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全球化的四大挑战

全球化的四大挑战

时间:2022-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9.全球化的四大挑战有关全球化的问题再多说两句,因为这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管理问题,对于企业管理也至关重要。所以,全球化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挑战,主要不是来自于技术的挑战,而是来自大国沙文主义的幽灵。再次,挑战全球已有的法律。所以,全球化实际挑战的是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模式。

29.全球化的四大挑战

有关全球化的问题再多说两句,因为这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管理问题,对于企业管理也至关重要。而我们一些管理者和企业家至今还没有思索透这个问题。

我们难以接受全球化挑战,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

首先,挑战地缘政治

当国家的概念需要模糊的时候,国家概念下的政治家是否也能同步模糊地缘政治呢?当经济已经多元化并已超越国界时,其政治原则是否还只能一元化并谋求全球的一元化?自由与民主是否还有必要争论?也许我们该认真讨论的是民主与自由在全球范围内的技术与规范?美国、日本一些整天叫嚷着“中国威胁”的人是否该想一想,是这个世界出了问题,还是自己的大脑出了问题?对这些信手列举的例子做出与过去意见不一致的回答,肯定是现今的政治家绝对不能接受的。不要说是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不能接受,就是发达国家的领导人也不能接受,否则就不是政治家了。

其次,挑战全人类的生活准则

由于技术的发展,我们是在共同的模式下生活呢?还是在有特性的模式下生活?也就是说,我们将自由地生活呢?还是在共同的标准下生活?听一听美国一家大公司总裁说的话:“我们不会兼并一个与我们公司文化不一致的公司,我们只挑选那些文化形态相近的公司兼并。如果需要,我们必须兼并不同文化的公司,那我们也将让那些被兼并的公司干部尽快熟悉和理解我们公司的文化。”这是商业的需要。差不多同一个时间,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莱特说得更干脆:“在当今世界,应该重新确定一个新的概念,那就是人权高于主权。”当然,假如美国不是当今世界上首富,而且这个首富的位置是靠近百年来不断对外扩张得来的,打死她也不会说这句话的。据说,她的依据就是“全球化”将来临。按照她的逻辑,全球各民族都应该生活在美国统一的生活准则与模式下,否则,按照美国标准,肯定“人权状况有问题”。人权既然高于主权了,自然也就可以用导弹来保卫人权了。如果美国真能把全球各民族统统“化”成与美国一样的富裕,那自然我们也举双手赞成,但看一看已经被美国“化”到后院的南美诸国,又不能不让人对他们的“化功大法”产生怀疑。

经济、通信、交通的全球化肯定会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肯定会有那么一些划一起来的标准或准则。但这些划一的东西,好像应该由使用各方在一起共同商量后确定,不可能以一国标准或一个民族标准来确定,更不可能与什么人权、主权挂钩。

比利时的路易·贝克(Louis Baeck)在一旁冷眼看得分明:“意识形态的豪言壮语正在变得苍白无力,全球化提出了新的挑战。今天,我们目睹了一种新的矛盾现象,即经济全球化和遍及全球的超同趋势正在遭到种族—文化自信的反抗……在一系列煽动性文章中,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预见’到西方和非西方即将在文明冲突中展开一场全球性对抗。他预言‘儒教、伊斯兰教即将联合,挑战西方的利益、价值观和权力’。由文化对抗心态和政治学中的著名冷战老兵(鹰派)来取代意识形态驱动的冷战心态,表达出美国精英及受众对外部敌人定位的基本需要。亨廷顿抛弃了同苏联的意识形态对立,转而宣扬文明的冲突,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战斗口号’,唤醒美国精英警惕非西方‘另类’不断高涨的自信心造成的新问题。”

美国大公司的“兼并标准”、奥尔布莱特的“人权高于主权”和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无疑在向全世界传递一个信息,有一个国家在经济、政治与文化上都在准备利用全球化的机会来实施新殖民主义的扩张。稍有理智的人士都可以看清楚这一点。贝克在文章的最后说:“在各国和人民的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世界上,更紧密地团结、尊重文化差异,是实现和谐及和平发展的最可靠的途径。”这一浅显的道理,如果你认为“美国佬”不懂,那就是大错特错了。所以,全球化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挑战,主要不是来自于技术的挑战,而是来自大国沙文主义的幽灵。

再次,挑战全球已有的法律。

比方说,是否禁止克隆人类自身。如果一国禁止而另一国不禁止,那就等于不禁止。由此而来的,那些鱼目混珠的“替身”在工作与生活中犯了错,是惩罚替身呢还是惩罚真身?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两个问题:第一,谁来保证和支持各个国家都能在共同的法律文本上签字,假如出现像美国政府这样对环境保护的《京都议定书》都拒不签字怎么办?换句话说,我们是需要一个霸主,还是需要一个共同体(这区别于现在的某些国际组织)来建立国际法,并在其后保证法律的实施。第二,如何做好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衔接,也就是说是国际法优先呢,还是国内法优先?本来这个问题并不是问题,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现在实行的就是国际法优先政策,但也有少数国家比如说美国却是国内法优先。在国际贸易中,谁都知道美国从来就是以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的。给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扣上“违反人权”来加以攻击的也是这个国家,它所依据的标准并不是联合国人口控制政策,而是它自己的国内法律(其实,它国内也有堕胎合法的州)。再比如环境保护,联合国搞的《京都议定书》不行,它要自己拿一个“内定书”来,还要拿给别国讨论。如果说这个世界上真有美国人所谓的“无赖国家”,那么美国肯定算一个。由于有这样的国家,全球化提出的挑战要么严重受阻,将大大滞后于技术的发展;要么全球化就成为个别国家“化”别的国家资源的武器。这两种情况的出现都必然阻碍人类社会的管理跟上技术的发展。

再其次,挑战人类的生存环境。

由于有了电子世界,人类是不是还需要那么多的交通网?是不是还需要集中的城市?由于基因技术,农业生产将高度工厂化,是不是还需要大片的耕地?人们将思考一个问题,整个人类已经习惯的生活方式会不会因为城市、交通、信息传递等方式的改变而发生时间与空间的巨变?所以,全球化实际挑战的是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模式。

仅从上述四个方面就不难看出,实现全球化,人类社会管理上的变革要远比技术上的变革难得多。

难道我们人类又将在争论中度过自己的春华秋月?难道我们就只有通过不断地抗争,才能争到关于自由的自由?为什么共住在同一地球上的人类,一定要在互相猜疑中度过自己的一代又一代?有没有一些基本的原则来保证全人类与技术同步发展?马克思曾有过一段名言:从产品到商品,那是惊险的一跳。如果失败了,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生产者。也许我们可以套着说一句:从地缘政治到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的惊险一跳。如果失败了,摔坏的不是国家,而是人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