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新是最好的应对

创新是最好的应对

时间:2022-05-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创新是最好的应对起跳机会的来临不会那么直白,不会像某种物品短缺,只需扩大生产增加供应那么简单。过去,中国城市中的饭店很少,老百姓没事不会到饭店去吃饭。新业态的发掘是一个不断试探、实践、改进和创造的过程,而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在于是否有效引领和满足了新的市场需求。

创新是最好的应对

起跳机会的来临不会那么直白,不会像某种物品短缺,只需扩大生产增加供应那么简单。如前所述,很多机会是解读出来的,它使企业面临与以前不同的新的情况,必须有新的应对,有时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把握机会实现起跳。当然,这个创新决不可能是主观想象的产物,恰恰相反,它应当有极强的针对性。

从市场变化中发掘新的业态。纷繁复杂的社会与市场变化最终都会表现为某种形式的供求关系的变化,所以为了分析问题的方便,我们用供求关系的变化来说明和分析市场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需求就会有供给,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供给和需求处在一个动态的平衡与对称之中。但这只是相对的,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需求中的一部分是现有产品或供给形态所无法满足的,并还有扩大之势,这也许就是一个起跳的机会了,因为原有的供给失效,所以要创新,创造新的供给(包括内容与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式快餐业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发掘新的业态的过程。过去,中国城市中的饭店很少,老百姓没事不会到饭店去吃饭。但近30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社会对快餐的需求不断增长,连进城打工的农民兄弟也不再自带干粮了。这一市场和需求的变化靠原先的餐饮业是无法满足的,这也就为快餐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但用何种业态来回应?其复杂程度可能很多从业者始料未及。洋快餐在出品上的一个特点是标准化和工厂化。一开始也有一些中国快餐品牌想移植这一模式,或者说中国快餐业在初始阶段也是顺着这一思路走的,但这在中餐消费者面前是有问题的。首先,中餐的原料如果采用工厂化的加工制作,其物理性状与口味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消费者可能会难以接受。其次,中餐的地域特征太强,东西南北的人在饮食习惯与口味上差别太大,大一统的东西要去改变人的口味是不太现实的。初期的一些大一统品牌没走多远就夭折了,所以创造不出有针对性的业态仍然是把握不住机会的。当然,中式快餐业并未就此止步,它们吸取前期的教训,暂时不追求工厂化的大批量出货,尽量保持中国传统烹饪的特点,定位某种地域饮食的风味特征,用连锁或加盟的方式发展,逐步培养出品牌,取得比较稳定的客户群和业务规模,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中式快餐业的这种业态,比之初期是前进了一步,但应当说这也只是一种中间态,因为按这样的做法,没有一家能做到洋快餐那样的规模。中式快餐的业态还会向前发展,也许今后会出现集团式的快餐公司,通过资本市场操作,收购不同品牌的快餐企业到自己门下,在资本实力的推动下,加快连锁和加盟店的建设,追求比较大的业务总量。

其实,新的业态的发展不仅仅是针对需求变化的新的供给方式,它还会引起新的产品形态和新的生产方式的创新。洋快餐麦当劳的出品本身就包含着创新。并不是所有的土豆都适合炸成土豆条,它对土豆的淀粉含量等性状有特殊的要求,这就引起了土豆的品种和栽培方式的变革。对牛肉的要求也是如此,同样也引起饲养方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为了能够实现工厂化的标准化生产,厨房设备也引起很多变革与创新。没有这些产品形态和生产技术方式的创新为支撑,麦当劳也难以取得今天的成就。由此来观察中式的快餐业,如何在保持传统中餐的风味口感的同时,为适合大规模生产的要求而在原料和出品形态上实施变革,同时配合以生产加工手段及技术、设备的创新,似乎还没有破题。但是,只要这个产业还要发展,这道坎就是一定要迈过去的。

以上的分析只是为了说明从市场变化中解读出机会固然不易,而要发掘出创新的业态来应对更是高手之为。新业态的发掘是一个不断试探、实践、改进和创造的过程,而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在于是否有效引领和满足了新的市场需求。只要坚持朝着需求要求的方向去做,就会逼近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