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态灌区建设

生态灌区建设

时间:2022-05-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生态灌区建设是生态移民的前提,通过灌区建设,实施生态移民,将从根本上解决周边贫困地区贫困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为其脱贫致富奠定基础。依据区域特征,生态灌区可划分为5个建设区。民勤总人口30.9万人,农业人口22万人。恢复民勤水利灌溉设施齐全农田近70万亩,维护保有林地30万亩。设立民勤绿洲生态修复区,总面积100万亩。

二、生态灌区建设

研究区及其外延区内的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之间,贺兰山东西两麓、宁夏中部、鄂尔多斯高原西部都斯图河流域及陕西定(边)靖(边)地区,分布大量可开发土地,在1300~1500米高程范围内,可供灌溉开发者达1920万亩(现已开发146万亩)。

开发这些土地十分必要。一是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据有关资料,该区域一亩高效人工草场的产草量相当于50亩左右中等草场或150亩退化草场的产草量,一亩高效基本农田的粮食产量相当于10亩左右坡耕地正常年份的粮食产量,即是说,建设152万亩人工草场,可使7600万亩中等天然草场或2.28亿亩退化天然草场得到保护或恢复,建设100万亩基本农田可以置换1000万亩以上坡耕地,从而为“退牧还草”和“退耕还林(草)”创造有利条件,使区域植被得到恢复,土地沙化、沙尘暴和水土流失得以减轻。二是可改变当地人民生存条件,促进脱贫致富。生态灌区建设是生态移民的前提,通过灌区建设,实施生态移民,将从根本上解决周边贫困地区贫困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为其脱贫致富奠定基础。三是可为国家“未来的粮食战略储备区”建设打下基础。草地植物、尤其是豆科植物,对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具有重要作用,据黄土高原区的试验,草田轮作一个周期(3~4年)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23%~24%,氮素100~150公斤/公顷。尽管生态灌区是以牧草建设为主,然而一旦国家急需增加粮食供应时,可立即将牧草地改为农田,而且这些经过牧草改良的土地将以更高的土壤肥力完成产粮任务。再者,以草养畜,增加牛羊肉、奶的产量,可以改变膳食结构,减少粮食消费量,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种草即种粮”。生态灌区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为前提,自然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格局为基础,草业—舍饲牧业—畜产品加工业为主体,依托小城镇或农村聚落,小面积开发与大面积保护结合,人工建设与自然休复结合,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建设节水高效的新型人工绿洲生态经济系统。

依据区域特征,生态灌区可划分为5个建设区。

1.甘肃民勤绿洲生态修复区

甘肃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总量16.6亿立方米,目前全流域总需水量31.14亿立方米,总可供水25.71亿立方米,缺水5.43立方米,缺水主要为民勤。民勤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南临武威,东北西三面被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是深居沙漠腹地中的一小片绿洲。

民勤总人口30.9万人,农业人口22万人。县内地势平坦,总面积1.6万平方千米,其中沙漠戈壁和盐碱滩占94.5%,生态脆弱,风大沙多,沙尘暴年均37.3天,是全国最干旱、荒漠化危害最严重地区之一。

民勤历史文化悠久,早在2800多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沙井文化”。历朝建郡置县,移民开发,至1948年,灌溉面积曾达90万亩(保灌60万亩)。

至1985年建成红山水库灌排配套灌区56万亩,目前约为70万亩。造林49.9万亩,至今保有30万亩。

为挽救民勤,避免使其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恢复民勤绿洲是完全必要的。

恢复民勤水利灌溉设施齐全农田近70万亩,维护保有林地30万亩。设立民勤绿洲生态修复区,总面积100万亩。能有效保护民勤耕地400万亩。

2.内蒙阿拉善盟荒漠草原生态恢复区

阿拉善盟位于内蒙最西部,属大陆腹地干旱荒漠地区。国土总面积27万平方千米,总人口20万人,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横穿全境,面积达8.4万平方千米。近几十年来,由于自然条件变化和人为不合理开发利用,使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实出表现为:

降雨减少,湖泊干涸,绿洲萎缩。由于黑河上中游大量截流,致使额济纳河断流,东西居延海于1961年、1992年相继干涸,造成居延绿洲萎缩。

植被严重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横贯东西1700万亩梭梭林现存834万亩,额济纳旗75万亩胡杨林减至39万亩,严重退化草场面积已达4950万亩,草本植物由200多种减至80种,可食牧草由130种减至20多种。

沙漠化加剧,阿盟是风沙危害前沿阵地,也是沙漠化强烈发展地区,全盟荒漠化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85%以上,每年有1亿吨流沙入黄河。

沙尘暴源地

阿盟2001年发生沙尘暴27次之多,不仅危及阿盟而且影响周边省区,直接影响华北地区和北京、天津。

阿盟共有农牧民54318人,其中种养业24167人,畜牧业30151人,1989年后实施移民搬迁,将超载过牧地区人口有序转移,相继开发了“六镇、八区、十大滩”资源富集区,如乱井滩、腰坝滩、查哈尔滩、巴音毛道、阵家井、额济纳河等形成人工小绿洲,面积达30万亩,至2005年共迁移牧业人口19082人,天然草场退牧950万亩,围封禁牧1562.4万亩,划区轮牧207.2万亩,休牧876.3万亩,规划至2010年再搬迁20,000人,牧区人口控制在10,000人,草原牲畜控制在90万头,使退牧面积达到2720万亩。

为安置移民2万人,在阿盟开发60万亩灌区(不包括当地水20万亩),可有效保护退牧、禁牧退化草场9000万亩。

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半干旱草原生态保护区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西南,鄂尔多斯高原腹地,处在黄河与长城环抱之中,素有“三面黄河一面城”之说,辖区包括七旗一区,国土面积8.67万平方千米,总人口149.5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92.86万人,市域地形起伏不平,中部稍稍隆起,四周递降,海拔高程1000~1500米,西部波状高原是典型的荒漠草原,干旱少雨,是被誉为世界“纤维宝石”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产地。东部是丘陵沟壑水土流失区,中部是有名的毛乌素沙地和库布齐沙漠,植被稀疏,生态环境十分恶劣。

鄂尔多斯市是我国乃至世界极为罕见的资源富集区,已探明煤炭储量1496亿吨,约占全国的1/6,且煤质优良,天然气储量7500亿吨,占全国的1/10,近年来该市充分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实施资源转换战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工业经济迅猛推进,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该市地区生产总值550亿元,财政收入93.4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601亿元,经济发展进入了内蒙古自治区前三名,率先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为了保护鄂尔多斯市西部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乌审旗、杭锦旗生态环境,可在现有40万亩灌区基础上,再发展生态灌区80万亩,安置牧民4万人,能有效保护退牧中等草场4000万亩。

4.宁夏中部地区节水灌溉特色优势农业区

宁夏荒漠化土地面积达5081万亩,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65%,共有18个县市532万人遭受荒漠化威胁,全区天然草地90%有不同程度地退化,鲜草产量不足100千克/亩。为改善全区生态环境,从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先后在宁夏的中卫南山台子,同心、海原清水河畔,红寺堡、惠安堡等处建设南山台子,同心、固海盐环定扶贫扬黄工程,已开发有200万亩扬水灌区,规划宁夏灌区为300万亩,可保护中部及南部退耕还草旱耕地3000万亩。

5.陕西定边靖边防风固沙林草区

定边、靖边二县现有人口6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万人,现有耕地469万亩,农村人均耕地9亩土地较宽,定、靖两县紧临毛乌素沙地南缘,风沙危害严重,靖边是我国石油天然气主储区也是我国陆地最大的天然气田之一。规划灌区范围内有人口15万人,根据陕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要求二县有大于15℃以上的坡耕地75万亩,按灌区人口退耕还林还草面积60万亩,开发以林草为主新灌区60万亩进行建设,能有效保护坡耕地旱耕地600万亩。

以上5个建设区土地荒漠化状况见表1

表1 大柳树生态灌区土地荒漠化状况表

表2 大柳树生态灌区开发建设与保护区规划表

灌区分布参见《大柳树灌区生态建设规划示意图》(附图)

甘、蒙、陕、宁四省区,生态灌区规模为600万亩,其中甘肃100万亩,内蒙140万亩,陕西60万亩,宁夏300万亩。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未实施前大柳树生态灌区规模:宁夏灌区200万亩;甘肃民勤灌区80万亩;内蒙阿拉善盟灌区50万亩;内蒙鄂托克旗灌区30万亩;陕西定、靖灌区40万亩。总计400万亩(其中宁夏为已有灌区)。

3.生态灌区分期规模

近期:2020年前400万亩,其中:甘肃80万亩(恢复原有灌溉面积);内蒙古80万亩(新增60万亩灌溉面积);陕西40万亩(新增40万亩灌溉面积;宁夏200万亩(原已发展灌溉面积)。

中期:2020年后600万亩,其中:甘肃100万亩;内蒙140万亩;陕西60万亩;宁夏300万亩。

减轻和控制土地沙化、水土流失、草场退化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生态灌区建设,可建成600万亩现代新型生态绿洲。预计灌溉林地和绿洲周边的非灌溉林地(以灌木为主)将有增加。通过绿洲及其周边地区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减少大风和沙尘暴。不仅为绿洲本身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更重要的是为广大非绿洲区解决人畜超载问题,顺利实施大面积旱耕地退耕还草还林和封育大片退化沙化草场两大工程创造了前提条件,有效保护了17000万亩草原和耕地,使大范围的大地沙化和水土流失逐步得到控制。本区入黄泥沙量也将有所减少,对中东部和京津地区显著起到了生态屏障作用。

通过建设生态绿洲,发展节水高效的现代化舍饲牧业、瓜菜、花卉、林果、药材、蚕桑等,发展乳制品、肉制品、羊绒加工、果品加工、药材加工、丝绸等现代化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和生态旅游等服务业,将彻底改变广大农牧区贫穷落后面貌,走上小康富裕之路。

扬水灌区改为自流灌区,可大幅度降低年运行费用。

大柳树工程建成后,因提高了引水口水位,现已建成的宁夏、内蒙古扬水灌区可大幅度降低水费,减轻农民负担,节约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约6亿元,为水利产业的正常营运创造条件。

大柳树供水区是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和革命老区,这里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奇缺,水质很差,多属高矿化水、高氟水,人畜饮水困难。目前尚有几十万人饮有含氟量超过国家标准的水。生态灌区的建设,将为改水防病,彻底消除氟中毒病和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提供良好机遇,也为发展绿洲城镇、解决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提供了重要保证。

通过生态建设,促使非绿洲区人畜超载地区的人口、牲畜向绿洲转移,减轻非绿洲区过多人口对土地和环境的压力,这将从根本上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实现水土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执笔人:张钧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