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改善作业环境

改善作业环境

时间:2022-05-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改善作业环境企业要做好安全管理,作业环境很重要。因此,为了给员工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安全保障,我们一定要改善生产作业环境。人长期与粉尘接触,会导致严重的尘肺病,如粉尘中的游离的二氧化硅,会引起弥漫性肺部纤维化病变,严重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因此企业要改善粉尘作业环境,做好粉尘防护。操作人员长期在低温环境下作业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一些影响。

四、改善作业环境

企业要做好安全管理,作业环境很重要。如果一名员工在煤尘弥漫、噪声巨大的作业场所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势必会严重影响职工的身体健康。因此,为了给员工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安全保障,我们一定要改善生产作业环境。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种作业环境的改善方法。

1.推广“5S”活动改善作业环境

“5S”活动起源于日本,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它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现场管理方法,通过“5S”活动可以达到改善作业环境的目的。

表6-10 “5S”活动的具体步骤

“5S”活动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提高素养等活动,可以使企业实现环境清洁、纪律严明、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等目的。

2.粉尘作业环境改善

粉尘指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可以长时间在空气中浮游的固体颗粒。人长期与粉尘接触,会导致严重的尘肺病,如粉尘中的游离的二氧化硅,会引起弥漫性肺部纤维化病变,严重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因此企业要改善粉尘作业环境,做好粉尘防护。

改善粉尘作业环境预防尘肺病可以从以下六个字入手:

革——技术革新

治疗疾病时医生强调要从病源医治,不能只治标不治本,改善粉尘作业环境,企业也应从粉尘的源头做起,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和工艺操作方法,采用先进的工艺设备和工艺操作方法,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粉尘的产生。

工艺设备和生产流程应该科学布局,最好将操作人员较为集中的工段安排在车间通风良好的地方,便于粉尘排出;产生粉尘特别多的工段最好根据当地的主导风向来安排,最好是安排在主导风向的下风侧,便于粉尘的排出。

水——湿式作业

湿式作业是一种简便、经济且有效的防尘方法。在粉尘较多的车间内,在地面上洒水,或用水将墙壁、设备外罩的粉尘冲洗干净,这样可以防止粉尘的二次扬起。

物料的装卸、转动过程中也可以适量添加水,以防止粉尘的产生和飞扬。

密——密闭尘源

密闭尘源是减少粉尘,改善粉尘环境的必要措施。密闭尘源就是将产生尘源的点密闭,对产生粉尘的设备,尽量使用“罩”密闭,与排风结合,经除尘处理后再排入大气。多数企业在更换新设备后,粉尘的控制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原因在于没有将尘源密闭。尘源不被密闭,为了使作业环境达标,作业现场不得不将除尘器的风力加大。这样可以达到除尘效果,但是却使风机能耗高,增加了运行费用。

风——抽风除尘

对不能湿式作业的场所,适合采用密闭抽风除尘,通过密闭罩将空气的粉尘吸走。通常使用的抽风设备为吸气罩、排气筒、旋风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等。

管——维修管理,建立各种规章制度

除尘设备出现故障时要及时维修,以避免因设备的损坏而增加粉尘量。加强员工对防尘设备的防护,杜绝对除尘设备的人为破坏。

查——定期测尘,进行评比和经验总结并对员工进行健康检查

空气中粉尘的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尘肺病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因此企业要定期对车间的粉尘浓度进行监测,通过车间的粉尘管理进行评比,形成人人对安全负责的良好的局面。另外,还要定期对员工进行体检,对患有尘肺病的员工要调换工作。

3.非常温作业环境改善

非常温作业环境指温度过高的环境和温度过低的环境,这两种环境都会对作业人员造成损害,因此企业应加强非常温作业的防护工作。

(1)高温作业环境改善。

夏季随着气温的攀升,高温作业会面临中暑的危险,因此企业应该采取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

①采用散热措施;

②合理安排生产工艺,尽量疏散热量,对新建的厂房可以通过采用隔热材料使热源隔绝;

③可以在车间内安装降温设备,比如电扇,空调等;

④在车间内为员工配备饮水机冰柜,方便员工消暑;

⑤准备治疗的药方便员工及时治疗;

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最好在中午安排午休,既保证员工休息,又可避免在气温最高时分工作,尤其在炎热季节露天作业,应合理调整作息时间,中午延长休息时间;

⑦加强员工的防护管理,监督员工穿防护服,戴防护眼镜或面罩;

⑧设立冷气休息室等;

⑨切实贯彻有关防暑降温的政策法令,并且加强宣传教育,切实遵守高温作业的安全规则与制度。

(2)低温作业环境改善。

到了冬季,随着气温的降低,车间的室内温度已不适宜操作人员工作。操作人员长期在低温环境下作业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一些影响。因此企业要采取一些防寒防冻措施,配备必要的采暖设备。

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卫生安全条例》第55条规定:设计集中采暖车间时,车间内的冬季空气温度为:轻作业时不低于15℃,中作业时不低于12℃,重作业时不低于10℃。当单名工人占用较大面积(50~100平方米)时:轻作业可低至10℃,中作业可低至7℃,重作业可低至5℃。在单名工人占用的建筑面积超过100平方米时,仅要求工作地点及休息地点设局部采暖装置。

冬季在北方主要的采暖设备为水暖、气暖,水暖比气暖安全,易控制。车间还可以采用隔层窗、挡风帘等设施来防寒防冻。

当车间内含有的气体、蒸汽或粉尘等与散热器接触后会发生燃烧,或者车间内含有毒性的粉尘和易燃烧的粉尘时,适合采用可注入新鲜空气的热风采暖。

当车间的空气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时或者有毒物质超过允许的浓度时,这样的车间不适宜使用空气再循环热风采暖。

在放有乙炔,氢、氧、氮等气体的房间或储藏库内,要使储存物与散热器保持适当距离,也可以在散热器的外面加隔热挡板,防止储存物受到直接热辐射的作用。

对于散发有大量具有爆炸危险的气体的车间,最好不要在地沟敷设,如须敷设时应采用密封沟盖,沟内要填满干沙等防爆物质。

使用热暖时,要使热水管道与可燃结构保持不小于50毫米的距离或使用不易燃烧的材料隔离,温度控制在110摄氏度左右,如果车间内没有低熔点粉尘,可以将表面的温度提高到130~150摄氏度。

4.噪声作业环境改善

噪声是指超过人体承受能力,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声音,本文主要讲述生产过程中由于物体撞击、机器的转动、高压气流的喷出等引起的噪声。

噪声有高强度和低强度之分。低强度的噪声在一般情况下对人的身心健康没有危害,一些情况下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超过人体承受能力的高强度噪声,却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职工长期在高强度的噪声环境下工作,会感到疲劳,产生消极情绪,引起各种噪声疾病。在95分贝的噪声环境里,大约有29%的人员会失聪;在120~130分贝的噪声环境中,职工会感到耳内疼痛,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等状况,严重时还会引起血压升高,心律不齐,内分泌失调等病症。通过对95分贝的环境中工作的人员的调查,发现出现头晕症状的人员占39%,出现失眠症状的占32%,头痛的占28%,胃痛的占29%,心慌的占26%,记忆力衰退的占27%,心烦的占22%,食欲不佳的占18%,高血压的占12%。

因此企业要加强对生产车间的噪声控制,为员工创造一个舒服、安全的工作环境,减少噪声对职工身心健康的危害。

噪声系统由噪声源、传音途径和受音者三个部分组成。企业在控制噪声时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采用经济实用、技术可行的噪声控制措施。

(1)降低声源。

企业在选用设备时可以采用低噪声生产设备,现在先进的生产设备所发出的噪声都是符合国家噪声控制标准。企业还可以使用阻尼、隔振等方法改变噪声源的运动方式。企业可以通过这两个方法从源头上控制噪声,这是控制噪声的根本方法。

(2)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

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是指利用隔音设备切断噪声的传播途径,如安装隔离屏、隔离间、隔声机器等装置。

(3)受音者加强防护。

当噪声源和传播途径的噪声控制措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受音者可以加强个人防护。如长期职业性噪声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5.有毒气体环境改善

气态毒物是化学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职业有害因素,由于气态物质易于扩散,对员工的危害性很大,企业要加强对有毒气体的防护。

有毒气体按性质不同可分为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和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它是化学工业企业常遇到的有毒气体。窒息性气体是指能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窒息性气体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血液窒息性气体和细胞窒息性气体。表6-11中将二者的种类和对人体的危害详细列出。

表6-11 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的种类和危害

企业可以从生产技术措施和个人防护两个方面防止有毒气体对职工身体的损害:

(1)生产技术措施。

改革生产工艺,使用毒性较小的物质,尽量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机械化和管道化。这样可以减少有毒气体外溢。

将生产过程密闭化,安装通风设施。生产过程式密闭,可以减少职工吸入有毒气体的机会。车间内安装通风设施可以及时将有毒气体排出,防止有毒气体滞留在车间内。

车间内要配备急救设备,如冲洗皮肤用的水龙头,冲洗眼用水壶、冲洗液(以生理盐水为主)等。

定期检测车间内有毒气体的浓度,如果车间内有毒气体的浓度高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则应立刻查找原因,并采用措施改进,以防造成更大的事故。

(2)个人防护。

员工要增强安全意识,工作时要加强个人防护,穿过滤式防毒服,戴防毒面具、口罩、眼镜、手套等防护。

员工要配备防护药品,应经常涂抹防护油膏,如防酸(3%氧化锌)、防碱(5%硼酸)油膏等。

员工要定期进行体检,如果发现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肤病或皮肤暴露部位患有湿疹等疾病,要及时治疗并申请调换工作。

6.辐射作业环境的劳动保护管理

辐射作业环境的危害与其他的危害不同,它看不见,也闻不到,但却能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是现代人健康的隐形杀手,因此企业应加强对辐射作业环境的防护措施。

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指由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包括,α、β、γ、X射线和中子射线五种。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激光和射频辐射。

(1)电离辐射的危害。

接触电离辐射的作业主要有核工业系统核原料的勘探、开采、冶炼与精加工,核燃料与反应堆的生产、使用和研究,以及射线发生器的生产和使用,如各种加速器、X射线发生器、电子显微镜、电子束焊机、彩色电视机显像管及高压电子管的生产和使用等。

长期在电离环境下工作会对人体产生各种危害,可以促使细胞癌变增加员工患癌症的可能性,电离辐射还会对造血器官造成影响,使人患上白血病、白内障等疾病,另外辐射还会对生育系统造成影响,严重者会产生不孕。

(2)非电离辐射的危害。

非电离辐射,主要是机体在射频电磁场的作用下,能吸收一定的辐射能量,通过热作用使人体器官受到损伤。如长期在红外辐射的环境中工作,会对人的眼睛、皮肤造成伤害。

(3)辐射防护的措施。

①防护外照射。

防护外照射是指放射源在人体外,射线对人体产生的照射。

②工艺措施。

提高工人操作的技术,增强熟练程度,也可以通过改进生产设备,来避免工人在工作中长期与辐射接触,最好采用自动化设备,以减少工人操作的时间。

③屏蔽防护。

对于作业环境中有高频淬火、塑料制品热合、微波发射和加热设备,可采用屏蔽的方法进行防护,如屏蔽铁、铝、铜等金属场源等,对红外辐射主要采用反射性屏蔽手段。

④密闭性防护。

对一些光线辐射可以采用密闭性防护。比如对激光的防护,可以采用工业电视、安全观察孔监视的隔离操作,为防止整体光束进入人的眼睛,可以采用密闭式防护罩。

⑤加强员工的个人防护。

加强对员工的辐射教育,员工个人应加强对辐射危害的认识,自觉穿微波防护服、防护面具和防护眼镜等。防护服采用的金属丝布等可以有效地防护辐射对人体的侵害,是目前最有效的防辐射措施。

为保护眼睛,员工可以佩戴防辐射眼镜。防辐射眼镜采用的基本材料是金属网或镀金膜,可以阻挡辐射对眼睛的伤害。

涂抹防辐射的护肤用品,如隔离霜等,坚持使用具有防辐射功能的护肤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辐射对皮肤的伤害。

7.高空作业环境改善

高空作业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根据国家《高处作业分级》的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以上的架子上进行操作,即为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事故主要是在高处作业过程中因坠落而造成的伤亡事故。造成高空作业事故的原因主要是企业的规章制度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到位,职工不按章操作等,如员工违反劳动纪律酒后作业或没有按要求穿高空作业服等。

为了减少高空作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企业必须加强对高空作业的管理,增加高空作业的安全措施。

①选取合适的人进行高空作业。

高空作业很不安全,操作人员的身体必须健康,根据规定患有精神病、癫痫病及经医师鉴定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不宜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准参加高处作业,且工作人员工作前不能有饮酒、精神不振等现象,这些情况会增加高空作业的危险性。

②采用安全网防护。

安全网是用来防止人、物坠落或用来避免、减轻坠落及物体打击伤害的网具。使用安全网时要注意:

使用经相关部门检测的合格的安全网,这样可以保证安全网的质量,应加强对安全网的管理,及时更换破损、老化的安全网,使用安全网时不要让网与架体绑得过紧,这样容易破坏安全网。

③使用安全帽。

为了避免高空坠落物的撞击,企业要规范员工对安全帽的使用。使用安全帽时要选用有“安鉴”标志的安全帽,对不符合要求的安全帽,要立即更换。

④系好安全带。

安全带是高空作业人员防止坠落伤亡的防护用品。安全带有使用期限,一旦超过期限,安全带便不能再使用,企业使用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按规定超过2米作业时,就必须使用安全带,使用过程中要避免安全带来回摆动,防止安全带被烧着或刺割。

思考题:

1.“5S”活动是如何改善作业环境的?

2.学习了本节,你知道各种作业环境应该如何改善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