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绿色消费方式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绿色消费方式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时间:2022-06-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绿色消费方式的概念和主要内容1.绿色消费的概念及其内涵绿色消费方式的提出。从国内外的各种提法来看,所定义的“绿色消费”定义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绿色消费就其产生来看,它体现了现代生活和消费的一种新趋势。绿色消费方式的提出和建立,在我国整个绿色经济模式的建立中,将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二、绿色消费方式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1.绿色消费的概念及其内涵

(1)绿色消费方式的提出。西方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产生了经济主义和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观念。工业文明也走上了一条不计资源成本和过度消费的发展道路,从而造成了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具体到消费领域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并对人类经济发展的未来布下了重重障碍。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高消费泛滥成灾、消费的攀比风盛行、盲目消费有增无减、浪费型的消费急剧膨胀。以上状况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发达国家的消费方式加剧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成为当今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根源。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些特别贫困的国家,为了摆脱贫穷和债务的危机与困扰,被迫过度开采资源和破坏环境;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完整与稳定,而且也损害了本国发展经济的自然基础,从而成为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恶化的又一重要根源。

正是基于对人类现状和未来的深度忧思,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绿色消费运动迅速发展,正在形成一种保护环境、改善生态、崇尚自然的生活风尚。绿色消费(即可持续消费)的思想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形成,90年代正式提出。但是如何界定可持续消费模式,学术界一直还存在着许多分歧和争议。联合国环境署的《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一文提出了如下定义:“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1]

对于定义“绿色消费”,目前在我国的研究中也提出了各种看法。简单地说,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生理和社会的需要,进行的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对产品和劳务的消费活动。即它是不耗竭资源和无污染的消费,在社会消费中既要满足当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还要满足子孙后代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具体可以包括以下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没有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求得生活舒适的同时要节约资源和能源。从国内外的各种提法来看,所定义的“绿色消费”定义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

对于绿色消费方式的提出,从实践中可以看到,随着人们富裕程度的增长和生活水准的提高,消费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进,由简单稳定向复杂多变发展。这种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消费商品的多样化体现着经济社会进步中带有实质性的变化;与此同时,过度消费或不合理消费也带来了负效应。为了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共同利益,市场不但要适应这种变化,而且有责任引导消费朝着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方向发展,由此就提出了“绿色消费”的消费模式。

绿色消费就其产生来看,它体现了现代生活和消费的一种新趋势。它是一种具有生态经济伦理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本质上是一种友好于环境和无害于人类的良善型消费。它区别于享乐主义的过度消费,是简朴生活和健康生活的一种表现;它也区别于减缩消费和消费不足,是幸福生活的一种表现。它的主要特点是,人们不再以大量消耗资源、能源来求得生活的舒适,而是在追求舒适生活的基础上,大量节约资源和能源。公众在决定是否购买某种商品时,越来越多地考虑环境因素,一方面注意对自身健康的生存环境是否有益,另一方面注意是否有利于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它在现代企业经营观念的基础上,以寻求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更强调对生存环境的维持与保护。人们生活方式的这种转变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绿色消费方式的提出和建立,在我国整个绿色经济模式(即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的建立中,将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2)绿色消费方式的含义。从历史上各种消费模式的比较来看,绿色消费模式是人类消费模式的最佳选择。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含义:

第一,适度的消费规模。消费规模指人均消费产品和服务的数量。人的消费数量不是越多越好,消费规模既不能偏高也不能偏低,而应该有一个“度”,这个度从生态与经济的关系上看就是“生态经济适合度”。就此人们看到,不但在发展生产上客观存在着这个“生态经济适合度”,而且在生活消费上也客观存在着这个“生态经济适合度”。受这一生态经济规律作用的制约,通俗地说,这个度的界限应该是划定在满足人的生活需要范围之内而不是满足其过度的欲求。适度的消费规模可以避免地球上有限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可以减少产生不必要的污染,从而有利于保护环境,而且也能够促进经济增长。适度的消费规模应该与一国或一个地区的国情国力、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现有的自然资源条件相适应,把消费规模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和经济、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允许的范围内。

第二,合理的消费结构。消费结构是指消费者对不同消费资料的消费所构成的比例和组合关系。恩格尔系数是衡量消费水平,以至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它的高低可以反映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是否合理。在消费支出总量一定的情况下,恩格尔系数偏高,说明人们用在饮食方面的支出比例大,总体消费质量不够高。这也就势必会影响到其他消费资料的消费。因此要使消费结构合理,就要增加人们的收入,并在消费结构中,适当降低恩格尔系数,提高其他各类精神文化的消费比重(如文化教育消费、旅游消费、信息消费等),使消费水平与经济、社会、自然的发展相适应,从而达到消费结构的进一步合理化。

第三,公平的消费原则。公平消费不仅要求同代人之间的消费要公平,即每个人都有权享有运用生态环境资源生存与发展的消费权,无权浪费超越本人需要的生态环境资源;而且要求与下代人和后代人之间的消费公平。即当代人在享用生态环境资源时,应该自觉地担当起在不同代人之间合理分配与消费环境资源的责任,也就是说当代人无权剥夺后代人平等享用环境资源的消费权利。当代人与当代人,以及当代人与后代人同为地球村的成员,因此也就都应该有权共享资源、共有环境,做到消费公平。

第四,科学、文明的消费行为。消费行为反映人们消费商品和服务时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如开展健身、旅游、科普等健康文明消费活动以及用科学知识来指导、规范消费。这样做不仅能够改变传统消费方式所带来的高消耗、高消费、高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对自然资源造成的浪费;同时也可以使人们的消费行为满足科学、健康和幸福以及对资源节约和有效保护环境的要求,使消费向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第五,共同富裕的消费目标。绿色消费方式追求的是贫富差距最小化。当然这不是指完全平均的消费,而是指每个人根据其收入水平、消费偏好等所要求的适度消费都能得到基本满足。这样做既可避免因富裕而引起的豪华、奢侈性的过度消费行为,又可防止因贫困所导致的消费不足现象。在此基础上就能实现在创造更多社会总福利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从而促进人类的全面进步,从根本上保证消费的可持续性。

由此可见,绿色消费的实质是一种权益,它在保证当代人的安全与健康的同时也保障了后代人的生存;绿色消费也是一种义务,它提醒人们:环境保护是每个消费者的责任;绿色消费又是一种良知,它表达了人们对地球母亲的关爱之心和对万物生灵的博爱之怀;与此同时,绿色消费还是一种时尚,它体现着消费者的文明与修养,也标志着高品质的生活质量。

2.绿色生活消费的主要内容

在工业社会条件下,人类科学技术的空前发展,在创造前所未有的财富的同时,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也产生了空前的破坏。在全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消费者的需求逐渐从物质需求、精神需求转向生态需求;同时,消费者的文明也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转向生态文明。生态消费是绿色消费的主要模式,是指消费的内容、方式符合生态系统存在和运行的要求,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助于消费者的健康,从而能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体现绿色生活消费需要的生态消费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生态食品。目前,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农药、杀虫剂,不但造成了水资源、土壤等的污染,同时也使农产品的品质下降,特别是食品中的化学品残留对消费者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因此,消费者的需求不再是单纯追求数量上的满足,而是考虑到食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希望食品符合生态要求。

(2)生态用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要消费大量的日用品,这些日用品在满足人们正常生活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污染。如冰箱和空调使用的氟利昂会破坏臭氧层,使用偶氮染料的服装有致癌作用,废弃的塑料袋、泡沫饭盒会造成白色污染,室内装饰材料大量散发有毒化学气体,等等。尽管有的消费者暂时还没有意识到他们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但至少认识到了这些污染对自身健康的危害。因此,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于是那些无毒和低污染的生态用品的消费量逐渐增加。

(3)生态环境。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现代人面临着许多威胁:如臭氧层破坏增加了皮肤癌的患病率,酸雨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空气受灰尘和有害气体污染对人的健康构成危害,一些物种的灭绝使生物链中断危及人类的生存,水资源的污染也危及人类的健康,等等。现在人们已开始认识到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因此,改善生态环境也成为人们的消费需求,而且这一需求的量和质都将不断增多。

(4)生态享受。人们进行绿色消费,除了对符合生态要求的物质产品需求外,人们将更多地从符合生态标准的服务和活动中得到消费享受。例如,观光农业、生态旅游、森林观光,等等,都体现出生态享受这一新的消费趋势。

从全球来看,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发展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人们必须通过知识和智能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在消费理念上也要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可以预见,生态消费必将成为21世纪消费的一大特色,人们将越来越多地借助科学技术实现消费向自然的回归。我国西部地区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大多数人们的消费需求还停留在主要解决温饱的水平上。但是解决温饱水平的消费也有一个生活和消费方式的问题,具体来说有一个要求什么样的需求和走什么道路满足这些需求的问题。继续过去长期以来所沿用的传统生活和消费方式,无疑将会与绿色生活消费方式的要求越来越远;继续采取过去长期以来所沿用的取得生活消费品和服务的老办法,无疑也必将走上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不可持续发展之路。显然这种做法是我们当前在进入生态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西部大开发所不能继续采用的。与此同时还要看到,随着西部经济的逐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上述绿色消费所包括的各种生态需求的内容肯定会也将逐步成为西部人们实现绿色消费的主要内容。所有这些都向人们指出,我国进行西部大开发,必然要采取绿色生活和消费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肯定的。

3.影响绿色消费的制约因素

(1)经济系统运行结构的制约。消费是经济系统运行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绿色消费不但是消费者的自身选择,而且还要受经济运行中生产和销售具体状况的制约。一方面,绿色消费以绿色营销为前提,绿色营销又以绿色生产为前提;另一方面,绿色消费又会促进绿色营销,绿色营销又会促进绿色生产。在整个经济系统运行结构中,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和绿色消费是互相影响和相互制约的。绿色生产、绿色营销是进行绿色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没有绿色生产,就没有符合标准的绿色产品及其营销;消费者即使想进行绿色消费,也找不到消费对象。

目前,在我国特别是在西部地区,经济系统运行结构中生产和营销方面的绿色化程度不足,直接影响了绿色消费的水平。例如,一些生产企业为了节省生产费用,在生产过程中一次性过量地使用农药、防腐剂、生长激素等,使蔬菜、水果农药残留超标,肉类食品含有大量激素,啤酒、罐头、糕点中防腐剂高出规定数倍,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有一些企业,不顾国家三令五申,生产超薄塑料袋及有毒塑料制品,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对人体构成了危害。还有一些企业和经营单位,生产和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和卫生标准的各种包装物,人为地制造双重污染,更使一些本来就会污染环境的商品其危害程度更是雪上加霜。在整个经济系统运行中,绿色结构的建立和协调是进行绿色消费的基础,没有绿色生产和绿色营销就谈不上绿色消费。

(2)制度性因素的制约。绿色消费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能够产生积极的(或正的)外部性。但是在现实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积极的(或正的)外部性的实现需要有适当的制度安排,即需要从制度上给予一定的激励或约束,否则人们就缺乏生产正的外部性的积极性。目前,我国的绿色消费就存在着这种制度方面的缺陷。首先,绿色消费对消费者本人及他人有益,但与非绿色消费行为相比,消费者支付的成本要高得多。例如,生产绿色产品的成本相对较高、有的绿色产品在消费时需要相关的设备,等等。这样,消费者往往就会因价格的约束而选择非绿色消费。因此推动绿色消费,客观上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价格补贴、产业扶植等优惠政策。而目前我国在这方面比较欠缺,从而就制约了绿色消费的发展。其次,对非绿色消费造成的消极外部性,也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予以约束。例如,对违法、违规行为查处不狠,打击不力。对超标使用防腐剂、色素,生产不符合人身健康的食品,违犯规定使用超薄塑料袋等问题,处罚不到位。加之检测手段滞后,难以及时对有关产品进行鉴别。这就使老百姓吃上放心肉、放心水果和蔬菜的问题,难以从根本上得到保障。

(3)消费者意识不强的制约。由于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性能等知识的欠缺,选择绿色产品尚存在一定障碍。即使选择了绿色产品,由于消费者的要求不同,又往往采用非绿色的消费方式来进行消费,这又从需求方面给非绿色产品的生产和营销创造了条件。另外,由于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以及对外开放以来国外不健康消费方式的渗透,人们的消费行为中畸形消费、灰色消费等时有表现。加之在我国农村和偏远山区,一些带有强烈有悖于绿色消费的封建迷信消费行为在有的地区死灰复燃,等等。以上种种非绿色消费行为的存在,都表明我国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还不强,制约着我国绿色消费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