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出台的背景和法律意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出台的背景和法律意义

时间:2022-05-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在我国建立起“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责任明确”的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法律制度,2003年5月7日国务院第七次常务会议通过,2003年5月12日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出台的背景和法律意义

随着我国近年来多次发生的影响较大的卫生事件,如1988年的上海甲型肝炎暴发事件,1998年山西省朔州市毒酒事件,2002年初河北省白沟苯中毒事件,2002年南京汤山中毒事件,特别是2003年初以来,我国各地先后发生的令人闻之色变的SARS,充分暴露出我国在处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缺陷:组织指挥不统一,信息渠道不通畅,信息统计不准确,应急反应不快捷,应急准备不充分。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在我国建立起“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责任明确”的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法律制度,2003年5月7日国务院第七次常务会议通过,2003年5月12日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条例的制定和公布,充分反映了我国政府作为法治政府的严格依法行政的特点:

(1)条例以政府职责为主,体现了对行政权的规范与控制。条例涉及政府及其部门、医疗防疫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公民的权利义务,但从义务责任方面看,政府的责任是第一位的,这也突出了政府在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的主导地位,政府严格依法行政,也就能在突发事件中更有力量,也更有说服力去要求社会组织和公民履行各自的义务。

(2)条例体现了程序的重要性。条例的特点之一是对程序的重视、强调落实各项目标的程序制度。这是非常重要的。程序是实体的保障,程序自身就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在突发事件中,法定的、科学的程序是维护人民健康的法宝,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生命线

(3)条例对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责任规定明确。与以往一些法律笼统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法应给予行政处分不同,条例非常具体、明确地逐一规定了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违反条例、有关规定时,应该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明确的责任追究制度为政府在应急处理中坚守岗位、积极采取措施、履行职责提供了法律保障。

(4)条例将我们在抗击非典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创造性的应急措施上升为法律规定,这些规定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为今后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提供了指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