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世纪年代的动荡

世纪年代的动荡

时间:2022-05-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20世纪60年代的动荡、分化与改组20世纪60年代,整个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和阿尔巴尼亚的关系破裂,苏、中关系也急剧恶化,社会主义阵营已经濒临解体的边缘。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双方在南斯拉夫的游击队活动、援助和建立人民政权的问题上,就产生了隔阂。

三、20世纪60年代的动荡、分化与改组

20世纪60年代,整个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一方面,新兴力量在崛起;另一方面,原有力量在不断分化和重新组合。世界格局由此发生了大动荡、大分化和大改组。

1.第三世界的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给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许多国家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到20世纪60年代,涌现了一大批民族独立国家。正是在这个发展进程中,1961年诞生了“不结盟运动”,针对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明确提出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1964年,在联合国的第一届贸发会上,“77国集团”诞生,成为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经济上的代表,不断地进行着反帝、反殖、反霸的斗争。第三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开始活跃在国际舞台上,无疑对两大阵营对峙的格局起了巨大的冲击作用。

2.帝国主义阵营内部发生分化

20世纪60年代,帝国主义阵营内部各国的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日本和西欧的经济迅速发展,与美国的实力差距日益缩小。实力对比的变化导致美国对日本、西欧政治经济控制力的下降,日本、西欧不愿再充当美国的“小伙计”,力图发挥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独立作用,以更好地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美、日、欧三大中心,并呈三足鼎立的局面。

3.社会主义阵营出现解体

战后初期,苏联的对外政策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欧亚社会主义国家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是,其大国主义倾向已有所显露,1948年爆发的苏联和南斯拉夫的冲突不仅在社会主义国家间造成了严重后果,也为世界各国所关注。1956年,接连出现了波兹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和阿尔巴尼亚的关系破裂,苏、中关系也急剧恶化,社会主义阵营已经濒临解体的边缘。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从上而下掀起了改革的浪潮,为苏联所不容,苏联纠集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和民主德国四个华约成员国出兵捷克斯洛伐克,镇压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1969年3月,中苏珍宝岛冲突爆发,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的关系彻底破裂。苏联和东欧诸国的矛盾也一直在发展,潜伏着巨大的危机。

苏南冲突

指苏联和南斯拉夫在一系列有关南斯拉夫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上的分歧、矛盾和冲突。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双方在南斯拉夫的游击队活动、援助和建立人民政权的问题上,就产生了隔阂。战后初期,在关于的里亚斯特的领土归属、建立巴尔干联邦以及经济贸易问题上,双方矛盾更趋激烈和公开化。1948年,双方关系彻底破裂,苏联利用情报局作出了《关于南斯拉夫共产党情况的决议》,指责南共背叛了马列主义和国际主义,宣布把南共开除出情报局。稍后,苏联断绝与南斯拉夫的一切交往,并对南实行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直到1955年,双方经过谈判发表了《贝尔格莱德宣言》,苏南关系正常化。1956年6月,双方签署并发表了《莫斯科宣言》,正式恢复了两党之间的关系。

经过20世纪60年代的动荡、分化和改组,原来两个阵营的全面对峙到20世纪60年代末就变成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激烈争夺,世界格局在酝酿着新的变化,孕育着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