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研究回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研究回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时间:2022-06-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思路一、研究对象和内容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其族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许多国家由于仰慕唐朝的繁荣,纷纷派人来中国经商和学习,其中也包括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这些穆斯林来到中国后渐渐留居下来,并与汉人通婚,他们是回民的最初来源。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思路

一、研究对象和内容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其族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许多国家由于仰慕唐朝的繁荣,纷纷派人来中国经商和学习,其中也包括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这些穆斯林来到中国后渐渐留居下来,并与汉人通婚,他们是回民的最初来源。后来,安史之乱时唐朝曾向大食国借兵,平定叛乱之后这些士兵也留在了中国,被安置在沙苑(今陕西大荔)、灵州(宁夏灵武、吴忠),他们在当地建造清真寺,并在周围群众中传教,增加了伊斯兰教教徒,这是回族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公元13世纪初,成吉思汗西征,先后征服了中亚、西亚等地的众多民族,大量战俘被迫迁到东方,他们成为构成后来回族的主要成分。上述这些人与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长期相处,互相通婚,到元末明初形成了中国的回族,明清时期,这一族群通过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加入而逐渐发展壮大。

马克斯·韦伯(Max·Weber)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指出,西方资本主义的大发展,顺利地完成现代化过程得益于新教伦理中的禁欲苦行,拒绝奢侈和眼前的消费,并把创造财富视为一桩严肃事业的资本主义精神,新教徒用勤勉的工作、经济上的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最好的选民。新教伦理解除了对人们追求经济利益的限制,所以,在现代化过程中,追求利润最大值这种人类最基本的理性就得到了最大的释放,新教伦理在这一点上架起了一座传统社会与现代化社会的桥梁,因而大大减少了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过渡时产生的冲突。实际上,在对回族人的生产生活具有指导作用的伊斯兰教教义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精神的存在,《古兰经》中明确表示商人及商人的成功是充分得到真主喜爱的,在宗教信仰和客观条件双重影响下,回族穆斯林非常推崇商业,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回族商人的足迹,尤其在回民比较多且聚集的西北、西南等地区更为活跃,历史上的回族商人对于沟通各地区经济的有无,促进边疆地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回族社区与中国其他传统文化居统治地位的地方在意识形态上有很大的区别,相对而言更容易转入以经济活动为主的现代社会。

从回族的经济生活来看,早在唐宋时期回族先民就已经开始从事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他们的商业活动是回族社会经济生活的前奏,由于这些人流动性比较强,所以,虽然有些人可能从事农业生产,也有些商人购置田产房宅,但是本身从事农业的生产者为数极少。元朝时期,随着回族人数的增多、政治地位的提高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在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影响下,农业经济逐渐成为回族经济和社会的坚实基础和主体,同时,也有一部分人从事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明代,回族的农业进一步发展,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人身依附的减弱,各地农户开始普遍兼营运输业、手工业和小商业,农村的农耕和城镇的手工业生产通过商业联系起来的共同经济生活逐步形成,回族经济逐渐呈现出“农商并重”的显著特征。清朝前期,回族的农业经济已经十分成熟,不仅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而且在农业经济活动的分布地区、经营管理方式、耕作技术等方面都有了突破性发展。清中叶以后,随着清朝统治者对回族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政策的实行,回族人民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农业经济发展缓慢,甚至一度遭到破坏,商业成为回族人民维持生计的主要经济方式,同时还有许多人从事产品加工和运销活动。

经济活动是回族赖以发展历史文化的物质基础,经济思想是经济活动的衍生物,只要有经济活动的存在,就会有经验教训的总结,就会有对经济活动认识的出现,从而也就会有经济思想的产生。本书所研究的问题,广义而言,是回族学的研究领域,从回族经济的角度研究回族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已经成为现代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以往的研究成果显示,回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回族文化不但承载着与生俱来的伊斯兰文化,同时还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特别是在经济思想领域这种特征更加明显,对回族人的经济生活影响颇深,那么回族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们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中阿文化的交融,其内在逻辑是如何演绎的?这些问题都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本书拟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从元末明初回族形成以来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回族经济思想的内容和特点,揭示它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根据这一思路,本书将从世俗经济和寺院经济两个角度,分别阐述回族的崇商重农思想、福利分配思想、消费思想和寺院经济思想,对回族的经济思想进行概括性梳理和评述,探讨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在回族经济思想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研究思路和框架

本书以专题研究为主,对回族文化中最具有民族代表性的经济思想展开论述,在写作过程中基本遵循思想内容——思想渊源——比较分析的路线,逐一阐述回族经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全书共分导论和六个章节:

首先是导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对国内外与本选题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评述,简要概括本选题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特色。

第一章首先分析回族经济思想的形成基础与发展脉络,以时间为序,分别介绍唐宋、元、明、清和民国时期统治阶级对回族的民族政策及回族经济的发展状况,揭示回族经济思想产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阐述其发展脉络。

第二章是回族的崇商重农思想,该部分从行为动机到行为规范,对回族重视商业活动,推崇商人,谨守商业道德规范的思想进行系统阐述,突出伊斯兰文化对形成回族崇商的价值观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注重分析在中国传统农业经济思想影响下回族伊斯兰学者农商思想的转变,阐述和探析回族农商文化的独特性。

第三章是回族的福利分配思想,伊斯兰教教义指出,万物归于真主,人人均应享有安拉所赐予财富的权利,回族人从理论到实践拥有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思想及制度安排,从宗教功修到世俗生活,他们践行着对真主的承诺。本章从生产、分配、消费、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等各个方面对回族人的福利分配思想进行系统阐述和分析,揭示他们将感恩真主的伊斯兰教精神与儒家伦理道德有机结合的复杂情感。

第四章是回族的消费思想,众所周知,消费习俗与禁戒是将回族人与其他民族区分开来的重要标志之一,千百年来它们已经渗透到了回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本章重点介绍回族的消费思想,并论述这一思想对回族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尝试从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探索其思想渊源。

第五章是回族的寺院经济思想,中国的回族穆斯林出于伊斯兰教的生存、延续和传播的需要而进行着各种生产流通活动,比如物质的生产和流通,不动产(房屋、土地)的经营活动和资金的流通,这些寺院经济活动与回族伊斯兰教之间存在着互为依存的联系,它是确保回族穆斯林宗教生活延续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在这些经济活动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经济思想内容,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西道堂是回族伊斯兰三大教派(格底目、伊赫瓦尼和西道堂)之一,由于它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而素有“汉学派”之称,它以穆斯林大家庭的形式在甘肃临潭县颇有影响,是回族穆斯林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的完美结合,被学者赞为新社会的模型,西道堂的经济活动及其蕴含的思想内容很有研究意义,所以,我们将单独阐述西道堂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并结合该组织的规章制度,从组织形式和经济活动两方面分析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揭示其历史作用。

第六章是回族经济思想的分析与思考,主要是对研究回族经济思想所获得的认识进行总结性概括和分析,并为实现回族经济思想的现代化提出相关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