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法律秩序形成的内部机制

法律秩序形成的内部机制

时间:2022-05-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法律秩序形成的内部机制所谓法律秩序形成的内部机制,是指社会主体在对社会应有秩序进行认识和利用的基础上,运用国家权力的力量,通过各种彼此相互联结和制约的法律实践手段,作用于社会关系的有机序列系统。因此,在我国要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就必须形成科学的符合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及适合现代法律制度生长和运行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观念。

三、法律秩序形成的内部机制

所谓法律秩序形成的内部机制,是指社会主体在对社会应有秩序进行认识和利用的基础上,运用国家权力的力量,通过各种彼此相互联结和制约的法律实践手段,作用于社会关系的有机序列系统。它主要通过法律调整机制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包括法律规范的创制、法律规范的适用、对法律规范实现的监督、公民法律观念的现代化和法律行为的理性化等方面的内容,在社会关系的实际运行中实现社会法治,从而形成法律秩序。

(一)厉行法治,确立宪法和法律的至上性和权威性

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就是根据法治原则的要求,实现宪法和法律对社会的全面控制。它要求社会全体成员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权威的控制之下,受宪法和法律的约束,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在我国,确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理论上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一方面,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国家机关制定宪法和法律,它是我国社会主义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目标的法律化和规范化;另一方面,根据宪法和党章,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二)确立科学的、现代的法律观

“法律观是人们对于法律的本质、内容、形式、职能和作用的看法,是对法律这种社会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认识,是对于什么行为是合法的、什么行为是非法的观点,是对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意识。”[20]法律秩序的形成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体的法律文化观念。因此,在我国要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就必须形成科学的符合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及适合现代法律制度生长和运行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观念。

(三)加强和完善法律的创制工作

法律规范的创制是法律秩序形成的前提条件,是进行法律调整的法律根据。在目前,我国加强立法的侧重点在于:其一,立法机关要加强立法前的调查研究和实证分析,科学把握我国社会关系的性质和现状,确立科学明确的立法目的和指导思想。其二,强化立法的预测功能。在法律秩序的形成过程中,“立法预测正是实现法律的指引作用,引导人们有秩序地生活和工作是适应社会和自然发展的客观需要的前提和基础。”[21]其三,改进立法技术。就是要强化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及其完整性和严密性,提高法律规范的概括性、具体性、明确性和可操作性,以适应法律适用过程的具体要求。

(四)严格执法司法,切实保证法律在现实社会中的贯彻实施

法律秩序是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中的实现。法律的实现有两种途径,即法律的遵守和适用。前者体现了法律的调整功能,是社会关系中每个成员自觉按法律规范所要求的行为模式行动;后者是通过国家专门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实施法律规范的一种方式,它体现了法律的国家意志性,也体现了法律的保护、监督和惩罚的功能。我国目前在法律实现方面最为重要的是严格执法司法,排除各种干扰,保证法律的实现,为此必须改革执法司法体制和提高执法司法人员的素质。所以,公务员和法官要有良好的道德、法律素养和神圣的社会责任感。当公务员和法官依法办事,忠实于法律时,不会受到财产、职位和人格上的任何损害;而当公务员和法官恣意妄为、背叛法律时,他将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五)强化法律监督的功能

法律监督是法律制度的重要环节,也是法律秩序形成的重要机制,又是法律制度内部重要的纠偏功能。强化法律监督功能主要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解释和监督立法,从而形成以宪法为中心的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内部和谐一致、协调发展的法律体系;二是严格监督执法和司法,以保证执法司法人员对法律的忠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