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发展战略的由来和发展

发展战略的由来和发展

时间:2022-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发展战略的原理和方法在普遍联系的事物中去认识并掌握规律,通过改变系统的条件而使系统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目标发展,这就是发展战略的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对于区域经济战略和微观经济战略应以上一层次的发展战略为指导,对于区域经济战略还应以同一层次中的较高亚层次的战略为指导。早期的发展战略大都是经济发展战略。发展战略除了这种整体战略外,还有部门的,如教育发展战略、农业发展战

二、发展战略的由来和发展

(一)发展战略的由来

从类型上看,发展战略是从军事到政治再发展到经济社会领域,当今已成为经济、科技、社会协调发展战略。从方法论上看,它从经验性研究发展到科学性研究、从个人研究转向集体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并由单目标研究转向多目标研究。

“二战”的中、后期是发展战略的正式创立时期。盟军为了对付德军的立体战术被迫展开相应的研究,1939年创立了第一个系统工程小组——运筹小组,由此开展了定量化的战略研究。战后,曾经在军事中起了重大作用的战略研究被引入经济领域,美国的兰德公司和英国的相应机构相继成立,并为本国经济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经济并不独立于社会之外,经济的增长并不一定等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科技的发展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又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问题,这就促使发展战略研究从经济转向社会、科技、经济的大系统。由于系统科学和方法的日益成熟,也使这种转移有了可能。

(二)发展战略的原理和方法

在普遍联系的事物中去认识并掌握规律,通过改变系统的条件而使系统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目标发展,这就是发展战略的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把唯物辩证法这一基本原理具体化,就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次一层次的原理。

发展战略的方法分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

1.定性方法

定性方法主要体现如下几个原则:

(1)全科学性原则——从全局的观点出发,把握多学科、多方位的思维方法。

(2)目标性原则——一切有意义的发展战略都必须以明确的目的性为基础,没有追求和愿望的战略是不存在的。

(3)协同性原则——从子元与子元之间相互关系的角度出发,对全局性观念的科学表达。

(4)相关性原则——社会系统的要素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关联、制约的,它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5)动态性原则——要素是发展的要素,联系是运动的联系,结构是变化中的结构。

(6)综合性原则——它不仅要求发展战略应综合考虑,也要求研究机构由多学科的专家组成,还要求每一个研究人员都有比较广泛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

2.定量方法

定量方法主要是在发展战略中进行定量计算的一些数学模型,目前广泛应用的有:

(1)投入产出模型——它是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资金(物资)进行分配并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预测它的产出结果的一种方法。

(2)系统动力学模型——它主要是针对社会大系统中的问题,划定边界,找出因果联系,用DYNAMO专用语言求解的一种方法。

(3)回归分析模型——如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这就是相关关系即回归关系;回归分析就是求这种不确定关系的近似确定表达函数,从而预测和控制未来。

(4)运筹学模型——应用较多的是线性规划和目标规划,线性规划就是寻找一个表示线性函数的目标函数的极值解,目标规划就是要使可能值和目标值的偏差最小。

(5)灰色系统模型——我国学者创立的一种方法。真实客观系统既不是“黑”的,也不是“白”的,而是“灰”的——不确定的。灰色系统方法可解决灰色系统的求解问题。

(三)发展战略同其他学科的关系

1.发展战略同未来学的关系

未来学主要是研究人类未来乃至宇宙未来的一门科学,它的着眼点主要是在长、远期。发展战略也要对未来进行预测,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这种预测似乎更具体、实在些,同时它还要对中、短期进行预测,并要加以控制,这是它们的不同点。

2.发展战略同决策学的关系

决策学是研究决策的原则、目标、方法、程度、手段的一门学科。发展战略一旦付诸实施,就是一种决策。但发展战略并不一定都付诸实施,有时制定几套发展战略供决策时参考、比较。从发展战略到决策还有一段过程。

3.发展战略同规划、计划的关系

规划是对发展战略的具体落实,它是把战略目标与行动计划联系起来的纽带。计划即行动的蓝图,它是管理系统决策的实施行动方略。三者的关系是从一般到具体的关系。

(四)发展战略的不同层次、类型

1.发展战略的层次

(1)超宏观经济战略。发展战略在当今已有诸多层次。有由联合国或多国(地区)制定的国际发展战略,比如罗马俱乐部的《学无止境》、《环太平洋地区发展趋势研究》等。这种国际级的发展战略重点研究全球和全人类的一些共同的、带根本性的问题,为全世界或多国提供发展模式,这就是超宏观经济战略。

(2)宏观经济战略。国家级发展战略,以研究国家的整体发展为目标,为整个国家的发展提供依据。欧、美在这方面起步较早。前苏联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就曾在列宁的领导下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并制订了俄罗斯电气化国家计划,这就是宏观经济战略。

(3)区域经济战略。又分为以下两种:①跨行政区域经济战略,是为某个经济区或经济带制定的发展战略。如果它是跨省的发展战略,那它就是全国发展战略的第一层子战略,应以全国发展战略为指导,处理好全国战略、(跨省的)区域战略和省级战略的关系。如果是跨地(市)的区域经济战略,则是省(市)级战略的第一子战略,应以省(市)级战略为指导,处理好省市级战略、跨地(市)战略和地市级战略的关系。跨县(市)的地区经济战略也类似。②省(市)、地(市)、县(市)、乡(镇)等不同层次的发展战略,就是研究并探讨一个省(市)、地(市)、县(市)、乡(镇)的经济发展问题,为其提供发展的依据,制定发展的纲领。

(4)微观经济战略。微观的即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战略,是研究一个具体的企业、事业单位如何发展的问题,并为其制定的发展方略。

对于区域经济战略和微观经济战略应以上一层次的发展战略为指导,对于区域经济战略还应以同一层次中的较高亚层次的战略为指导。如县级发展战略要以省级发展战略和跨数县(市)的发展战略为指导。当然,区域经济战略还应以下一层次的发展战略为基础,如省级发展战略要以县级发展战略为基础。

2.发展战略的类型

发展战略也可分为不同类型。早期的发展战略大都是经济发展战略。近年来,兴起了研究经济、科技、社会协调发展和当今与后代持续发展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便不仅取得经济的增长,而且得到整个社会及当今与后代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发展战略除了这种整体战略外,还有部门的,如教育发展战略、农业发展战略等。

发展战略还可以从时间上进行划分,一般把5~15年的叫中期发展战略,更长的叫长期发展战略。

(五)发展战略的主要模式

每种模式代表一种观点,不同的划分标准,将得出不同的划分类型。如从经济水平的角度进行划分,可得出发展经济学和后工业社会的两种观点及多种模式。

1.发展经济学的观点

发展经济学是从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而得名的,因此,这里的发展问题实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它又可从目标、途径、态势上来划分。

(1)从发展的目标上来划分。

①传统的经济增长战略。“传统”指发达国家的传统,是仿效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历史、经验而提出来的,战略目标就是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的增长。美国的戴维·列维斯坦是这一观点的典型代表。把国民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标志,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是大力实现工业化和争取外援。实现这种战略面临着资金、资源、技术、人口、就业、分配等一系列问题,这种战略后来被罗·克劳瓦叫做“没有发展的增长”,20世纪70年代被“变通”的经济发展战略所取代。

②变通的经济发展战略。“变通”是针对“传统”而来的。克拉伦斯指出:人们往往没有弄清经济增长同经济发展之间的重要区别,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伴随着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的变革;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就是要改变贫困、消灭失业和不平等,它对生产方式、技术水平、人民权利等都有一些要求。因此,发展是一个比增长更复杂的概念,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变通的发展战略就是要对这些复杂的问题都加以研究。

③激进的自主的发展战略。这是激进派的主张,目前尚未形成理论体系,由保罗·A.巴兰在《论落后问题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首次提出,并得到安德烈、阿克里等人的支持。它主张不发达国家要摆脱对发达国家的依附关系,自主发展;“不论现在和将来,造成这种不发达状况的正是造成经济发达(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的同一个过程”。他们提出历史过程存在宗主—卫星结构,且这种结构还存在于不发达国家的内部。

(2)从发展的途径上来划分。

①初级产品出口战略。发展中国家要取得外汇,促进本国工业化的进程,只能利用本国的自然资源,出口初级农产品和矿产品。这是一种原始型的对外贸易战略,依附性很强。发展中国家采用这种发展战略也是迫不得已。

进口替代战略。它试图发展民族工业,是外贸与工业化兼顾的战略,产业结构主要为轻纺工业、耐用消费品工业,以经济增长作为战略目标,以进口替代作为主要途径。它在20世纪50~60年代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推行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有明显的不足。威尔伯在《依附的格局、收入分配和不发达的历史》一书中写道,它没有为外围地区带来经济改造,没有出现技术突破,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改善。

③出口替代战略。它将初级产品为主的出口改变为制造业加工产品为主的出口,是与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和发达国家的技术、资金、管理相结合的依附型战略。巴西、韩国等推行这一战略取得了成功。但在自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出现经济萎缩,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这一战略也处于不利地位。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对这一战略也有了新的审视。

④经济“起飞”战略。它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为目标,达到此目标的关键是资本的积累。W.W.罗斯托在《经济成长阶段·非共产主义宣言》中提出了“起飞”的标志,起飞之后就是成熟和高消费发展,并要求注意生活的质量。

(3)从战略的态势上来划分。

①平衡战略,又称均衡战略。它要求整个国民经济的各个部分,乃至社会的各个行业平衡、协调地发展,要求城市与乡村、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同时推进,并要求整个社会的科技、经济同步向前。这种战略如能实现当然是理想不过的,但由于国民经济不发达,缺乏资金、技术、人才,这种平衡发展的结果反而使得发展的速度太慢。

②不平衡战略,又称倾斜战略。它认为在发展的前期出现一些差异、不平衡乃至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是正常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就是要有突破口,这样才有快的速度,只有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谈得上平衡、协调发展。

2.后工业社会的观点

它实际上是未来学家对未来的一种预测,但它同时也可看做发展战略的一种模式,当然它作为一种实施模式是远远不足的。

贝尔是这一模式的首创者,他在《后工业社会》一书中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的五个基本特征。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发展了贝尔的观点,认为“第三次浪潮”将以多样化、小型化、个体化为特征。奈斯比特的《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一书中则提出了十大趋势,认为未来社会的模式正在缓缓出现。松田米津的《信息社会》亦相似。后工业社会的模式从不同的侧面探讨了一些问题,实际上是提出了一种发达国家未来发展的理论和模式。

(六)一些国家研究发展战略的主要机构

1.美国兰德公司(RAND)

RAND是发展与研究的缩写。它的前身由“二战”中为军事服务的一批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1948年正式成立兰德公司,成为民间研究机构,但合同来源为军方、政界乃至财团。以综合性的战略研究为特色,发展战略研究是它的重点。其中社会科学人员约占60%,自然科学人员约占39%,还聘有大批的外国顾问和专家。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就是该公司的顾问之一。

2.美国斯坦福国际咨询研究所(SRI)

该所于1946年成立,1970年从斯坦福大学独立出来,设有14个研究部和中心,涉及100多个专业。该所的研究成果一般不公开发表。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了《明天的战略》、《西方和战略》等报告,并办有专门的期刊《斯坦福研究杂志》等。

3.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NRI)

它于1906年由野村德七创建,下设12个研究室和调查部,研究人员近300人,除了为野村集团服务外,也为政府做发展战略的研究,出版刊物有《NRI海外情报》等。

4.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

1958年成立。它是规模小但见解独到的发展战略研究机构,只有专职人员24名,10名短期轮换研究人员,其他为短聘和实习研究人员。该所提供的世界军事方面的情报尤具权威性,同时它也为政府提供发展战略研究。

5.德国工业设备企业公司

1961年成立,是欧洲最大的运筹学研究小组,工作人员有1400余名,下设技术部、研究部、管理部。它的研究内容不限于工业设备,即对整个世界的发展情况都有所涉及。

6.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LASA)

1972年在维也纳成立,是一个国际性软科学研究机构,由美国和前苏联协商建立,包括东西方主要国家的国际性咨询研究所,已从12个成员国发展到17个成员国。它的研究涉及资源与环境、人类居住与服务、管理和技术、系统与决策科学等方面,被称为深谋远虑、才智超群、高效敏捷、判断准确的研究机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