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市场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市场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时间:2022-05-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市场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市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商品交换即商品流通领域,是一切商品买卖即社会商品供应和需求及其相互关系实现的商品流通的总和。市场是一种复杂的经济体系。各种市场都有其不同的性质、要求和时代特征。市场是商品生产的生命线。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往往是造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第二节 市场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市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商品交换即商品流通领域,是一切商品买卖即社会商品供应和需求及其相互关系实现的商品流通的总和。

市场是一种复杂的经济体系。按商品交易的场所和形式区分,有集市贸易、庙会、物资交流会、商品交易所、商场、批发市场、超级市场和连锁店,等等;按交易对象和类型区分,有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商品市场、金融市场,等等;按地域范围区分,有农村市场和城市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等等。各种市场都有其不同的性质、要求和时代特征。

市场是商品生产的生命线。离开了市场,商品的价值就无法实现,资金的积累和社会再生产就无法进行。离开了交易和市场,私人劳动和企业的个别劳动就无法转化为社会劳动,市场是社会劳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离开了市场和商品交易,就不能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需求结构,无法引导企业生产各种不同类型的商品以适应消费者的需要。所以,市场对社会再生产起着调节作用。市场商品交易的供应与需求关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常常会出现商品供过于求或者供不应求的局面,如果时间长了,或者两种失衡的规模积累大了,市场就会出现混乱局面和大量的投机倒把现象。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往往是造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由此可见,人们不应忽视或者低估在商品生产条件下,市场所发挥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同时应当认识和发挥国家和社会对市场宏观调控的作用,以克服市场自发性和盲目性的弊端。

市场是一种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它已经经历了若干历史时代,今后还将继续经历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历史上市场经历了自然经济时代的小商品市场经济发展阶段,这是商品经济发展初期阶段较原始的市场形态,其中包括从原始社会的解体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几个历史发展阶段。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最广泛、最典型的市场经济形态,在这里,包括劳动力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和物资都是商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即不完全的市场经济,在这里,作为国家所有制企业和国有财产,都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即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但另一面,这些企业和财产又可以进入市场进行交易。所以在现阶段,它们还具有包括商品性在内的两重属性。其实国有企业职工作为劳动力也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们是企业的主人;另一方面又可以随时进入劳动力市场接受招工或招聘。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及其不完全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理论的设想,是没有商品经济和市场的。就一国而言,社会主义革命是以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国民经济资本主义化作为前提条件的。无产阶级在夺取国家政权以后,经过适当的过渡时期,就可以进入作为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初期,曾经设想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但经过短期实践后总结经验教训,才逐步认清这个问题,从而提出了新经济政策的思路。此后列宁根据马克思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便将建成社会主义同消灭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联系在一起了,这才真正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但由于列宁于1924年就病逝了,而斯大林没有真正认识和掌握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而是急于求成,通过大搞全盘实现农业集体化运动等办法,加速进行所谓社会主义改造,在不具备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于1936年便宣布在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从而否定了商品生产、市场和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后来,斯大林只是从国际市场经济的联系上,才承认苏联国有企业生产的产品只具有“商品的外壳”,价值规律对生产不起调节作用,只对流通还有影响作用。实践表明,斯大林的上述观点是脱离实际的,缺乏科学依据,结果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害和后果。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起初也受到了前苏联的影响,后来加上我们自己主观上的原因,使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出现了反复和曲折,走了一段弯路。特别是由于大搞所谓“文化大革命”,用阶级斗争取代了发展社会经济这个中心任务,连社员家庭副业和城乡集市贸易都当成资本主义尾巴来割,结果使我们的国民经济临近破产的边缘。此后,由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打倒和清算林彪、江青反党集团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中、外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经验教训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具有创新意识的邓小平理论,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道路,从而推动了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地发展。

邓小平理论所确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出商品经济是社会不可逾越的历史发展阶段,从而确定了中国现阶段的经济改革,必须建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这是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不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相结合的产物,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不发达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改造和建设探索出了一条科学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历史经验表明,像在中国这样一类不发达国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必须根据自己的社会基础和条件,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这是调动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在内的各种经济类型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依据本国的社会经济状况、特点和优势,合理进行生产力布局,实行资源优化配置,不断研发新产品和市场,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实行市场调节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相结合,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社会的协调与快速发展。同时要从战略发展的高度,研究和开发国际市场。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条件与特点,实行优势互补。通过国际市场和交流,为在更大的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互惠互利,促进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当然,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具有决定性作用,它决定着分配、交换、消费以及这些要素相互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决定着实现商品交换的市场及其同其他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决不能因此而轻视和低估各种要素和市场对生产的反作用,其中包括对生产的促进和阻碍作用,或者说,不应低估市场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指导讯号和调节作用。

无论就理论还是历史经验来说,市场对社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市场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即媒体,同时还可以不断地开拓新的生产和消费。在商品生产的社会条件下,如果离开了市场的作用,生产企业就会无能为力,当然也就谈不上发展新的生产。只有开创了“物畅其流”的良好市场环境,发展生产才会有希望。所以,市场具有促进生产和发展经济的强大推动作用。

2.市场经营和发展状况如何,什么产品包括传统产品和新产品最受消费者欢迎,销售兴旺;什么产品会滞销和积压,等等,只有通过市场的经营活动才能反映和显示出来。所以,市场对社会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3.市场经营和竞争状况如何,关系到经济利益的分配和重新分配。所以,市场对有关资源在各部门、行业和企业之间的配置,起着一定的信息指导和调节作用,从而使各有关方面的经济利益可以大体上趋于平衡。

4.市场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国际化,必然要求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营多样化,促使企业做大做强和实行跨国经营。所以市场的激烈竞争,可以推动国家和企业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新型市场经济体系。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市场经济已经逐步形成一种统一、开放、规范、有序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体系。在正常情况下,市场和商品流通领域有利于促进商品生产和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地向前发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总之,如果不能建设统一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就不能彻底打破地区分割和自我封闭的局面;就不会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就不会促进国家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就谈不上全面完成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就会严重影响和阻碍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了解市场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采取必要的、适当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市场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