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访谈节目嘉宾和主持人的座位

访谈节目嘉宾和主持人的座位

时间:2022-05-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谈话类新闻节目概述新闻性谈话节目是指在主持人的引导下,以“谈”为主要手段,邀请嘉宾和观众,就群众普遍关心的某一新闻事件或问题,以平等对话的交流方式,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和见解。

一、谈话类新闻节目概述

新闻性谈话节目是指在主持人的引导下,以“谈”为主要手段,邀请嘉宾和观众,就群众普遍关心的某一新闻事件或问题,以平等对话的交流方式,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和见解。我国第一个谈话类节目是1993年1月18日,上海东方电视台开播的谈话类电视节目《东方直播室》。1996年3月16日,中央电视台经过半年的准备,推出了每周一期,每期长度为40分钟的谈话节目《实话实说》,它虽然不是新闻性的谈话节目,但开播以后,一度成为全国影响最大的电视节目,极大地推进了我国谈话类新闻节目的发展。

谈话类节目按照参与人数的不同,可以分为专访型、访谈型和讨论型三种类型。

1.专访型谈话节目

它是指主持人以记者的身份,对一位嘉宾进行人物专访。嘉宾一般是政界要人,或者是对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人,或者是有争议的娱乐明星,或者有聚焦性的普通百姓。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的《高端访问》就是一档典型的专访型谈话类节目。

《高端访问》是央视最有影响的以专访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和各界知名人士为基础的大型人物访谈节目。央视的国际新闻主持人水均益是栏目的制片人和专访记者。站在高端,领略人物风采;走进高端,聆听时代强音;面对高端,探究世界变幻为节目制作定位

《高端访问》2004年开播,新闻频道每周日晚20:00黄金时间播出,中国著名的国际新闻主持人水均益是栏目的制片人和标记性的专访记者。迄今已经专访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加利、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俄罗斯总统普京、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总统希拉克、国际奥委会现任主席罗格和前任主席萨马兰奇等200多位世界政要和其他领域内的国际知名人士。

2.访谈型谈话节目

它是由主持人和嘉宾组成,但是,嘉宾的人数不再限定为一个。访谈型谈话节目满足了受众对信息的知悉权,同时还让观众参与了观点的由来和发展的过程,使谈话具有准确性、贴近性和权威性。比如中央电视台的《东方之子》《面对面》,凤凰卫视的《时事开讲》以及东方卫视的《可凡倾听》都是紧扣时事新闻,由主持人和相关专家进行访谈。

《可凡倾听》是2003年东方电视台开设的一档以精英文化为基石的高端文化名人访谈类节目。该栏目播出至今,收视率在沪上文化类栏目中始终名列首位,并被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授予“第二届中国电视十大名栏目”荣誉称号(2004年11月颁证),同时曾荣膺第二届全国电视兰花奖优秀栏目奖(中国广播电视学会2005年颁发)。

《可凡倾听》节目的内容定位——凡是符合栏目对主持人文化气质定位的内容都可以成为节目的选题,具体说来有以下三个访谈方向:

(1)与艺术大师对话:每期与一位文化艺术领域的大师级人物对话,甚至可以跨出国门,与世界范围内的大师对话。

(2)追踪社会热点人物:把镜头对准当前的某一社会热点人物,通过对人物当前状态、过去经历和未来设想的访谈,完成一个较完整的人生亮点回溯和心理对话过程。

(3)追踪文化社会现象:通过一时(特定时期)、一事(突发事件)、一人(当红焦点人物)、一物(中心物件)来追踪某种文化社会现象。

《可凡倾听》栏目本着走精英文化之路的宗旨,每期的嘉宾都为该专业艺术领域的文化大家。

3.讨论型谈话节目

嘉宾和现场观众的直接对话,形成了一个互通信息、各抒己见、平等交流、民主开放的对话平台。不过,此类节目需要主持人对现场的掌控能力,进而维持一个和谐的谈话氛围。

鲁豫有约》为香港凤凰卫视的电视谈话性节目,凤凰卫视于1998年开播,后进入中国大陆电视,在各个地方电视台播出,2008年湖南卫视购买中国大陆区独播版权并与4月14日开始播出。2010年1月4日,《鲁豫有约》登陆安徽卫视,每周一到周五的晚间21:27分播出。一段段窝心的真情,三千六百秒赤诚对话,千万次殷切回响,打造《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鲁豫觉得采访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因为最大的益处是获得心态上的平和。她最深的感触是这个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什么事可以吓倒谁或难倒谁。而女人也正是因为这些坚强而显得更美丽。

二、谈话类新闻节目的选题

谈话类节目的选题是整个节目过程的统帅和灵魂。一个好的选题不仅会引起听众的共鸣,而且会调动主持人的情绪,使节目精彩纷呈。

1.选题的平民化

1993年开播的《东方时空》首次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开辟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先河,之后民生新闻作为关注普通老百姓生存状况、注重群众参与的一种新的新闻报道形式,在新闻节目中的比重逐渐增加。以凤凰卫视《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中《谢谢菜菜——为爱走天涯》一期为例。

解说:一次旅行中的偶遇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陈鲁豫:第一面有好感吗?

谢平航:有了,就觉得很厉害。

解说:神山的祝福。

谢平航:这件事情有点神山的庇佑的成分。

解说:五月天做媒。

陈鲁豫:看演唱会的时候谢谢做了什么?

谢平航:趁机这样。

解说:辞职为爱走天下,十个月,十八国,四万元,他们如何挑战不可能。

陈鲁豫:你们俩每顿早饭都能够喝到什么蜂蜜。

谢平航:奶茶

陈鲁豫:能够喝到奶茶。

蔡婷:对。

陈鲁豫:可是你们的费用就这么多,你怎么能够安排得这么好呢?

谢平航:临走了顺便去厕所各偷了一卷卷纸。

解说:危险。

谢平航:没办法,只能陪着一帮大汉,然后架着机关枪在那边聊天。我当时还紧张还以为我人生就要在这儿打酱油了。

陈鲁豫:碰见塔利班了吗?

谢平航:我看到了部落武装。

解说:浪漫。

陈鲁豫:喝的时候你心疼吗?

谢平航:我还是蛮心疼的。

解说:辛苦。

蔡婷:他实在撑不住了,往后倒,然后鼻血流下来,然后我吓坏了你知道吧。

解说:他们对未来有何浪漫决定?

蔡婷:钱锺书说过,说可以一起长途旅行的人是可以托付终身的。

谢平航:对。

陈鲁豫:你们俩想去南极办婚礼大概会在什么时候? 悟空的帽子不摘大家看不清他的样子。

谢平航:来来帅哥。

解说:《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看谢谢菜菜为爱走天涯,精彩即将开始。

精彩变幻的片头已足够吸引观众的注意,这样的介绍语言很平实,但是充满了碰撞,这种碰撞并不单纯是主持人和嘉宾的碰撞,更多的是体现在节目本身与观众思想交流上的一种碰撞。

2.选题的大众化

谈话性新闻节目是要把满足观众需求放在第一位。中央电视台从2006年6月10日开始播出一档谈话类栏目《人物新周刊》,栏目时长45分钟,每周日午间黄金时间播出。该栏目曾经播出过一期《万德奎:你的健康你做主》的节目颇受观众好评:

中国首席健康专家万德奎教授已年过七十,遇到有人问他多大时,他总是说:三十五岁。万教授不仅有三十五岁的外表,而且因为他保持平和的心态和坚持长期锻炼,他的血压、血脂等各项指标以及心脏等各个脏器的功能,都和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没什么两样。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公布过这样一个数据:影响人类健康长寿的百分之十五决定于遗传,百分之十决定于社会因素,百分之八决定于医疗条件,百分之七决定于气候影响,百分之六十决定于自己。面对主观可以决定的百分之六十,我们能够做什么? 万教授有诸多方法和建议。

……

万教授送出健康提出——

为健康生活,每天必须做到的七件事:

第一,一定要吃好三顿饭

第二,一定要睡好八个小时觉

第三,每天坚持运动半个小时

第四,每天要笑三十分钟

第五,每天一定要会大小便

第六,一定要跟爱人搞好关系

第七,不吸烟,不酗酒

该节目之所以受到好评,是因为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注意养生和保健。而时下诸多电视养生节目专家“造假”现象层出不穷。央视的这档节目不仅请出了“大牌”专家,免去了受众的后顾之忧,而且还中肯地为各类人群的健康生活、高品质生活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满足了公众的正确养生信息的需求。

3.选题个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个性化和民主化程度逐渐提高,电视观众的需求也从单一的、传统的传播模式中跳了出来,追求一种多元化、多层次的信息传递方式。因此,谈话节目选题如果缺乏个性,那么栏目很快就会黯然消逝。这就要求谈话类新闻节目的选题应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不应规避那些有争议的、热点的问题,而应该将其展开,让公众参与进来,把问题透明化,引导公众对其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2012年年初,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大的反响,社会各界人士各持不同观点引发了一场“道德与利益的博弈”。《看见》栏目将双方激战的当事人都请到了节目现场,做了一次“针锋相对”的访谈。

解说:邱淑花,归真堂创办人,在这次事件中,她的一句话,曾经广为传播,说“反对我就是反对国家”。受到批评后,她很少再露面,在这次在接受采访时,她表示,有些媒体断章取义了自己的话,她的本意是,养熊这个产业是经过林业部门同意,制药是药监部门同意,寻求上市符合程序,完全合乎国家政策,她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反对此事。

邱淑花:就是陷害。

记者:是针对什么来的?

邱淑花:那就是针对我们中国的中医药行业来的,为什么三十年前不说,现在才说?

记者:有没有一种可能,是现在的社会发展了三十年之后,对于动物的保护意识要比以前强了很多,声音也大了很多。

邱淑花:这个我没有办法说了。

解说:张小海,亚洲动物保护基金会外事部总监,他们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合作多年解救违规饲养或者受虐黑熊,他与邱淑花素不相识,但因为他的机构在去年2月曾致函福建证监会阻止过一次归真堂上市的意向,这次媒体上很多救助黑熊的照片与视频也来源于他们,邱认为,这些照片里没有一张是来自归真堂的熊,这次舆论风波的主要责任是张小海。

记者:归真堂可能会问你说,你们救助的黑熊当中,有我们归真堂的熊吗?

张小海:没有,但是它的伤,它的病是一样的,它的病因它的伤的原因是一模一样的。

记者:(她会想)为什么矛头要指向我们这个企业?

张小海:首先我不针对他,我针对整个(活熊取胆)产业。

记者:那他可能会讲说,你如果在任何一个行业当中,拿出极端事例,想要推翻这个行业的话,都可以做到。

张小海:他不极端。

记者:为什么说不极端?

张小海:每一个熊都是病熊,每个熊身上都有伤口。

三、谈话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

1.营造良好的谈话环境

轻松愉悦的环境不仅能够使现场嘉宾融入演播室的氛围中,也更有利于主持人对节目的把握。《零点峰云》是湖南卫视2008年推出的一档原创高端文化节目。与其他的谈话节目不同,《零点峰云》不设栏目主持人,两位聊天嘉宾是平等关系,在咖啡厅、茶馆等公共场所进行录制(见图6.1),打破了固定演播室的常规做法,营造了轻松开放的聊天环境。

胡赳赳零点对话老狼:故乡就是浮云

图6.1 湖南卫视《零点风云》录制现场,老狼(左)胡赳赳(右)

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故乡”已不再仅仅意味着远方。而是当提起这两个字时,越来越多的人的脸上展现出迷惑的表情。我的故乡在哪里?

生在北京的老狼,唱着《一个北京人在北京》,道出了无数北漂一族的乡愁。对他们来说,真正的故乡已经是一个回不去的故乡了。“我觉得故乡真的就是,已经是一个浮云了。”资深媒体人、《新周刊》主笔胡赳赳坦言。

近日,胡赳赳做客湖南卫视《零点锋云》对话歌手老狼。一位是“小镇青年”,一位是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北京人,对于故乡及北京他们有怎样的解读?

胡赳赳:90后、00后的故乡是互联网

今日新书《北京的腔调》出版,关于这本书的名字,胡赳赳坦言自己是占了北京的便宜,“一个北漂十年的沧桑感,就是这样。”

老狼:我并不喜欢北京现在的状态

作为二代移民的老狼,对父辈的故乡并没有太深的印象。相比于那个在他眼中有着浓烈码头气息的城市,北京才是他真正的故乡。

“我并不喜欢现在的这种状况,就是北京的状态,”老狼觉得可怜的是,不但是北京,整个中国所有的城市都失去特点,全变成了一个样子,都是高楼大厦。对比自己旅游时到达的国家西班牙的保持,老狼感叹颇多,“有些古城,它竟然有两千年的历史。”

2.扎实完备的前期准备

在节目策划过程中,前期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都是关乎节目好坏的重要因素。首先,背景知识的准备。无论是对人物话题还是事件话题,背景知识都是节目策划者和主持人应该详细了解的。例如,对人物进行访谈时,搜集一些有关人物的童年经历、求学经历和创业经历等等,都能使观众从不同的侧面去认识该人物的各个方面。第二,主持人对选题的把握以及有关问题的预设,也是策划准备中的一部分。主持人是谈话节目的掌控者,向嘉宾发问则是主持人的职责。主持人的问题是否能够“抛砖引玉”,使嘉宾能够水到渠成的阐述有价值的观点,这就需要主持人巧妙地设计问题了。第三,各相关设备及人员的优化安排。谈话类节目一般是演播室录播或者是直播,不需要摄像记者外出进行画面的拍摄和采集。如若需要外景拍摄,在节目开始前会提前编辑完成,以作为一种影像资料在节目中呈现给观众和嘉宾。因此,在节目开拍前,设计好节目中需要的摄像机位,对保证节目后期全面客观的表现节目现场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因为谈话类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还需要嘉宾和现场观众的配合,因此,协调好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主持人与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节目策划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请看下面例子:

曹可凡专访国画大师程十发

曹可凡:现在很多人都在热烈地讨论海派绘画的问题。我想海派绘画从赵之谦、吴昌硕、任伯年他们开始的,一直到今天,已经一百多年的时间。也有人说,程十发的绘画是海派绘画最后的辉煌,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程十发:不同意! 最后的是没有期的。我们这些人现在的画画,实际上从前人都走过的,就是平时你不深刻去研究人家。你真正创造的有没有,是有的,但是不多,主要的房子的梁柱还是古人给你砌的。

曹可凡:你也曾经说过“海派无派”,这是什么意思?

程十发:“海派无派”,这是说明海派不是一个派,海派里面包含了很多的派,各种流派的人集中到一起才叫海派。

曹可凡:程先生,现在还有人对国画有一种观点。认为过去的国画都太充满小资的情调,太柔软,所以不能表现现在的生活,所以主张要画大画,越大越好,越大越能体现它的大境界、大内涵。您同意这种观点吗?

程十发:大中能见小,小中能见大,这是大小的秘密。你要画大的,不相信小的不行;你小的也能画得很大,这两个是相对的。

曹可凡:其实大与小之间有这样一种哲学的关系。

程十发:对,对,对! 容纳别人要气度大,容纳自己要小气些。

曹可凡:这是不是也是您处世的一种准则,或者是一个人生的哲学?

程十发:大家多帮助!

从这段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出,主持人曹可凡具有深厚的美术涵养,以及对国画史和国画大家的娴熟掌握。

3.兼具预见性、应变性

在录制拍摄的过程中,新闻报道很有可能会一些突发情况。因此,谈话类节目的策划需要预设一些应急措施。北京电视台《国际双行线》栏目2001年发生的谭盾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2001年10月27日,以一曲《卧虎藏龙》享誉世界的著名音乐家谭盾在北京电视台《国际双行线》栏目做节目时,因另一位嘉宾国内著名指挥家卞祖善(谭盾事先不知道卞祖善会出现)对他的先锋音乐做了10分钟的批评而在节目进行了57分钟后拂袖离去,留下主持人、观众和卞祖善完成最后节目的录制。

原本这个事情可能只停留在了第一个层面上。假如《国际双行线》节目按它的设计目标完成——嘉宾谭盾与卞祖善就各自的音乐理念和观点展开激烈的交锋,现代音乐与传统音乐在这里碰撞,中西文化在这里交融。不管双方是否在一个水平上、是否有要交锋的愿望,也不管一方言辞激烈到了另一方是否能当众接受的程度——嘉宾与主持人在彬彬有礼、风度翩翩的友好气氛中皆大欢喜。如是,大家关注和议论的话题可能真的就是“谭卞”之争了。但现在这个问题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事情并没有以节目的设计为转移。不管卞老师如何摩拳擦掌频频出招,谭老师就是不接招,搁下一句:“……以前,我都没有回答过,今天我也不回答。”之后中途退场了。这不仅打乱了节目的预期,也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甚至让电视台感到了一丝不爽。不给电视台面子,节目制作过程中中途退席,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果然,消息一传出,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谭盾的身上。谭盾耍大牌? 谭盾经不起批评? 但在这个层面上的关注也转瞬即逝了。

因为很快人们便发现,事情的焦点转移到了电视台和节目本身。节目的创意是好的,不想一边倒,不想吹捧,于是,在谭盾不知情的情况下,请来了素与谭盾在音乐理念上有分歧的卞祖善做嘉宾。这种强行安排对手的情况最终导致了节目的意外失控,由此引发了人们关于电视谈话节目该如何操作问题的思考。有专家说,在西方,某些谈话节目故意制造意外和悬念是提高收视率的得意之举。我相信,《国际双行线》节目这次绝不是故意制造的。但问题是,以后呢? 电视节目中的失控究竟是个意外呢? 还是可以有意为之呢? 我不知道,如果有一天电视上频频玩起了“失控”游戏会是什么样?

造成这一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在节目策划时没有充分的应变机制,在事发后没有对其进行补救行动,进而导致事件的恶化。

4.从平民的视角“观天下”

在谈话类节目的选题中,选题的“平民化”要求从平民的视角观天下,以平常老百姓的眼光和态度去观察和思考社会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使空泛的问题实际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下面关于亚运会与主办城市之间关系的选题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亚运会给广州带来的“城市蝶变”

“我家成了旅游胜地!”在西关曾小姐的微博上,这句留言引来跟帖无数。原来,曾小姐家住荔枝湾。曾小姐做梦也想不到,曾经恶臭到不得不加盖的荔枝湾涌,如今成了香饽饽,每当入夜,涌边游人如织,涌边画舫如鲫。在北方读大学的曾小姐,以前同学来广州时,她总是请对方在天河北吃饭,最怕人家找上门;现在,她主动邀请同学来家里吃些家常菜,“开窗便是景,饭后还有游船河的余兴节目,太有面子了!”

在珠江新城上班的陆先生,曾经的爱车宝马5系,已经沦落为“库里蹲”,他的新宠是一件折叠单车。“我从员村的家到公司,全程有绿道,骑单车就很好!”每天双程30分钟的骑车时间,让陆先生一天比一天热爱广州:“早晨上班,清风拂面,满眼翠绿,带来一天好心情;傍晚,华灯初上,波光粼粼。繁忙的工作压力荡然无存。”

“您是客人,您请坐!”一幅微博中信手发布的照片,让“红衣阿姨”红遍广州。地铁里,这位身着红衣的广州退休女教师与科威特足球领队马尼互相让座,“您是客人,您请坐”阿婶的一席话,让马尼深感温暖,让市民竖起大拇指。曾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广州人,“主人家”意识越来越浓。

从百姓的眼中看到了亚运会期间广州这座城市的“蝶变”,它没有用宏大的文字和数字去抽象的表现有怎样的变化,而是从平民老百姓的点滴生活中具体的体现,得到了不错的传播效果。

四、谈话类电视新闻节目的主体

1.主持人

一个好的主持人在一个谈话类节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谈话性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应该具有亲和力,有强大的语言组织能力。维持和谐的谈话氛围,使嘉宾和观众在轻松的环境中畅所欲言,而且能把控谈话的方向,这是对主持人的最高要求。

1)具有亲和力

亲和力不仅指说话语气的柔和、动听,还包括眼神、动作、神态,甚至是肢体语言等非语言形式。我国早期的谈话类节目《实话实说》之所以取得成功,这与主持人崔永元强大的亲和力以及“崔氏幽默”分不开。我们可以从下面这期节目的片段中来体会。

话题:为什么吸烟?

主持人: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我们的《实话实说》节目! 我们今天谈的话题可以说非常小,有多小呢? 只有两寸多长;我们也可以说这个话题非常大,因为它涉及中国的工农兵学商各个行业,而且和中国的3亿人有切身的联系,那就是——吸烟。下面我们就言归正传。我们今天谈的是吸烟问题,先从心理学的研究方面谈起。(对郭念锋)您平时都是研究别人的,今天能不能当着大家的面,研究研究自己。您吸烟吗?

郭念锋:我想我吸烟很怪,因为我吸烟从开始的时候,就跟人家不一样,我吸烟是饿的。

主持人:饿的? (笑声)

郭念锋:1960年在大学读书的时候,下乡劳动,吃不饱肚子,晚上睡不着觉,我们一个房东老大爷特别好心,就端了一个大篓罗,里面装的烟叶,他说:“你抽一口啊,就不饿啦!”(笑声)

侯耀文:是,那时候有个名称叫“名彩炮”。

郭念锋:我抽完一口之后,就果然不饿了,只恶心光想吐。(笑声)打那以后,每顿饭都吃不饱,所以每顿饭之后,都饭后一支烟,就这样抽上了,到现在都没戒掉。

主持人:因为饿,您当上了神仙。(笑声)侯耀文,我问您,您也是因为饿才抽上烟的吗?

侯耀文:我不是,我是别人勾引我抽烟的。(笑声)因为参加工作之后有比我年纪大的人,他们抽烟,抽了以后让我“来一根?”“不会,不会。”“你瞧你,尝尝,不抽你把它扔喽!”后来我就尝了。尝了以后,也没什么感觉。后来就跟人要啊,(笑声)他就给我。

2)具有活跃的思辨能力

主持人要在适当的时候说适当的话,还要注意化解嘉宾或者现场观众的尴尬局面。维持和谐的谈话氛围,使嘉宾和观众在轻松的环境中畅所欲言,而且把控谈话的方向,这是对主持人的最高要求。

在《一虎一席谈》的一期名为《南京副教授换偶该被定罪吗》的节目中,首都医科大学教研室主任杨凤池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遭到了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刘刚的极度不满,做出了一些有敌意的动作。在这种紧张的情况下,是极考验主持人的应急能力的。而此时胡一虎则及时得出来制止说:“方教授,等一下。你先深呼吸一下……”他的举措及时打破了这种不和谐的气氛,从而保证双方观点的足够表达,避免现场出现偏向性。

3)主持人和节目本身相互交融

主持人应该统领节目的进程,而节目在播出中,又突显出主持人的个性。中央电视台把央视的所有主持人个人信息、个性特色都以链接的形式,放在央视的官方网站上。这样,一方面可以让主持人个人的社会影响力带动他所主持的节目,另一方面,又可以使主持人开通一个和观众有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扩大其反馈信息,使节目有一个更加清晰的发展方向。

【敬一丹】和敬一丹共处两小时,却想不出一个确切的词来形容她,因为她时而像你的大学老师,时而像邻家大姐,时而像看着你长大的阿姨,时而像和你相识已久的忘年之交,但最多的时候是爆发出爽朗的笑声,真如一位网友所说,敬大姐如果演电影,适合去演女侠,一代武林宗师的那种!

【张泉灵】无论是面对批评还是赞誉,张泉灵始终保持着一种恬淡的笑容,但却遮掩不住她的热情与活力,总觉得她有着源源不断的能量,也有让你想听下去的力量。临别时,再回顾这两个小时,我突然想到了那两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张泉灵没有辜负这个好名字,这是一股跳跃着的清澈的泉水。

【水均益】与水均益合作已经有过很多次了,所以实在谈不上什么印象,更多的是一种综合的认识吧。他的睿智、渊博、敏锐、理性而又充满激情,已经是大家公认和众所周知的。而当这个经历过战火洗礼、和100多位世界风云人物有过面对面地接触、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每每出现在我面前时,我都会意外而又深刻地感受到他投射出来的一种谦和的态度。

【白岩松】6:50时,白岩松准时到达,绿色格纹休闲衬衣、短裤,看来是刚刚参加了运动。但是那种自如、坚定、略带一点桀骜不驯的神态,一如在屏幕上给大家留下的深刻的印象。他不是那种你立刻就能接近的人,但绝对是一个可以吸引你的人。

2.嘉宾

新闻学的嘉宾属于采访对象的范畴,“通常是指就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是某一复杂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从新闻传播的角度邀请前来发表意见和看法的专家、学者”。嘉宾的作用是对事件“释疑解难,点评分析、解读新闻事实和对事件发展做出预测等等。”

1)权威性

在选择嘉宾时,应该选择对于该事件或者是与此相关的比较权威,有深度研究的专家学者。因为他们的观点更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在《万德奎——我的健康我做主》的节目,万德奎是一位营养学专家,又深谙养身的技巧,并且还有自己的切身实践,他针对各个阶层的观众都给予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议,使观众从节目中获益匪浅。

早晨起床:吃早饭等于进补药。

万教授说,早饭马虎,中饭对付,晚上大吃大喝,这就是百病之根。早饭一定要吃的,这是一日三餐最重要的一顿。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一天的营养才能收支平衡。

管理自己的情绪——要宣泄,不要发泄。

万教授说:通常有两种方式来解决情绪上的问题:发泄和宣泄。那么,发泄和宣泄有什么差别呢? 万教授说,发泄不对,发泄伤人伤己,宣泄才对,宣泄是高层次的,不伤人不伤己。生活中往往很多人口头说“我不生气,我不生气”,实际上是一种压抑,说是不生气,实际上哪能不生气,人是感情动物,喜怒哀乐人之常情,中医叫“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高兴就要笑,不高兴就要哭,生起气来还骂两句呢。这是人的感情丰富的表现,假如人只有一种感情这个人不健康,有的人压抑抑郁,见谁都拉个脸,小心得抑郁症,一个人感情很丰富,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但千万记住:第一不要过度,第二生气时间不要过长,很快就能调整过来,这才是健康的表现。

下班之后——男士应酬少喝酒 女士需要勤锻炼。

很多男士下班之后,饭桌应酬,自然酒也得天天喝。怎么对待喝酒的问题呢? 万教授说,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一是吸烟,第二就是酗酒。过量饮酒,少量喝还有好处,比如每天喝白酒一两,喝葡萄酒尤其干红葡萄酒二两,啤酒半斤到一斤,过多喝了以后伤害身体。伤肝、伤脑、伤心,伤各个脏器,喝醉一次白酒等于一次急性肝炎,喝酒不仅伤肝,而且认知能力下降,喝酒喝多了,大脑细胞大量死亡,一天一两白酒,这叫安全量。“一个人一定要从年轻开始,从健康开始,健康关键在于控制嘴多动腿,人就死在嘴上,人就懒在腿上。”

对于很多女士而言,下班回到家中,窝在沙发上看电视,就再也不想爬起来运动运动了。“实际上必要的体验与锻炼是延缓衰老的最好方式”,万教授说。万教授提出的建议是,每天半小时到一个小时,锻炼内容可以采取很多,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走半个小时,这是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年轻人走要快走,逐步快走要一分钟达到130步,心跳要达到120次,才能达到锻炼心脏的目的,只要坚持半年,心肺功能可以大大提高30%到50%。

2)多样性

嘉宾,不能仅仅局限于名人、专家、学者,也应该多投一些目光到普通人身上,使话题的倾向性更偏向于普通人群。在谈话类节目中,嘉宾是整个节目的主体。嘉宾不仅包括有深度研究的专家、学者,也可以是普通大众。《实话实说》在一期节目的录制中,嘉宾的选择为:

话题:热爱生命

现场嘉宾:于大元(总政歌舞团演员)

孙云彩(女,北京37中高级教师)

袁正平(上海运输工会干部)

话题:吃苦,让孩子成材

现场嘉宾:王慧琴(女,退休工人)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所所长)

郭冬临(电影、电视演员)

宗介华(儿童问题作家)

话题:打工在北京

现场嘉宾:田玉(户口在东北的北京人,个体劳动者)

涂仁华(来自四川万县,在北京打工)

翟越(哈尔滨人,大学毕业后选择在北京工作)

杨东平(社会学者)

话题:结婚的钱由谁来出?

现场嘉宾:王伟(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副秘书长,教授)

孙军华(女,天津蓟县农民)

侯跃华(演员)

高月(女,银行职员,助理会计师)

樊平(中国社科院,社会学者)

可以看到,《实话实说》的嘉宾选择不仅包括专家学者,还有退休工人、打工仔、农民以及人民教师。

3)适当性

在选择嘉宾时,应该选择语言表达能力好、性格较外向,且在演播室中容易放松情绪的嘉宾。有的嘉宾的身份背景虽然也适合做访谈节目,但是因为其比较内向或者不善于与人交际,就不适宜做节目。那些不善言表的人,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就会出现想象不到的情绪躁动,易产生不易控制的场面。

3.观众

谈话类节目的成功,离不开现场观众的积极配合,更离不开电视前的观众的关注与守候。下面截取一档谈话节目《面对孩子撒谎》的部分内容:

柳明:别说孩子,包括我们大人也一样,要有觉悟,还有制度,今天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制度和觉悟,才能保证成功,孩子也一样。

观众三:对刚才各位嘉宾的观点我持不同意见,当孩子撒谎的时候,打或者不打这两种方法都不对,应采取夫妻双方结合起来,一个是打,一个是打了以后再采取另一个方式,让孩子明白,妈妈或者爸爸为什么要打你。

主持人:这在戏剧艺术上叫作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

观众三:我觉得这样做才有效。

观众四:我的孩子撒谎,我也有一个办法,因为孩子撒谎有他一定的道理,比方说是他的一个天性,所以他撒谎以后,我把他的错误都给写出来,我不说他,把它挂在他所出入的地方,或者他的同学和家人都能见到的地方,一是刺激他,二是鞭策他,三是羞辱他。

观众五:孩子撒谎中,不同的撒谎有不同的原因,作为家长首先要弄明白他为什么撒谎,然后才能采取不同的方法。我觉得撒谎不能单纯地打或者不打来解决。

主持人:你刚才的意思是说孩子撒谎如果有理由,我们就可以宽容他,是吗?

观众五:孩子撒谎中,了解了不同的撒谎的原因以后,才能知道怎么去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刚才这个小朋友吧,她是因为喜欢玩才撒谎,所以这件事对家长来讲,不应该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理解孩子撒谎的危害性程度,我认为她有她自己天真的一面,有她可以理解的一面,所以家长应该把当时的危害循循善诱地跟她讲,还可以跟她说“你今天就不要做作业了”,我要是她的家长,我就不让她做作业了,自己去碰壁,明天到学校看看老师怎么说,同学怎么说,大家怎么看你。这样形成一种自觉的教育环境,她就心里有压力,她也会觉得这件事不好意思。(掌声)

主持人:(对小观众五)你好,小朋友,你今天表现得非常好。因为第一你讲了实话,第二你听得非常认真,你能不能谈一谈听完以后的感想?

观众五:我想以后绝对不能再说谎话了。谎话害处太大了。

主持人:这些害处你是不是今天第一次听到?

观众五:是的。(笑声,掌声)

主持人:不知道陈教授是不是在观众的发言中找到了很多很好的办法和很多新的研究课题?

可以看出,观众的积极参与,不仅丰富了节目的内容,同时也会影响到电视机前的观众对该问题的思考。

五、谈话类电视新闻节目的采访活动

一个完整的谈话节目是由主持人、嘉宾以及现场观众三个要素组成的节目形态。在这一访谈的过程中,主持人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优秀的倾听者

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在节目中更多的是发挥着引导嘉宾、观众表达观点,抒发感情的作用。优秀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在进行节目访谈时,都是用更多的时间去倾听,去理解,进而帮助嘉宾和现场观众更好的发表观点和见解。鲁豫在主持《鲁豫有约》总是静静地听着,在适当的时候提出问题去引导嘉宾进一步开阔思路。栏目的制片人樊庆元评价说:“她是一个天生的主持人,特别可贵的一点就是倾听,她觉得自己不应该说话时就一句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听着。”

美国著名节目主持人林克莱特有一次采访一个小朋友,问他:“你长大后想当什么?”小朋友天真地说:“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主持人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那么小就知道以自我为中心。没想到,孩子委屈地流着两行泪,这才使林克莱特发觉他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又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孩子真挚地回答:“我去拿燃料,我一定会回来的! 然后救飞机上的人。”现场狂笑的观众立马止住了笑声,如果主持人没有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语并观察他神情的变化,就不会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这样恐怕会让一个孩子的幼小心灵遭受重大的打击。

2.肢体语言的运用

知名主持人张越在主持节目《半边天》节目时,经常只给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半边脸,她的正面是朝着嘉宾的,肘部支撑着上半身向嘉宾倾斜,显示出极强的倾听欲望,很能调动起嘉宾的诉说欲。语言在谈话类节目中是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沟通的桥梁,然而恰当的非语言符号的使用更能够为节目锦上添花。主持人与嘉宾会意的眼神交流,必要的肢体语言,不仅可以缓和嘉宾的紧张情绪,更能够增进嘉宾和主持人相互之间的默契程度。

3.多样化的提问方式

在谈话性节目中,主持人访谈嘉宾时,切不可“一条道走到黑”,应该“此路不通,换彼路”“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能获取有价值、有意义的观点和见解,就是可以尝试的好方法。柴静在专访李阳家暴事件中就是如此。

解说:对于在三岁的女儿面前实施家暴,李阳面对媒体并没遮掩。他解释说因为当天妻子连续与他争论了四五个小时,他最终爆发。

李阳:我说我已经受不了了,我说请你停下来,最后用英语说闭嘴! 我看她从沙发上站起来了,我也站起来了,当时我的念头就是到此为止吧,一切到今天就结束吧。

记者:你当时是,她描述是你坐在她身上?

李阳:我是把她,抓她头发摁到地上的,很无情的那种。

记者:你有多重大概?

李阳:我有90公斤。

记者:你当时坐她身上的时候,她当时能够反抗吗?

李阳:我当时想我就不能让她有,我要一次性把她制服。

记者:你有考虑到说孩子就在旁边吗?

李阳:倒没有太考虑这件事情,给别人讲的时候是一套一套的,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是失控的。

记者:那一瞬间给人的确实是人性的恶。

李阳:是,人性的魔鬼,魔鬼完全打开了。

4.体现人文关怀

谈话性新闻节目的选题多为社会上的热点难点、有争议的话题,受访嘉宾也来自于社会的各行各业,而有些问题的当事人不愿意在公众面前抛头露面,主持人及栏目组就要做好保密措施,给予其适当的隐私保护,体现人文精神。

“5·12”汶川大地震后,有很多电视台深入灾区,参与报道这场重大的自然灾害,通过电视画面,观众可以看到不同记者在面对受灾群众时表现出的不同态度。有的记者能和重灾区的孩子们同吃同住,分担余震时的惊恐和与家人失去联系的担忧。与强迫式采访不一样,他们的采访更注重于孩子们的心灵沟通,从而获得孩子们的信任,同时也打动了所有观众。有记者表示:“这个时候,我们不仅仅是记者,我们更是援救者和心灵的抚慰者。”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记者,只顾自己抢新闻、抢镜头,完全漠视他人的生命,没有流露出丝毫的人文关怀。比如:发生余震时,会有一些记者举起摄像机去拍摄那些吓得浑身发抖的孩子,并问他们为什么害怕;在帐篷里,有些记者会问灾民,“失去孩子(父母)是什么感觉?”诸如此类的问题,而后者的反映常常是哭泣。在临时学校,情绪激动的老师经常和记者吵架,认为无孔不入的记者正在向孩子的伤口上撒盐……无论如何,媒体工作者首先是人,其次才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人文关怀,如果缺少这份最基本的对他人心灵、情感、意愿的尊重,那再冷静客观的作品也没有任何价值可言[1]

5.把握细部特征

在节目访谈的前期准备中或者在节目进行中,主持人都应注意抓住人物或者事件的细节,用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变化,或者是事件的动向。例如,在《一次家庭暴力事件》中有这么一段细节:

解说:9月15日,经过沟通,我们在家中见到了他的妻子KIM。她最近失眠很严重,与照片相比瘦了很多,她告诉我们,孩子刚刚补睡完午觉。

记者:她(孩子)这两天睡的不太好吗?

Kim:老三害怕自己睡啊,她看过了,她看过他爸打我了。然后她(当时)拉着她爸的手,说爸爸,不要,不要。后来在医院的时候她说妈妈对不起,下一次我用筷子,我用剪刀来(阻止他)。真不要听我三岁小孩说这个话啦。

Kim几句关于家暴对孩子的影响的复述,让一个受到精神伤害的三岁小孩的形象跃入眼前,让观众不仅好奇,孩子究竟看到什么,会激起一个孩子对自己的父亲这么大仇视? 这样的细节,不仅抓住了人物的特征,而且也引起了观众的兴趣,成为了观众要继续一探究竟的动力。而主持人就更要抓住这样有价值的信息,继续将问题深入化。

[1] 彭华:《电视采访与写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