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拼将热血战低温

拼将热血战低温

时间:2022-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毛鹏飞:拼将热血战低温兰炼成立新技术核心领导小组的文件下发不久,徐今强办公室的电话就急促地响了,龙显烈的电话几乎同时也响了。空军紧急需要喷气式飞机专用的8号航空润滑油。此时,闻讯赶来的新技术核心领导小组副组长毛鹏飞主动请缨。在这种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昼夜工作,毛鹏飞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而且有迅速恶化的趋势。

一、毛鹏飞:拼将热血战低温

兰炼成立新技术核心领导小组的文件下发不久,徐今强办公室的电话就急促地响了,龙显烈的电话几乎同时也响了。

空军紧急需要喷气式飞机专用的8号航空润滑油。

前线急需,时间紧迫,任务重大!

徐今强立即拿出写有几员“大将”名字的资料在思考,在谋划,在选“将”。

此时,闻讯赶来的新技术核心领导小组副组长毛鹏飞主动请缨。

鉴于他有苏联学习的经历,又担任过酮苯脱蜡车间四工段段长,兰炼党委火线任命毛鹏飞为副总工程师,协助龙显烈专门负责试制8号航空润滑油的科研攻关任务。

雷厉风行是东北汉子的性格。受命于危急之际的毛鹏飞立即回家带被褥,临出门时,他告诉妻子,要吃住在车间,完不成任务不回家。

说起毛鹏飞的家世,很令人同情。他是一个从小就泡在苦海里的孩子。毛鹏飞出生在辽宁抚顺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就饱受饥寒的折磨。5岁的时候,他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捡煤渣,眼看长到8岁了,父亲才想起来他该学点文化了,于是,就让他勉勉强强地上了几年小学,但终因生活困难而辍学。

不满10岁的毛鹏飞,就走进了日伪抚顺石油制作所做了一名童工,吃着混合面,干着牛马活,受尽了日本人的欺侮和凌辱……

全国解放了,毛鹏飞和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一样成为国家的主人。苦海中泡大的人,最珍惜劳动的机会。毛鹏飞踏踏实实地干活,老老实实地做人,他多次被评为工厂的劳动模范。业余时间,他进补习班,如饥似渴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后来,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一员。1958年初,毛鹏飞响应国家号召,带着全家老小千里迢迢赶赴兰州,支援兰炼建设。刚到兰州,家还没有安顿妥当,毛鹏飞就急匆匆地到厂里上班了。他被分配到酮苯脱蜡车间,因为出道早,技术娴熟,人品又好,很快他便当了工段长。他带着全段工人认真地调试工艺设备,一丝不苟地按照流程规定操作,他负责的装置很快就顺利地投入了生产。

按照原设计,酮苯脱蜡车间是生产车用润滑油的,其工艺要求复杂,生产的润滑油,不但在常温时要求流动性能良好,而且在零下30摄氏度以下仍要能够保持良好的性能,因此,对原料油中所含的蜡油要进行深度脱蜡处理。

一般的炼油装置,大都是高温高压,而这个车间却颠倒了过来,它的大部分工艺都是在低温负压下进行。几台大型空冷机(氨压缩机)正常工作时,温度都在零下30摄氏度以下,机器表面往往结着一层厚厚的冰霜,即便是炎炎的盛夏,在这里操作,人也感到冷风飕飕,仍然得穿上厚厚的棉装。毛鹏飞就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接受任务,认领“帅印”上阵的。

空军急需喷气式飞机专用的8号航空润滑油,其性能要求非常高,特别是凝固点必须要低于零下55℃,如果坚持采用苏联援建的溶剂脱蜡工艺根本无法达到这一技术要求。一时间,凝固点居高不下的问题,像只拦路虎一样挡在了毛鹏飞等科研人员的面前。

怎么办?

如何才能突破润滑油脱蜡技术这一难关?

毛鹏飞和他的技术攻关小组陷入了苦苦的思考。

当时,国内原油基本上都是玉门和新疆产的,这两个地方的油黏度较大,不利于生产航空润滑油。在这个问题上,有外国专家甚至断言:“中国的原油生产不了航空润滑油。”面对这种情况,生性好强的毛鹏飞越不信这个邪,越发激起了他的斗志。

他请来了龙总商讨理论问题,寻求解决实践的理论可能;

他邀来车间技术人员反复试验,寻求最佳的生产工艺参数。

一天,两天,连续数日鏖战,灵感突然来了。

毛鹏飞想到,为何不将实验室研究、中型实验和工业实验结合在一起来进行多种脱蜡工艺的实验呢?

看着青年人提出的方案,龙显烈面带微笑:同意实施!

一边,老工人王家德和一批刚刚脱下军装转业来的军工们,根据总指挥的分工,从做豆腐的方法中得到启发,用纱布包裹着混合物,再用手挤,大家苦干了几十天,一点一滴地榨着,才积累了5千克。虽然这么做产生的油样指标还不完全合格,但毕竟迈出了奠定基础的关键一步!尿素脱蜡样品第一次就是工人们这样给“榨”出来的,这是人们在克服困难中迸发出智慧火花的结晶;

另一边,人们抬来大桶,在解决数量问题;

还有,大型工业装置也在紧张地试验着。

研发工作进行得相当艰辛,毛鹏飞没有抱怨,没有懈怠,他的心思全扑在研制上。其时又正逢生活困难时期,毛鹏飞和大家一样,每天吃着几块苞米面发糕和一点点面糊糊,肚子常常咕噜噜叫个不停,再加之阴寒潮湿,肠胃时有不适,但研制工作仍然在加紧进行。毛鹏飞领导着大家进行大型的工业试验,使用的是湿法试验,这种试验需要付出更多艰苦的劳动。白天,他和大家一起爬进容器里,用抹布一点一点地擦拭;夜晚,他守在结满冰霜的氨压缩机旁,实在冻得受不了,就把手放在嘴边呵出热气取暖,忍着刺鼻难闻的氨气味,仔细观察脱蜡效果,观察数据,做记录,比较分析,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实在困得不行了,就把消防用的毛毡铺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打个盹。

农历8月25日晚上,毛鹏飞的爱人从农村的亲戚家借了一小杯子荞麦面,做了一小碗荞麦面节节,提到车间。夫妻俩快一年没有见面了,看着头发长、胡子长、整个人都变了样子的毛鹏飞,妻子忍不住哭了起来。她说:“今天是你的生日,吃点面吧。”闻讯赶来的工人们围着毛鹏飞唱起歌来:“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歌声回荡,泪花飞溅。这是一个把革命歌曲当作生日歌的年代,豪迈的歌声中充满了奋斗的力量。

在这种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昼夜工作,毛鹏飞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而且有迅速恶化的趋势。他的双手抽缩得像鸡爪子一样,整个人都要变形了。这时候,他大多是匍匐着身子爬着去观察数据的。听到毛鹏飞身患重病还在爬着搞试验的消息后,徐今强、贾庆礼、龙显烈,所有的厂领导都来了,看着自己这么坚强的战友,他们一个个心痛地上前拥抱着毛鹏飞,忍不住潸然泪下。厂领导强行把毛鹏飞送到医院,但没过多久,他咬着牙,忍受着极大的痛苦,一瘸一拐地又回到了车间。他说:“我是组长,怎么能带头离开呢?”他要坚持,坚持把一个完整的产品清样亲自拿出来!

执著,有时候真的会感动上苍。

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辛劳动,通过500多次反反复复的不断实验,采样6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实验数据,终于,一种适合我国资源条件下生产8号航空润滑油的新工艺——干法尿素脱蜡问世了!

经鉴定,毛鹏飞团队研制生产的8号航空润滑油,质量性能全部达到国外同类油品指标,这项工艺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代替了进口油品,解决了国家急需。

1963年,我国空军战机第一次使用我们自己研制生产的8号航空润滑油,飞翔在祖国的蓝天上,肩负起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

为了表彰炼油化工技术创新中的新型工艺技术,石油部决定把“干法尿素脱蜡”等5项新技术命名为“五朵金花”。

数年后,毛鹏飞等研发的干法尿素脱蜡新工艺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当人们在分享收获的喜悦时,

当国家在给攻关的功臣们嘉奖时,

毛鹏飞却不见了踪影。

这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大家都在纷纷打听他。但他实在是撑不住了!

毛鹏飞住院了。

这一次,奇迹并没有在毛鹏飞身上发生。

他再也没有能够站立起来!

1980年11月9日,年仅55岁的毛鹏飞因病痛和长期劳累不幸在北京逝世。噩耗传到兰炼,许多人悲痛欲绝,同事们的泪水淹没了眼睛和脸颊。

生命弥留之际,毛鹏飞用极其微弱的声音告诉守候在身边的爱人李清珍,恳请兰炼党委和厂部,希望能将他的骨灰埋在当年自己试制航空润滑油的地方——兰炼酮苯脱蜡车间旁的花园里。

他多么想再看一眼自己热恋的企业,他多么想再继续投入祖国火热的石油化工工业化建设之中,他多么想再为新中国的石油事业和航空事业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那天,兰炼的上空汽笛长鸣,黑云低垂,那阴沉厚重的乌云仿佛能够拧出水来。

兰炼党委和厂部举行了隆重的仪式。

毛鹏飞的儿子手捧父亲的骨灰盒缓缓地走来,走到毛鹏飞曾经洒满汗水的地方,他的父亲将要在这里安息。

炼厂的塔林在颔首,那是在向毛鹏飞敬礼!

车间的机床在轰叫,那是在向毛鹏飞鸣哀!

人们饱含热泪,在兰炼酮苯脱蜡车间的花园旁默默地行礼。透过遗像,大家仿佛又看见结满冰霜的氨压缩机旁边坐着的毛鹏飞,他艰难地举着像鸡爪子一样的手在记录着数据,在研制着他的润滑油。此刻,大家触摸到的是一颗对新中国石油化工事业满腔热情,虽英年早逝但永不熄灭的灵魂……

几十年后,石化人自己创作了一首歌,唱出了毛鹏飞这样一批默默奉献者的心声。

歌词这样写道:“为谁操劳咱爱心有多少,祖国知道。知道咱人生在为谁自豪,知道咱心的能源在燃烧……”

哼着歌曲的旋律,有泪水在我眼中涌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