床资料及课程资料等。通过这一功能,医院可以将购买的期刊资料提供给除了医院医生之外的更多人员(如医院的培训学员,下级医院等),同时用户将不再局限于在医院内部才能看到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他们可以在家或者在外地随时查看资料,接受教育培训。

门诊综合服务信息系统为那些已经在医院就诊过或者有意来就诊的用户提供信息服务,门诊医生信息将实时显示当天各个门诊科室的医生、出诊时间以及相关介绍,这样病人没有到达医院就可以直接获得医生信息,选择是否去及何时去医院就诊。对于已经持有医院IC卡的病人,可以选择通过电话或者网络直接取号进行门诊预约。患者信息查询部分,病人可以直接查询检验结果、医生的诊断结果或者自己的电子病历,当然,这部分应该有严格的身份认证(比如用病人的IC卡信息),以防病人隐私泄漏。网络门诊部分有医生在网上解答病人提问,医患交流可以是在线方式或者电子邮件方式。医生根据病人的症状解答病人的疑难,引导病人到医院进行正确的就诊或者对病人给药作出参考意见。由于是专门医生,因此将会比普通网络医学论坛更受到病人的重视。

信息门户同时集成了内部信息平台。院内人员通过用户登录后可以看到统一又不乏个性化的界面。平台为用户提供了电子邮件、通知公告、其他日常工作所需要的资源和服务,同时集成办公自动化平台。用户可以直接处理会议通知,进行公文处理,动态、实时了解和掌握医院医疗、教育、科研、后勤、行政信息。当然,这一部分提供的数据服务应该有严格的权限控制要求。

医院信息门户网站通过CMS(内容发布管理系统)实现内外网的一体化信息发布,保证了医院门户整体数据和信息的一致性、及时性。一方面通过统一的网站模板、频道管理保证了医院门户整体形象的一致性;另一方面通过为各职能科室提供各自的信息发布入口,确保了网站信息更新的及时性。信息中心只负责网站的正常运作以及网站结构和界面的统一管理,医院各职能科室的办公人员通过各自的内容管理入口维护本科室负责的信息内容。这种权责明确、各司其职的分工模式,很好地实现了医院内外网信息的统一和准确。目前信息门户的技术已经很成熟。

由于信息门户中的部分数据(病人病例,检验结果等)直接来自于HIS数据库,同时一些数据(如网络挂号信息)也应该实时更新到HIS数据库。但是考虑到安全性的问题,门户系统不应该直接连到HIS数据库,而应该采用独立的数据库。因此以何种方式实现数据库间的同步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3.6.2 C/S和B/S混合型构架

目前医院的HIS信息系统主要是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S模式),B/S模式主要有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应用程序两部分组成,他们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连通。在这种分布式计算模式中,系统的功能部件充分隔离,客户端用程序集中于数据的显示和分析,而数据库服务器专注于数据的管理。同时,由于客户端程序的专用性,为用户和数据库之间提供了很强的互动操作功能。

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这种模式也表现出一些缺点。维护费用较高:尽管这种应用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由于客户端需要安装庞大而复杂的应用程序,当网络用户的规模达到一定的数量之后,系统的维护量急剧增加,因而维护应用系统变得十分困难,比如客户端程序升级时将需要重复在所有客户端PC上重新配置。系统资源的浪费:随着客户端的规模越来越大,对客户机资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尽管硬件不断更新,但新的操作系统和新的应用软件的不断出现,使得用户硬件的更新仍然跟不上软件更新的速度。客户不得不在本地硬盘上装入大量的软件,但是使用的大都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一般低于10%)。缺乏灵活性:客户机/服务器需要对每一应用独立地开发应用程序,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同时在向广域网扩充(如Internet)的过程中,由于信息量的迅速增大,专用的客户端已经无法满足多功能的需求。

B/S模式是一种特殊的C/S,客户端程序简化为Browser,因此,只要有浏览器,可以上网的地方就可以访问应用。服务器端则通常由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组成。和两层C/S结构相比,B/S结构具有更灵活的硬件系统构成,对于各个层可以选择与其处理负荷和处理特性相适应的硬件。它能够动态地发布信息,保证了信息的时效性,由于增加了中间应用服务器,这样就可以将一些复杂的企业逻辑及数据库的连接服务等封装到中间层上,通过中间层的应用服务器来完成这部分工作,这不但减轻了Web服务器的负担,而且不会因为企业逻辑的不合理以及数据库的原因而使Web服务器当掉,这种模式中的应用服务器可以由多台服务器来承担,这不但可以提高用户的访问速度,改善Web服务的性能,而且能起到负载平衡与容错的作用。

随着医院信息门户网站的建设,以及其他基于Internet的院外业务的开展,在原有C/S模式基础上加入B/S三层结构,形成混合型构架,如图9所示。C/S针对于内部业务应用(如内部HIS系统),B/S应用在外部业务(如门户信息网站)。在保护原有投资的情况下扩展了应用,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图9 B/S和C/S混合模式

规划中的B/S模式主要为信息门户及其相关应用,用户在任何一台连接In-ternet,具有浏览器的电脑上均可以登录信息门户,查寻相关信息。应用层服务器承担着业务系统的各类应用服务,主要强调其强大的计算能力,能够处理大量的并发连接处理,并能在用户数增加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性能平衡。除此之外,能够提供连续可用的可靠性、能够适应各种网络环境的扩展能力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信息门户数据库服务器承担着业务数据的存储和处理任务,要求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然后是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由于信息门户中有一部分服务需要为病人提供实时服务(网络门诊,病历、检验查询等),因此要求门户信息数据库与HIS数据库部门信息同步。

3.6.3 信息科网络管理中心

随着医院门户信息中心的建立,以及医院互联网应用的深入和医院业务对网络依赖性的增加,网络安全和管理问题将会凸显。而目前的医院网络管理模式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设备层面管理模式下。因此在信息科下建立一个专门的网络管理中心,为医院网络提供一个多样化的管理能力,同时在网络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定位、及时解决问题是不可缺少的。

网管中心的职能定位如下:

(1)制定完善的医院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2)负责全院的网络安全知识教育。

(3)医院内部网络安全管理。

(4)医院与互联网边界网关安全。

(5)医院整体网络防病毒安全管理。

(6)网络入侵检测及主机安全审计。

3.7 医院院外业务规划

现今,医院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医院内部,由于资源、空间有限,病人集中,使得医疗服务质量受到影响,同时病人往往在病情严重的时候才会到医院就诊,在病前或病后得不到医疗服务。作为一个三级甲等医院,在为到院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还应该辐射社会,将医院的业务扩展到院外,提高病前预防和病后护理工作,增强民众健康水平,扩展医院形象。

3.7.1 社区医疗

目前,在玉林地区,社区医疗并没有得到开展。虽然小诊所很多,但是由于其医疗质量得不到保证,往往门可罗雀,惨淡经营,相反,大型医院门诊部却经常人满为患,队伍冗长。同时,很多病情轻微的病人实际上不需要用到大型检查治疗设备,可以不必到医院治疗;许多患慢性病、老年病的病人的长期护理治疗也没有必要整天往返于医院和住所。

如果借助我院三甲医院的医疗实力,结合社区开发商,就可以在社区内部建立社区医疗站。社区提供场所,医院提供服务,那么医院、病人、社区开发商将会是一个三赢的局面。医院拓展了业务,已经退休的经验丰富的老医生将找到发挥余热的场所;社区能为业主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吸引到更多的业主;而社区业主,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他们能够以社区医院的消费价格,享受到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同时社区医院为社区成员建立的健康档案,将能使居民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做到疾病预防和早期预警。相信随着国内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老龄化人口比例的增加,社区医疗将在广大城市得到很大的发展。

由于社区医疗站由上级医院直接建立,实际上同属于一个实体,因此更容易做到“双向转诊”,社区医院应该主要承担辖区内居民的计划免疫、健康管理、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的首诊和大病发现、转诊职能,对于医疗站医生认为医疗站无法治疗的疑难杂症,则直接通过转诊单送到上级医院就诊,重症出院病人可以由医院转到其所在的社区医疗站,接受康复治疗。这样,患者可以在病前、病中和病后都得到一条龙式的“无缝医疗服务”。而医院,在为患者提供高效的医疗服务的同时,可以通过社区医疗站掌握社区群众健康状况,发掘潜在客户。

图10是社区医疗基本框架,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上级医院是一个分层结构,前者是后者在空间上的延伸。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执行社区计划免疫,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进行预防保健和康复护理,以及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等。社区医疗中心设置的社区工作站,完成健康档案管理、社区药库管理、收费记录等功能。社区工作站连接医院HIS网络,可以与上级医院进行病人信息双向流通:医院可以获取转诊病人的健康档案,社区治疗方案等,社区医疗站则可以获得上级医院转诊的康复护理病人的电子病历,掌握病人病史,提供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同时,通过社区工作站,社区医生可以向医院提交药品申请,查看远程医学资料等。

img12

图10 社区医疗框架

社区医院不同于大型医院的运行模式:除了对病人进行诊治,还应该为病人定制科学健康恢复计划,并对病人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提供契约型、参与型、互动型和亲友型的社区卫生服务。这种运行模式也对社区医生提出了不同于普通医生的要求,社区医生除掌握基本医学知识外,更应当掌握公共卫生知识。

3.7.2 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是运用计算机、通信、医疗技术与设备,通过数据、文字、语音和图像资料的远距离传送,实现专家与病人、专家与医务人员之间异地医疗活动的技术。它包括远程医疗会诊、远程病情监控、远程医学教育、医疗保健咨询系统等。远程医疗在医生和病人之间建立起全新的联系,使病人在原地、原医院即可接受远地医生的会诊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治疗和护理,可以节约医生和病人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国内医疗资源分布及其不平衡,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医疗水平较低。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玉林市一家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除了为市区居民提供服务外,还需要为周边县市二级医院提供医疗支持,同时对于疑难杂症,可能还需要获得国内乃至国际上知名专家的会诊帮助。因此,远程医疗系统将为本院提供更大的地域辐射能力,同时使医院能够提供更有效、及时和多样化的医疗服务。规划中的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包含三个部分:网络医疗咨询、远程监护中心和远程会诊中心,其框架图如图11。

图11 远程医疗系统

由于普通民众对于医学健康知识的匮乏,在到医院就诊时往往是病情比较严重的阶段。同时,即使在知道自己的一些生理参数的情况下,普通民众对自己的健康状况缺乏足够的了解。网络医疗咨询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途径,它可以集成在医院信息门户上,包括网络医生和网络专家系统两部分,如图12所示。

医疗咨询的客户包括医院病人以及医院的潜在用户,病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向网络医生描述症状或健康问题,网络医生回答病人提问,引导病人正确就诊或者提出治疗建议,通过问答形式完成医患之间的互动。网络专家系统是一个简化的专家系统,用户只需要根据要求输入生理参数,比如身高、体重、血压、心率等,系统就可以给出一个健康分数以及就医建议,使得病人对自己健康状况有大概的了解,防患于未然,在出现健康问题时能够及时就医,这种系统技术难度不高,但是却很有效果。

图12 网络医疗咨询框架

远程监护中心主要用于家庭保健、老年人监护以及心脏病病人监测,示意如图13。病人在家中只要佩戴生理信号记录仪器,记录仪器可以记录病情信息。病人可以自主活动、生活,而不是被局限在病床上。监护仪器提供异常预警功能,同时记录的数据可以有选择或全部地发送到医院,供医院医生分析,提供诊断治疗依据,数据发送可以是GPRS无线方式或者ISDN、ADSL方式以及Internet方式。医院医生根据病人生理信号特点,及时给出反馈信息。这种方式对于分散在社会上的心脏病患者的及时治疗非常重要,很多患者在家中或在公共场所发生突发致命性心律失常或急性心肌梗塞,由于不能及时得到抢救治疗而丧生。随着智能仪器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病人提供这项服务已经没有技术上的问题。医院可以统一购买监护仪器,然后出租给病人使用。

图13 远程监护部分

远程会诊发生在医院和医院之间,小型医院将不能确诊的病人病历、医学影像资料等传到大医院,大医院的专家根据现有资料或者经过仔细分析之后,再约定时间与对方的病人、医生和家属同时进行远程会诊。目前的通信技术可以提供实时同步的视频通话。专家在现场可以看到病人的动作、表情,还可以当场检查病人,或指导对方医生做一些体检。如果有关疾病的各项指标或主要症状出现,就可以当场确诊,并拿出治疗方案。如果当时的会诊检查还难以作出诊断,专家同样可以对对方的病人和医生作出进一步检查的指令,比如如何照CT,如何做化验,如何思考病变原理和诊断方案,等这些情况查明后再次会诊,就可以获得比较准确的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img16

图14 远程会诊部分

远程会诊示意如图14。远程会诊可以采用异步方式,例如Email,也可以采用实时方式,例如视频会议。异步诊断适合于处理诸如皮肤理疗之类的不需要实时交互的病例,对信息的即时性要求不严,可以应用在窄带网络中;而实时远程会诊是一个双向的交互过程,通信涉及诸如视频、音频、图像之类的信息,要求信息的即时性。

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特别是HIS与PACS,LIS的融合,使得融合多媒体信息的电子病历成为可能,病人电子病历中将含有病人几乎所有的信息,这种病历只要符合一定标准(如HL7),就能在医院之间实现方便共享。同时互联网带宽迅速增长和宽带流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基于Internet的实时远程会诊成为可能,而且目前流媒体服务器软件通常都是免费的,医院只需要进行很小的投资,就能实现网络视频直播的效果,实现医生对远程病人的查看、病情咨询问答等需求。当然,如果要实现远程手术指导等对图像质量要求非常高的应用,需要采用其他技术手段。

3.8 玉林市应急联动中心规划

3.8.1 医院信息化实施的总体进度安排和分阶段目标

根据前面的规划,我院5—10年内医院信息化步骤安排如下。各个步骤并没有严格限定时间,先后顺序、执行时间长短和过程可以根据执行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第一阶段(2007—2008):

医院骨干网络升级改造,实现核心交换机的升级、关键设备和线路的冗余设计、光纤通道的铺设,建成医院千兆核心骨干网络,为数字化医院建立物理骨架。

MRI,US系统纳入PACS,进行统一管理,现有HIS,PACS,LIS的融合,带有病人影像数据的电子病历的实现。

应急中心的信息系统建设。

第二阶段(2008—2009):

基于电子病历的统计分析系统开发,利用数字化电子病历,可以实现病人(住院、门诊)按时间、空间、病种进行统计,也可以根据病人住院花费、用药、就诊科室等做统计,作出趋势图和分布图供医院领导和卫生部门参考,提供决策依据。

住院病区的局部无线网络架设,由于无线网络涉及稳定、安全,以及软硬件集成,应该选择有经验的集成商铺设系统,可以先在ICU和CCU病区进行试点,如果反映良好,再考虑在住院大楼推广。

第三阶段(2009—2011):

医院信息科网络管理中心的建设,利用核心交换机的网管功能,随时监控网络状况,出现网络安全问题时能够及时解决问题。

医院信息门户网站的建设,作为一个内外网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为病人提供医院介绍、门诊信息、网络挂号、病历查询、检查结果查询等服务。为院内用户提供办公信息发布、邮件服务、网络教学服务等。

医院网络宽带通过防火墙接入互联网,信息门户对外开放。

第四阶段(2011—2012):

新的门诊大楼的信息系统建设,根据新的门诊流程建设门诊信息系统,收费、药房、医生工作站、医技工作站,门诊电子病历也纳入HIS系统,可以随时进行统计分析,提供流行病预警等功能。

第五阶段(2012—2014):

与小区开发商合作,在市内建立社区医疗站,医疗站依托医院的信息和技术,为社区居民和病人提供医疗服务,可以先在个别小区进行试点,根据实践进行检验和改进,然后推广。

远程医疗活动,远程会诊活动的开展。

资金投入计划:

续表

img18

附录1

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现有网络设备

(2006年7月10日)

续表

img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