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本书的创新与可能的贡献

本书的创新与可能的贡献

时间:2022-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④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分析。本书将最新的“复杂性科学”的理论引入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分析中,运用“协同学”方法,探讨了企业竞争力形成与演化的内在机制,同时对企业竞争力与外部环境协同进行了研究。

1.4 本书的创新与可能的贡献

本书的创新之处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①在前人分散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书提出并构建了企业竞争力决定因素的企业竞争力的环境维度、企业竞争力的资源维度、企业竞争力的能力维度和企业竞争力的知识维度四个维度。应该说,这四个维度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揭示了企业竞争力的真实来源,克服了以往的理论把竞争力的来源归结为一个因素,而忽略另一个因素的弊端。因此,四个维度的分析方法,构成了本书独具特色的分析框架。从目前作者掌握的文献来看,目前还没有一本著作或论文从这四个维度来分析企业竞争力的来源。

②本书对目前学术界关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的一些模糊概念和认识进行了清理。a.在本书看来,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法既没有必要,也不科学;产品竞争力作为与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相并列的一个独立的范畴加以单独研究的情况,也不常见。一般来说,在研究企业竞争力或产业竞争力时会研究产品竞争力;关于不加主体的所谓“国际竞争力”的提法,笔者也认为不妥。b.对企业竞争力与竞争优势的区别与联系,本书进行了重点研究。笔者认为,目前学术界不加区别地混用竞争力与竞争优势的概念,影响了企业竞争力研究的深入。其实,竞争优势与竞争力是内涵不同的两个概念,竞争力是企业在竞争中所表现的市场力或者竞争能力,而竞争优势则指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所拥有的某种优越条件或位势。竞争优势是竞争力的内在原因,竞争力是竞争优势的外在表现。两者互为因果关系,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交替使用。本书关于竞争力与竞争优势两者逻辑关系的论述,在笔者看来,还可能是原创,因为,在现有的研究文献中并没见到。c.关于目前学术界比较流行的“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核心竞争力”提法,笔者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认为,“Core Competence”准确的译法是“核心能力”,而不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译法,既违背原创者的本意,也不符合逻辑。d.关于企业竞争力的内涵和定义,本书在梳理现在已有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与其他学者不同的企业竞争力的定义和内涵。本书认为,所谓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表现的一种外在市场力量,是与竞争对手抗争,赢得市场份额,获取利润时所表现出来的力量或能力。这种定义与其他学者的定义的不同点在于:其他学者认为,企业竞争力是一个与竞争对手相比较而存在的量,而本书认为,企业竞争力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量,它不因比较而存在,一个企业客观上讲,都有一种与竞争对手相抗争的能力,只是在竞争时才表现出来而已。

③企业竞争优势的经济学分析。经济学是管理学的基础。一个管理理论只有应用了经济学原理进行了阐释时,才算是成熟和完善了。企业竞争力理论作为正在发展的新兴企业理论,除了需要运用管理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外,还要努力尝试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进行阐释,使企业竞争力构建在深厚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上。然而,现有的研究,绝大部分是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进行分析,应用经济学的原理对企业竞争优势来源进行阐释的文献并不常见。本书从经济学角度对企业竞争优势进行了分析探讨。本书在以下四个方面做了研究:a.从经济学角度提出竞争优势的衡量指标,为竞争优势的定量研究奠定基础;b.从经济学的角度说明了竞争优势的内涵与本质;c.运用微观经济学中的垄断竞争性企业模型,用经济学的方法诠释成本领先优势和歧异化优势,揭示竞争优势的差异和演化规律;d.运用经济租金的概念,分析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维持问题。

④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分析。关于企业竞争力各构成要素是如何结合起来,形成整体的企业竞争力(即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理论对此做出圆满的回答,甚至根本未涉及。本书在此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本书将最新的“复杂性科学”的理论引入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分析中,运用“协同学”方法,探讨了企业竞争力形成与演化的内在机制,同时对企业竞争力与外部环境协同进行了研究。

⑤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理论模型分析。本书通过分析产品竞争优势区域及顾客选择之间的关系,建立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综合分析模型。该模型可有效地分析和确定企业的竞争优势。

⑥核心能力的神经网络识别模型。本书把最新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运用到企业核心能力的识别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企业核心能力识别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