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以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和“大项目统筹机制”为“抓手”

以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和“大项目统筹机制”为“抓手”

时间:2022-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以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和“大项目统筹机制”为“抓手”1.以管委会为平台,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具体而言,以沿海产业带管委会为平台,创新管理机制。一些关系全局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除了由省财政支持的部分外,可以由台州市沿海开发专项资金予以支持。

二、以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和“大项目统筹机制”为“抓手”

1.以管委会为平台,建立区域协调机制

具体而言,以沿海产业带管委会为平台,创新管理机制。具体而言,区域协调机制可分解为四大制度:定期会商制度、专项专议制度、目标责任制度和领导考核制度。协调机构要建立定期会商、定期评估制度,对于涉及沿海产业带整体战略发展的问题,要通过会议达成共识、迅速落实。涉及跨区域协调的问题,可以通过会议讨论解决。就关系沿海产业带发展的重大问题、重大项目进行专项专议,快速决策,明确责任人,狠抓落实。在管委会内部,明确责任分工,对于基础性事务和战略性事务分别制订推进计划。对于重大决策,要集中部署、分层实施。建立与沿海开发战略相适应的领导考核机制,由台州市主要领导和专家委员会成员对各区县沿海产业带的建设情况和重大项目推进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形成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

区域协调的内容重点应该放在三个方面: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和协调、产业协调以及空间布局协调。

(1)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和协调。通过调研可知,各县区在推进沿海产业带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度不一,一些贯通南北的交通干道在某些地区建设滞后。通过建立协调机构,可全面了解各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一些关系全局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除了由省财政支持的部分外,可以由台州市沿海开发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对于一些关系全局的建设项目,如三门核电、头门港开发等项目要给予重点支持。

(2)产业协调。目前,沿海开发的总体规划与各园区规划之间还缺乏必要的衔接,带来产业结构同构、产业定位不清晰等一系列问题,建立产业协调机制势在必行。产业协调是形成资源共享、特色鲜明、合作共生的跨区县产业带的必要机制。产业协调机制就是要系统推进沿海产业带的建设,促进跨区域、跨产业合作,促进资源整合,增强政策的协同效应,提高沿海产业带规划和建设的整体性、互补性和共享性,最大限度地减少产业同构和分散布局。产业协调机制需要对各工业区块的规划进行统一协调,突出各区县的特色,鼓励相同产业和相关产业的企业向特定区域集聚。要突破行政区的限制,在整个产业带内建立统一的行业组织,优化资源在整个区域内的配置,促进行业的有序竞争。

(3)空间布局的协调。要实现有效的产业布局优化,必须对沿海产业带的空间布局进行统筹协调。空间布局协调与产业协调相辅相成,产业协调通过空间布局的协调加以实现,空间布局的协调以产业协调为主要目的。由于空间布局的调整涉及土地财政,没有相应的财政补偿机制,空间布局的协调将难以有效实现。因此,空间布局的协调需与财政转移支付相配合。

2.通过统一政策、统一招商,建立大项目统筹机制

商业投资是促进沿海产业带发展的根本,没有大的商业投资项目落地,沿海产业带将难以获得腾飞的动力。投资规模大、社会影响广、产业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大企业是带动产业带升级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于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意义十分重大。目前,各工业区块、各产业园区分别招商,甚至在招商中存在相互排挤、恶性竞争的不良现象,这不利于台州沿海产业带整体形象的提升和土地产出效率的最大化。以区域协调机制为依托,台州应加强大项目的统筹招商,以整个产业带为统一的对外窗口,大力引进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中的引领作用。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向特色区块落户,推动各种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以此强化各区县的产业分工和特色产业定位,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在各区县统一招商政策,明确各地招商重点。建立联合招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将“属地财政”转变为“两栖财政”。通过各区县之间的协调,通过税收提留的方式,在沿海产业带内建立产业发展基金,作为沿海产业发展的政策性基金。惟有如此,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大项目招商中的内部恶性竞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