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世贸组织越大越好吗

世贸组织越大越好吗

时间:2022-06-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世贸组织越大越好吗?随着世界贸易组织更象一个世界性的贸易组织,它达成新协议、制订新规则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世贸组织的效力在减弱。中国需要世贸组织,世贸组织需要中国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加入世贸组织流行语。这两个手段的有效性决定了世贸组织的有效性。从世贸组织的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

世贸组织越大越好吗?

考察一个组织的有效性并不是考察它的成员的多少,而是应该考察它是否实现了自己的目标。随着世界贸易组织更象一个世界性的贸易组织,它达成新协议、制订新规则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世贸组织的效力在减弱。

世贸组织今天已经有了144个成员,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家庭。我们在欢庆世贸组织越来越大的同时,也在思考一个问题,世贸组织越大越好吗?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缺少了中国的世贸组织就不应该叫世界贸易组织,而应该叫国际贸易组织,因为它不代表世界性。中国需要世贸组织,世贸组织需要中国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加入世贸组织流行语。其实按照这样的说法,现在的世贸组织仍然是不完整的世贸组织,因为联合国有189个会员国,而世贸组织只有144个,而且在这144个里面还有一些仅仅是单独关税区而不是国家的成员,比如中国就有4个世贸组织成员(中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研究世贸组织观察方的名单,我们发现,至少还有俄罗斯、南斯拉夫等大国并不是世贸组织成员,它们仍然在为加入世贸组织而努力。

其实考察一个组织的有效性并不是考察它的成员的多少,而是应该考察它是否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世贸组织的目标是什么呢?

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理解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基本规则的基础。因此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就是当时建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即通过彼此削减关税及其它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上的歧视待遇,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生产和交换,保证充分就业,增加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

其实,从宗旨来看,世贸组织的目标是逐渐推进贸易自由化,为此它有着两个手段,一个是提供谈判的场所来完善世贸组织的规则,另外一个就是提供一个公平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来对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的行为进行惩罚。这两个手段是促进贸易自由化的最有力的武器。这两个手段的有效性决定了世贸组织的有效性。

对于争端解决机制的有效性问题,我们将在后面的“规则篇”进行讨论。而对于谈判的效果我们可以简单地通过下面的一组数据进行一个简单的观察。

表1:GATT框架下的多边贸易谈判

img4

img5

世贸组织及其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一共组织了八轮谈判,第一轮到第四轮的谈判分别有23、 33、39、28个谈判方,都在半年内解决了问题。但是自第五轮谈判开始,参与方在逐渐地增加,同时谈判的时间也在不断地延长,第五轮45个国家2年,第六轮54个国家3年,第七轮102个国家6年,第七轮123个国家花费了8年时间。

从上面简单的数据对比我们不难看出,国家越多谈判的时间越长。现在世贸组织的成员已经达到了144个,可是启动新一轮谈判就花费了将近7年的时间,1999年西雅图会议的召开本来是想启动新一轮谈判的,但是却由于各方利益的纷争最终变成了一场闹剧。

从世贸组织及其前身的发展演变过程来看,它确实推进了贸易自由化,但是随着成员的增加,这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

我们下面就从理论上解释一下为什么大的团体并不一定有效。

通常我们认为,有着共同利益的人或者组织组成的集团总是试图增进他们的共同利益。这正如单一的个体会努力地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地工作,而有共同利益的个人组成的集团也应该为他们的共同利益而努力工作。这就像我们一般认为世界贸易组织是逐步地推进贸易自由化的,所以它的所有成员也应该为了共同的利益而推进贸易自由化。组织或者集团的存在是为了增进其成员的利益这一思想在经济学中既不新鲜,也不特别。至少亚里士多德早就提出了这种观点,他写道:“人们为了获得特别的好处,通过为生活的目的提供某些特别的东西而聚在一起;同样,政治社团看来是为它所带来的总的好处而自发地聚在一起并继续生存下去。”社会心理学家莱昂·费斯廷教授指出:“集团成员身份的吸引力并不仅仅在于一种归属感,而在于能够通过这一成员的身份获得一些什么。”已故的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基理所当然地认为“社团的存在是为了实现集团所共有的目的”。

可是我们在回到现实的时候,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各国促进贸易自由化更多的只是口号而非实践。连贸易自由化后受益最大的国家美国在2002年都连续祭起反贸易自由化的大旗,连续在钢铁、农业补贴等领域中实行保护,因此我们发现,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并没有为了共同的贸易自由化的利益而一起奋斗。我们需要在理论上进行反思。

笔者最近到超市购买东西,发现现在的五号电池的容量都大大提高了,但是在容量提高的同时,所有的电池却打出了加量不加价的口号。假定社会对于电池的总的需求量不变,那么每个厂商的利润实际上是在减少的。可是为什么这些厂商明明知道自己的这种行为会导致利润减少却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电池的容量呢?惟一合理的解释是他们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如果生产电视机的厂商都维持一个高价显然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可是总是有一些厂家在尝试着使用降价的方式来扩大本企业的利润。这些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产业中的所有企业都在寻求利润最大化,整个产业的利润总额反而有可能减少。

现在假设所有的厂商都发现了这一个问题,他们试图组成一个集团来解决它。比如寻求政府的价格支持、组成卡特尔(例如组成彩电价格同盟)来防止单个企业损害共同利益。这样的行为是常见的,但是我们发现这样的行为同样很难成功。

因为寻求政府的支持和组成卡特尔同样需要时间和成本。每一个企业都知道,如果这样的协议达成了以后自己自然可以享有,所以他们总是寄希望于其他的企业对政府施加影响,自己不花费影响的成本,而等待成果达成的好处。

但是如果企业的数量很少,比如说两个规模一样大的企业,现在一个企业来影响政府从而制订一个最低限价。只要限价的好处的一半大于这一企业所投入的成本,那么这个企业就可能会花费成本来影响政府。但是随着厂商数量的增加,单一企业影响政府所得到的好处在逐渐地减少,那么单一厂商收益大于成本的可能性也在逐渐地降低。这也就意味着厂商的数量实际上和集团的有效性密切相关。厂商的数量越多,厂商实现共同利益的可能性越小。厂商的数量越少,厂商实现共同利益的可能性越大。

实际上世贸组织也是这样。从世贸组织的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产生来看,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30年代各国的高关税政策对于世界贸易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各国都感觉到贸易保护的坏处,因此需要一个组织来完成贸易自由化的任务。可是要想所有的国家都承认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所以在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时候,只有23个缔约方。当然这一次谈判的结果是令人鼓舞的,因为它削减了35%的关税。我们不要小看这35%的关税,我们知道如果1000元减少35%的话是350元,但是100元削减35%只是35,但是削减的相对比都是35%。从上面我们不难理解第一次的关税削减是最显著的。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又被我们一些学者称为“富人俱乐部”,可是我们想过它为什么是一个富人俱乐部吗?这是因为保持集团利益的一致性可以使目标更加容易实现。随着不同利益群体的增加,利益的争论会越来越多,协调利益也就越来越困难。我们观察上表会发现,随着参与方的增加,谈判的议题越来越多,谈判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

实际上,随着世界贸易组织更像一个世界性的组织,它达成新协议、制订新规则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世界贸易组织的重点逐渐地转向了原有的协议执行问题。世贸组织的效力也在减弱。

其实,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同时,也在积极参与一些范围较小的区域贸易集团来寻求自己的利益,这本身就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在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的决定》前几天,2001年11月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朱邦造声明,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中国与东盟更有必要加强合作,并指出,建立自由贸易区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在当天的记者招待会上,朱邦造回答记者有关问题时表示,在2001年的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提议建立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和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的可能性等问题进行研究。朱邦造指出,特别是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双方更有必要加强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实现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飞跃,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国务院总理朱镕基2001年11月6日在出席第五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时指出,中国与东盟应明确新世纪初的重点合作领域并确定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目标。同年12月,香港特别行政区特首董建华提出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类似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很快得到了中央政府的响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