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贫困化的基本状况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贫困化的基本状况

时间:2022-05-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贫困化的基本状况1.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是我国绝对贫困人口继续存在并且高度集中的区域由于历史、自然条件恶劣等多方面原因,生活在祖国西南和西北地区农村的一部分少数民族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落后,贫困落后的程度比汉族地区要严重得多。受这一总体经济增长形式变动的影响,西部农村的贫困发生率居高不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贫困发生率也远高于东部贫困发生率。

一、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贫困化的基本状况

(一)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现状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是我国最主要的陆上边疆区域,具有典型的“老、少、山、边、穷、弱、苦”特征,这为其最基本、最大的区情。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应该包括所有除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大到民族自治区,小到民族自治州盟、县(旗)、乡(镇)、所在的少数民族居住的村落。这些地区集“老”(革命老区)、“少”(少数民族地区)、“山”(山区)、“边”(西部边疆地区)、“穷”(欠发达地区)、“弱”(生态环境脆弱)于一体。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52个少数民族分布在这里;全国超过100万人口的18个少数民族中,有壮、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布依、侗、瑶、白、哈、尼、哈萨克、傣等16个民族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区。该地区土地总面积为667.46万平方公里,占西部地区总面积的98.12%,占全国总面积的69.52%;总人口3172.43万人,占西部地区总人口的97.19%,占全国总人口的25.42%。其中,民族自治地方面积为591.31万平方公里,占西部地区总面积的96.64%,占全国民族地方总面积的96.84%。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地处祖国西部边陲,位于中国大陆与东南亚、南亚、中亚、东北亚经济贫困地带的核心区域,背靠祖国相对较为发达的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中部与东部省区;面向经济发展中的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阿富汗、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等国家。这一独特的地理区位,虽然决定了其不得不面对空间位置偏远、经济发展滞后的严酷现实,但也决定了它在我国国防、经济腾飞、社会发展及全方位开放格局中的特殊重要地位。

(二)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贫困化的基本状况

1.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是我国绝对贫困人口继续存在并且高度集中的区域

由于历史、自然条件恶劣等多方面原因,生活在祖国西南和西北地区农村的一部分少数民族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落后,贫困落后的程度比汉族地区要严重得多。在全国24个民族自治州中,有22个在西部地区。从区域上判断,西部地区农村除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成渝地区、关中地区、兰银地区外,其他无论平原、丘陵、山区、高原的空间区域都有贫困人口分布,且大多数贫困人口集中连片分布在如下的贫困山区,如内蒙努鲁尔虎山地区、陕北地区、甘肃中部地区、横断山山区、滇东南地区、桂西北和西藏地区,其中绝大部分贫困地区农村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

2.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是我国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区域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不仅贫困人口众多,贫困程度深,而且是全国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地区。我国的减贫进程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的十年间发生了逆转。虽然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是减贫的步伐却大大放慢了。受这一总体经济增长形式变动的影响,西部农村的贫困发生率居高不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贫困发生率也远高于东部贫困发生率。西部省区的贫困发生率不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更是大大高于沿海省区,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己经成为我国贫困人口比例最高、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