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加快西部工业化的政策措施

加快西部工业化的政策措施

时间:2022-05-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加快西部工业化的政策措施1.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的要素差异,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西部地域辽阔,在制定工业化的政策时,对区域内各个层面的差异应予以充分考虑,这样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引领西部工业化的顺利实施。当然,在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同时,也应制定明确的政策措施,防止跨国公司对国有企业和自主性知识产权技术的恶意侵害。

三、加快西部工业化的政策措施

1.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的要素差异,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

西部地域辽阔,在制定工业化的政策时,对区域内各个层面的差异应予以充分考虑,这样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引领西部工业化的顺利实施。在西部的工业化进程中,应首先考虑的差异是西北和西南的差异。如西北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开采和加工业、石油加工业具有优势;而西南在机械工业食品工业化学工业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如果仅从西北、西南的角度制定政策和规划,则会忽略某些省区所具有的局部优势,如从整个西北来看,纺织工业并不十分发达,但内蒙古的纺织工业则具有相当的优势;又如,电子工业,从整个西部看,不具备全面的优势,但在四川的成都、绵阳、重庆,陕西的西安等地区,具备很强的竞争优势。因此,根据西部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详细发展规划,对西部未来工业化的深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引导投资向装备制造业转移

西部的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工业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内蒙古和重庆的重型汽车制造,西安、银川、昆明的机床工业,重庆、西安、贵阳的微车、轿车和轻卡,以及德阳和泸州的重型设备制造业,都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装备制造业投资的减弱,实际上反映了长期以来,对西部工业化重要性认识的偏见,不仅制约了西部的经济增长,而且对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将产生不利的影响。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近期内靠民营经济大规模投资装备制造业是不现实的,西部装备制造业的投资,还应以国家投资为主导,通过国家投资的导向性,逐步引导民营经济和民间资本投向西部的装备制造业。

3.充分发挥军工企业的作用

军工企业实际上是西部工业化的基础,就目前而言,也是西部装备、技术、人才较为集中的基地。从技术上讲,军工产品是集制造业各种尖端技术的精华而成,因此,发展军工产品,可以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西部的西安、汉中、重庆、成都、贵阳,是西部军工企业的集中地区,随着我国国防装备改善对装备需求的不断提高,西部军工企业正在逐步走出困境,大批代表国内、国际领先技术的产品正在不断装备部队,上述地区的军工企业正在成为西部高新技术产业的制高点。因此,充分发挥西部军工企业的优势,对西部实现工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4.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

在经济不发达、市场机制不健全的西部,应充分发挥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但政府的主导作用,不等同于政府的包办。政府应在制定发展规划、产业导向、投资环境建设以及组织要素资源向特色优势产业集中上多做文章,而对具体某一个企业的发展,则不应过多干涉,具体企业的发展应交由市场决定。

5.引导外资投向工业领域

西部工业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西部的陕西、内蒙古、四川、重庆、贵州等地,是“一五”时期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的重点投资地区,具有较好的基础,外商投资于西部的制造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目前,外商投资于西部第三产业的力度和热情,要高于投资于工业的热情,其中主要原因是于西部工业对外商的吸引力仍然不高,以及国家的政策导向。由于三次产业是相互关联的,因此,西部外商投资的增长,仅靠第三产业发展来吸引外资是不现实的,工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是吸引外资的主体,如果西部制造业吸引外资能够有大幅度的增长,西部吸引外资占全国的份额将会有所增加。国家应改变目前鼓励外商投资于西部基础设施、能源、环保的政策,鼓励外商投资于西部工业领域,并将这一政策明确写进有关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当中,放宽工业的投资领域,改善软硬环境,吸引外资投资于西部工业。

此外,西部地区由于区位的限制,外商在加工贸易领域的投资不可能和东部相比,这也是造成外商投资于西部工业相对较少的原因之一。但西部有其特有的优势资源,因此,引导外商投资于西部的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是拓展西部外商投资领域的重要步骤。

6.重点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

西部的制造业基础,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提供了条件。吸引跨国公司投资是西部获取先进技术的重要来源,也是西部缩小与东部和发达国家技术差距的重要途径。几乎所有的跨国投资都与某种形式的技术转移联系在一起,跨国公司还有可能在西部安排一些研究和开发项目,培训当地高级技术人才,提高西部的技术开发能力,这些途径都能有效地提高西部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因此,提高西部地区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大力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把吸引跨国公司的技术、资金与西部和中国相对巨大的消费市场等互补性优势结合起来,吸引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国际竞争力最强的跨国公司大规模投资于西部,并发展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的后向联系,鼓励与本地区著名的大企业联盟,提高其市场竞争力,这是西部开发最好的吸引外资策略。当前,应重点加强西部经济基础和科技水平较高、发展条件较好和回报率较高的地区,如重庆、成都、昆明、贵阳、西安、呼和浩特等具有一定科技水平和经济基础的城市作为吸引跨国公司的重点地区,使这些地区逐步成为西部跨国公司区域性总部所在地、西部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中心和人员培训中心,从而带动西部经济的总体发展。当然,在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同时,也应制定明确的政策措施,防止跨国公司对国有企业和自主性知识产权技术的恶意侵害。

7.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环境保护

招商引资是西部工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西部的招商引资过程中,要防止以产业梯度转移的名义,将严重污染的产业引入西部,从而造成西部环境的严重污染,这一点要引起西部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国家也应从区域和产业的角度,明确西部禁止发展的产业,并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以保障西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专栏30—1

走出煤电怪圈——“十一五”时期内蒙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日,内蒙古主动将“十一五”期间煤炭产能由5亿吨削减为4亿吨,而在此之前这个数字甚至是8亿吨。越来越多的信号表明,这仅仅是风向标之一。始于2001年前后的内蒙古煤电GDP增长神话以及由此伴生的“大干快上”的发展观正在发生悄然的变化,内蒙古已经越来越难以忍受这种增长方式所带来的过热的投资、过剩的产能和对资源及环境的破坏。

连年创造经济增长奇迹的内蒙古现在正在面临着一个“煤电GDP发展怪圈”的考验——煤多了就发电,电多了就发展高耗能产业,高耗能产业多了就需要再建电厂,再建电厂又需要再开煤矿,大煤矿满足不了,小煤矿便层出不穷。

20世纪90年代后期,内蒙古的电量开始过剩,恰在此时,东南沿海的高耗能工厂受到当地电力的限制,开始产业转移,与内蒙古一拍即合,“吃电大户”的高耗能产业由此生根。

2004年下半年,电荒再袭东南省份,高耗能产业的转移再次加速。巨额的利润促使乌海和乌兰察布盟两个集中区的重化工企业数量迅速膨胀,这也使得内蒙古迅速成为国内电石、硅铁、锰铁等高耗能产品的主产地。

2005年,电荒再袭中国,这一次,在“电力外送”、“发展高耗能产业”的双重作用下,连内蒙古这个电力富裕区也不能幸免。同年下半年,当地的高耗能企业的开工率普遍为30%,有的甚至不足10%。

多年致力研究内蒙古区域经济的包广才教授认为,内蒙古大力发展煤炭产业无可厚非,但盲目地以煤电拉动GDP的发展模式也并非良策。

除了环境的污染,经济的恶性循环也是另一个值得警惕的现实。煤炭过剩就发展电力,电力过剩就发展高耗能的重化工业,重化工业密集导致电能紧缺,电能紧缺就要上更多的电厂,电厂反过来又要求更多的煤炭供应,煤炭紧张又直接导致煤炭投入的“大干快上”。

续专栏30—1

能够走出煤电发展怪圈吗?

“煤炭产业只能说很重要,但不一定是内蒙古最恰当的选择,”国家发改委的一位专家说。虽然至今没有找到这个地区最适宜的发展道路,但至少可以说,高耗能产业的急剧扩大和盲目发展,其后果“即便没有近忧,也有远虑”。

内蒙古煤炭工业局陈哲处长说,构建和谐社会,追求节能环保,就不能一味地去采煤,所以我们把煤炭产能从5亿吨调低到了4亿吨。现在内蒙古的煤炭离岸价也就100多元1吨,2亿多吨的产量也就300多亿元左右的销售收入,而仅仅蒙牛伊利两个乳制品企业的销售额加在一起就有200多亿元,与偌大的一个煤炭行业相差还不到50亿元。

一位分析人士说:“也许像蒙牛和伊利那样的企业、乳品那样的行业才是内蒙古真正的未来,这样的发展还能够留住绿色的草原。”

资料来源:勾新雨、刘长杰:《内蒙古煤电怪圈》,载《经济观察报》,2006年3月20日。

【注释】

[1]受资料限制,2000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数量采用基本建设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之和,因此,在绝对数量上,同2004年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具可比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