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产业结构失衡下国际收支失衡的实证检验

中国产业结构失衡下国际收支失衡的实证检验

时间:2022-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05年以后,我国经常项目占GDP比重迅速上升,连续4年超过国际标准安全上限,国际收支失衡状况显著。同时,笔者选取了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指标来综合刻画我国产业结构失衡状况。根据单位根检验的结果,CA/GDP、EFFECT3、INDUST3都是一阶平稳的。图4-15 CA/GDP对INDUST3/GDP冲击的响应图六、主要结论本书遵循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思路,剖析了我国产业结构失衡对国际收支失衡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实证检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基本结论。

第三节 中国产业结构失衡下国际收支失衡的实证检验

一、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根据本章中产业结构失衡对国际收支失衡的机理分析,以及对中国产业结构失衡与国际收支失衡的数据描述,笔者选取了以下变量样本进行实证检验:

(一)因变量:经常项目差额/国内生产总值(CA/GDP)

笔者选取了国际上普遍认可的经常项目差额占GDP比重(CA/GDP)作为衡量国际收支结构失衡的测度指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经常项目差额占GDP比重的上限安全值设定为5%,因此,在5%以下为安全范围。2005年以后,我国经常项目占GDP比重迅速上升,连续4年超过国际标准安全上限,国际收支失衡状况显著。

(二)解释变量: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IDUST3/GDP);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EFFECT3)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作为测度产业结构失衡的主要指标。按照国际经验,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在60%-80%,发展中国家占比在50%-60%。对照我国所处工业化发展阶段,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应该在50%以上,尽管1982-2010年此指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但29年的平均值只有34.18%,反映出我国产业结构失衡状况显著。同时,笔者选取了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指标来综合刻画我国产业结构失衡状况。

基于对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笔者所采纳的是1982-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作为实证分析的样本。经常项目差额来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金融统计IFS数据库,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数据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本书使用Eviews5.0软件系统进行数据处理。

二、单位根检验

为了避免模型中出现伪回归的问题,我们采用Mckinnon(1996) ADF检验方法,考察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将ADF值与临界值进行比较,判断估计值是否接受原假设,进而判断一高阶自相关序列过程是否存在单位根。如表4-8所示,CA/GDP、EFFECT3、INDUST3在10%临界值水平下都是不平稳的,而DCA/GDP、DEFFECT3、DINDUST3在1%的临界值水平下都是平稳的。

表4-8 变量单位根检验结果

img69

注: C:常数,T:时间趋势,K:滞后期数。

三、协整检验

按照检验对象的不同协整检验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回归系数的Johansen的协整检验,另一种是对回归方程的进行单位根检验的Engle&Granger检验。本书采用的Johanseni协整检验以弥补ADF检验的不足之处,以VAR模型为基础检验回归系数,判断时间序列变量间的长期稳定关系。

根据单位根检验的结果,CA/GDP、EFFECT3、INDUST3都是一阶平稳的。因此,我们可以考察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协整检验结果如表4-9所示,当原假设为不存在协整关系时,p= 0.0008,因此,可以拒绝原假设。以此类推,我们可以得出CA/GDP、EFFECT3、INDUST3存在唯一协整关系。根据软件结果显示,唯一协整关系存在于CA/GDP和INDUST3之间。

表4-9 协整检验结果

img70

注:*代表在5%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

四、格兰杰检验

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但为了确认变量间因果关系,需要进一步采用Granger(1969)提出的方法检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提高解释程度。

如表4-10所示,EFFECT3不构成CA/GDP的格兰杰原因的P值是0.3273,接受原假设,这说明EFFECT3对CA/GDP影响不显著。CA/GDP不构成EFFECT3的格兰杰原因的P值是0.34127,接受原假设,这说明CA/GDP对EFFECT3影响不显著。INDUST3/GDP不构成CA/GDP的格兰杰原因的P值是0.02213,拒绝原假设,这说明INDUST3/GDP对CA/GDP影响显著。CA/GDP不构成INDUST3/GDP的格兰杰原因的P值是0.22849,接受原假设,这说明CA/GDP对INDUST3/GDP影响不显著。

表4-10 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img71

回归方程:如表4-11所示,方程整体F值检验非常显著,这说明INDUST3是CA/GDP的格兰杰原因。方程拟和优度为0.730633,拟合效果较好。INDUST3/GDP系数检验结果,t=-4.635892,比较显著,从具体数值上来看,IDUST3/GDP当变动1%,CA/GDP下降1.091569%。从而验证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的上升能够有效降低经常项目顺差。据此推断,产业结构优化是我们降低对外部需求依赖的有效途径。

表4-11 回归方程

img72

五、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为了分析一个变量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本书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法分析模型受到冲击时对系统产生的动态影响。

img73

图4-14 CA/GDP自身冲击响应图

我们重点分析了经常项目差额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受到一个正向冲击之后,经常项目差额占GDP比重的响应函数。在进行分析时,我们使用Cholesky方法对VAR内生变量的残差进行正规化,具体分析结果见图4-14、4-15。

图4-14表明,经常项目差额占GDP比重对于自身冲击的影响第一期为最大值1.5%,之后出现下降趋势,到第6期影响基本消除。图4-15表明,第一期影响为0,滞后一期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第二期达到最大负值-1.5%,之后影响开始趋弱,到第五期影响效果基本消失,第六期到第十时期有微弱正值,这说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的提升,可以降低我国经常项目顺差,进而证明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改善我国国际收支失衡,这与前文的相关分析相吻合。

img74

图4-15 CA/GDP对INDUST3/GDP冲击的响应图

六、主要结论

本书遵循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思路,剖析了我国产业结构失衡对国际收支失衡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实证检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基本结论。笔者选取了我国1982-2010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分别运用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分析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等因素对经常项目差额占GDP比重的影响,主要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产业结构失衡主要矛盾表现为第二产业占比过大,第三产业发展严重不足所导致产业结构构成的比例失调,在产业结构构成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机理作用下,导致国际收支失衡产生。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可以有效降低我国经常项目顺差,证明了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可以改善贸易结构,进而缓解国际收支失衡程度。

2.根据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笔者发现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经常项目差额占GDP比重不存在相关关系,这表明第三产业生产效率提高不能改善我国国际收支失衡,与产业发展水平决定国际收支失衡的机理相背离。回顾我国产业结构演进历程,笔者发现尽管我国第三产业生产效率有所提高,但与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并不具备比较优势,在国际收支上表现为服务账户长期逆差的格局。

3.经常项目差额占GDP比重不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和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格兰杰原因,说明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并不能有效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并进一步印证了国际分工格局决定国际收支失衡的机理。在国际分工的链条中,我国产业结构主要集中在国际分工价值链的最低端,主要依赖于廉价劳动力成本优势,承担非关键技术的生产环节。这些环节对工业化深化程度不足,导致工业与其他产业的有机联系并不密切,尤其是对服务业拉动效果不显著。

【注释】

[1]苏东水:《产业经济学》,第223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赵建鄂、程礼胜:《再论产业结构失衡的深层机理与调整政策》,《武汉金融》,1993年第6期。

[3]宋鸿明:《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分析》,第16-17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4]《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之三——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重大比例日趋协调》,http://www.stats.gov.cn/tjfx/ztfx/qzxzgcl60zn/t20090909_402585583.htm。

[5]《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之三——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重大比例日趋协调》,http://www.stats.gov.cn/tjfx/ztfx/qzxzgcl60zn/t20090909_402585583.htm。

[6]邹东涛:《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报告-中国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第413-416页,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7]《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之三——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重大比例日趋协调》,http://www.stats.gov.cn/tjfx/ztfx/qzxzgcl60zn/t20090909_402585583.htm。

[8]孟耀:《我国经济发展中资源约束及化解思路》,《当代经济研究》,2007年第6期。

[9]“微笑曲线”参见施振荣:《再造宏基:开创、成长与挑战》,中信出版社,2005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