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家声誉机制与企业家队伍建设

企业家声誉机制与企业家队伍建设

时间:2022-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企业家声誉机制与企业家队伍建设企业理论中的企业家理论和企业的契约理论,都是旨在解决企业家激励和约束问题,也就是解决企业家努力问题。三是企业家个人获得的各种荣誉,由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企业家个人业绩授予的各种荣誉称号等。声誉机制指构成对企业家声誉进行评价的社会网络关系。

三、企业家声誉机制与企业家队伍建设

企业理论中的企业家理论和企业的契约理论,都是旨在解决企业家激励和约束问题,也就是解决企业家努力问题。一般地讲,影响企业家努力的因素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企业家的报酬,企业家控制权,精神的激励,声誉机制以及约束机制等。

1.声誉机制对企业家队伍的影响

在此我们重点讨论声誉机制对企业家队伍的影响。企业家声誉及声誉机制包括他(他们)的声望和名誉。企业家声誉是社会对企业家能力、经营业绩、公众关系以及履行承诺契约水平和社会地位的评价。

企业家声誉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家的个人声誉,包括企业家个人信息的媒体披露的可靠性、企业家个人荣誉、企业家行为的道德水准等;二是由企业家行为引发的企业社会声誉(从某种意义上讲,在企业处于支配地位的企业家,其个人声誉代表着企业声誉的公众形象)。

企业家声誉作为无形资产构成企业人力资本的一部分,其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企业家的知识信息。企业家是从事判断性决策的“理性经济人”。企业家的知识信息向公众展示其人力资本的价值。因此,企业家的知识水平、经营业绩、职业经验构成企业家的管理才能。在经理市场上,这种管理才能构成企业家人力资本定价的基础。任何一个投资者在经理市场上选择管理自己资产的代理人的时候,总是希望找到最具备管理才能的专家,而反映管理才能的首先是知识信息。因此,优秀的管理者总是因拥有丰富的知识信息在经理市场上具有良好的声誉。

第二,企业家行为的道德水准。包括企业家在处理经济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从某种意义上讲,行为作为企业家精神的外在表现之一,体现企业家在企业和社会公众中的形象。作为企业领袖人物的企业家,其言行融合到企业发展战略的决策中,体现出企业对市场、对消费者、供应商及社会公众的一种承诺,当企业的诚信通过企业一系列社会承诺及企业管理哲学表现出来时,体现出企业文化和企业家鲜明的个性

第三,企业家公众形象。企业家声誉来自于社会公众对企业家的评价,这种评价主要通过三方面来进行。一是对契约的履行,无论是供应商、消费者、产权所有者、债权人、职工与企业之间都存在着一种合约,这种合约的主要责任人是作为法人代表的企业家,当企业家以法人代表的名义与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相关者缔结合约的时候,往往以企业家的个人信誉作为担保。同样,产权所有者以委托身份聘用了经营者,也构成一种合约,这也是建立在对企业家良好声誉信任的基础上。二是社会公众通过企业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对企业形成一种态度,从而构成对企业乃至企业家社会评价的内容。三是企业家个人获得的各种荣誉,由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企业家个人业绩授予的各种荣誉称号等。

第四,企业家的社会地位。企业家的社会地位通过公众关系反映出来,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企业家对尊重的需要体现出渴望名誉与声望。声望来自别人的尊重,受人赏识、注意和欣赏,这些都是通过社交场合体现出来。获得受人尊重的地位来自于社会人对企业家声望的认同,企业家在社交场合因这种尊重需要的满足而获得成就感。

声誉机制指构成对企业家声誉进行评价的社会网络关系。声誉机制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企业家声誉的评价内容;二是构成对企业家声誉进行社会评价的机制。前者是一种静态的结果,对具体一段时间企业的经营产生影响;后者是一个动态的机制,这种机制具有传输声誉信息的动能,它对整个市场上企业家信誉和企业家声誉的建立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以政府方面而言,在企业家信誉机制的构建上,评定企业家个人信息的可靠性固然重要,但更重的是如何通过市场(包括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市场等)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推进社会公众和企业家对声誉的重视。

现代企业家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和载体,在经济发展中起中坚作用。他们与传统的企业家不同,传统企业家一般是凭借对财产的所有权而成为企业的最高主管的,他集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于一身,依据个人对经验的把握,实行家长式的集权管理,属于所有者—经验型企业家。而现代企业家主要不是凭借所有权,而是凭借其丰富的经营管理专业知识和卓越的才能,通过竞争而取得经营管理权的新型企业家,他们是具有较高知识素养和经营管理能力的职业经营者,属于经营型和知识型的企业家。

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使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及其运营的有效性程度,取决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现代企业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适应市场配置资源方面呈现出高效率。而这种高效率的优越性能否充分发挥,取决于企业家对市场调节信号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敏感程度和认识能力,以及依此做出决策的能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就是使企业直接接受市场调节,进行自主决策。企业家作为企业最高决策者,需要他决策的问题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战略决策,即对企业的生产方向、产品开发、生产规模、发展速度、技术进步等有关企业全面的、长远的、根本性的问题做出抉择。经营战略已成为现代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其正确与否取决于企业家的决策能力。要做出正确的战略抉择,就要求企业家有高瞻远瞩、统筹全局的战略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在纷繁复杂的竞争环境中捕捉能为企业带来长远发展的市场机会和因素。企业家不能为市场短期波动和眼前的得失所迷惑,要有民主作风,要多谋善听,多方案比较。正确的决策往往不是从众口一词中得出的,而是从正反两方面的意见冲突中得出的。决策者必须善于听取多方面意见,特别是反对的意见,以便对各种方案的利弊进行权衡,择善而从之;要有决断魄力,经过周密的思考和判断,对自己认为是正确的方案,就应当机立断,勇于承担风险。这是企业家必备的条件。

2.建立企业家市场

搞活企业需要有商品市场、资金市场、技术信息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也需要有人才市场。企业家人才市场是经营管理领域内最高层次的人才市场。建立企业家市场是发挥企业家才能、合理利用管理才能的重要措施。当前,在企业家市场尚未完善的条件下,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营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家与市场双向选择的市场空间和文化氛围。

(1)竞争择优。

建立企业家市场,通过竞争择优录用,不仅可以为那些有理想、有才干、各种条件具备的人成为企业家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且会对现有的企业家产生一种压力和促进机制,促使他们学习现代管理知识、努力钻研业务、不断增长才干;同时,经过竞争还会把那些不合格的企业领导者淘汰下来,促进企业家队伍的新陈代谢,形成一种有利于企业家队伍成长的良好文化氛围。

建立企业家市场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涉及面广,影响面大,要做的工作多,必须进行整套改变。

要打破人才的地区、部门和单位所有制。目前,鉴于企业的人事制度难以实现企业领导干部的流动。随着企业独立商品生产者地位的确立,国家对企业干部的管理将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即主要是制定合理的流动政策,制定企业家招聘法规和企业家各项标准评价系统,以引导企业干部合理流动,为竞争者创造平等竞争的条件。以往的企业领导干部的选拔、任免、调动、考核、奖惩等直接管理工作将逐步被企业家市场的竞争机制所取代。

(2)打破终身制。

以往的企业领导干部和国家干部一样,实行的是终身制,一经任命就端上了“铁饭碗”,坐上了“铁交椅”,既不利于领导干部的更新,又影响工作效率,也不利于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建立企业家市场,就必须打破企业家终身制的观念和制度,谁被招聘为企业的厂长(经理),谁就享受规定的待遇,厂长(经理)被解聘后就不得继续享受这种待遇。

以往实行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用行政办法管理企业,企业成了行政机构的附属物。每个企业都被规定为某一行政级别,如科级、县级、地师级、省军级等。企业的级别又是根据隶属关系和规模来确定的,中央管辖的企业、大企业级别就高;地方管辖的企业、中小企业级别就低,而企业厂长(经理)的待遇、工资级别又与行政级别挂钩,这就引导企业的厂长(经理)把不少精力放在企业升级上,而不是放在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上,因为这是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样做也影响了企业家的流动,特别是从高级别的企业向低级别的企业的流动。

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并不在于它的级别高低和规模大小,而在于它为社会和消费者创造了多少效益,满足了社会和消费者的需求的程度;企业家的待遇也只能由他们经营企业的好坏来确定,而不应由企业的等级来决定。

要建立企业家市场,企业家必须有自己的组织,以维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企业家协会可向人才交流中心或招聘单位推荐应聘者,所推荐的可以是现任的厂长(经理),也可以是具备条件但尚未成为厂长(经理)的人。因此,企业家组织的成员,除现有的企业家外,还应包括有希望成为企业家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如企业的总经济师、总会计师以及各专业管理部门的负责人等。企业家组织要和各种人才交流中心、各个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协助他们搞好企业家的选拔、培训和招聘工作。近几年来,一些城市已建立了一些企业家俱乐部、企业家协会、企业家联谊会,但这些组织目前仍处于交流情况、联络感情的阶段,与建立企业家市场相配套的许多相关工作尚未开展,而且许多城乡还没有这类组织,还没有建立企业家市场的要求。要促进企业家组织的完善和交流,至少大中城市都应有企业家协会或联谊会,并把企业家的选拔、培训、促进自由流动作为其重要的任务。

建立企业家市场的工作还有待于系统化和科学化,有些地方名义上公开招聘、鼓励竞争,但实际上是早已内定,这种做法与完善企业家招聘制度、形成企业家竞争机制、建立企业家市场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3)展望。

建立企业家市场不能搞轰动效应,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要先做文化舆论的宣传普及,造成一定的氛围。由于我国国有企业还未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人事制度的改革也在进行之中,还不可能让所有的企业厂长(经理)都从市场上招聘,即便是厂长(经理)可以自由招聘的中小企业,也不是由企业自由选择,而是由企业主管部门来选择的,而且,许多方面还要受到现行体制的制约。在这种背景下,建立企业家市场要考虑到实际情况,不能搞“一刀切”,对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企业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多数企业可以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投标;专业性很强的企业可以采取在企业内招标投标;某些特殊的企业也可以在企业内部招标投标;少数不具备招标投标条件的企业,可采用由专家和职工群众推荐候选人,由其主管部门进行审查考核,与自荐、竞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些办法有利于营造一个适合企业家队伍成长的环境和空间。

随着企业人事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企业的厂长(经理)不再由行政机构任命,而完全由企业从市场上自主招聘。他们的工资也将由企业自主决定。伴随着政治体制改革,国家政府官员和企业家脱钩,企业家横向流动的其他条件也日趋完备。这样,就可以从国内自由选聘自己的企业家,也可以从国外招聘企业家,我们的企业家也可以打入国际企业家市场,受聘到国外的企业去。

市场之所以成为企业家的活动舞台,是因为企业家离不开市场,否则就不能称为企业家。企业与市场赋予企业家以二重性:一方面,企业家的主动创造性把各种生产要素变成适合于社会需求的商品,企业家以市场交易为途径,承担着使自己的商品最终转到消费者手中的商人使命,由此起着不断推动和进一步扩大、深化市场交易的作用;另一方面,企业家的这种努力也对象化到自身,企业家也要受到市场的检验,企业家既要服从于市场,服务于市场,又要致力于诱发和引导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创造了商品的市场。企业家自身受到市场的检验,所有企业家都要在市场上确认其能力和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家为自己创造了人才的市场。这两种市场的创造是同一过程。正如一个推销员,他推销商品的过程是他能力的展示,他推销商品的成功证明了他的推销才能,他的能力和价值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他自身的价值也得以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