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茶产业组织结构现状与特征

中国茶产业组织结构现状与特征

时间:2022-06-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 中国茶产业组织结构现状与特征1.1 中国茶产业组织结构基本特征:技术的视角从技术角度来看,成品茶的生产一般包括鲜叶生产、初制加工和精制加工等环节。图2 中国茶产业组织结构的基本数据图数据来源:中国市场年鉴2005年行业统计中国茶产业组织结构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如下七点。

1 中国茶产业组织结构现状与特征

1.1 中国茶产业组织结构基本特征:技术的视角

从技术角度来看,成品茶的生产一般包括鲜叶生产、初制加工和精制加工等环节。从茶树上采摘的鲜叶不能直接用于消费,所以初制加工是茶叶产品生产的必需环节。精制加工的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物理整形对初制加工所形成的毛茶进行再加工,这种技术处理是非必需的。是否要通过精制技术环节决定于茶类的需要,有些茶并不需要精制加工或者经简单精制加工即可,出口和部分内销的大宗茶则需精制加工。从技术角度来看,中国茶产业组织结构的基本特征如图1所示。

img14

图1 中国茶产业组织结构基本特征

1.2 茶产业政策的历史变迁及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茶产业发展影响较大的政策大体可分以下四个时期:①政府垄断经营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②集体所有制茶场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1979—1984年);③1985年开始实施的茶叶流通市场化改革时期;④1999年12月开始的茶叶出口全面放开时期。

政策的调整导致市场交易制度乃至产业组织方式发生变革,最终影响到产业运行的绩效。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计划经济时期市场结构的主要特征是:产业链的各环节中,不同组织间通过政府制订的指令性价格来进行交易,这种组织结构的特点在于低交易费用的优势。在内销和出口发生矛盾时,这种组织结构安排能保证出口货源的需要,从而确保政府能争取较多的外汇。另外,政府部门成为茶产业科学研究、技术改造与创新的投资主体,这加快了我国茶产业总量规模的扩张和产业技术的升级。其不足主要表现在产业整体运行效率取决于政府部门决策的正确性,决策的失误必然带来系统性风险;同时,组织结构中行政式的交易关系可能使茶叶原料的收购主体与精制加工企业缺乏提高经营效率的动力,从而带来茶产业运行“租值”的损耗。

1979年,我国广大农村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时集体所有制茶场也开始经营制度的改革。这种微观层面上产权制度的改革在调动生产者积极性方面起到了实质性作用,1979—1982年全国茶园单产提高了32%。1985年茶叶流通体制改革,在茶叶原料收购和加工中逐渐引入了市场机制,出现了茶叶原料生产、加工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格局,产业主体间交易方式亦在效率的诱致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改革在强化纵向产业链不同市场主体利益的同时,各自承担的风险亦随之增加。改革初期,曾导致出口大宗茶原料价格激烈波动。

相比上述产业政策的调整,茶叶外贸管理的改革是潜进的。1988年国务院12号文件《关于加快和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提到了对外贸易实行承包责任制。其中关于茶叶的内容是:茶叶属关系国计民生、大宗的、资源性的、国际垄断性的和某些特殊的商品,列为第一类出口商品,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1990年国务院70号文件下发《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对外贸易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主要内容是:建立自负盈亏机制,自1991年1月1日起,取消国家对外贸易出口的财政补贴。1993年4月,外经贸部发布《出口商品管理暂行办法》,规定38种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资源性出口商品及在我国出口占有重要地位的大宗传统出口商品,实行计划配额管理(茶叶是其中之一)。1997年4月,外经贸部下发《茶叶出口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茶叶出口协调工作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负责,并承担茶叶出口价格、客户及市场的协调工作。随后颁布的《茶叶出口经营管理办法》,明确了茶叶出口由商会协调;茶叶出口不再实行统一联合经营,但仍实行计划配额和出口许可证管理。从此,中茶公司既是管理部门又是具体业务经营部门的状况结束了。与此同时,一些茶叶精制加工企业获得茶叶出口自营权。1999年12月,外经贸部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茶叶出口经营的通知》规定:一些相关的出口经营公司(非专业的茶叶出口经营公司)可以不需审批而从事红茶、特种茶出口经营业务。这标志着茶叶出口管理的改革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近20年,我国茶叶出口量有了显著增加,但出口价格持续下跌。

1.3 当前中国茶产业组织结构的主要特点

中国茶产业组织结构的基本情况见图2。其中,6.7万家中小加工企业包括农户的自产自制(工商注册)、规模化经营茶场以及收购鲜叶为主的茶叶加工厂等;184家出口企业包含了自营出口的精制加工企业以及茶叶出口经营公司等。

img15

图2 中国茶产业组织结构的基本数据图

数据来源:中国市场年鉴2005年行业统计

中国茶产业组织结构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如下七点。

1.茶园小规模经营与名优茶的“分包式”加工

茶园的小规模经营是中国茶叶生产组织结构的主要特征之一。20世纪80年代,由于一些集体茶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茶场平均面积规模趋小;90年代,在总茶园面积没有增加情况下,茶场平均面积进一步减小,呈超小型化趋势。目前,尽管也有一些规模化经营的茶场或公司,但总体而言,中国茶园平均经营面积呈现超小型化特点。据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2009年的统计数据,目前浙江省约有150万户茶农,户均面积约为0.10~0.15公顷,低于斯里兰卡的户均0.4公顷。

伴随茶园经营规模趋小和名优茶生产的发展,农户自产自制茶叶的数量增加,而鲜叶交易量显著减少。由于大多数名优茶采用手工采摘和手工加工,其加工设备并不需要很多的资金投入,因此名优茶加工环节常常内部化于农户经营中。自产自制的小生产方式是当前茶叶加工的一个主要特点,这在名优茶发展较快的浙江等地区尤为突出。中国、斯里兰卡和肯尼亚的茶园经营都具有小型化特点,所不同的是,中国绝大部分茶农在茶鲜叶的交易方面采用内部化的方式,即自产自制加工,但斯里兰卡和肯尼亚则采用外部化交易的制度安排。

2.出口大宗茶初制加工与茶园经营之间交易的外部化

鲜叶的不易保存性决定了鲜叶交易会存在道德风险和较高的交易成本,因此,较大规模鲜叶生产者一般都拥有初制加工厂,即茶场一般由茶园和初制加工厂两部分组成。但随着茶园面积规模趋小和经营的家庭化,每个茶场都拥有大宗茶初制加工厂是不经济的。和茶园经营相比,大宗茶初制加工具有一定规模经济性。因此,随着茶园经营面积规模趋小的同时,不少大宗茶初制加工厂脱离茶场,成为独力市场主体。同时,由于农户自产自制(即名优茶生产)茶叶比例增加,外部性鲜叶交易量在浙江等地区并不占有主导地位。

3.加工规模呈多元化特点,但总体规模偏小

目前,我国注册的中小茶叶企业达6.7万个。另据2001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调查数据,如按销售额来划分,现阶段茶叶企业经营规模大多集中在100万~500万元,占29%;50万元以下的占10%;50万~100万元的占25%;500万~1000万元的占13%;1000万~5000万元的占17%;5000万元以上的占6%。

和斯里兰卡相比,我国出口大宗茶初制加工规模也具小型化特点。根据斯里兰卡茶叶协会提供的资料,2004年斯里兰卡有330家厂商负责加工20多万农户生产鲜叶,平均加工规模超过500吨/家,而我国眉茶和珠茶的初制茶原料的加工规模一般小于15吨/家。

另据2003年统计数据,我国精制茶加工的403个企业中,绝大部分茶叶企业规模偏小,按2003年茶叶出口量26.1万吨计算,平均每个企业年产647吨。

4.出口大宗茶原料初、精制加工的专业化分工

我国大宗茶加工实施初、精制的分离,初制和精制环节由不同市场主体来承担,即实行市场化分工。比较世界主要茶叶出口国的产业组织结构,不难发现,和我国大宗茶叶出口加工组织方式不同的是,斯里兰卡和肯尼亚出口红茶的精制加工相对简单,初、精制实行整合化的方式。日本蒸青绿茶精制工艺流程也相对简短,许多茶厂基本使用多性能、工效高的综合精制加工机械,这种设备大大缩短了精制加工时间,其精制环节一般不是独立的市场主体,而是属于某些商社的一个工厂。这些商社除了精制加工外,还对成品茶进行拼配、包装和深加工等。

5.精制加工和出口经营之间内部化交易的趋势

精制加工和出口经营厂商之间的整合表现在茶叶出口加工企业的自营出口和出口经营厂商的实业化。这种整合是我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所必须推进的组织制度创新。1999年茶叶外贸管理放开前,精制加工企业不能直接经营出口业务。在外部化交易制度的安排下,加工企业对国际市场反映是滞后的,通过整合将提高市场信息的利用效率和组织的经营绩效,这种整合将成为趋势。

6.茶叶专业交易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茶叶专业交易市场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茶叶交易方式创新。目前在我国不少地区都建立了专业性的茶叶交易市场。交易市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分布在茶叶生产或消费较集中的地区。茶叶交易市场的参与主体一般包括生产者、中间组织及茶庄等,但不同市场因其所处区域的特殊性,在交易主体结构上有一定的差异。产区市场中交易主体结构的特点是数量较多、规模狭小的茶叶生产者和相对数量较少的茶叶收购商;而销区市场主体的结构特点是相对数量较少的茶叶批发经销商和众多、分散的茶叶零售商及茶庄等。

7.大宗茶出口的非拍卖贸易方式

拍卖市场是一种交易制度。目前这种制度已成为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生产国大宗茶出口的主要交易方式。

日本尽管没有严格意义的茶叶拍卖市场,但静冈茶叶交易市场承担了一些相似的功能。静冈茶叶市场是日本最大的毛茶集散地,当地购买毛茶的精制加工和经营厂商有600多家,四周及全国各地的毛茶流入静冈。交易中有茶商直接收购,也有通过经纪公司、茶叶市场和农协进行交易。交易采用现货和价格面议的方式。经纪公司主要承担中间介绍职能,目前静冈有60多家公司从事这项工作。我国茶叶生产和出口历史悠久,出口量也具有相当规模,但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茶叶拍卖交易机制并没有在我国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