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绩效的视角

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绩效的视角

时间:2022-05-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近几年,国外有关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兴趣在进一步升温,而且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大。而我国对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这说明中国企业和社会管理层对组织公民行为的重视由来已久。据此,我国的企业管理应摒弃空洞的道德说教,充分了解组织公民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创设有利于发掘组织公民行为的环境条件。

2.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组织研究潮流是对工作绩效(指与工作任务有关的绩效)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而美国企业的主流管理思想是科学管理,强调员工要“严格遵守官方职责、纪律和制约”(俞文钊,1989)。随着科技进步,全球化进程使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企业组织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思想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与科学管理思想相对应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逐步转向适应信息社会的扁平化的“网络型”组织结构。跨功能团队是实现扁平化的一个有效途径,团队将成为企业中的主要组织形式,这已成为西方企业界的共识(俞文钊,1989)。扁平化的组织强调员工的主动性和自发性,员工的创造性得以更好的发挥。因此,员工的自发合作行为得到学者和管理者的重视,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就是一个重要方面。

近几年,国外有关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兴趣在进一步升温,而且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大。而我国对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截至2006年年底,以“组织公民行为”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网数据库检索发现与组织公民行为相关的文章有219篇,而且多数是介绍性的综述文章和某一个方面的实证研究。

然而,组织公民行为内容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学雷锋在单位里就是组织公民行为的利他行为;提倡“主人翁”的责任感与组织公民行为中的参与行为、责任意识有类似内容;通过劳动模范的示范作用倡导的任劳任怨和“雷锋精神”中的螺丝钉精神与组织公民行为的责任意识和运动员精神相似;“雷锋精神”中的刻苦学习、努力钻研的“钉子”精神与组织公民行为中的自我发展相类似。这说明中国企业和社会管理层对组织公民行为的重视由来已久。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工作价值观逐渐消解。“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这些词汇被提及的频率越来越少,把包含组织公民行为内容的“雷锋精神”说成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甚至在某些人听来十分扰耳。而物质激励成为直接有力的激励手段。这种状态是与工业化国家20世纪70年代前科学管理和X人性假设相一致的。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那种只重视正式雇用契约规定的行为已远远不够,这已引起西方企业的注意,并开始发掘员工超越角色的组织公民行为。据此,我国的企业管理应摒弃空洞的道德说教,充分了解组织公民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创设有利于发掘组织公民行为的环境条件。

纵观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现状,无论在内容方面还是在相关研究方面,国外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我国港台和沿海发达地区也有一定的研究,但由于文化的差异,所得到的结论并一定能代表中原地区的实际情况。我国的组织公民行为研究必须基于我国不同亚文化背景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在中原文化背景下目前还没有开展此类的实证性研究,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程度的原创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企业组织处于前所未有的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中,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要达到良好的组织绩效,除了从人力资本中获取最大收益别无选择。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无私奉献”等工作价值观逐渐消解,物质激励成为直接有力的激励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不仅要重视正式雇用契约规定的行为,更要发掘员工超越角色的组织公民行为,创设有利于发掘组织公民行为的环境条件。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要通过实施绩效管理的办法来进一步提高员工个人绩效乃至组织绩效。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扁平化的跨功能团队成为组织结构变革的一项重要选择。这一结构对员工的个人主动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为了提高组织绩效,实现员工与组织的和谐发展,员工不仅要完成工作角色内的要求,还要实施角色外的积极行为。组织公民行为作为一种角色外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发挥组织潜在的人力资源效能,对组织绩效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Organ,1983)。所以本研究的意义在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析企业员工的OCB的表现方式、结构和影响因素,论证企业绩效管理的结构和影响因素,有利于企业绩效管理水平的提高;探讨组织公民行为对绩效管理的影响机制,研究绩效管理、家庭气氛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比较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程度,解析企业特征变量对组织公民行为和绩效管理的影响机制,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和提高管理绩效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