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化学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化学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时间:2022-05-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化学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尽管“十五”期间我国的化学工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依然存在诸多制约化学工业健康发展的问题与矛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我国化工产业的研发投入比较低。上海、江苏、浙江近岸海域无机氮含量居全国前3位,均处于严重污染水平。

二、化学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尽管“十五”期间我国的化学工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依然存在诸多制约化学工业健康发展的问题与矛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化工产业的研发投入比较低。根据2005年12月28日《200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只有医药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六大行业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支出与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或超过1%,[3]化工行业的R&D经费投入强度在1%以下。而发达国家化学工业R&D投入强度均在1%以上,2004年全球化工50强化工研发投入占化工销售收入的比重大部分都在2%以上,其中排名前三位的陶氏化学、巴斯夫杜邦的这一比重分别为2.5%、3.8%和4.4%。[4]

虽然“十五”期间我国化学工业的产品和装备技术实现了一些重大突破,但由于发展起点低和研发投入低,我国化学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薄弱,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一些生产重要产品的技术和大型、现代化的成套生产技术和装备主要依靠从国外引进,如大型合成氨乙烯制造技术、大型磷酸制造技术、工程塑料、高吸水性树脂、专用涂料、新品种农药和染料、有机原料(双酚A、BDO等)、聚甲醛、聚碳酸酯等,[5]而且有的品种是多套、多次重复引进;主要精细化工产品主要靠仿制国外产品而发展。虽然我国化学工业有一些产品的技术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多数高新技术仅停留在小试或中试的水平上,往往只是在实验室得到样品,真正实现工业化的很少。

2.产品档次和附加价值低

一方面,我国化学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低,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对一些关键技术,如离子膜、碳纤维、芳纶、尼龙11等化工关键材料的制备技术,先进的蛋氨酸技术、氯化法钛白生产技术等一直对我国进行封锁,因此,造成我国化学工业低档、仿制、通用型产品多,多数无机化工原料、染料、颜料等资源型、低附加值产品总量供过于求,而部分有机化工原料以及合成树脂等产品国内产品所占比重低,很多高附加值、高技术水平的产品国内还是空白,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例如,我国低度低残留新品种农药产量仅占约25%,低污染染料占20%左右,新品种染料占约35%,子午胎占48%,高浓度磷肥占50%,离子膜烧碱占32%,重质纯碱占28.9%,而发达国家这些产品的比重都在80%以上。[6]我国化工行业的精细化工率只有40%左右,而发达国家在60%以上。

3.企业规模小、效益差

我国化学工业长期以来存在规模小、效益差的问题,“十五”期间,化学工业大中型企业比重比“九五”时期又有所下降。我国有化肥厂1900多家,其中,中小化肥企业占约60%;烧碱平均规模约5.7万吨/年,而美国为58万吨/年;我国现有的18套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为31.38万吨/年,世界平均为60万吨/年。小化工企业由于达不到最小效率规模、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落后、原料的利用率低,经济效率与效益远远低于大中型企业。例如,2002年我国大型纯碱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1.17万元/人·年,平均产值利润率为7.89%,小型纯碱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9.04万元/人·年,平均产值利润率为2.85%,小型企业的平均产值利润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两项指标均不到大型企业的一半。[7]

4.能源利用率低

化学工业属于高能耗、高排放、重污染的行业。从能源消耗来看,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球的4%,但消耗的一次性能源约占全球的12%。目前中国化工生产中,作为原料消耗的能源占能源总消耗量的40%,化工行业单位产值能耗为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4.1倍,单位产值水耗为它们的3.5倍。[8]特别是近年来,在煤炭、盐等资源集中的中西部地区,甲醇、纯碱、烧碱、电石聚氯乙烯、黄磷等高能耗化工产品投资大幅度增加,产能增长过快。例如,国内现有甲醇生产能力500万吨/年,在建和拟建甲醇生产能力约1500万吨/年,到2010年将形成200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而国内需求量仅有1500万吨;国内176家主要氯碱企业合计产能1322万吨/年,2005年底有206万吨/年的氯碱装置投产,2006年预测新增产能261万吨/年,若规划中的大氯碱项目开始建设,2007年投产规模将超过2006年。[9]这些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大化学工业对能源的消耗。

5.环境压力严峻

化学工业是主要的高污染产业之一。据统计,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和化学原料制品制造业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7.5%,居第1位,废气排放量、烟尘、粉尘排放量分别居全国第4位、第4位和第3位,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和排放量分别占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7.8%和6.8%,危险废物产生量居第1位。[10]化学工业发展与环境的矛盾还表现在化学工业主要集中地区的环境容量已经“难以承受之重”。例如,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化学工业的主要产区,江苏、上海和浙江两省一市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31.38%;但与此同时,该地区也是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的地区。《2004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我国海洋的重度污染区主要集中在黄海的江苏沿岸海域,东海的长江口、杭州湾和宁波近岸局部海域,黄海、东海的重度污染海域面积28760平方公里,占全国海域重度污染面积的89.7%。上海、江苏、浙江近岸海域无机氮含量居全国前3位,均处于严重污染水平。[11]随着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的“重化”以及石化、化学等工业的发展,如果不加强环境治理,我国的环境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压力。

6.资源短缺矛盾突出

石油、矿产资源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总体上看,我国矿种比较齐全、资源总量较大,但是人均资源量少,铂、铬铁矿、钾盐等矿产资源存在较大缺口,铁、锰、铝、铜、磷等矿产资源贫矿多、共生与伴生矿多、难选冶矿多。[12]例如,我国钾盐探明储量很少,已探明的钾盐储量为27543.0万吨,不到世界总储量的1%;我国磷矿大多数为复品位矿,大于30%的磷矿仅占全国储量的6.6%。随着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资源短缺的问题已经凸现出来,化工原料的进口量急剧增加。硫磺进口量从2000年的273万吨增加到2004年的677万吨,平均每年进口量增加100万吨;在进口硫磺的同时,还从日本、韩国、菲律宾进口硫酸,硫酸进口量从2000年的37万吨增加到2004年的180万吨,年均递增48.8%;原盐进口量由2000年的2075吨增加到2004年的298万吨,年均递增515.6%;[13]原油进口量从2000年的7000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1.27亿吨,增加了近1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