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组织机构设置

组织机构设置

时间:2022-05-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组织机构设置确定了组织的岗位层次和岗位数量,为下一步进行工作分析和人员招聘打基础。组织机构设置横向上为幅度。

第二节 组织机构设置

组织机构设置是为了实现组织发展战略,根据组织总体战略目标和具体目标需要,从实现组织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出发,依据组织机构设置理论和行业发展状况,以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基础,确定企业组织结构层次、部门设置和岗位数量设置的过程。

一、企业组织机构设置的含义和原则

人力资源规划的一个重要工作是根据组织的发展战略和任务要求,进行组织机构设置。组织机构设置确定了组织的岗位层次和岗位数量,为下一步进行工作分析和人员招聘打基础。

1.企业组织机构设置的含义

组织机构设置是根据企业总体战略目标和任务需求,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建立起一个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简明高效的企业组织机构,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2.企业组织机构设置原则

(1)需要原则

组织机构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因此,在进行组织机构设置时就要坚持需要原则,组织机构的设置根据组织任务确定。组织战略任务需要就设,不需要就撤。

(2)指挥一致原则

组织机构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而指挥统一是实现组织目标的保证。组织机构设置是一个大的系统,组织机构设置中各层次都要在统一的命令之下,实现步调一致,精干高效,令行禁止。一是纵向统一,不能政出多门;二是横向联合,部门间协调一致。

(3)层次和幅度控制原则

组织机构设置纵向上为层次。组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损失部分内容,层次越多,损失也就越大,信息的反馈也就越困难。一般组织纵向层次控制在3~4个为宜。

组织机构设置横向上为幅度。一个主管只能领导一定的下属,下属过少则造成浪费,下属过多则难于领导。组织层次少,幅度相对就宽;组织层次多,幅度就要窄些。组织的横向幅度控制在5~8个为宜。

(4)责任和权力一致原则

组织机构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完成组织的任务,责任和权力一致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前提。每一个组织部门的设置,都应当是责任和权力一致,即承担责任大的部门,其权力也相应较大;责任较小的部门,其权力也应当较小。

二、组织机构形式

组织机构设置有多种形式,不同的组织形式针对不同的工作任务,组织机构设置必须根据企业的工作范围和工作任务确定。

1.直线制

直线制是一种最简单的集权式组织结构形式,又称军队式组织结构(见图2-2)。其领导关系按垂直系统建立,不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组织结构中每个下级只接受一个上级的指挥。

优点:结构简单、责权分明、命令统一。指挥系统清晰,责权关系明确,信息沟通迅速,解决问题及时,管理效率比较高。

缺点:缺乏专业分工,经营管理事务依赖于少数几个人,对企业领导要求高。领导陷于日常事务中,不利于集中精力研究企业管理的重大问题。

适用范围:规模较小或业务活动简单、稳定的企业。

img3

图2-2 直线制组织结构

2.直线职能制

直线职能制是一种以直线制结构为基础,在厂长(经理)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实行厂长(经理)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见图2-3。)

img4

图2-3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直线职能制是一种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厂长(经理)对业务和职能部门均实行垂直式领导,各级直线管理人员在职权范围内对直接下属有指挥和命令的权力,并对此承担全部责任。职能管理部门是厂长(经理)的参谋和助手,没有直接指挥权,它与业务部门的关系只是一种指导关系,而非领导关系。

优点:既能保证统一指挥,又可以发挥职能管理部门的参谋、指导作用。

缺点:由于职能部门增加,导致纵向和横向联系增加、部门间协作困难增加。

适用范围:规模中等的企业,经营较为稳定的企业。

3.事业部制

事业部制也称分权制结构,是一种在直线职能制基础上演变而成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见图2-4)。事业部制结构遵循“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总原则,实行集中决策指导下的分散经营,按产品、地区、顾客等标志将企业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分别组成事业部。各事业部可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

img5

图2-4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优点:权力下放,有利于高层管理人员从日常行政事务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考虑重大战略问题。各事业部主管拥有很大的自主权,有助于增强其责任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经营适应能力。各事业部集中从事某一方面的经营活动,实现高度专业化,整个企业可以容纳若干经营特点有很大差别的事业部,形成大型联合企业。各事业部经营责任和权限明确,物质利益与经营状况紧密挂钩。

缺点:容易造成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各事业部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企业的整体利益。

适用范围:规模大、业务多样化、市场环境差异大、具有较强适应性的企业。

img6

图2-5 矩阵制组织结构

4.矩阵制

矩阵制是在直线职能制的纵向管理系统基础上,由职能部门为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组建的项目小组,组成横向联向管理系统,形成纵横相交的管理职能机构(见图2-5)。矩阵制的最大特点在于具有双道命令系统。

优点:将企业横向、纵向进行了很好的联合;能在不增加人员的前提下,将不同部门专业人员集中起来;较好地解决了组织结构相对稳定和管理任务多变之间的矛盾;实现了企业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的结合。

缺点:因具有双道命令系统,组织关系比较复杂。

适用范围:有许多临时项目的企业。

5.分公司与子公司的区别

子公司:受集团或母公司控制,但在法律上独立的法人企业。

特点:有自己的公司名称和董事会,有独立的法人财产,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从事业务和民事诉讼活动。

分公司:母公司的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

特点:在法律和经济上均无独立性,不是独立的法人企业。没有自己的独立名称和董事会,资产是母公司资产的一部分;在资不抵债的情况下,母公司对其债务负责。

三、组织结构分析

组织结构是为企业战略目标服务的,不同组织结构具有不同的组织功能,组织结构设置必须与企业战略目标相结合。组织结构设计分为以任务为中心、以成果为中心和以关系为中心三种类型。

1.组织结构设计目标

(1)以任务为中心

以任务为中心设计组织结构的设计结果是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矩阵制结构,即广义的职能制组织结构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明确性和高度稳定性,适用于规模小、任务明确的企业。

(2)以成果为中心

以成果为中心设计组织结构的设计结果是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事业部的特点是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由总公司统一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各事业部目标,各事业部按照各自的特点和经营状况,负责事业部的生产和营销。事业部制组织结构适用于大型企业和经营地区分散的企业。

(3)以关系为中心

以关系为中心设计组织结构的设计结果是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以关系为中心主要是将企业分成各自经营的实体,明确各实体的任务和各类指标,以及各实体间的关系,各实体与总公司的关系。以关系为中心设置组织结构,一般出现在特别巨大的企业或项目中,如某些跨国公司。

2.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

(1)经营战略

组织结构服从经营战略,随经营战略的变化而调整。在组织的起步阶段,其战略重点是扩大规模,此时组织结构并不系统和完整。在地区开拓阶段,则需要设立若干职能部门,以解决地区分散而产生的协调、标准化和专业化等问题。进入纵深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扩大组织功能,提高组织效率。而到了产品多样化阶段,就可能引起组织结构的重大变革,即从集权制结构到分权制结构。

(2)技术特点

企业技术特点主要包括技术复杂程度和稳定性两个内容。技术复杂程度决定着组织的分工和组织的专业化程度,决定着部门规模的构成。组织结构的差异表现在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比例,以及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上。

从技术稳定性角度看,对于较少变革、比较稳定的技术,适宜采用机械式组织结构,组织内部的关系以垂直的上下级等级关系为主;与此相反,对于多变、不稳定的技术来说,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有机式的组织结构形态则是最有效的。

(3)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大,就适合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大型企业由于规模大、经营种类多、地区覆盖面大,必须采用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如果采用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会导致企业信息传递困难,指挥不灵,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企业规模小,就适合直线制或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小企业人员少,经营范围小,采用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更能够突出小企业的灵活性,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率。

此外,企业的管理体制、企业领导的经营理念都会影响企业组织结构。一般来说,企业规模必然影响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变化也随之影响企业规模。外部经营环境变化,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的外部环境稳定,适宜直线职能制类集权型的组织结构。外部环境不稳定,适宜事业部制类分权型的组织结构。

四、岗位设置

岗位设置是指在组织结构确定以后,根据组织任务的生产特点,确定组织结构中各部门的岗位数量及工作性质。岗位是根据组织目标需要设置的个人工作量的单元,是职权与相应责任的统一体。

1.岗位设置的特点

(1)任务性

岗位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完成组织的工作任务,在进行岗位设置时就要根据工作任务的多少,确定岗位数量。工作任务多,岗位数量就多设;工作任务少,岗位数量就少设。

(2)层次性

层次性是岗位设置的一个特点,也是组织结构的层次体现,因此岗位设置必须体现层次性。企业的组织结构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一层次都有不同的岗位,每一个岗位都分属于不同的层次。

(3)专业性

组织结构中的岗位分属于不同的系列,每一系列都有不同的专业分工,因此岗位设置要体现专业性。岗位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完成组织任务,而不同工作系列的岗位,在岗位任务、人员职责、考核指标和工作环境方面各不相同,设置岗位时就要根据企业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性质,将不同专业的岗位区别开来。

2.岗位设置的主要内容

(1)岗位名称设置

岗位名称体现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进行岗位名称设置,要区分不同的岗位系列和工作内容;做到既能体现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又简单明确、美观大方。

(2)岗位职责

岗位职责是工作岗位设置的基础,体现一个员工的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岗位设置是将部门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每个工作岗位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岗位任务设置要体现分工合作的原则,岗位任务分配要合理,任务过大则难以完成,任务不足则增加企业成本。

(3)岗位关系

岗位关系是指各岗位之间的工作关系。由于各个岗位分属于不同的工作系列,各工作系列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不尽相同,而各工作系列和工作岗位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因此岗位设置时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和岗位性质,确定各岗位之间的工作关系。

(4)岗位劳动环境

岗位劳动环境设置包括岗位工作环境设置和工作条件设置。不同的工作岗位需要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进行岗位劳动环境设置时,就要根据岗位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需要,设置符合工作岗位要求的岗位环境和工作条件。

(5)岗位员工要求

员工作为岗位任务和职责的承担者,其知识和技能要符合岗位的职责要求。岗位设置要根据岗位任务和职责,确定岗位对员工知识、技能、经验、体格、体力等条件的要求,以保障岗位的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3.岗位设置的原则

(1)系统原则

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一个大的系统,各工作岗位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岗位设置就要从系统论出发,把每一个岗位放到组织系统中,体现各工作岗位之间的分工合作。努力做到岗位之间分工明确、协调有序,无交叉重叠、职责不清的现象。

(2)最低数量原则

岗位作为组织结构中的一个工作单位,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同时也要支付一定的报酬。岗位数量不足,就会影响工作任务的完成;而岗位数量超过工作任务的需要,又会增加组织的成本。岗位数量设置应当坚持最低数量原则,即有效完成任务所需岗位的最低数量,以使组织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

(3)能级对应原则

组织结构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一等级都有各自的功能。岗位设置必须遵循能级对应原则,根据组织的任务和责任的大小,将组织的岗位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一等级承担相应的功能。层次高的岗位功能较高,层次低的岗位功能相应较低。能级对应就是把不同功能的岗位设在相应的能级位置上。

(4)最低岗位层次原则

岗位层次即是根据工作任务和对企业的重要性大小,将工作岗位分为不同的层次。岗位的层次从高到低有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其组织形式呈梯状结构,层次越高岗位数量越少,层次越低岗位数量越多。最低岗位层次原则是指在设置岗位层次时,在保证任务完成的基础上,层次越少越好,能设低层次岗位的,绝不设高层次岗位。

4.岗位设置应该注意的问题

(1)岗位设置的数量是否与企业的工作任务量相当?

(2)岗位设置能否保证组织的总目标、总任务的实现?

(3)每个岗位与其他相关岗位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否协调?

(4)所有岗位是否体现了经济、科学、合理、系统化的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