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吟诗千首写人生

吟诗千首写人生

时间:2022-05-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余朝晖 余春树近读鄂南八旬老人李享生历时20载所著中华第一部千余首格律叙事长诗《追求》三部曲,我们被其人品和诗品深深地感动和震动!耄耋老人李享生终于圆了60年的梦!从此后,李享生光荣地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58师172团,所在部队原是英勇善战的新四军主力。近年来,鄂南人民知道,李享生是一位貌似平凡、其实卓越的特殊老人。

朝晖 余春树

近读鄂南八旬老人李享生历时20载所著中华第一部千余首格律叙事长诗《追求》三部曲,我们被其人品和诗品深深地感动和震动!这部诗集,实质上是诗人心底的歌,更是人间沧桑的历史

该诗集由中国著名军旅作家孟伟哉题写书名,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秋出版。耄耋老人李享生终于圆了60年的梦!该书问世以来,正在荆楚大地争相传阅。一位老诗人如此评价李老:“童年梦想入黉门,交迫饥寒四季冰。步履匆匆三部曲,忠心耿耿一腔情。横刀跃马攻淮海,卫国援朝战美军。告老离休挥妙笔,吟诗千首写人生!”

一、紧握“枪杆子”20年,屡立赫赫战功

1927年9月,李享生出生于武汉市黄陂区一个贫农家庭。19岁遇上中原大战,替父顶兄去当国民党的壮丁。因不堪忍受旧兵营之苦,才趁星夜之机,冒着生命危险逃了出来,于1947年10月10日,在安徽砀山,幸遇解放军搭救。从此后,李享生光荣地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58师172团,所在部队原是英勇善战的新四军主力。不到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参加过淮海、上海等六大战役,多次荣立战功。1950年,赴朝抗美,参加了第二、第五次战役及阻击防御战,还担任“人民功臣第一连”指导员,曾与“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并肩作战,立功受奖。李享生老人对笔者说,他紧握“枪杆子”已达20年之久。临近“大雪”时节的一个上午,李老向笔者讲述他青年时代亲历朝鲜炮火,“难忘杨根思”、“受命押战俘”、“奉命送军饷”等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战斗故事。怎能忘记,我志愿军取得了第五次战争胜利后,实施战略撤退,而以美军为首的数十万现代化“联军”,正对我军实行天空、地面大包围。此时此刻,热血沸腾的李享生临危受命,独自率领师部保卫班押送战俘。按理,全班18人械押36名俘虏,问题不大;但因路窄拥挤,与上级首长失去了联系,加之那些洋俘虏借机拖拉、迟滞行动,致使该班陷入敌阵。当时,上有敌机,下有敌炮,还有敌机遍撒传单及宣传机喊话,诱吓我们快投降,形势十分险恶。“怎么办?”战士们齐声回答:“坚决向特级英雄杨根思学习!决不当敌人的阶下囚、刀下鬼!”李享生及战士们果断地采取与美“联军”俘虏“换装”的举措,迷惑敌军,突破重围;他带领大家忍着饥饿和疲劳,设法抢渡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照阳江。曾记否,早晨9点许,李享生一声号令:“准备战斗!”十几支手枪一齐对准前方,手枪柄上的红绸布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构成了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志们都强烈地意识到:这些红绸布,就是战士心中的红旗,就是祖国人民的期待!她鼓舞着同志们浴血奋战!过江后,全班战士仍然冒着敌人的炮火,翻山越岭。经过近一天的顽强奋战,终于在黄昏前,把俘虏兵如数押到了山沟大树林,而我们的战士无一人伤亡,当即受到了师部的嘉奖;李享生还荣立了三等功,并荣获一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功章。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国军人不怕牺牲的勇气,保家卫国的志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敏捷善战的灵气和大丈夫的骨气!

二、紧握“笔杆子”20载,续写曲折人生

记得20岁遭受匪兵百般折磨时,李享生就痛下决心:“将来总有一天,我誓把那黑暗社会的苦难统统写出来!”1966年,李享生从军队转业到咸宁市物资部门,负责业务。他始终保持革命军人的优良作风。

近年来,鄂南人民知道,李享生是一位貌似平凡、其实卓越的特殊老人。这位老人告诉笔者,他一生想办三件事:“打江山、保江山、教育下一代。”现在,年事已高,不能再上前线打仗了。他要在有生之年“撰写革命回忆录,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做一点贡献,为子孙后代留一点精神财富!”

1986年退居二线以来,享生老人开始学习用诗歌形式撰写回忆录。1998年,离休后的李老,决心用格律诗形式,写下他一生坎坷的历程。1999年参加咸宁市老年大学诗词班,更加刻苦地学写格律诗。截止到2006年夏,李老总共花了20年心血才完成《追求》诗集的写作工程。 日前,我们询问李老:“您老人家年迈多病,文化程度又低,老伴英年早逝,几个儿女相继下岗,您为何还要辛勤笔耕、自找苦吃?”李老却如此回答:“我的经历非常特殊,被国民党抓去当兵1年,过着地狱般的生活;给共产党当兵20年,经历了长期的战火考验;转业到地方工作32年,饱尝各种酸甜苦辣。”他深切地体会到:“战争是痛苦的,和平是幸福的。我要用诗歌形式抒发我的亲身体验,表达我的喜怒哀乐,传承祖国的先进文化。我要向全世界呼唤和平,反对战争!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李老还告诫一些青少年:“你们要居安思危,努力学习知识和本领,报效祖国和人民。只有强国强军,我们才能战胜敌人!只有增强综合国力,人民才有长久的幸福和安宁!”因家穷,从小只读一年私塾的享生老人,要将几十年生活写成长诗,确实比登天还难!何况李老还长期被高血压白内障、前列腺炎等疾病困扰。更令人痛心的是,他的儿女很不理解,说什么:“爸爸,您老多病,文化这么低,既不是大英雄、大名人,又不评职称、加工资,干吗写得这么辛苦?”李老却说:“我的决心已定,无论多大困难,也动摇不了我的追求!”李老常说自己是“弱者中的强者。”每天早晨5点起床,晚上10点睡觉,早、晚锻炼各半小时,中午休息1个小时,每天学习和写作达10多个小时。从来没有双休日,就连春节也不休息。并将“在家自学”与“在外求教”相结合。长期以来,“一学、二读、三写、四锻炼”,做到劳逸结合,克难奋进,终于用20年时间写成了一部长篇巨著《追求》三部曲。年过七旬,不懂声律音韵的他,还不断追求文化和专业知识,每年自费订阅《诗刊》和《中华诗词》,还购买了《诗歌入门》、《中华诗词简明教程》、《怎样写格律诗》等自学书籍达百本以上。不管是高温酷暑,还是天寒地冻,每周三他都坚持到市老年大学听诗词课。而且端坐第一排,虚心听讲,认真做笔记,从不缺课。因而多次被市老年大学评为“优秀学员”,并获老年诗词“优秀奖”。通过长期在诗词班刻苦学习和回家写作,今天,居然写出了几千行很有分量的万言诗。真是“老有所为,自学成才”的典范!

三、“出钱、出力、出点子”,帮助老人圆梦

古人云:“十年磨一剑”。而享生老人则20年创作一本诗集。为了不断提升作品质量,初稿完成后,他踏上了漫漫的修改、推敲之路。这位白发苍苍、精神矍铄的耄耋老人,经常带着沉甸甸的诗稿,不辞辛劳地跑咸宁、奔武汉、上北京,“以文会友、登府求教”。先后请了100多位专家、教授和有识之士亲自修改和润色。小修小改数百次,大的修改多达40余次。前年,他带着心爱的诗稿奔赴首都参加抗美援朝55周年纪念活动。休会时间,林源森等5位教授认真审阅该部诗稿后,十分惊叹地说:“这是一部抗美援朝的历史画卷,我们部队有了您这位军旅作家感到骄傲!”湖北省诗词学会柯展翅秘书长审阅诗稿后,则如此评价:“李老有执着的追求,又有创新思维;您类似高玉宝,又高于高玉宝。您这本诗集不愧为中华第一格律叙事长诗!”

诗稿完成后,常有人催促李享生早日付印出版,享生老人也渴望诗集尽快与读者见面。但是,李享生一生清贫,几个孩子下岗,家庭经济拮据,哪有资金出版诗集?于是,市里几家新闻媒体多次报道李享生,旨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就这样,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设法帮助老人圆梦。享生老人的好友张光勇、桂润发、余春树等有识之士,极力向咸宁市委及政府主管部门推荐李享生的诗集。时任咸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马世永,对李享生的诗作出版亲自批示到市文联领导:“请柯于明同志审阅,李享生同志创作长诗的精神难能可贵,关于出书一事,可与李老谈一下,为实现老同志的心愿创造机遇。”从此后,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领导先后多次过问此事,并主持诗稿审阅和研讨会。

2006年春,武汉市钟家村投资咨询有限服务公司总经理、工商管理硕士钟儒标先生,情系咸宁革命老区,亲自看了李享生的《追求》诗稿后,像发现国宝一样拍案叫好!当即决定资助李老人民币16500元,作为出版诗集费用。显然,这是文学与企业联姻,也是省城民营企业家积极扶助咸宁老区人民的又一典型事例。此举,已成为咸宁文坛的一段佳话!

四、“美荷出水无雕饰硕果养生育后人”

2007年10月20日上午,咸宁市文联在温泉召开《李享生叙事长诗〈追求〉研讨会》。与会者有:李享生老人,志愿军老战友,市文联、市作协领导,省、市部分专家、教授,咸宁日报等四家新闻记者,共30余人。当时,出差在北京、武汉的市委常委、宣传部新、老部长,还专为研讨会发来了“贺电”。首先,柯于明主席说:今天这个会,是为一位特殊作者的特殊作品,召开一次特殊研讨会。这个“特殊作者”就是一位胸前挂满了军功章的人民功臣、自学成才的耄耋诗人李享生;这部“特殊作品”《追求》就是用古格律诗形式撰写的自传体作品,作者写了20年才完成。写的是他一生的曲折经历,但它折射了社会和历史的进程,有史诗的价值。他写了1200多首诗,组成三部曲,已公开出版。为了圆李享生老人60年的梦,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点子的出点子。我们这次“特殊研讨会”,不仅要研究这部作品,还要研究与作品相关的某些现象、精神和状态。

这次研讨会发言踊跃,气氛热烈。大家都深感受益匪浅,是一次难得的学术研讨会。第一个发言的是,全球汉诗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当代著名实力派诗人、诗歌评论家傅占魁先生。他说:“自唐代至今,1000多年来写诗,主要是抒情诗。而李享生创作的《追求》三部曲,有栩栩如生的人物,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而且全部是七言绝句,达千首、万言之多,古今罕见。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填补了当代诗词的空白。随着时代和诗歌艺术的发展,《追求》三部曲健康向上的内容与大胆创新的艺术形式,必将不断产生深远的影响。”接着,全国优秀青年诗人吴江涛也颇有感慨地说:“李享生老人的大作是诗又是史,而且是史诗。对我们青年人很有教育意义”……

现年77岁的志愿军老战友明亮说:“我不只一次地读过李老的《追求》诗集,总的印象是:感情真挚,形象生动,语言朴实明快。一个仅读一年私塾的人居然写出几万言的长诗,一个凡夫俗子居然写出中国诗歌史上罕见的格律体的古语新诗。这种长期坚持自学的攻关精神,不能不令人敬佩!”

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咸宁学院《写作学》资深副教授余春树说:“我在鄂南高校执教40个春秋,一般不容易被故事感动。然而,拜读了享生老人的《追求》诗集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种来自实际生活的原汁原味的“真、善、美”,其震撼力、影响力远非胡编乱造的故事所能达到。傅占魁先生在《追求》序言中,讲得很精辟,他说:“李享生有三个不简单,即活下来不简单,写出来不简单,被大家认可不简单。”我认为:他还有一个“艺术创新不简单”。对此,与会者报以热烈的掌声。

有人说,我国最早、最长的叙事诗是东汉时的《孔雀东南飞》。是的,它是汉代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不过,《孔雀东南飞》只有340多句,1700多字,而且不是“格律”叙事诗。据央视国际2005年1月21日报道,世界上最长的叙事诗是《格萨尔王传》,主要流传于藏族地区,在蒙古族土族、纳西族地区、以及不丹、尼泊尔等国家的某些地区也有流传。全书约100多部,100多万行诗。这部史诗叙述格萨尔一生的丰功伟业。其实,从各种信息来看,李享生的《追求》三部曲,作为中华第一部格律叙事长诗,应该说是恰如其分,当之无愧的。我们在分析、比较时,千万不可将“格律”二字疏忽掉!享生老人成功地运用了古格律体反映当代人充满泥土气息的生活,呕心沥血地创作并出版了《追求》三部曲。这是一次值得肯定的创举!正如语言学家陈有恒先生所说,李享生做了“前无古人的一桩文学大事!”如今,八旬老人李享生在艺术上如此大胆创新,确实难能可贵!尤其值得我们中青年同志深思。最后,一位中年诗人专为此次研讨会深情地留下了难忘的感言:“年盖高龄八十春,追求巨著亦从军。山川度苦云天外,海岳扬名诗界中。弹雨犹如身后震,戎文恰似耳边吟。美荷出水无雕饰,硕果养生育后人!”

(原载《时代文学》2007年第1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