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市政府驻汉办谢幕

市政府驻汉办谢幕

时间:2022-05-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撤摊日前,S市高层在市委常委会上高票通过“撤销汉办”决议,并由S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正式下发了《关于撤销S市人民政府驻武汉办事处的通知》。知情人士透露,在高峰期,整个S市汉办员工多达100多人,至少相当于S市下3个行政部门的职工人数总和。

案例2 S市政府驻汉办谢幕(2)

2006年9月12日上午,武汉市S大厦顶层,6间办公室和1间机房全部门窗紧锁,正对楼梯口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块半米见方的铜牌,上书“S市人民政府驻汉办事处”(下称“S市汉办”),锈迹斑驳。

S市汉办已在同年8月底被正式撤销,再过8天,S市汉办旗下主要资产——S大厦将迎来第二次拍卖。此前,拍卖曾在7月份进行过一次,因1100万元的底价太高而流拍。武汉大学一位教授认为,在国家有关部门欲对52家驻京办整改之际,S市汉办的解散,或许带有一定启示意义。理由很明显,地级市驻省会办事处功能和驻京办作用大同小异,只是活动范围和空间不同而已。

撤摊

日前,S市高层在市委常委会上高票通过“撤销汉办”决议,并由S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正式下发了《关于撤销S市人民政府驻武汉办事处的通知》。随着驻汉办的撤销,S大厦的处置迫在眉睫。

S大厦1997年10月26日正式投入使用,共耗资近1800万元,其硬件设施,全省其他汉办无出其右。知情人士透露,在高峰期,整个S市汉办员工多达100多人,至少相当于S市下3个行政部门的职工人数总和。事实上,在S市汉办的老主任段某看来,汉办曾是个很红火的行政单位,“方方面面的关系都要往里面进人。”一般而言,仅汉办人员工资发放、办公经费、水电交通、对外接待、公务车养护等,一年开销至少在120万元左右。而从1980年到2001年,S市财政每年划拨给汉办的财政经费仅为每年2.5万元。

据汉办一位原负责人介绍,从启用之日起,S大厦就一直在亏损。10年来,仅在1997年开业那年,账面上勉强做到了收支持平,“其余时间一直都是亏损”。据不完全统计,S大厦到拍卖之时,整体亏损700万元以上,至今还拖欠10年前的工程欠款和贷款200多万元。S市财政局资产管理科杨科长毫不讳言地指出,汉办目前全面亏损额已超过1000万元,即便卖掉S大厦也不够弥补整个亏损。

据了解,撤销S市汉办历时两年之久,而力推这一决定的关键人物,是前S市市长祝先生。据S市编制办夏主任披露,为排除阻力,祝市长曾在市长办公会上疾言厉色道:“汉办现在是个摆设,还需要守摊子吗?谁阻挠谁就去当汉办主任。”

没有人愿意再去接这块烫手的山芋。

从“钦差”到“鸡肋”

然而,曾几何时,对于省内各县市来说,“汉办主任”都是手眼通天、红极一时的“驻外大使”。

S市汉办的历史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S市当时名为S县,只能在X市驻汉办内设置一个联络处。1993年S市成为省管市,2000年又升格为地级市,S市汉办也随之升格。在机构设置上,同众多地级市驻省会城市办事处一样,S市汉办虽小,却五脏俱全,不仅有汉办机关,还有招待所和S大厦宾馆及一个物资公司。

S市汉办最风光的时候,是在20世纪90年代。在S市编办何科长眼里,那时汉办的工作人员就相当于政府派驻省城武汉的“钦差大臣”和“公使”,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与S市利益相关的信息,如侦察到较大利益信息,就通告S市主要领导出面协调。一般情况下,汉办代表政府与各重要职能部门斡旋,主要场所就在汉办。吃饭、开会和有关决策都在汉办进行,汉办成了地方政府在武汉的主要公务场所。此外,汉办还经常代表市政府在省里开会,向省政府及各部门汇报工作。更为重要的是,每年到年终都会开汉办春节座谈会,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都要参加,向支持过S市的省里各部门领导拜年。宴请规模一般都有二三十桌,席间的主要议题是,通报本市明年计划,希望得到省里的扶持。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一个变化不可逆转地发生了:政府按计划分配的东西少了,跑关系的作用小了,汉办代表S市政府在省城“获取地方利益”的功能,开始迅速萎缩。H市政府驻汉办一位工作人员声称,在某种程度上,地级市驻省会城市办事处的功能就变成两项:招商引资和稳定当地到省里上访的人员。

不过,这位工作人员亦承认,各级政府都成立有专门的招商工作部门,机构健全,人员众多,驻汉办招商引资的优势反而不明显。湖北省直机关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官员指出,全省80来个市县绝大多数都设有政府汉办,“但现在还发挥作用的又有几个?更多只是苦撑门面”。

【案例思考】

1.从行政职能与行政机构关系角度分析,本案例所反映的是怎样一个公共行政事件?

2.根据公共行政学理论,行政管理机构设立与调整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在本案例中这一点有无体现?为什么?

3.结合本国国情,尤其是当前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现实,分析本案例的经验启示和我国类似政府机构调整的一般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