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李彦章:劝学兴农勤勉为公_南宁清官廉吏

李彦章:劝学兴农勤勉为公_南宁清官廉吏

时间:2022-08-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闹鬼原因找到了,李彦章却高兴不起来。李彦章公务之余,也会步行到书院,亲自讲学。“仓廪实而知礼节”,只有吃饱了,人们才能安心读书,李彦章深知这个道理,他认为“政以劝农课士为要”。在林则徐的支持下,李彦章在江南试种早稻,并于次年3月编完农书,取名《江南催耕课稻编》。

李彦章:劝学兴农 勤勉为公_南宁清官廉吏

李彦章(1794—1836年),字则文、兰卿,号榕福建侯官(今福建闽侯)人。他勤学务实,政绩斐然,官运亨通,历任广西思恩知府、庆远知府、浔州知府等,后升至江苗按察史。

这一年,李彦章到思恩府上任,他让人把办公场所和住所安排妥当后,正准备休息,一个幕僚小心翼翼地问:“大人,您确定以后就住在署衙里?”

“我们在署衙里办公,不住在署衙里住哪里?”李彦章觉得幕僚问得很奇怪。

“是这样的。这里太偏僻,常闹鬼,前几任知府都不愿意在这片荒僻之地留宿,每日处理完公务后,便赶回较为富庶的宾州寄署。”幕僚说。(www.guayunfan.com)

“我才不信这个邪。我们当官的如果带头迷信,怎么能让百姓信服?而且迁署办公,工作不安心,还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老百姓会骂我们的。”李彦章说。

当天夜里,人们刚睡下,就听见屋外传来一阵阵奇怪的声音。这声音叽叽喳喳,一会儿像有人去赶集,一会儿像妇人在交谈,一会儿像怨妇在哭泣。住在署衙里的人都吓得毛骨悚然,一整夜惴惴不安。李彦章也觉得奇怪,但他不认为是什么鬼神作怪,不久便安然入睡。

第二天天亮后,李彦章亲自到屋外去查个究竟。原来靠近署衙的是一座庙宇,庙宇年久失修,一些不知名的鸟便在这里筑巢搭窝,繁衍后代。李彦章用长竹竿捅了捅这些鸟窝,一些鸟从里面飞出,扑棱棱怪叫着飞出庙宇。

“原来是这些怪鸟在吓我们。”同行的幕僚都松了一口气。

闹鬼原因找到了,李彦章却高兴不起来。这里的确贫穷落后,但人们不开化没文化才是最可怕的。

武鸣县府城镇高中校志碑,阳明书院遗址在府城高中校内

他觉得当务之急是修书院。他提出“清学田,复学舍”,大兴文教,倡办义学。《武缘县志》中记载,李彦章“创建阳明书院,增建西邕书院,修复惠泉义学”。道光六年(1826年),他带头捐银1500两,率领思恩府十二土司,共建阳明书院(故址在今武鸣县府城高中内),自兼掌教,分书院为10斋26轩,皆统于实学、实用2斋。书院里缺少教材,李彦章就亲自编写《榕园识字编》1卷以教学生。李彦章公务之余,也会步行到书院,亲自讲学。与此同时,由于李彦章的努力,西邕书院(位于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内)也修建起来,用来给当地童生授课。书院规模宏大,有大门、讲堂、正学堂、藏书楼、实学斋、实用斋、道古轩、通今轩、修志亭、岚猗诗屋、船斋、诗屿等建筑。

“仓廪实而知礼节”,只有吃饱了,人们才能安心读书,李彦章深知这个道理,他认为“政以劝农课士为要”。他潜心研究农务,劝农民垦水田,种早稻。他在环江、宾阳、上林等地修建了劝农亭,并亲自在住所榕园(今府城高中内)中开辟一片土地,雇人种水稻和蔬菜,并建有亭名“知稼”“菜香”。李彦章在试验田里研究双季水稻种植技术,试行一年两种两熟,并获得成功。

武鸣县府城镇内的卧牛石,牛腹处刻有李彦章题字“郡守李彦章劝农至此”

双季稻栽培成功后,李彦章率众到各地推广双季稻和北方桔槔水车。他上任仅一年多,便在武缘、宾州、上林、迁江(今来宾境内)四州县,开塘圳336处,修水坝430处。

思恩府城街上,至今残存一块“卧牛石”,形似卧牛。据说道光七年(1827年),李彦章组织官员300余人视察农业,来到卧牛石边,极目远眺,但见稻浪起伏。于是他兴致勃发,挥笔在石上留下“郡守李彦章劝农至此”几字,后命工匠刻于“牛腹”上,至今字迹仍清晰可见。

道光十三年(1833年),李彦章调任江苏按察使。当时江南水灾不断,江苏巡抚林则徐也想实行早种早收之法,他得悉一同加入京城宣南诗社的“诗友”李彦章对早稻种植有一定经验,便请他编印农书,在江南推广。在林则徐的支持下,李彦章在江南试种早稻,并于次年3月编完农书,取名《江南催耕课稻编》。《江南催耕课稻编》全书约3.3万字,分为十目:国朝劝早稻之令、春耕以顺天时、早种以因地利、早稻原始、早稻之时、早稻之法、各省早稻之种、江南早稻之种、再熟之稻、江南再熟之稻。全书主要辑录各种农书、志书及其他有关记载,每节后面都附有李彦章的详细按语。

点睛之笔

李彦章到思恩府上任后,以务实、改革、担当的精神,破除迷信、节约经费,修建书院、教化民众,研究农务、发展生产。特别是他在试验田里成功种植了双季水稻,大大地推动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