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环境对创新系统的影响

环境对创新系统的影响

时间:2022-05-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创新主体活动的实现,相反,不良的社会环境,会对创新主体的活动形成消极的影响。对于一个具体的创新主体来说,国家的科技政策则属于环境,不是子创新系统内的直接要素。因此,不同层次的创新主体,必须正确认识本层次创新系统的要素构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

第四节 环境对创新系统的影响

创新系统运行的环境是指影响创新活动的科学技术、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等外部客观环境。首先,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是创新的前提和条件,只有解决了技术问题,才能使创新有动力。其次,合理的市场体系、健全的市场规则、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和完整的市场结构对创新很有激励作用,否则就会约束和制约创新活动。生产要素市场的诱导作用,产品市场的需求拉动作用,公平、公开的市场竞争机制,都会影响创新活动。再次,政府的政策和管理办法是创新的重要的外在的激励环境,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专利政策、科技政策和其他相关政策来推动创新活动。对于市场机制推动创新在某些高风险、高投入的领域失效,政府行为可以进行及时的修正。

创新系统的运行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外部世界和客观条件对创新主体的活动提供了多种可能,创新活动不仅被邻近的环境所影响,而且也被离创新主体极遥远的环境所影响,被遥远的地方发生的事件所决定,不仅被现存的事物所决定,而且也被未来的事物所决定,因此,创新主体的活动无论在什么条件和形式下进行,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结构,都不能把它看成是脱离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的。社会环境往往充满着矛盾,创新主体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被迫做出选择,就不得不面对社会中无数的矛盾。创新活动是创新主体与其所处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了准确地分析他们的性质,就必须把主体和主体所处的环境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环境中的诸多相关因素,构成一种模式,作用于创新的主体,与此同时,创新主体的诸多相关因素也构成一种模式,作用于环境,这种相互作用连续不断地进行,便构成了创新主体所特有的活动实现模式,这种实现模式,由多种实现形式组合而成,成为创新系统的运行模式,成为一个能够表现创新主体基本特征的活动系统。创新主体无论从事何种类型的创新,或者从事任何与此有关的活动,都是在追求价值的实现,而价值也只有在创新主体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才能实现。从追求的主体方面看,这种交互作用主要以三种方式表现出来。一是同化的方式,这种方式就是创新主体向环境趋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环境影响决定着主体的活动行为。同化行为是一种社会互动的形式,当同化过程完成的时候,创新主体就会改变活动实现的形式,具有了新的社会角色,在此基础上又会开始新的活动。而角色的变化,都是社会同化的结果,明显地反映出社会环境对创新主体的社会地位的塑造作用。另一种是进化方式,进化突出地体现了创新主体的能动性,是创新主体在追求过程中的主动调适过程,使主体在同化过程中显示出主体的创造性。这种变化使其实现形式已不再处于被环境同化的状态,因为主体已掌握了更多的选择实现形式的主动权和自决权。最后是强化方式,这将创新主体在进化中发挥的主动性延伸、扩展到社会实践领域,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改造环境,改造社会,强化和提升了社会规范,与此同时,创新主体自身也得到了改造和强化。这时,创新主体的活动实现形式主要决定于自身了。创新主体可以与市场经济和社会环境相适应,找到自己生存的环境和发展的机会。在创新主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中,需要注意的是,当客观条件还不具备的时候,如何使主观的力量发挥作用,并致力于改变具体的条件。在创新主体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用最合适的方式实现创新主体的主观意志。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还要善于把握机遇。对机遇的把握实质上展示了主体寻找自我、实现自我的进取精神,把握机遇需要创新主体既要具有求实的精神还要具有主动的精神。创新主体与环境的调适还要注意各种心理的防御,它们包括抑制、升华、行动构成等,它们帮助创新主体在自我需要和社会环境之间保持一种平衡,使自身的需要在与环境相适应的形式中更充分地得到实现。能够善于和合理地处理这些关系,减少创新系统运行中的障碍,增强创新系统运行的适应性。扩大创新活动的范围,把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统一起来。

马克思认为,客观环境的改变和人的需要的发展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因为需要是同满足需要的手段一同发展的。人类物质需要的不断发展,首先取决于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手段的发展。外部客观条件要通过内部主观条件对创新主体的活动发生作用,而内部条件的作用在于,它能够把外部客观条件的可能性作用转化为现实的作用。这样,创新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便转变为心理上的关系,使内部世界与环境建立起新的复杂的关系。这就是创新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创新主体一切活动都是在这种循环往复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外部环境不同,对创新主体的作用也不同。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创新主体活动的实现,相反,不良的社会环境,会对创新主体的活动形成消极的影响。在外部环境的影响方面,除了经济和政治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各种文化价值在经济增长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各种文化价值是抑制和加速增长的基础。它通过现存的环境与意识的不断交换而起作用。所以,文化危机要比经济制度的失灵更为深刻,这是因为活动主体的思想和感情发生了危机。可见,环境对创新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创新活动的各个方面。

不同层次的创新系统涉及的范围不同,因而所处的环境也不相同。事实上,系统的环境与系统本身有时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一般来说,自然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界限相对于社会系统要明确得多。创新系统的运行既是一种自然过程,也是一种社会过程。因此,创新系统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会系统的属性,系统本身与环境的界限相对较为模糊。高一层次的创新系统内的要素,可能构成低一层次的创新系统的环境。所以,系统内外的信息与物质交流更加频繁。这并不是说创新系统与环境之间是无界限的关系。创新系统的层次不同,系统与环境的范畴也不一样。如:相对于国家创新的大系统来说,科学技术创新是国家创新系统的子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要素。这一要素的强弱,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国家创新系统的运行。对于一个具体的创新主体来说,国家的科技政策则属于环境,不是子创新系统内的直接要素。因此,不同层次的创新主体,必须正确认识本层次创新系统的要素构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高一层次的决策者也必须正确辨识本系统创新的要素构成以及下一层次创新系统的要素与环境,为本层次和下一层次创新系统创造良好的环境。正确划分创新系统的环境与系统的界限,有利于准确认识创新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方式、相关程度和运动规律,分析环境对创新系统内要素的影响方式及其运动的规律,正确认识这些关系,才能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决策,合理地组织和利用创新资源,为创新系统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创新活动的发展。在一定的意义上创新系统的运行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而且其独立性取决于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与经济实力。科学技术水平越高,进行创新的基础实力就越强,经济实力越大,用于创新研究与开发的投入能力也就越大,独立进行创新的力量也越强。一般来说,影响创新活动的环境有以下几种:(1)国际环境。国际环境包括许多相互关联的方面,如政治外交环境、军事国防环境、经济贸易环境、科学技术环境、地理资源环境、语言文化环境,等等。这些环境中,政治外交、军事国防、经济贸易这三个方面的环境是最重要的。在一定的时候,甚至决定着一个国家技术创新的方向及速度,也决定着获得国际技术信息和其他资源与合作的可能性。如果一个国家在国际上处于政治和外交上孤立的状态,由于与国际上的经济贸易困难,技术交流也必定难于进行,国家创新系统将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下运行,这将不利于创新的发展,因此,创造和谐的国际环境,是一个国家技术创新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当代高新技术创新更需要进行国际交流,国际环境显得更为重要。(2)制度环境。创新所面临的最重要的环境就是制度环境,创新活动的任何过程无不受到国家社会经济制度规定的准则要求的约束。对于国家创新系统来说,制度环境主要决定了其要素运行的原则,比如,是依靠市场配置资源,还是依靠政府计划,或者两者兼有。对于创新主体来说,制度环境不再只是为要素运行规定原则,而是决定其运行的经营行为和方式。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种创新要素都是由国家计划部门统一调配,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并不面向用户。在这种体制下,创新主体根本没有创新的积极性。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下创新要素的运行规律不同,因此,创新的速度也不同,动力机制也不同。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构造了社会经济系统的主导框架,规定了社会资源的分配方式,基本上确定了经济利益的分配机制,体现了上层建筑的本质。社会经济制度决定了微观活动主体的结构形式和利益分配制度。创新系统的要素必然只能在某种制度下运行,受这种制度的制约或促进。

(3)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国际经济环境,与国际环境相交叉,一部分为国内经济环境。国际经济环境主要指一个国家的经济系统与国际经济的关系。国内经济环境主要指一个国家所处经济发展阶段、资源供给条件、地理环境、劳动力就业情况、产业结构、财政金融状态等等,这些因素往往决定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创新方向。在正常情况下,经济环境是仅次于制度环境的最重要的创新系统的环境。(4)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决定了创新主体的行为方式,政策环境则决定创新主体的具体的创新活动过程。在相同的制度环境下,决策者所执行的政策体系可能会有巨大的差别,因而对创新系统产生的影响也是大不相同的。政策环境对创新系统的影响更直接和具体。对创新影响最大的是利益分配政策和产业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政策环境是比较容易发生变化的环境。因为政策是决策者根据前三个方面环境的变化,加上决策者的主观判断与价值取向而制定的,随着其他环境的变化和决策者的改变,对政策也会不断进行调整。可以说政策环境是前三个环境所派生出来的,但它对创新系统却起着直接的作用。政策环境的最大特点是,它不可能超越经济制度环境而变化。在某种意义上,它是执行某种制度的手段,只有制度发生了变化,政策才可能产生实质性的转变。其实,在创新系统中,经济、政策既是纯粹的创新活动的环境,又是创新系统内的要素。因为创新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是经济系统内生的。从某种意义说,对于发展中国家,创新是整个国家战略的核心,整个国家形成了一个大创新系统,经济政策、体制也形成了创新系统高效运行的重要条件。

【注释】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9页

[2]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03页

[3]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29页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9页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