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学管理是从最简单工作中逐步建立的

科学管理是从最简单工作中逐步建立的

时间:2022-05-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回顾所有这些实例,可看出最后的成果是连接在以下几点上的:以一种科学去替代工人的个人判断;不是听由工人以任意的方式去选择操作方法和进行自我培养,而是对每个工人进行研究、教育和培训,可以说是经过实验之后科学地选择并培养出来的;管理部门和工人的密切协作,两者一起按已形成的科学规律干活,而不是把每个问题交给个别工人去解决。

回顾所有这些实例,可看出最后的成果是连接在以下几点上的:(1)以一种科学去替代工人的个人判断;(2)不是听由工人以任意的方式去选择操作方法和进行自我培养,而是对每个工人进行研究、教育和培训,可以说是经过实验之后科学地选择并培养出来的;(3)管理部门和工人的密切协作,两者一起按已形成的科学规律干活,而不是把每个问题交给个别工人去解决。在使用这些新的原则上,两方面所承担的几乎相等,资方做那部分对他们最适合的工作,余下的由工人们去完成。

这篇论文的撰写,其目的就在于说明上述基本原理。我们会进一步阐述它的一般原则所涉及的某些因素。

形成一种科学,听来像是一项令人可畏的任务,事实上要对切割金属这样的科学进行充分的研究,也必然需要多年的工作。当然,切割金属的科学从它的复杂性和形成科学所需的时间看,在机械工艺中也的确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例子。然而,即使在这门十分复杂的科学中,开始研究仅几个月,便获得足够的知识,比为实验工作所付出的代价要多得多。实际上,在机械工艺所有科学的发展上,情况莫不如此。为切割金属而形成的最初规律可能是粗糙的,但这部分不完整的知识比起原来全然缺乏确切情报的单凭经验的十分不完整的做法来,则要优越得多;这能使工人们在资方的协助下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例如,无需花多长时间就可以找出一两种类型的工具,尽管比起后些年形成的这种类型的工具并不那么完善,但比起通常所用的一切其他的类型较为优越。使用这些工具,可以使每个机工有可能马上提高速度。虽然只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这种类型的工具就被其他工具所取代,但它们依次为之后的改进[9]开辟了道路。

在绝大部分机械工艺中存在的科学,无论如何要比切割金属的科学简单得多。事实上,在几乎所有的情况下,已形成的规律是十分简单的,一般人甚至很少会将其称之为一门科学。在绝大部分行业中,这门科学的形成就是通过在工人们干他们的小部分活计时,对他们的动作进行比较简单的分析和时间测定;这项工作通常只要一个人配备一只秒表和一本有适当栏目的记录本就可进行。现在已有成百个这样的研究工时的人从事于这门基本科学知识,而在这以前还只是单凭经验办事。吉尔布雷斯先生对砌砖动作的分析,比起其他搞工时研究的人所作的调查研究要更细致得多。要发展这一类简单的规律,可采取以下步骤:

第一,找10〜15个不同的人(最好来自国内各部门的众多不同的企业),这些人对所要分析的工种具有特殊的专长。

第二,研究其中每个人在做被调查的活计时所应用的基本动作或意图的确切次序,以及他所使用的工具。

第三,用秒表去检验做这些基本动作的每一步所需要的时间,进而选择能用最快速度去干活计的动作的每个组成部分。

第四,排除一切假动作、慢动作和无用的动作。

第五,在摒弃了一切不必要的动作之后,把最快的动作和最佳的工具汇集成一个序列。

当这一新的方法(包括一系列能取得最快和最佳效率的动作)取代了以前所使用的10〜15种较差的序列时,这个最佳方法就成为了标准,并在一定时间内将其作为;先让教师们(或职能领班)掌握,再由他们教给企业里的每个工人,直到有一系列更快更佳的动作取代它时为止。就是这种简易的办法使科学管理的原理一个接一个地建立起来了。

可以用同样的办法来分析一个行业所使用的每种工具。在“积极性加刺激性”的制度下,资方的管理理念是号召每个工人运用他最佳的判断力,做到以最佳的速度与效率完成工作任务。这样,在所有的情况下,为了达到不同的目的,就形成形式和种类十分繁杂的工具。资方首先需要的是在凭经验办事的办法下对同一工具进行多种改进,一一进行仔细的调查;其次,在分析了每种工具所能取得的速度后,把若干工具的优点集中于一件工具上,这件工具将使工人能比以前干得更快些、更自如些。这一件工具被作为标准工具而得到采用,以取代以前所使用的其他许多种类的工具;这一件工具将由所有工人作为标准件一直使用下去,直到经由动作和时间分析证明了另一件工具比它更优越时,才能被其取代。

从以上说明中可以看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要形成一门科学以替代单凭经验办事,这个任务并不是十分困难的,连未经过充分科技培训的普通人都能完成;但另一方面,要在这类甚至是最简易的改进上取得成功,也必须建立记录、制度和协作,而这些在以前只是靠个人的某种努力。

[1]作者曾试图在一篇名为《工厂管理》并在美国机械工程师会宣读的论文中将这种不幸状态产生的原因解释清楚。

[2]例如,一个寻常加工厂在科学管理制度下要用到的数据组成的记录可能要用到几千页纸。

[3]1马力=745.6999瓦

[4]1呎磅=1.3546牛·米

[5]许多人曾对一个一流工人能在一天内搬运47.5吨生铁这一描述的准确性提出质疑。因此,笔者提供了下列与此项工作相关的数据,以供对此持怀疑态度的人作参考:

首先,我们的试验显示了以下法则的存在:对于一个适合生铁搬运工作的一流工人来说,一天中只能有42%的时间处于负载状态,而58%的时间必须是没有负载的。

其次,对一个将生铁从广场上的生铁堆搬运到与之毗邻的铁轨上的车厢里的工人来说,他每天必须要搬运47.5吨的生铁,而且他们的确做到了。

这些工人每搬运一吨生铁将得到3.9分钱,其每天的平均收入则是1.85美元,而在过去他们每天只能赚到1.15美元。

除了这些事实之外,还有:

每天47.5吨,即48205千克生铁。

每块生铁41.7千克,每天1156块生铁。

42%的负载时间,一天工作时间600分钟;乘以0.42即每天252分钟负载时间。

252分钟共搬运1156块生铁,每块生铁负载时间为0.22分钟。

一个生铁搬运工以0.006分钟每英尺[10]的速度行走。生铁堆到车厢的平均距离为10米。然而,还有一点是许多生铁搬运工在到达斜板时会改为跑动,而且许多也会在卸载后跑下斜板。所以实际搬运时,许多人将会以一种比以上的数字还要快的速度移动。事实上,工人每搬运10到20块生铁时,就会休息一下,通常就是坐一小会。这个休息时间是不计入他们的返回(从车厢回到生铁堆旁)时间的。那些怀疑的人可能没有意识到,当这些工人返回时,他们是完全没有负载的,所以他们的肌肉在这段时间里有机会得到恢复。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生铁堆与车厢平均距离为36英尺,因此这些工人每天负载移动和不负载移动的距离均约为13千米。

如果有人对这些数字感兴趣,并用各种方式进行乘除运算,他会发现这些事实可以得到完全验证。

[6]1英里=1609.344米

[7]请查看笔者在美国工程师协会宣读过的《计件工资制》。1英里=1609.344米

[8]1英寸=0.0254米

[9]机械工艺的试验者一再发现自己面对这样的问题,即是将他得到知识投入实际应用,还是等有了比较确切的结果再说。他清楚认识到,他的确已经有一些进展,但是仍然有进一步改进的可能性(甚至必然性)。当然,每种特殊情况都要进行独立的考虑,我们得到的总体结论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把一个人的结论尽快地在实际应用中进行严格的试验,还是明智的。然而,这样的测试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是,试验者有充分的机会和完整的授权,以确保试验的公平与完整。而由于广泛地偏爱老式方法,以及对新方法的怀疑,这个条件却是很难实现的。

[10]1英尺=0.3048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