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闻传播学科中的案例教学与案例库建设

新闻传播学科中的案例教学与案例库建设

时间:2022-05-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一年夏天笔者完成了富布莱特项目从美国回校后,受命负责 “新闻传播学案例库建设”项目。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材已经翻译成多种语言,一版再版,风行全球。

蔡 雯

摘 要:本文通过总结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教学改革项目成果,并对比世界各地在案例库建设和案例课程设计方面的优势和经验,对新闻传播学科中案例库建设与案例教学展开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案例教学;案例库;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chievement of the teaching reform project in the School of Journalism,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y comparing the advantage and experience around the world in Course Desig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ase database,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views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Case dataase and Case Teaching in the discipline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Key words: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Case Teaching,Case Base

2012年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教学改革项目 “新闻传播案例教学与案例库建设”获得了北京市教育成果一等奖,并被推荐参评全国教育成果奖。这是我国新闻传播学科中第一个以案例库建设和案例教学实践获得的教育成果奖项,它为新闻传播学教育改革研究提供了一个样本。总结这一项目在其持续推进的七年多时间中所获得的经验,并进一步思考其尚待解决的问题,对于新闻传播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在新闻传播学科中创建案例库的构想及其理由

在2005年之前,新闻传播学科没有案例库也没有推广真正的案例教学。这一年夏天笔者完成了富布莱特项目从美国回校后,受命负责 “新闻传播学案例库建设”项目。这是中国人民大学 “十五”“211工程”的一个子课题。

我们首先着手对中外高校及研究机构中公之于众的各类案例库进行搜寻和研究,以便为本学科的案例开发寻求可借鉴的经验或样本。研究发现,案例教学运用于大学教育,起始于1870年左右的哈佛法学院,到1910年,西方国家所有一流的法学院均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第二个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学科是工商管理,哈佛商学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把这一方法引入了课堂。此后,更多的学科如医学、教育管理等也开始尝试使用这种方法。

美国学者小劳伦斯·E·列恩对案例教学这样定义:“案例教学的方法就是教师以教学案例为基础,在课堂中帮助学习者达到特定学习目的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及技巧。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法既不能在教科书中找到,也不可能获得人人都赞同的 ‘正确答案’。案例方法为学习者设想了这样的一个世界,即通常在时间很短、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需要靠批判性思维技巧和能力来提出有说服力的论点。”他还进一步提出案例教学方法的特点:(1)力图促进专业知识和行为技能的发展;(2)以焦点或问题为导向;(3)本质上关注解释现实生活和经验。同时,他也认为“‘案例方法’在课堂和专业 (职业)实践中的特殊定义在各专业和学科之间,在各专业或职业之内,以及教师们之中都是不同的。无论是其相似点与不同点——例如,什么是问题,什么证据或经验与其解决是相关的,以及技能性问题解决方案由什么构成——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2]

案例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有其突出的特点和作用。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的讲授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知识单向流动,教师独自选择教学题目、论点、内容和讨论形式,要求学生按照“正确方式”完成练习,而学生则处于消极和受支配的地位,学习的目的是掌握教师的 “真理”,通过被点名回答问题或考试来展示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水平。案例教学则不同,在采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教师比学生知道得多,但教师的知识并不是权威的,他的主要角色是提供案例资料并组织所有学生进行对话交流,教学以讨论为主,知识和思想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流动,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在论题选择和讨论方式上教师与学生共享控制权,而且教师经常作为辅助人员或者资源提供者处于次要地位。

为什么案例教学能够率先在法学、管理学这类应用性很强的社会科学的教学中得到运用?因为这些学科以培养决策型、应用型人才为主旨,专业教学不仅要完成知识的传授,还必须训练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操作能力,克里斯坦森在哈佛商学院编写 《教学与案例方法:文本、案例与阅读》中认为:“案例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培养一种理解问题的方式并且有助于一个组织的问题的解决。”[3]也有中国教育者概括说:“案例方法是一种非常好的实用培训方法,它的主要优点是团队学习、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它不仅对提高学员能力和改变行为有所帮助,而且,也是学习结合实践的一种方法。”“在培训项目中使用案例法进行教学,其目的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将学员置身于复杂的现实生活环境中;(2)帮助学员获得分析实际情况的能力;(3)让学员练习使用在现实生活中所能获得的有限的资料来进行决策,并希望增长学员依据不完全的信息进行决策和采取相应行动的能力。”[4]

新闻传播学作为实践性很强的社会科学,要为新闻与传播业培养决策型与应用型人才,要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够尽快适应社会与工作环境,在面临复杂的问题时果断而正确地决策,那么,运用案例教学加强对他们的思维和技能训练,帮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就尤其必要。

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是对案例的开发研制,因此,建设案例库是推广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哈佛大学商学院、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华盛顿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等都在网站上展示了自己学科的案例库,但大多数案例是需要付费购买的。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材已经翻译成多种语言,一版再版,风行全球。

相比较而言,新闻传播学院的案例库建设无论中外都是相对滞后的。2005年人大新闻学院率先启动案例库建设,在国际范围内可能也是第一家,但由于版权及其他方面的考虑,这个案例库暂时只在学院内部使用,并未推上国际互联网,也未采用商业运营模式。在内部运行案例库三年之后,才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 “新闻传播学经典案例”系列教材,选择案例库中的部分优秀案例,向社会公开推广。

二、案例库建设架构与案例开发标准

人大新闻学院启动案例项目后,几乎是倾全院之力进行最初的艰难摸索。学院组建了 “新闻传播学案例库”建设领导小组,笔者作为负责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具体组织和管理这一项目的运行。最早参与案例库建设的有新闻采写教研室、新闻编辑与评论教研室、新闻摄影教研室、广播电视新闻教研室、新媒体教研室、广告与公关教研室、编辑出版教研室、媒介经济教研室共8个教研室的20多名专业教师,组建成立了11个案例库建设小组,分头建设11个子库:新闻采写案例库、新闻编辑案例库、新闻评论案例库、新闻摄影案例库、广播新闻案例库、电视新闻案例库、新媒体传播案例库、广告案例库、公共关系案例库、编辑出版案例库、媒介经济案例库。两年后,新闻史论教学研究部的部分老师加入了这一项目,案例库也增加了两个子库:新闻伦理与法规案例库和传播学研究方法案例库。

案例库建设从最初开始就确定了与业界合作开发、资源与成果共享的基本原则,各案例库分别与各类相关媒体的负责人进行了沟通洽谈,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进行案例开发。2005年正式签订合作协议书的单位有20个。

新闻传播学案例没有可以照搬的现成模本。我们最初的研究发现,各学科的性质与教学目标不同,案例编写的目的和方式也会不同。如在医学中,一个待诊断症状的患者及对他的治疗就构成了一个案例,而在商业与公共管理中,却很少有自然发生的 “制度化”的案例,必须经过案例教师的提炼加工,案例的形式与目标也极为丰富。新闻传播学与上述些学科不同,而且该学科的各个分支也互不相同,如新闻采写和编辑可以由新闻报道活动本身形成案例,与医学中的诊断和治疗案例有相似之处,具体的新闻作品可作为案例的组成部分;而媒介经营管理、公共关系案例则更多地与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相似,需要教师对事实和过程的提炼和故事编写。

本院的案例库建设需不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内容结构?经过多次讨论,大家逐渐达成共识:新闻传播学科的每一个分支都有自己的教学目标和专业特点,各个子案可以根据各自的教学需要确定案例库的内容结构并选择与编写案例。但是,作为人大新闻学院的案例库,要保证质量、形成品牌,又必须有相对明确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而且这个标准与规范还必须是适合于所有子库的。经研究决定,案例库的质量要求是达到服务课堂教学的标准,所有案例应该具备三个条件:政治导向正确、传播效果良好、专业水平突出。案例库的技术规范一方面是对案例内容采集的要求,如必须包括案例事件描述、案例当事人访谈或当事人自述、案例代表性成果展示、案例讨论的问题、案例分析、案例附录、案例使用说明;另一方面是对案例制作、管理和发布的技术要求,制定了 《案例库用户分级管理规则》《案例库编辑规范》,下达到所有案例编写人。多年的实际运行证明,这样的规范化管理有效地提高了案例库建设的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学院的案例库建设团队完成了中国第一个新闻传播学案例库的整体框架设计并开发研制出了第一批案例,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 “211工程”验收,并继续获得 “985项目”的立项,进入了后续建设阶段。

二、案例教学在人大新闻传播学科中的推广

新闻传播案例教学与案例库建设项目在连续七年多的推进中,对学院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都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同时也使得新闻学院同媒体业界的关系更为密切,并对业界的专业培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案例教学与案例库建设是人大新闻学院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最初的结构设计开始就考虑到了新闻传播学科的人才培养方向及其需求。所建设的13个子库涵盖了学院的全部专业,以确保案例库能够直接服务于各类课堂教学。

我院得到案例库支持的包括全院本科基础课程、各专业的本科专业课程和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共计60多门。到目前为此已经开发成功并获得验收的案例有585个,这些案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利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析专业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使学院的课程教学水平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多门专业课程建设成为全国精品课程和北京市精品课程。新闻核心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因教学业绩突出,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在建设案例库与推广案例教学的同时,学院还组织老师编写出版 “新闻传播学经典案例”系列教材,选择案例库中的部分优秀案例,向社会公开推广。这套教材已经正式出版6部:《新闻编辑案例教程》《新闻评论案例教程》《广告学案例教程》《网络传播案例教程》《传媒经济学案例教程》《新闻法规案例教程》,全部用于课堂教学,受到学生欢迎。有些案例教材还被兄弟学院采用。

案例开发与研究还促进了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目前在13个案例建设小组中,中青年教师占到80%以上,他们全部在教学一线担任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因此,案例研制与案例教学能够真正相互结合,最新开发的案例能够真正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这对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有实实在在的推进。据学校教务处公布的数据,近两年我院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估的平均成绩一直保持在90分以上,最高达到92.6。几乎所有教师的课堂评估分都为90分以上。此外,教师能力的提升还表现在很多青年教师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学术论文的写作,他们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数量在这两年有明显提高。在进行案例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与新闻媒介的联系得到了加强,更多的一线记者编辑被请到学院的专业课堂上,带来业界最新的成果和经验,开扩了学生的视野,受到广泛欢迎。

案例库建设对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也起到促进作用。参与案例库工作的有硕士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他们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承担一部分案例的资料收集和媒体调研任务。因为参与这项工作,研究生与导师的接触和交流更加频繁,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更加具体,一些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还将案例研究成果写成论文公开发表。有些本科生和研究生以案例为基础,进一步深入研究,发展成学位论文。学生们普遍反映,他们愿意加入学院的案例库建设小组,这项工作带给他们与媒介一线人员接触的机会,使他们对业界的最新变化能够深切地感受和把握,这对他们的专业学习、实习乃至今后的工作,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案例库建设对新闻传播业界的业务培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近两年来,学院先后为多家新闻单位进行了在岗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包括对报社新闻记者编辑的培训、对政府管理人员的培训、对商业网站业务人员的培训等,担任培训任务的许多教师在培训教学中采用了案例研究成果,这一方面起到了以案例研究提升培训质量的效果,另一方面也使案例库在社会上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综上,新闻传播案例教学与案例库建设规模稳步发展,成效显著,成为全面提升新闻传播学科的教学与科研水平的重要推动力量。

四、案例教学的原则、方法与难点

在推广安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更加具体的问题:如何将用于教学的案例与传统课堂上对优秀成果的举例有所区分?在我们最早采集的案例中,不乏新闻媒体的优秀成果,但这些成果带到案例教学的课堂上,会不会是 “举例”的一种翻板?那将无法实现案例教学的目的: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认为,案例来自于现实,如优秀的新闻编辑案例是从新闻编辑的实际工作经历中提炼出来的,但案例又不是对现实的简单再现。我们把新闻编辑的某一段工作经历带入课堂,是要让学生扮演这位编辑的角色,感受他当时面临的困境,做出自己的独立判断和选择。我们可以在案例教学的最终告诉学生这位编辑在实现中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鼓励学生寻求更多的、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简单地学习或重复这位编辑的做法。

案例教学对教师的挑战不仅仅是案例的选择和编写有难度,还对教师的责任心、专业水平、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劳伦斯·E·列恩将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归纳为七条:“更充分的心理准备 (但也会有更多的心理回报);对案例以及从案例中可能提出的问题有透彻的理解;驾驭讨论的技能;乐于抛弃不信任,保持谦虚,并能搁置先入之见;耐心;在不控制学生学习的前提下进行总结或提炼要点的能力;具有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信念,敢于操作、实验、犯错误、能够从实践中学到知识。”[5]

当然,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一样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如案例本身如果选择不当,可能会使讨论流于形式,妨碍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深度与广度;教师引导话题与激发灵感的能力不足,可能会导致课堂上的冷场或偏离教学目标;学生可能会对占用时间较多的案例讨论不太适应,抱怨教师讲得太少,总是在听和自己一样无知的同学发言,收获不大,等等。这些问题要想避免,就需要教师从精选案例、设计提问到课堂组织更加用心,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提高。而且,如何在一门课程中将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如讲座、小组讨论等进行有机的组合,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也需要教师大胆尝试与不断改进。

对此,笔者在人大新闻学院的 “新闻编辑”课堂上做过一些尝试。如这门课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是 “报纸定位与设计”,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我们设计了一个 “为中关村地区创办一份社区报纸进行定位决策与方案设计”的案例教学主题,引导学生们利用各种渠道获取中关村地区的资料,并在课堂上分享这些信息,共同讨论这张社区报纸的读者定位与功能定位,为这张报纸的设计方案提供意见,并最终完成多套方案的设计,在课堂上进行比较和评价。这是一个没有 “标准答案”的课题,教师掌握的情况也很有限,学生必须在分析现实中种种矛盾和困难的基础上独立做出判断和选择。结果,学生对这样的案例教学非常欢迎,他们不仅积极探索资料、参与课堂讨论,还自发设计了调查问卷到校外进行抽样调查。为了使自己提出的方案具有说服力,他们主动研究了在中关村地区发行量较大的几家报纸,并访问这些报纸的编辑和读者,找出这些报纸的优势和不足,以证明自己所设计的报纸可以与这些报纸错位竞争,具有发展空间。甚至有学生说:“如果将来我有机会有条件了,我要把这份设计方案变成现实。”

显然,案例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智慧分享,在教学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不仅是学生,也是教师自己。将案例教学引入新闻传播学科的专业课堂,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促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五、案例教学在国外新闻传播学科中的发展现状

本世纪初,新闻传播学科的案例库建设与案例教学在世界其他国家也有探索与收获。在我们的研究中,特别注意到哥伦比亚案例联合体 (Case Consortium@Columbia)。它作为现有的最为完备、专业且具国际影响力的新闻传播学案例库平台,起始于2007年的 “奈特案例研究开端”(The Knight Case Studies Initiative)。

2007年,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在John S.and James L.Knight基金会的赞助下,开始了这一计划的实施。哥大新闻学院在其网站上宣布了这一项目的启动,并宣称:“奈特案例研究开端是新闻学院的新探索。……案例教学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和领导才能的训练,学生将有机会检验自己在采编、伦理、传媒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深度与广度。”当时,学院还宣布,2008年春季将开设一门新的课程,对案例教学实验予以实践。

此后,这一项目迅速发展与成长,2011年起更名为哥伦比亚案例联合体 (Case Consortium@Columbia,简称CC@C),开始了全新的历程。

这一联合体,在新闻学院案例库的基础上,加入了该校的Joseph L.Mailman公共卫生学院,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SIPA),并在对外合作上,取得了阿迦汗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研究生院的支持,成为了基于哥伦毕亚大学的跨学科课程开发单位。

CC@C在其网站上展示的案例,绝大部分是由一个专门的案例撰写团队来完成的。他们把自己的案例称之为 “强制抉择型案例”(decision-forcing case)。简单来说,这些案例都为收尾在一个抉择点上,即当案例的当事人面临关键抉择的时候,案例的相关叙述就终止了,学生将通过90分钟的课堂讨论,来寻找可行的选择,并提出行动的建议。

从学科上细分,案例可分为新闻传播学案例、公共政策案例与公共卫生案例三大部分,其中新闻传播学案例数量最多,共45个,公共卫生案例3个,公共政策案例部分则刚刚起步,现可供下载的只有1个。

而45个新闻传播学案例,从媒介形态上又可以分为五种,分别是多媒体案例、视频案例、纯文本案例、西班牙语案例和外界提供案例。

其中,多媒体案例通过网络形式展现,融合了图片、声音等多种媒体手段,部分案例含有完整视频;视频案例则是通过在课堂现场直接录制学生的发言而逐步积累形成的,在使用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播放其中的学生发言片段用于支持或者反驳各种论点;纯文本案例通过PDF文本下载的形式提供,多是对一些热点事件的材料进行梳理整合而成;西班牙语案例,则是将现有案例翻译成西班牙语,以提供给以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地区的媒体机构使用;外界提供案例由非该案例库的工作人员完成,这些外界提供案例都将根据CC@C案例的固定格式和要求进行整理与改写。

在这个案例库中,多媒体案例有29个,占了一半以上的比例。通过对具体内容的观察,我们发现这些案例可以说是视野广阔,从 “多媒体新闻所带来的挑战是什么”,到 “政府应当如何对待年迈多病的囚犯”,再到 “东南亚小国东帝汶在面临粮食短缺时应该进口稻米还是鼓励本地居民的生产”,每一个话题都带有问题,都在引导学生对如何解决问题做出思考。

CC@C的案例都配有专门的教学指导手册,这一手册只有哥大教师在注册该网站后才能免费获取,并不对学生和访客开放下载的权限。

使用案例的人群从个体上区分,可以分为学生、教师和访客三个类别。除了5个任何人都可以下载的免费案例外,其余案例都明码标价。教师一经注册就可以免费下载这一案例库的全部案例,以及教学指导手册。学生和访客则需为下载案例付费,多媒体案例和视频案例的标价是每个案例5.95美元,纯文本案例的标价则为3.95美元。付费以后,他们可以下载一个PDF版本的文本案例,并有90天的权限可以观看影像资料部分。

同时,哥大新闻学院的学生在案例使用上享有一定的优惠和便利。在新闻学院的课堂上,如果某一案例将被作为讨论材料来使用,那么该课堂的主讲教师需要通过邮件向案例库说明自己主讲课程的名称、需要使用的案例名称、该案例课的开课日期和课堂学生人数,这个课堂的全体师生将获得一个临时登陆账户,免费观看这些案例材料。

案例库的使用者包括教育机构和新闻单位。根据CC@C网站2012年4月刊登的一则消息,已有105所高校使用了这一案例库的产品[6],其中包括了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在内的许多世界知名大学。我国高校中,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和汕头大学也是他们的用户。此外,至少25个新闻机构使用CC@C的案例来培训他们的员工,其中甚至包括了远在斯里兰卡和智利的新闻单位。

在案例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它并非如哥大新闻学院最初策划的那样,成为一门专门的课程,而是融入到了各门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在哥大新闻学院的课堂上,国际新闻报道、调查性报道研讨会、科学新闻研讨会、广播电视新闻管理、专题写作等课程都在使用案例。在哥伦比亚大学以外,其他高校开设的历史学、传媒法与伦理道德、媒介素养、媒体和公共政策等课程也是这一案例库的内容纳入了课堂。

在案例库维护方面,这个案例库运行所占有的人力资源并不多。它的核心工作人员有两位,一位是总监柯尔斯顿·朗勃格 (Kirsten Lundberg)教授,她此前就职于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主要工作是负责该学院公共管理案例研究项目。另一位是负责案例编写协调工作的安·玛丽·阿瓦格 (Ann Marie Awad)。五位特约撰稿人为他们编写案例。此外,还有四位外围事务的协调人员,一位来自哥伦比亚出版社,负责案例标题的编写;一位是智利洛斯安第斯大学的工作人员,负责西班牙语翻译;还有两位负责网站的维护,来自哥大新闻学院的IT部门。

可以说,CC@C通过最小的运行成本来获取最大的课堂教学收益,同时自身也从一个单一学院的项目发展为跨学科的国际案例联合体,其在案例编写的组织方式、案例库的经营与维护等方面,都有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

我们在研究中还发现,以案例为主要课程内容授课,这样的课程形式在日本和德国等地较为普遍。这一特征与这些国家的新闻教育模式是有关联的。

通常,我们将发达国家的新闻教育模式分为三类:美国模式、西欧模式和日本模式。我国的新闻教育很大程度上承袭了美国模式,主张 “以实务训练为本位、以社会科学为依托、以人文主义为目的”,[7]拥有完整的高校新闻教育体系。

西欧模式则以英国和德国为代表。这一新闻教育模保留有较为浓烈的 “学徒制色彩”,一些大报和公司出资开办的新闻学校,毕业生中的优秀者则直接进入这些新闻机构就职。在德国,这类的全日制新闻学校有200多所。[8]

以 “案例教学为主”是这些新闻学校的一大特色。如新教媒体学院 (Evangelische Medien-akademie)从1950年以来,就形成了这一传统,它所提供的培训时长为18个月,这18个月的课程都以案例教学为主,且外聘大牌记者编辑作为教师来实施教学。[9]

“日本模式”则更为特殊。有学者认为,日本不存在已经制度化了的新闻教育,新闻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各媒体企业单独对员工进行的内部职业训练。[10]而对于媒体企业来说,从具体案例入手培训,是他们最为有利的教学方式。如日本朝日新闻社就设有自己的记者学校,参加工作3年以内的公司新人是这一学校的重点培训人群。他们将被分为4~5人一组,由一位新闻社的资深员工或管理高层直接领导,就实际的新闻报道工作讨论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员工在刚入职时、入职的第一个半年、第一年、第二年和第三年各须参加一次这样培训,每次的培训时间为一个月,除了第一次培训以摄像、摄影、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为主以外,其他四次培训均为由简入难的案例教学。

可以说,许多欧洲国家以及日本能够为我们提供不少关于案例教学的方法与内容,但是我们对这些国家与地区的新闻院校关注度不够,尤其是一些来自媒体的职业培训机构,并未与我们形成很好的沟通机制,很多好的经验还没借鉴过来。

六、小结与思考

总结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教学改革项目成果,并对比世界各地在案例库建设和案例课程设计方面的优势和经验,我们发现:同世界其他各国相比,我国在新闻传播案例教学方法的研究起步并不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于2005年已经开始新闻传播学案例库建设与案例教学探索,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先行者。现在,案例教学理念已经被大部分院校接受和认同,并已经入了实践阶段。但哥伦比亚大学在案例库建设方面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德国、日本等国家的职业培训机构在案例教学上的独特优势也值得学习。国外同行的经验和成果促使我们思考如何进一步明确案例撰写标准、如何完善案例库的经营发展机制、如何提高案例的有效使用率,真正使案例变成事半功倍的有效课堂工具。

首先,是对于案例撰写标准如何统一的问题。事实上,由于新闻专业从采访,到编辑,再到媒介经营与管理,都有着截然不同的形态和特征,如何为它们制定一个统一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从案例库建设之初,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而纵观包括哥伦比亚案例联合体在内的其他高校案例成果来看,我们发现它们并没有强求一律,而是提出了自己案例库所有案例须遵循的核心精神。比如哥大案例库追求的是 “问题意识”,就要求所有的案例都要在当事人面临抉择时予以强调和讨论,而对于事件的叙述过程,则没有详细的格式规定。这一点是值得借鉴的,我们在案例制作时,可以考虑一下自身教学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使其成为串连不同案例的线索和准绳,也由此形成自身案例库的特色。

其次,如何完善案例库的经营与管理,使其能够不断壮大,也是新闻传播学案例库发展必须面临的问题。从世界范围的经验来看,案例销售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手法,但这一形式在中国的发展有待思量。一方面,销售案例仰仗一个安全完备的网络环境,还涉及到上网支付服务的提供,资金的管理与使用等复杂的后续问题;另一方面,高度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也是案例销售得以正常发展的必要因素,这在国内现有的网络环境下也并不实际。那么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合理高效地为案例库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每个高校都需要寻求自己的答案。

最后,如何将这些案例充分有效地用于课堂教学,是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要充分调动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案例教学法的积极性,一方面,我们需要生产适合课堂内容的案例,案例内容必须有现实意义、能够很好地契合课堂教学需要,并且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要接受案例教学方法的培训,树立正确的案例教学思想,掌握引导学生课堂讨论的技巧,让案例教学这一教学相长、贴近实践的教学方法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更为广泛的运用。

(蔡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自主项目资助)

[1] 本文的部分内容摘编自本文作者的另两篇文章:《论新闻传播的案例教学——兼谈案例库建设对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意义》,《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2期;《新闻传播学案例教学现状调查——对海外高校案例库建设与案例课程设计的观察与思考》,《现代传播》2012年第12期。

[2] 小劳伦斯·E·列恩,《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5页。

[3] Christensen,C.Roland,with Abby J.Hansen.Teaching and the Case Method:Texts,Cases,and Readings.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1987.P27

[4] 郭晓来:《什么是案例教学》,《学习时报》2007年12月5日。

[5] 小劳伦斯·E·列恩,《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6~47页。

[6] 参见哥伦比亚案例联合体网页,https://casestudies.jrn.columbia.edu/casestudy/www/news_detail.asp?id=17&nid=7

[7] 陈昌凤:《中美新闻教育传承与流变》,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第8页。

[8] 刘斌:《新闻学校:记者培训的重要环节——德国新闻教育见闻》,《新闻记者》2007年12期。

[9] 王异虹、丁洁:《新闻学校:德国记者培训的特色及启示》,《新闻与写作》2009年第9期。

[10] [日]花田达朗:《日本新闻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