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的俄语电视

中国的俄语电视

时间:2022-05-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对外传播事业不断发展完善,如今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对外传播体系。影视无国界,电视剧是电视的支柱栏目,中国影视在俄语国家深受欢迎,在减少新闻内容的同时增加影视播出时长,是符合电视传播优势之举。中国旅游、中国文化和是俄语受众最感兴趣的话题。

中国对外传播事业不断发展完善,如今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对外传播体系。主要媒体包括:以《中国日报》《上海日报》为代表的10家英文日报和周报,约10家英文杂志,三个中央级电视频道CCTV-9(英语)、CCTV-E(西班牙语)、CCTV-F(法语),一个外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43种语言),以及国家重点扶持的十大多语言网站,还有新华社七种语言的外语电讯稿。[1]2009年底央视俄语频道和阿拉伯语频道开播,是央视实施多语种策略的一个重大突破。中国对外传播已形成一个以英语为龙头,俄语、日语等多种语种,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中央级和地方级的多层次立体结构体系。对外英语媒体在体系中占绝对的优势对位,其他语种媒体协同发展。近年我国政府加快对外传播事业的发展,少语种媒体也备受重视,央视俄语频道的开播填补了我国过去缺乏对外俄语电视频道的空白,是中国与俄语地区加强沟通合作、促进文化融合的重要工具。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共同发力,涵括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在内的多媒体传播格局。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同时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俄语电视节目一方面借助卫星实现全球传播,同时利用央视网、中国国家网络电视台实现直播和点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俄语频道可以上网收听直播或点播节目,《人民画报》主办的俄文画报《中国》也可借助网络进行阅读,《远东经贸导报》也可在网上很方便地浏览和查阅。网络整合了各种俄语传媒,数字化时代使得俄语媒体呈现出融合趋势。

中国在2005年制定的《全国对外宣传工作规划》(2006—2010)中提出,今后五年,重点提升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国日报》的对外新闻传播实力,逐步形成以中央四个重点媒体为骨干,其他媒体为补充的对外新闻传播发展格局。[2]新华网俄语版、中央电视台俄语频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俄语频道是当前中国最主要的对外俄语传媒,中国网、人民网俄语版等是俄语传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视目前仍是中亚、俄罗斯受众接触最多的大众传媒,中国俄语电视最有影响的是中央电视台俄语频道(CCTV-Pусский)。2009年9月10日11:00央视俄语频道正式开播,该频道通过中星6B和EB 9A两颗卫星发送信号,覆盖亚洲、太平洋、中东和欧洲地区,其主要服务对象俄语国家和地区,包括独联体国家、东欧地区和波罗的海三国,总人口约3亿。同时,全球网民都可以通过央视网点播或直播该频道的节目。央视俄语频道以电视剧、纪录片和新闻为主要内容,文化、服务和综艺等节目为辅助。

以2015年8月4日全天的节目为例,管窥当前央视俄语频道的内容配置情况(见表5.1、表5.2)。

表5.1 央视俄语频道节目单(2015.8.4)

续 表

表5.2 央视俄语频道各栏目播出情况(2015.8.4)

当前央视俄语频道主要播出内容为电视剧、纪录片、新闻,这三类内容播出时长占72.34%,此外,服务性内容(生活百科、跟我学、旅游指南)占17.02%,旨在弘扬中国文化的综艺大观、中国厨艺等节目占8.52%。与频道开播之初的内容相比,当前央视俄语频道的内容已经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为了了解俄语频道的主要内容及逐年的变化,笔者随机从每年的节目中随机抽取一天进行对比分析。随机抽中8月4日,2012年8月4日资料缺失,以8月3日替代,2009年8月4日尚未开播,以开播后的第一天替代,即2009年9月11日。从表5.3可以看出2009—2015年央视俄语频道历年来的内容变化[3]

表5.3 犆犆犜犞俄语频道主要播出内容(2009—2015)

总体而言,新闻、电视剧、纪录片、综艺节目是CCTV俄语频道最主要的四大板块。央视俄语频道开播之后,以新闻为支柱,2009年、2010年新闻节目时长占全天总节目时长的40%以上,但从2011年抽取的数据可见,新闻节目时长大幅下降,电视剧和纪录片时长大幅增加。转折点在2011年7月23日,这一天新闻节目下降到340分钟,而电视剧、纪录片时长则分别增加到360分钟、180分钟,此后电视剧和纪录片进一步增长,电视剧时长占全天30%—55%,纪录片时长占全天20%左右,两项合计大约占了一天节目的60%,电视剧、纪录片成为该频道的支柱节目。从新闻立台到电视剧、纪录片立台的转变,符合媒体生态的变化现实。在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特征的新媒体时代,新闻事件发生之后,网络往往第一时间开始传播,电视的时效性优势已经丧失。同时,国外受众接收新闻,一般优先通过本国权威媒体或国外网站获取,CCTV俄语频道向俄语受众传递新闻信息不具有绝对优势

影视无国界,电视剧是电视的支柱栏目,中国影视在俄语国家深受欢迎,在减少新闻内容的同时增加影视播出时长,是符合电视传播优势之举。央视俄语频道播出了《红莓花儿开》《李小龙传奇》《老大的幸福》《神医喜来乐》《裸婚时代》《雪域天路》《小留学生》《新上门女婿》《女子戏班》《幸福来敲门》《大女当嫁》《家有公婆》等电视剧,《红莓花儿开》等个别电视剧具有俄语背景,李小龙、李连杰、成龙等功夫明星在俄语国家有着很高的关注度,《李小龙传奇》等电视剧满足俄语受众对中国功夫的兴趣,此外,大部分俄语电视剧都是在中国热播的现代都市情感剧的俄语版,这些影片展示了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去除外界对中国的陈腐印象。

中国旅游、中国文化和是俄语受众最感兴趣的话题。CCTV俄语频道增加纪录片的播放时间,同时播出旅游指南、学汉语(或跟我学)、功夫、中国厨艺等节目,契合俄语受众对中国旅游和中国文化的需求和兴趣。央视俄语频道播出系列纪录片,反映中国文明及其独特的历史进程,讲述中国不同地区的历史、民俗、文化和艺术,展示古代和现代中国的图景,帮助俄语国家的电视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俄语频道的纪录片大多是对CCTV拍摄的纪录片进行二度加工,配上俄语配音,加俄文字幕,使纪录片的价值延伸。近年来央视俄语频道播出了《再说长江》《西沙群岛》《莫高窟》《手艺》《长城》《武夷山》《泰山》等纪录片。1983年8月7日,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25集纪录片《话说长江》,该片是关于长江沿岸地理及人文的纪录片。时隔20多年,中央电视台再次拍摄长江,这是中国电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纪录长江的行动,2010年1月20日,33集纪录片《再说长江》在CCTV-1首播。CCTV俄语频道为纪录片《再说长江》配上俄语解说和俄文字幕,对该片进行二度开发,从2014年8月5日到8月15日连续播出18集,对长江人文历史地理进行了系统全面的介绍。2011—2014年中央电视台共制作完成《留住手艺》系列纪录片100集,该片用影像记录并珍藏中国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全面地向海内外观众讲述中华古老手艺的历史和传承故事,使这些国宝级手艺得到拯救、保护和传承。央视俄语频道将部分内容转换成俄语纪录片向俄语受众播出。CCTV-4(亚洲)2010年8月30日首播纪录片《揭开西沙群岛的神秘面纱》。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中北部,从东北向西南延展,在长约250公里,宽约150公里的海域,有32个岛,纪录片拍摄组跟随考察人员去西沙群岛,进行例行西沙珊瑚礁生态科学考察活动,在中建岛登上礁盘,考察珊瑚礁部落的生物等有关情况。央视俄语频道2014年8月1日—4日播出西沙群岛纪录片的部分内容。目前在俄罗斯第一频道播出的《发现中国》纪录片很受观众喜欢

综艺节目也一直比较稳定地占据央视俄语频道的荧屏,综艺荟萃(或综艺大观)节目几乎每日播出。此外生活服务类节目(旅游指南、生活百科等)虽然不是每日都有,但也经常播出。

CCTV俄语频道一方面通过卫星电视传送节目信号,同时努力打造网上平台(http://cctvrussian.cntv.cn/),俄语受众可通过互联网收看电视直播或回看过往的节目。

地方媒体极少开办俄语电视频道,黑龙江与俄罗斯毗邻,双方经贸和文化交往较多,刺激了该省俄语媒体的发展。1993年6月1日黑龙江卫视开办了一个《你好,俄罗斯》(最初名为《俄语节目》)的俄语栏目,是中央外宣办批准成立的省级电视台中唯一俄语电视节目。该节目每周六6:10在黑龙江电视台卫星频道,每周三00:40在黑龙江高清频道播出,时长20分钟。其传播对象主要是俄罗斯观众,来华工作、学习、旅游和经商等的俄罗斯人,以及中国的俄语爱好者。该节目旨在对俄传播中国文化,宣传黑龙江省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新成就,人民生活的新变化,为中俄友好往来和经贸合作牵线搭桥。这是一个集新闻、专题、文艺、电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对外传播电视栏目,内容涵盖新闻、经济建设、民俗民情、旅游风光、中国文化、人物、家庭生活、文体欣赏、中俄交往和汉语学习等。目前,节目覆盖俄远东地区及部分西伯利亚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滨海边区的宾馆和具备接收能力的居住区都可以直接收看到《你好,俄罗斯》节目,节目组与萨哈林、符拉迪沃斯托克、阿穆尔和伊尔库茨克等6家州级广播电视公司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通过他们在俄罗斯播出。[4]

[1] 郭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对外传播媒体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对外传播》,2008年第11期。

[2] 卢迎新:《新华社对外报道优化研究》,暨南大学,2006年,第13页。

[3] 资料来源于央视网www.cntv.cn。

[4] 《〈你好,俄罗斯〉节目对俄传播中国文化》,搜狐娱乐,2007-07-30,hwttp://yule.sohu.com/20070730/n251310275.s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