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南宁市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南宁市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时间:2022-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南宁市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_中国南宁经济发展报告南宁市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南宁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区域协调发展是关系中国现代化前途的重大问题之一,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我国区域发展中的具体体现。

南宁市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南宁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区域协调发展是关系中国现代化前途的重大问题之一,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我国区域发展中的具体体现。本课题所论及的区域协调发展是指把区域发展差距控制在合理限度内,发挥各地区的发展潜力和优势,在发展中建立起良好的区际协作关系,从而推动区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区域协调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科学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对不同区域资源状况、环境状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有效规划,从而形成区域的整体竞争力。实现南宁市跨越式发展不应是其自身的独立发展,而是将其放在一个区域整体崛起的大环境中寻求突围的路径。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全面推进,南宁市作为该经济区核心城市的地位逐步凸显。如何发挥首府城市在区域协调中的核心带动作用,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南宁市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需要着力解决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高度出发,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对北部湾经济区区域整体合力的形成,发挥其面向东盟区域合作应有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南宁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现状和制约因素

作为广西的首府城市,协调区域发展对南宁城市发展至关重要。了解南宁市区域协调的发展现状,有助于认清形势,加快南宁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步伐。南宁市在区位、交通、资源环境、政策等方面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为参与不同层次的区域协调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南宁市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基础

近年来,南宁市围绕在全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奋斗目标,紧紧抓住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努力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业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交通枢纽中心、金融中心,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城市发展规划体系不断完善

为突出南宁在中国—东盟战略合作中的桥头堡作用和在北部湾城镇群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更加有效地指导南宁市城市发展建设,2007年南宁市政府编制了《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该规划明确了南宁市的城市定位: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西南地区交通枢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其城市布局规划为:中心城“一轴两带多中心”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沿邕江两岸串珠式展开、沿其支流纵深发展的城市布局形态。同时,对城镇群体的结构、分工和产业布局不断进行优化。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有序推进,城市交通综合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也相继完成。

2.统筹中心城区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

南宁市从科学构建城镇体系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城市增长极的作用,以功能划分构建城市、县城、重点集镇的城市体系。着力打破体制障碍,在市、县、集镇中合理配置各种建设资源,发挥各主体功能区的作用。注重加强中心城区对所辖县(区)、集镇和村庄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和完善贯通城乡、连接周边的网络化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的畅通与共享。通过加快与国内外中心城市及城市群的连接,完善南宁市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筑国际大通道。南宁市注重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在做大中心城市的同时,协调发展中小城镇,初步形成布局合理、梯次分明的现代城镇体系。不断优化区域城镇布局,加快发展重点城镇和其他小城镇,推进六县县城建设,并计划将宾阳、横县、武鸣建设成为中等城市,积极推进吴圩、六景、黎塘、那桐等重点城镇建设。同时,南宁市不断加快镇村道路建设,推进镇区路网向周边村庄延伸,形成镇村连接、村村通的交通网络。

3.区域要素资源配置不断优化

一是统筹谋划市域公共设施建设。近些年来,南宁加快了市域公共服务设施的网络化建设。统筹配置城乡空间资源,推进城乡一体的“路网”、“电网”、“水网”、“信息网”、“生态环保网”等。县乡道路砂化路面改造工程、城市集中供水设施向农村延伸工程正在加快进行。市域环城快速、公交建设不断推进,全面推进以高速公路、铁路和空港、内河港口为主骨架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建设。

二是区域人才协调发展。南宁市已建立区域人才开发合作机制,积极参与珠三角、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等人才一体化开发与合作,主动接受区域中心城市对人才聚集效应的辐射,实现人才发展共赢互利。按照区域经济和产业布局的需要,推出区域人才开发计划,推动人才向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聚集,向经济园区汇集。同时,建立健全市区、县(区)和乡(镇)人事人才工作协调机制,加大业务工作的协调指导,在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及信息资源、技术资源和业务资源等方面给予县(区)、乡(镇)更大的支持。

4.积极参与多区域合作

在区域合作基础建设方面,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不断推进,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为南宁参与区域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作,南宁东站开工建设,这将使南宁与周边城市形成“1小时经济圈”、区域主要城市“2小时经济圈”、周边省会城市“3小时经济圈”;除已有的南宁至越南胡志明、柬埔寨金边、新加坡、马来西亚吉隆坡、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5条东盟航线外,近日,南宁又开通至曼谷、万象、仰光的国际航线,由南宁通往东盟国家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日臻完善,中国—东盟交通枢纽已具雏形。

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南宁与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合作已初见成效,珠三角经济区和港澳台已成为南宁重要的投资来源地,投资领域涉及工业、农业、基础设施、房地产、商贸服务等领域,为南宁市经济快速增长增添新的活力。南宁成为主动接受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主要基地,加深了与珠三角的联系。同时,在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下,南宁主动对接“北钦防”沿海城市,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充分利用北钦防港口、原材料工业等优势,在南宁发展加工制造、现代物流等产业,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当前,南宁和东盟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形式主要是贸易和旅游。

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市长论坛是泛北部湾城市之间的一个重要交流平台。自2007年起每年举办一次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市长论坛及市长磋商会议,明确了合作的原则和重点领域。目前,各城市交流日益紧密,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层次不断加深,在推动泛北部湾区域城市之间旅游、港口、交通、物流、临港产业方面已达成共识,推动了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

(二)南宁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

尽管南宁市具有一些诸如在区位、资源和政策方面的优势,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也取得较快发展,但亦面临着参与区域协调发展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固然有自然、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也有现实因素的制约。如果南宁不克服这些问题,单靠自身的地缘优势,难以形成较强的区域国际竞争力。

1.区域发展不够平衡

区域发展不够平衡,尤其是生产力布局地理分布不平衡。区域差距问题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也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国中西区域及中心城市与边缘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加速扩大的势头有所减缓,但区域间人均发展水平的差距仍然过大,而且呈继续扩大的态势。近年来,南宁市经济稳步增长,经济总量在广西区内城市中名列前茅,呈现出较大的发展潜力。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依然存在,与国内一些先进城市相比,南宁市的经济总量仍显偏低,尤其是工业“短腿”问题位未能得到根本解决。2009年南宁市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492.38亿元,而同期广州超过9080亿元,为前者的6倍。与西部的省会城市相比也有一定差距,2009年南宁市地区生产总值总量,位于成都、西安、昆明之后,属于中上水平,而人均数量则位于后列。同时北部湾经济区四城市发展也并不平衡,南宁作为广西首府,拥有资源、环境(商业)、交通便利等优势,在经济总量、生活水平等方面都优越于其他城市。南宁各县(区)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辖区内还有国家级贫困县。南宁市经济总量小、发展不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与全面提升综合经济实力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导致区域经济中心功能不强,成为区域协调的重大障碍。

2.区域交通协调建设有待完善

南宁市与北部湾经济区其他城市之间有高速公路和铁路相连接,甚至有内河相通,但由于受管理体制的影响,从现有的铁路运输上看,无论是建设速度还是配套设施都难以适应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形势下港口与内地协调发展的需要,加上经济区内的路段属于广西地方铁路,存在运费高、运量小的问题,难以体现“南北钦防”沿海地区城市出海大通道所经城市应有的战略地位,影响南宁物流集散中心的快速发展,因此,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城市铁路(包括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的扩能改造工程建设,及加强中央铁路、地方铁路门的协商已迫在眉睫。南宁—广州的高速铁路也还在紧张建设的过程中。南宁往其他相邻的贵州、云南、湖南等省的高速公路网还不够完善,线小路弯、运输力不强的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尤其是南宁—昆明段的铁路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铁路等级提升难度较大。而经南宁的内河货船吨位偏小,影响运输率。此外,国际方面,2009年1月1日,南宁至越南河内国际列车正式开行但没有直达其他国家,而且该铁路段运输目前主要是集中在客流方面,在货流方面的国际列车没有得到相应的开发。跨国客运方面,目前也只由运德集团承担,且仅与越南直通。这些与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都市所需要的交通条件是不相称的。

3.区域内及区域间的协调度欠缺

与周边国家的城市互动合作有待深化。目前,南宁已与国外的越南海防市、柬埔寨西哈努克市、美国普罗沃市、泰国孔敬市等16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南宁已利用这些国际友好城市平台,开展人员互访、公务员交流挂职和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友好交流,但在招商、经贸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并没有较大的突破,仅停留在一般性的交流层面,对南宁经济发展推动收效甚微。在涉及东盟的国际性合作项目上,如何协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利益关系,是北部湾经济区尤其是南宁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到目前为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基本未开展东盟国家城市间政府高层的联席活动,城市之间的经贸合作洽谈会、产业推介会也未能常规性开展,企业的合作、项目的推广缺乏有效的载体推进。与北部湾经济区其他三市及周边城市的协调需要加强。南宁市与北海、钦州、防城港同属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自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尽管北部湾经济区管委会已成立,但其在具体协调规划四城市发展方面还有许多体制层面和操作层面的协调工作需要理顺。

4.协调区域间关系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健全的体制机制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从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实际看,区域管理和区域规划缺乏充分的法律保障,各类规划之间如区域规划业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等缺乏区域框架下的协调机制,区域规划的内容在实际中无法落到实处。目前广西关于区域发展的法律文件还有很多不健全的地方,特别是缺乏对北部湾地区的立法,这也必然使南宁难以发挥在参与区域协调中的作用。而涉及诸如与珠三角经济区区域协调的立法,需要自治区政府协调,甚至中央政府的支持,这些问题有待深入探讨。区域管理体制不健全,政出多门,机构职能交叉重叠,资金多头分散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和稳定的资金渠道。诸如“南北钦防”同为北部湾经济区,政府部门推动区域合作的管理机构行政地位不一,隶属关系不明确,工作能力存在差异。这四城市同为地级城市,北部湾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在对四城市协调发展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在制度层面,《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对指导各市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规范城市间的竞争、协调各市区域发展的相关文件不够全面,实际操作的效果不够理想

二、南宁市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区域协调内容

从国内外区域协调发展情况来看,区域协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目标的多方面性决定了协调层次和内容的复杂性。根据南宁市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现状,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把握南宁市在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过程中的区域协调发展内容。

(一)南宁市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域的协调发展

1.空间结构

南宁市空间结构的发展要本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和循序渐进的原则,突出发展中心城市,加快发展县城和中心镇,协调发展一般小城镇,加速人口、生产要素和产业向城市城镇集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缩小城乡差距。在统筹规划城镇体系的发展中,要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县城为枢纽、中心镇为基础”,构筑一个涵盖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一般镇在内的多层次市域城镇体系,形成单核多轴圈层式的空间结构和要素聚集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具体而言,就是在发展中心城区的同时构建若干城镇带,即以六景、横州、云表为轴心的东部城镇带,以那马、大塘为轴心的南部城镇带,以坛洛、那桐、城厢为轴心的西北部城镇带,以五塘、昆仑、芦圩、大丰为轴心的东北部城镇带,以吴圩、苏圩为轴心的西南部城镇带,以武鸣县城厢、府城、白山为轴心的北部城镇带,以新江、那楼、中和为轴心的东南部城镇带。通过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形成网络化发展格局,从而促进南宁市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2.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南宁市要加强中心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向周边地区延伸,提高区域基础设施的共享程度。按照完善设施、构建网络、健全体系、发挥功能的要求,加大南宁市城市公共交通、道路桥梁、内河港口、机场、通信、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和发展承载力。完善区域交通网络,为城乡协调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就公路而言,配合国家和自治区做好国道、省道干线公路、高速公路建设,加强县际公路、通乡油路、通村公路以及农村客运站等的建设和改造,实现正常条件下公路“1小时交通圈”能覆盖市域范围内所有县城和大部分重点镇,中心城至市域内县城实现一级公路以上连接,大部分乡(镇)连通二级公路,乡(镇)与行政村之间连接四级公路,全部行政村通沥青或水泥路。

3.产业发展

产业协调是南宁市中心城区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的关键。优化南宁市的区域产业布局有利于协调区域产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促进形成区域特色经济。调整优化工业布局,推进工业发展重心从中心城区向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转移,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的工业发展新格局。以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良庆经济开发区、江南工业园等为依托做大南部工业区,重点建设铝加工、机械制造及装配、精细化工、食品加工等基地。以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武鸣伊岭经济园区、宾阳黎塘工业集中区等为依托做强北部工业区,重点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和矿产等资源型工业基地。以六景工业园、三塘工业集中区等为基础建设东部工业区,重点布局发展电力、化工、造纸、印刷、电子等产业。以西乡塘工业集中区和隆安华侨经济区、宝塔工业园等为基础开发西部工业区,重点布局发展水电、建材、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另外,要调整服务业的整体布局,做大做强城市中心服务功能区,加快建设快速环道、高速环道和邕江沿岸服务业经济带,同时加快发展县城和其他城镇服务业。

(二)南宁市与广西北部湾其他城市的协调发展

1.空间结构

南宁市区及周边重点开发区要发挥首府中心城市作用,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工制造业、商贸业和金融、会展、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建设保税物流中心,成为面向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和信息交流中心。钦州、防城港市区和临海工业区及沿海相关地区要发挥深水大港优势,建设保税港区,发展临海重化工业和港口物流,成为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加工制造基地和物流基地。北海市区、合浦县城区及周边重点开发区利用亚热带滨海旅游资源优势,开发滨海旅游和跨国旅游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海洋开发等高技术产业和出口加工业,拓展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保护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居环境优美舒适的海滨城市。

2.产业结构

南宁市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城市,要积极参与北部湾经济区建设,配合南北钦防城市群以及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一批对接北部湾经济区的项目,充分利用北钦防港口、原材料工业等优势,在南宁市布局发展加工制造、现代物流等产业,增强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要发挥首府城市的作用,与北海、防城港和钦州合理分工,相互协作,使南宁成为北部湾经济区的商贸流通基地、制造业基地、交通枢纽、信息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南宁市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沿海重化工业和钢铁深加工等产业,实现制造业的升级,逐渐减少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同时可以减少与广西北部湾其他城市的直接竞争,实现产业的错位化发展。

3.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方面:加快建设和完善连接北钦防的公路、铁路等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和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配合,形成铁路、公路、航空与沿海港口有机连接格局。建设和完善高等级公路网络,加快推进国道、省道干线路网改造,建设连接沿海港口的高等级公路,加大区域内公路路网密度。加快建设南宁—防城港铁路复线扩能工程、合浦—河唇铁路和连接沿海港口的铁路支线,构建便捷、高效的港口集疏运铁路通道,形成连通西南、中南、华南较为完善的铁路通道网络。广西沿海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的完成不仅将进一步完善西南出海大通道、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更将形成以南宁为中心的“一小时城市圈”,实现北部湾城市间的同城效应。建设广覆盖大密度的航空通道,加快南宁和北海机场的扩能改造,完善其配套设施,增加通向国内主要城市的干线航班和覆盖广西主要城市的支线航班,开通并增加连接东盟国家的国际航线航班。

(三)南宁市与泛珠江三角洲其他城市的协调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抓住当前国家积极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以促进内需的契机,加快南宁市与北部湾其他城市,南宁市与周边省市的高速公路以及铁路建设,形成发达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网。加快建设南宁—广州铁路、湘桂铁路复线和南宁—柳州城际铁路,构建连接珠三角的高标准、大能力铁路通道,并形成连接中、东部省市并与京广大干线相衔接的高标准铁路网络。另外,需要对南宁市现有航道进行整治,扩大通航能力。积极争取开通新的空中航线,增加航班,从而尽快把南宁市建成水、陆、空交通枢纽城市。

在产业发展方面,南宁市要借鉴泛珠三角地区其他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的发展经验和充分利用珠三角地区的先进技术,加大力度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调整社会经济结构,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和较低的成本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目标。要全面清理实行地方保护和市场封锁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南宁市要结合自身比较优势和发展阶段,由市场机制引导资源配置和资本流动,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城市的产业转移,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理的区域产业格局。加强与粤港澳合作,加快建设广东街、香港街、澳门街等一批项目,促进产业对接,推进形成区域产业协作和战略合作联盟。

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共同策划和推广区域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区域旅游品牌。中国—东盟博览会长期落户南宁和泛珠江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全面启动加快了广西与东南亚旅游圈和周边省区旅游市场的融合速度。因此,南宁要加强与“泛珠三角”各兄弟省(区、市)的旅游合作,实现旅游产品、客源市场、接待服务基地、交通和旅游线路的全面对接。泛珠三角发展腹地广阔,旅游资源丰富,合作互补性强,随着《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空间更大,这一区域的旅游合作已成为我国区域合作的重要旅游品牌,覆盖中国东南、中南和南部各省(自治区),并连通香港和澳门。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彼此互为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旅游合作具有先天优势与广阔的前景,这为泛珠各省区在旅游合作中构筑“黄金通道”创造了很好的机遇。

(四)与泛北部湾区域其他城市的协调

南宁市融入泛北部湾区域合作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南宁市要在跨境铁路、公路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强与泛北部湾其他城市的合作建设,加快推进公路国道、省道干线路网改造,尽快打通省际通道,提高技术等级和路网整体效率。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具有省际通道功能的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用地执行国家高速公路项目同等政策,重大铁路建设项目可申请先行用地。

南宁市融入泛北部湾区域合作要做好与临港产业的对接。与北部湾其他城市不同,南宁市并没有直接发展临港工业的条件,这样也避免了北部湾地区的港口工业结构趋同的局面。因此南宁市在产业结构布局上要以与其他城市形成互补为基础,寻找错位竞争的发展方向,优先发展沿海产业的下游深加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并努力打造总部经济。

南宁市融入泛北部湾区域合作要重视旅游资源的协调。南宁市作为泛北部湾区域核心城市之一,要积极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开发区域旅游线路与旅游网络,加强区域内旅游线路的对接,努力实现区域内无障碍旅游,合作打造旅游品牌,培育精良旅游线路,在建立旅游合作机制基础上构建“泛北部湾旅游圈”。

三、南宁市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南宁市面临诸多区域合作的良好机遇是其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现实基础,同时,全面发挥南宁市在多区域合作中的优势,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标准上加快南宁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南宁在各区域中的地位与作用,融入各区域的协调发展,更是南宁市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必然路径。

(一)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主动融入多区域合作与协调

区域合作与区域协调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必须建立具有广泛代表性、区域内各个利益群体能够平等协商的体制机制。一个地方的发展必须考虑区域合作才能促进自身发展,只有运用区域方法发展地方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南宁市面临多区域合作的良好机遇,因此促进各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分不同的区域层面考虑,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南宁市参与区域协调发展决策委员会,根据互惠互利,协商一致,合作共赢的原则,参与审核、确立不同区域的发展规划方案(含总体规划、大型基础设施规划、功能区规划、水资源利用保护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内容),参与制定区域政策(含区域组织结构、行为议事规程、区域经济政策等内容)。

(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南宁市经济实力与辐射力

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形成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发展集聚、产业水平提升、三次产业协调、产业布局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南宁市的经济实力与辐射力。从南宁市实际出发,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优质谷、糖料蔗、果蔬、桑蚕、木薯、商品林、花卉、畜牧、淡水养殖等产业。坚持工业化的主导方向、核心战略,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加大工业投资力度,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导各类工业项目向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集聚,促进形成产业集群,实现工业总量新突破,推进区域性加工制造业基地建设。提升服务业发展,围绕与工农业配套、提升制造业水平、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重点发展交通运输、现代物流、商务会展、科技信息、金融保险、计算机软件、中介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趋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旅游休闲、房地产、教育、文化娱乐、市政公用和社区服务等面向生活的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完善基础设施、信息网络、物流配送三大平台,建立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推进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南宁国际物流基地等重点物流园区建设,推进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基地。

(三)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对接北部湾经济区建设

依托南宁作为广西首府的区位、人才、技术、信息和现有的产业等优势,牵头或积极参与开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行政管理体制、市场体系、土地管理制度等综合配套改革,形成“南、北、钦、防”沿海城市群建设格局。

1.加强以南宁为中心的“1小时经济圈”建设

积极加强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城市的交通与公共基础设施合作,协调推进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建设好南宁—北海高速公路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南宁—钦州—北海、钦州—防城港、南宁—凭祥高速铁路建设,积极打造以首府南宁为核心的“1小时经济圈”。同时探索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体制、机制、货物运输联动和数据信息交流的新途径、新办法、新平台,争创体制机制和开放合作新优势,将南北钦防城市群打造成一个由南宁为核心的共同体。

2.主动对接“北钦防”沿海城市

积极参与南北钦防城市群建设,加快中心城市建设,优化城市布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设施,增强城市功能,提升综合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南宁市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加强以交通设施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对接,推进现代化交通网络建设,形成服务全国、连通东盟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加强与“北钦防”沿海城市石化、钢铁、林浆纸、能源等重大产业的对接,争取在南宁市布局一批配套项目及延伸产业项目,拉长产业链。积极对接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建设,促进南宁市加工贸易及物流等产业发展。对接服务“北钦防”沿海城市产业项目,加快发展南宁市相关服务业。

(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多区域合作夯实基础

加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服务功能,构建对接不同区域层面的以高速公路、铁路、空港和内河港口为主干的现代化交通网络。

1.全力推进高等级公路网络建设

做好南宁市环城高速公路调整工作,加快做好六景—钦州港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建设通往云贵方向的南宁—百色—昆明、南宁—河池—贵阳和通往珠三角方向的南宁—梧州—广州等国家高速公路网项目,推进国道、省道干线路网建设改造,提高技术等级和路网整体效率。尽快落实中越“两廊一圈”中交通建设项目,不断完善南宁—友谊关高速公路服务功能,使之成为高效、快捷、安全的中国—越南客货运输的公路主干道,加快建设南宁—河内高等级公路,加快南宁市与越南间的物流、人流流通速度,降低成本。

2.积极推进高速铁路建设

配合南宁铁路局、自治区相关部门改造湘桂线南宁—凭祥段,扩大南宁至河内铁路凭祥口岸的规模和通关能力,并根据中越双方在2004年底签订的中越边界铁路议定书,加强各方在铁路建设和便利化措施方面的合作,不断提高中越国际联运的效率。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做好南(宁)广(州)高速铁路南宁—黎塘段、南宁东站等项目建设,加快湘桂铁路复线和南宁—柳州城际铁路、南昆铁路复线和黔桂铁路扩能工程、南宁—防城港铁路复线扩能工程建设,争取3~5年内开通南宁—桂林、南宁—钦州—北海的高速铁路,基本建成通往越南的高标准、大能力铁路通道,形成连通西南、华南及东盟较为完善的铁路通道网络。

3.加快推进南宁市西江黄金水道建设

南宁市航运历史悠久,南宁港作为西江航运干线的重要港口,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发展条件。加快推进南宁市西江黄金水道建设,使内河水运融入公路、铁路、航空多式联运中,对南宁市加强与粤港澳和东盟国家的交流、积极融入多区域合作,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以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做好南宁市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和沿江岸线的利用规划,制订沿江综合交通运输和物流、城乡发展、水资源利用、旅游、生态环保、绿化等配套实施方案,抓好项目建设工作,抓好沿江产业带的培育和发展,把培育和发展沿江产业带与推进工业、农业、旅游、物流、城镇等综合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以产业发展带动航运物流,以航运物流推动产业发展,促进沿江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4.积极配合做好航空通道建设

按照到2020年把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建设成为面向东盟的门户枢纽机场的目标定位,做好南宁机场飞行区、航站区扩建工程,完善配套设施,增加通向国内主要城市的干线航班,恢复或增辟南宁市连接东盟、日韩、欧美等国家的国际航班。

5.加快南宁口岸建设

争取在南宁规划建立海关监控区,设立邕州海关,为南宁市外向型经济定位提供匹配的海关、口岸支持。同时积极协调海关、积极协调北部湾经济区内城市与港口间报关、通关程序,拓展海陆空多式联运,打造联通东盟的便捷、高效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提升南宁区域重要节点城市的功能。加快海陆联运、航线整合、异地报关服务,打造连通东盟的海陆交通通道,提升出海出边的国际大通道能力。

(课题组成员:杨德辉 李东升 王水莲 张少宁 吴金艳 李君安 覃丽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