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信息情报搜集的方法和途径
在日常的经贸往来中,企业都力求利用各种方式搜集大量的信息资料,为谈判所用,这些方法及其途径主要包括:
1.实地考察,搜集资料。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为了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往往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进行收集,这时,企业派人到对方企业,通过对其生产状况、设备的技术水平、企业管理状况、工人的劳动技能等各方面的综合观察、分析,以及当地人员的走访,获得有关谈判对手各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当然在实地考察之前,应有一定的准备,要带着明确的目的和问题,才能取得较好的结果。而实地考察时应摆脱思想偏见,避免先入为主,摆正心态。
2.通过各种信息载体搜集公开情报。企业为了扩大自己的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总是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这些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量的信息。如企业的文献资料、统计数据和报表,企业内部报纸和杂志、各类文件,广告、广播宣传资料,用户来信、产品说明和样品等,我们从对这些公开情报的搜集和研究当中,就可以获得我们所需要的情报资料。因此,平时应尽可能地多订阅有关报纸杂志,并分工由专人保管、收集、剪辑和汇总,以备企业所需。
1966年7月,《中国画报》封面上登出了一张大庆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照片。画面上,工人们身穿大棉袄,正冒着鹅毛大雪奋力拼搏。日本人根据这一张照片分析出,大庆油田可能是在东北三省北部的某个地点。接着,在《人民日报》上日本人又看到了这样一篇报道,说王进喜到了马家窑,说了一声好大的油海啊!我们要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于是,日本人找来伪满时期的旧地图,发现马家窑是位于黑龙江海伦县东南的一个村子,在兆安铁路上一个小站以东10余公里处。接着,日文版的《人民中国》杂志里又有报道说,中国工人阶级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大庆石油设备不用马拉车推,完全靠肩扛人抬运到工地。日本人据此分析出,大庆的石油钻井离马家窑远不了,远了人工是扛不动的。当1964年王进喜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消息见报时,日本人肯定地得出结论:大庆油田出油了,不出油王进喜当不了人民代表。他们进一步根据《人民日报》上的一幅大庆油田钻塔的照片,从钻台上手柄的架式等方面推算出油井的直径,再根据油井直径和政府工作报告,用当时的石油产量减去原来的石油产量,估算出平时大庆油田的石油产量。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很快设计出适合大庆油田操作的石油设备。当大庆油田向全世界征求石油设备的设计方案时,其他国家都没有准备,唯独日本人胸有成竹,早已准备好了与大庆油田现有情况完全吻合的设备方案,在与大庆油田的谈判中,一举中标。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大量的信息资料存在于公开的资料之中。了解和掌握信息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只要我们有心,平时多加留意,认真分析信息可能出现的地方,从很多公开的相关资料中就能很轻易地得到我们想要的信息。从而为我们的商务谈判打下牢固的信息基础。
3.通过各类专门会议。比如,各类商品交易会、展览会、订货会、博览会等。这类会议都是某方面、某组织的信息密集之处,是了解情况的最佳时机。
4.通过对与谈判对手有过业务交往的企业和人员的调查了解信息。任何企业为了业务往来,都必然搜集大量的有关资料,以准确地了解对方。因此,同与对手有过业务交往的企业联系,必然会得到大量的有关谈判对手的信息资料,而且向与对手打过官司的企业与人员了解情况,会获得非常丰富的情报,他们会提供许许多多有用的信息,而且是在普通记录和资料中无法找到的事实和看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