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债权收益权转让出现的理由

债权收益权转让出现的理由

时间:2022-05-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债权收益权转让能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即可实现会计上的出表。而债权收益权转让由于法律概念模糊、监管不明确,实务操作中可不采用公开程序,而是直接协议转让,能够实现债权人预期效果。在债权收益权转让时,债权人可以获得价款,因此,企业由于业务及自身发展,将债权收益权转让出去,从而实现融资,其中收益权类资产证券化产品成为企业融资的新方式,如银行的贷款、企业的应收账款为基础资产的收益权转让。

相对债权转让,债权收益权转让存在较多的风险点,但为何在实务中,成为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并长期受到青睐,原因如下: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的规定,判断金融资产转移能否实现会计出表主要依据以下三个条件是否实现:第一是否实现权利的转移,第二是否实现风险和报酬的转移,第三是否实现控制的转移。债权收益权转让能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即可实现会计上的出表。

在82号文出台之前,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定对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行为进行监管,在会计处理上,往往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也成为了资产出表的利器。如面对高速增长的不良资产,银行将转出去的不良资产不记录在信贷科目下,接收不良资产收益权的时候将收益权按照应收款投资类科目记账而不是信贷资产,因此不用统计到不良资产余额口径中,不用计提拨备,实现了不良资产的完美出表,在掩盖了不良资产的同时,也减少了信贷资产规模。

根据《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办法》的规定,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应当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财金〔2012〕6号)亦规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工作应坚持依法合规、公开透明、竞争择优、价值最大化原则。由于公开转让程序的繁琐、审批流程较长、受让人的不确定性,债权人在转让资产时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债权收益权转让由于法律概念模糊、监管不明确,实务操作中可不采用公开程序,而是直接协议转让,能够实现债权人预期效果。

在债权收益权转让时,债权人可以获得价款,因此,企业由于业务及自身发展,将债权收益权转让出去,从而实现融资,其中收益权类资产证券化产品成为企业融资的新方式,如银行的贷款、企业的应收账款为基础资产的收益权转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