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品茗甘尝能消苦

品茗甘尝能消苦

时间:2022-06-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品茗甘尝能消苦 ——正兴德茶庄天津正兴德是经营了百余年的一家古老的茶叶庄,驰名华北、西北、东北各地,该茶庄是由天津八大家之一的穆家(回族)开办的。正兴德创立的缘起,相传有这样一个故事。1926年,正兴德茶庄在天津旧法租界设立了第一支店。正兴德的招牌历久不衰,这一条制度是起到一定作用的。

品茗甘尝能消苦
——正兴德茶庄

天津正兴德是经营了百余年的一家古老的茶叶庄,驰名华北、西北、东北各地,该茶庄是由天津八大家之一的穆家(回族)开办的。穆家在清乾隆末年来津落户,几代相传,曾经营过粮店、银号、洋货铺等商业,但始终发展迄未衰落的只有正兴德茶庄一个字号。

正兴德创立的缘起,相传有这样一个故事。约在清嘉庆年间,穆文英(穆家第二代)去北门外竹竿巷一家汉民开设的茶叶铺买茶叶,见到一汉民顾客把买猪肉的篮子放在柜台上,他认为有玷教俗,回家后即与弟兄们计议,一定要设立一个回民茶叶铺。有事凑巧,那家茶叶铺因经营不善正准备歇业,于是就由穆家接兑过来,投资1000串制钱(每串千文)。初创时店名为正兴号茶庄,到了清咸丰7年(1857年),又改名为正兴德茶庄。

在第三代穆时荣主持茶庄店务以后,为了扩大影响,又在茶叶包装纸上加印了“绿竹”商标,绘有绿竹、行云、流水的图案。据正兴德章程样本解释:“商标之意义、竹性坚节,中虚能容物,枝干不屈不折,而行云之高浩,流水之不息,均系象征为国产始终服务之原则。”究其实,不过是希望利润川流不息,永葆斯业而已。“绿竹”商标后来名噪一时,为正兴德赢得大量财富。远在民国17年(1928年)天津第一次国货展览会上,“绿竹”茶叶得到优等奖章;民国23年(1934年)在第三届铁道沿线出产展览会上,又荣获超等奖证;同年正兴德的茶叶参加美国芝加哥百年竞选展览会,受到人们的欢迎;载誉归来后,正兴德的声誉更振,生意更为兴旺。

正兴德是独资经营的企业,在创办之初仅一小门市,用几个伙计,在天津就地买卖一些湖南、湖北素茶及安徽六安大叶,另兼卖闻药(俗称鼻烟)。后来业务有所发展,才派人去河南周口寨(商水)妥办六安茶、大香片运津销售。到1900年以后,营业更有所发展,在周口寨设香茶熏制厂,试销市场,颇为广大群众所嗜好,遂又在福州设厂,逐步扩展到杭州、黄山,六安、大方等地就地采购,就地加工,然后北运销售。这时,在北京设有分店一处,保定两处,沧县,泊镇各一处,营业大振。

1926年,正兴德茶庄在天津旧法租界(现和平路)设立了第一支店。到1935年进入全盛时期,那年除在天津东北角设立了第二支店外,产区制茶厂更大有增加,福州设厂两处,年产量10000担,杭州总厂6处有分厂12处;江苏、安徽产茶之地,均有正兴德的制茶厂。为了供销及时,储运便利,还在天津自设机器制罐部一处,仓库6处,总分支机构的从业人员达500余人。

全盛时期的正兴德,市内3店,每日营业额5000元(银元),遇节日约达一二万元,全年达180万元;如把各外地批销额计算在内,共计200余万元。全年销茶330余万斤,平均利润按10%计算,每年就可得纯利20万元。

正兴德的发展也并非偶然的,在其初露头角后,穆家又在竹竿巷另设“正兴德以记银号”,以便商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互相为用,这就更增加了正兴德的声势,不但门市零售业务兴隆,批发业务也日趋发展,各地茶商争相与正兴德做生意。当时北京徽州邦汪正大茶庄很有名气,有一次从福州窨制大批茉莉小叶,北运途中遭受水灾不能出手,因素知正兴德既有声望,又有资本,遂洽请代销。经正兴德品试,认为尚有利可图,便取名“京庄小叶”试销,颇受顾主欢迎。从此即与汪正大茶庄商定条件,议定汪正大负责供应这种小叶,归正兴德专卖,并限汪正大得利二成,不准自行开盘。这种经营方式为当时的茶叶批发业务创造了先例,也反映了正兴德企图垄断茶叶市场的野心。

管理方面:正兴德虽是独资经营的企业,但东家向不过问柜事,只是每到年终由经理向东家交代红账一次,或有其他重大事项须请示东家外,一切人事调动,财务开支,悉由经理全权处理。正兴德有这样一项制度:“经理须从号内取材,由学徒中培养升任。”所以正兴德号内的经理和大小同事都是由学徒提升的,从不由外面招用。在招收学徒中,回汉兼收,但汉民入店须恪守回民习俗。在学徒升到经理时,一般地都要熬过三、四十年。例如穆雅田15岁来正兴德学生意,到45岁才升经理,80岁逝世后,换上范相臣,范死后由穆秀林继任,他们都是正兴德的学徒,都是在四、五十岁以后才当上经理。这些经理从学徒时就在正兴德效力,拼命地向上爬,一旦被东家看中,就能当上经理,从此可以享受浮股,按年批分优厚的花红。这些“科班”出身的经理,与正兴德戚休相关,血肉相连,当然东家可以放手让经理为其经营了。正兴德的招牌历久不衰,这一条制度是起到一定作用的。

经营方面:“生行莫入,熟行莫出。"这是正兴德的经营方针。就是说,专做茶叶,不做外行生意。在价格上实行一套“按等取价,分别对待”办法,争取主顾。正兴德的红、绿、素茶约有80多种,在售价上分为高利的、一般的和薄利多销3类。红茶、龙井、普洱、乌龙等只有官绅富贾享用,所以计利在一倍以上;4元8角1斤的花茶,属于高档茶,计利50%;3元2角1斤以下的计利30%;1元6角1斤以下的计利20%;9角以下的,则获利较少,计利10%,最高不过20%。

职工的待遇:正兴德对职工的待遇,与一般商号有所不同。学生意无期限规定,进号时须觅保立据,言明遵守铺规制度,如有贪污盗窃等事,概由保人负责,意外事故由其本人负责等等。学生意的第1年不给月钱,仅年终给馈赠15串钱(每串钱按5角计算折合7元5角),另外给大米一包(160斤),面粉2袋,当时号内流传这样顺口溜:“会干不会干,年头7元半,一包大米,两袋洋面”。连同其他年节福利、夏布褂等,总计每年共可得六、七十元。学生意的第2年起薪,起薪时并无所谓学徒期满出师形式,但从此算作“小同事。”该店职工月钱(工资)约分八级,起薪后即逐年由经理和副经理主任等根据本人工作表现,斟酌提升,其中有越级提升的,也有不升级的。“大同事”月钱最多的有20余元,但一升到吃浮股,月钱立即下降到15元(不论浮股多少,一律降到此数)。按正兴德规定全年纯利分配办法,系股东红利占64%,副经理及主任等浮股共占32%,其余4%,算作花红,由其他全体人员(从“大同事”到学徒)按等级分配,大体分作十几等,如优,特,一至十级等。优等人数量少,全号不过一二人,最多的可以分到240元,最低的是十级,不过20元左右。浮股从5毫起算(即5‰),以后按成绩递增,升到副经理后,所得浮股则可达3厘至7厘5。如经理穆雅田持股7厘5毫,1936年分得22250元。另外还有售货奖金制度,每天每人售货额由会计分别记录,月终结算提出一定成数(仅为万分之几)作为奖金,每人每月所得不过二三元。总之,正兴德对职工薪酬主要分为三种;即花红,馈送及月钱,每种又分等级。月钱及馈送数字是固定的,不论业务赔赚都照给,而花红数字则不固定,由盈利项下提4%给大家分。馈送数字照例比月钱少,而花红则根据赚钱多少来分。这个制度激励了职工的干劲。

正兴德向以“待遇从优、规矩从严”自诩。表现在规章制度上,多是用旧道德观念来约束职工。揭开正兴德章程,开宗明义第一章就是职工箴约,内载:“本互助的精神,守勤俭的信约,摒除一切浮文,锻炼高尚人格,尽我劳动职责”。紧接着就是号训:“公以谋利,信以经营,诚以待人,恳以服务”(均见正兴德民国24年章程样本)。另外还有不见明文规定的制度多种,如不许职员干茶叶同行业务,职工须一律剃光头不许留长发,不许听落子(即评戏),不许讲浮华、讲吃穿等。这些禁忌虽无明文,但如有触犯,正月初二的“散人节”是概不留情的。

正兴德在100多年的经营过程中,由千串制钱的资本累积到百余万银洋,颇不简单。它的方法:第一是垄断市场;第二是把特产地。

正兴德开业初期,天津仅有徽帮茶店几家,拥有千串资本的正兴德是茶庄中的佼佼者。这时它就采取了两种垄断办法,排挤、控制同业。一是“客到店,买一半”,一是“三不买”。前者的目的是不把客商的货物都买下,要留有余地,以便资金周转零活。后者的目的是行市大不买,以便压低市价;不买期货,以便避免危险;见新茶不买老茶,以便保持货品质量。正兴德实行这些办法后,迫使许多茶商掮客和徽帮茶店不得不按正兴德的意愿而行事。

到1911年前,正兴德已积蓄下一定资本,在广大产茶区开辟了几处制茶厂,货源之畅,是其他茶庄无法相比的。这是正兴德提出的营业方针为:“大量生产,新法制造,直接采办,直接推销,货高秤足,薄利广销,包装坚固,装潢美观"。在此方针下,仅福州一地,每年就能制茶万担(每担140斤),每100斤制造成本10元.而没有茶厂的同业则须成本20元,差价悬殊,使正兴德在茶叶市场上独占鳌头了。

正兴德在产茶区针对茶农,有两种方法:一是压价,二是吃秤。以安徽黄山产区为例,那里有茶行(代买代卖的茶栈)三四家,正兴德为获取最大利润,每当季节收庄时,常留给茶行2000~3000元,不收利息,专贷给茶农供买篓、定炭(烘茶)之用。茶行受此小恩小惠后,每当新茶上市,便在按品评价时,定出有利于正兴德的价格.如茶农不愿依价交售。正兴德便与茶行密谋停收,或借口驻庄人员外出办事,或携同茶行老板到屯溪小住,致使茶农因需钱而不能久候,最后只好低价求售,正兴德便乘机低价收进,一般约压低价格10%。

茉莉花(熏茶用)的交易惯例是“死价活秤”,如每百斤死价十元,而分量则按市场上货源畅缺面定,货缺多打(福建方言,即多提价的意思),有时多到按10打或15打(即比死价加10倍或15倍);货源畅通则少打,有时低到3打、4打。但无论如何打法,而买与不买权在正兴德一方,多打时不买,少打时多买.花农把茉莉花从远道担来,受到正兴德的挟制,有时得价还不够脚力,因而有的花农气愤地将茉莉花倒入河内。

正兴德的发展,在同业中经历了许多复杂、激烈的竞争。对一般微不足道的小户,当然不费吹灰之力就可取得全胜。如在梨栈大街(现人民商场附近)原有个万美源茶庄,字号虽小,生意却很兴隆,正兴德在其斜对面设立第一支店后,这家小茶庄的业务便由萧条而凋零。终于不声不响地关了门。源丰和茶庄在城东北角大胡同,营业相当繁荣,但自正兴德设立第二支店后,也只好摘下招牌,宣告歇业。对来头大的劲敌,正兴德就得费些心思,善谋对策。天津财阀卞涤吾(八大家之一)以20万大洋创设元兴茶庄,军阀王占元以40万大洋创设乾祥厚茶庄时,正兴德才算遇到了劲敌。但正兴德采取了迂回战术,经几个回合,就把乾祥厚茶庄打的弃甲曳兵,全部资本输光,歇业大吉。元兴茶庄虽还照常经营,但也不过维持而已。堪与正兴德作持久战的只有估衣街泉祥鸿茶庄,这家茶庄是“八大样”孟家开设的。两雄相遇,相持多年不分上下。

正兴德与同业竞争的方法并无深奥之处。当它听到或见到有新字号产生,立即准备力量(好货),先把门市日常售品质量略微提高,目的在于诱鱼上钩。因那时茶价是“死价钱,活成色”,换言之,即同种茶叶价格一律,但成色则有高低不同。有的同业卖价9角6分的茶叶,还不如正兴德8角的茶叶质量好。新开张字号为取得市场信任,卖价要以正兴德为依据,故在开业前,总要买正兴德的一些茶叶做样子,以便照样配制。新字号以为这种办法很好,而正兴德却认为正中下怀,当新字号敲起开业的锣鼓时,正兴德便把质量再提高一步,新字号当然紧追,而正兴德再次提高,遥遥领先。新字号初次登市,基础不固,哪有连追的力量,只好步其后尘,直到歇业为止。乾祥厚茶庄就是经过正兴德三次提高质量而被挤垮的。在竞争中,乾祥厚虽把成本1元2角的茶叶降为9角6分的品种出售,1年之中正兴德亏本10余万元,而乾祥厚末及3年就把全部资本赔光了。

1936年,天津出现了一个成兴茶庄,成为正兴德的劲敌。成兴茶庄是由几个不满正兴德辞职的职员组成的,他们采取“以小制大”的办法,专与正兴德作对。在正兴德本店对面,租用一间门面,开支小,货色较高,如卖的少,赔的亦少。正兴德恰恰相反,分支机构多,开支大,如价同而货次,名誉势必扫地,若用高货压制,则要赔的更多。正兴德对成兴这种竞争办法深感束手无策,曾受到很大损失,直到1949年前夕,两店对垒,不见高低。

正兴德在商战中还有一套“生意经”,由于本身条件优越,直接从产地来货,成本即小,又能确保质量。如为老百姓所喜用的大叶,正兴德卖9角6,其他茶庄非卖1元2角才能获利。同样货,两样价,一般小户无法与之竞争。在质量方面,因正兴德设有蒸熏制厂,货运津先品尝,最高的叫“奇鲜厚”(味道奇又鲜又厚),其次叫“鲜厚”,再次的叫“厚”(有底味而无鲜),以下叫“鲜”(只味好而不耐冲),最次的叫“疲”(疲疲拉拉)。凡由厂来货不合格,即电知改进。再一种办法是用赊销压,正兴德每年外销多按三节结账,营业额约达20万元,利润在4万元左右。为完成其“直接推销”方针,设有新牌茶发行所(即委托外地包销)40余处,函购部一经收到价款,即从邮寄货,因而远及西北新疆和东北哈尔滨均有正兴德的销路。至于内地省,市,县,镇代销户则多达八百余家,天津市内更不在话下,茶社、水铺、饭馆、妓院都成了正兴德的长期主顾,而正兴德也就操纵了整个华北的茶叶市场,并把业务伸延到东北、西北。直至今日正兴德依旧能够不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