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公平原则适用的条件

公平原则适用的条件

时间:2022-05-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一要件在合同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在格式合同案件中,一方当事人根本不具备与强势对手进行谈判议价的能力,只能按照格式条款签订合同,因此法律规定对格式合同提供者要求承担更多的义务。在决定适用公平原则之后,要准确计算遭受损失的数额,并结合案件事实决定分担损失的比例,最终计算出具体分担的数额。

这一要件在合同领域表现尤为突出。一般而言,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应当是真实并且理性的,民事主体能够作出对自己有利的判断,但不排除特殊情况下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不自由或无力与另一方进行平等磋商,如一方乘人之危强迫对方签订的不利于对方的合同(正常商业风险除外)。在格式合同案件中,一方当事人根本不具备与强势对手进行谈判议价的能力,只能按照格式条款签订合同,因此法律规定对格式合同提供者要求承担更多的义务。在《担保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险法》等法律中,由于设定法律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在缔约地位上有优劣之分,特别是在格式合同的签订过程中,保证人、消费者、投保人等与格式合同提供人相比,处于磋商中的劣势,虽然其合同的签订从形式上而言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但实际上前者不具备修改合同条款的谈判能力,除了按格式合同或格式条款签订合同之外没有别的选择,其所订立的合同往往存在对己方不利的条款。

在以意思表示为前提形成的法律关系中,适用公平原则的前提之一就是根据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形成的法律关系导致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不合理,尽管表面上这是当事人合意的结果,但实际上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受到了限制,其意思表示反而造成了双方利益的悬殊差别。在侵权案件中,尽管与意思表示不相关,但损害后果的出现造成了受害人对不合理风险或损失的承担。即双方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的实体结果出现了不公平,并且这种不公平是重大的、明显不合理的,会对一方当事人利益造成重大损害。

第一步,根据案件的事实寻找具体的法律规范,可以根据案件属于合同还是侵权,从合同法或侵权法中寻找具体的法律依据,选择可适用或援引的具体法律规范;第二步,根据案件事实判断是否存在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实质上不真实或受其他因素制约或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出现较大程度的失衡,如果在合同案件中出现了当事人意思表示的真实性存在瑕疵且造成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不平衡,则可以援引合同法的相关条文判断能否适用公平原则;如果在侵权案件中,则须判断损害后果的具体情况,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是否存在过错;第三步,根据事实情节决定分担损失的比例和数额。在决定适用公平原则之后,要准确计算遭受损失的数额,并结合案件事实决定分担损失的比例,最终计算出具体分担的数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