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地方性数字出版政策梯度联系

地方性数字出版政策梯度联系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北京市数字出版产业政策分析原因北京由于具有文化发展的历史优势和区域优势,成为国家数字出版格局中的北部重镇。数字出版产业已经成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北京市采取约十项措施加快数字出版产业发展。

一、北京市数字出版产业政策分析原因

北京由于具有文化发展的历史优势和区域优势,成为国家数字出版格局中的北部重镇。数字出版产业已经成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北京市采取约十项措施加快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我们可以从地方性产业政策与国家产业政策的衔接角度,来分析其政策工具运用的方式和侧重点。具体措施:一是完善扶持政策,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二是整合发展资源,加快推进中关村数字出版基地建设,发挥首都出版联盟优势;三是推动企业与资本市场深度对接,利用资本市场帮助企业扩大规模,提升实力;四是加快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工程,建好国家出版创意产业园,搭建服务全国的数字出版平台;五是大力实施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战略,研发一批关键技术、基础技术、核心技术、原创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占领行业制高点;六是打造数字出版精品,促进内容、渠道、终端的有机结合;七是充分发挥企业主力军作用,率先在全国建设形成“数字文化社区”;八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学习借鉴世界先进经验,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九是培养精通内容、技术、传播、市场、终端的复合型领军人物,建立专业化的人才服务体系;十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营造良好发展氛围。[80]

2013年,北京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落户丰台区,目前已拥有大型图书物流中心“西南物流”。基地将打造集内容原创、技术研发、创业孵化、人才培训、版权交易、投融资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数字出版产业链,形成数字出版产业的创新中心、集聚中心、反哺中心、传递中心和交流中心,实现数字出版产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机制体制创新。基地建成后,预计入驻企业400家,其中品牌企业50家,实现年产值800亿元。[81]无论是从文化资源优势和创意产业发展情况,还是从政策战略布局角度来看,都有必要对北京市相关扶持政策的倾向和影响进行分析。以下仅使用工具轴政策分析工具,对近几年的相关政策文本进行分析。

二、政策文本内容分析

根据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相关扶持政策)的汇总,笔者统计了2006—2012年9个政策文本。具体政策名称和发布机关如表3.16:

表3.16 北京市相关扶持政策统计

续表

资料来源: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网站.http://www.bjwzb.gov.cn/

从上表可看到,政策文本涉及多个发布机关,包含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海关、北京工业促进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中国银行业监管委员会、北京监管局、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和北京市财政局。其中,北京文创办发布政策约占三分之一。政策涉及领域涵盖宏观发展规划、指导意见和财政、金融、税收、海关以及区域集聚等方面的扶持优惠政策,并兼顾公共文化服务和产业发展两个方面。

从相关扶持政策年份分布情况来看,2006年是一个政策机遇期的起始节点,与当年国家相关政策数量相同,均为2个;2009年政策供给最多,数量占相关扶持政策的三分之一,在2006—2009年形成了一个供给高潮;2010年至2012年政策供给数量略有回落。

三、工具轴维度内容分析与国家政策目标关联分析

根据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相关扶持政策)的汇总情况,笔者对2006—2012年9个政策文本进行工具轴分析。分析维度与类目设计与国家数字出版政策分析相一致。由于统计过程中存在单一文本供给面、需求面和环境面混用情况,因此,每个单一工具轴频次总数可超过文本总数量。具体情况如表3.17:从工具轴角度来看,环境面政策频次最多为15,其次是供给面政策为13,最后是需求面政策为3。供给面、环境面与需求面三者之比为1.3∶1.5∶0.3。其比例情况与国家数字出版政策工具轴类目比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图3.9 北京市相关扶持政策年份分布

表3.17 北京市相关扶持政策工具轴分析

(一)供给面政策——人才培育吸引与基础服务建设并重

供给面政策层面,强调人才资源的培育、吸引政策与基础服务平台建设并重。在人才资源方面,政策供给较多。开发四种方式培育和吸引相关人才:第一,利用北京市教育资源,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并构建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与文化创意企业联合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82];第二,鼓励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展文化创意人才的国际交流。可享有教育部门对文化创意人才海外培训、海外专家和大学生来京研习资助,人事部门对文化创意企业引进外国专家、留学人员或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给予立项、经费资助等方面的支持;第三,文化创意企业聘用海内外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创意人才和营销经纪人才,可参照《北京市吸引高级人才奖励管理规定》予以奖励[83],积极实施海关手续方面的安家、购车税收优惠[84];第四,市政府设立文化创意奖,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所得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文化创意企业以股权、期权等形式给予其高级管理人员的奖励,按现行税收政策规定,在计征个人所得税时给予优惠。[85]

基础服务层面,兼顾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和产业集聚中的基础服务平台建设。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推进数字图书馆服务实现社区全覆盖,重点建设图书大厦二期等一批重点文化工程,辐射带动公共文化视野发展,运用在线图书馆、博物馆等资源创建数字化、现代化社区文化站[86];另一方面,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予以资金支持,并搭建为企业服务的专业化服务平台[87]

信息建设方面,建立版权资源信息中心和版权国际交易中心,构建版权授权体系。资金支援方面,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增加幅度不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主要体现在外向型企业的奖励投入方式上。在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中,对企业在出口过程中发生的境外市场推广费用,经核定后给予支持。技术支援方面,主要体现在研发领域的支持,设立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对符合条件的,积极推荐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究开发项目和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88]

(二)环境面政策——财政金融工具运用较多

环境面政策运用最多,立足于构建扶持、倾斜产业环节。具体类目中,财政金融政策应用最多,频次为8,其次是策略措施,频次为3,税收优惠工具为2,法规规制工具为2。

财政金融政策工具应用最多,包含财政资金投入、金融信贷工具、奖励、融资担保、股权投资、项目补助以及产业投资基金等支持形式,较为细致地解决了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和金融需求方面的困难,实现奖励与补助相结合、事业与产业相结合、国内与国外市场相结合。例如:自2006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5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贴、政府重点采购、后期赎买和后期奖励等方式,对符合政府重点支持方向的文化创意产品、服务和项目予以扶持。另外,市政府设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专项资金,资金规模5亿元,分三年投入。市级财政性资金,专项用于支持首都文化、文物、体育、旅游、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社科理论、精神文明建设和互联网管理等领域(以下统称“文化领域”)事业、产业发展。[89]从2012年起至2015年,每年安排100亿元。设立区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作为市级专项资金配套,对重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进行支持。在众多金融工具中,关注消费这一环节,通过推出消费信贷产品,扩大新闻出版等领域消费信贷规模。这种从需求层面推出的金融工具值得关注。尤其是对在新闻出版等行业中有特色、有品牌的中小企业,各银行可以开展知识产权、版权、收益权等质押贷款业务,予以扶持。这种版权或收益权质押贷款业务,需要获得版权信息平台的支持以及明确的权益信息来降低质押风险。

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侧重两个方面:第一,技术研发领域的所得税优惠,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以及加速研究开发仪器设备折旧政策;另一方面,侧重于鼓励和支持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出口业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按照国家税法规定享受出口退(免)税政策,对在境外提供文化劳务取得的境外收入,不征营业税、免征企业所得税。进一步支持软件出口,落实国家对软件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对通过非物质介质方式进行跨境交易(如网络传送)而无法办理出口退税的软件产品,应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实际物质介质进行通关的方式解决相应问题。可采取对在境外提供文化劳务取得的境外收入不征营业税、免征企业所得税等方法。

税收优惠便利主体涉及服务于文化创意企业以及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税收政策还鼓励职工教育经费在计税工资总额2.5%以内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这些措施有利地促进了企业主体、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的技术联动。

法规规制层面呈现出规制放松倾向,一方面放宽市场准入,完善准入机制,例如制定和发布《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指导目录》,明确了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投资的项目,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及海外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另一方面,强化法律意识,加强知识产权海关边境保护力度,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的海关备案工作,有针对性地打击侵权行为和侵权产品。

策略措施层面,主要有重点环节扶持和重点企业倾斜两种方式。重点环节角度,一方面从著作权登记源头予以资助,鼓励文化创意产业自主创新形成的成果及时申请、注册相关权利,设立数字著作权登记中心,鼓励文化创意企业登记著作权,对属于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的作品著作权进行登记,政府给予资助;另一方面采取重点区域策略,重点推进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等国家级和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三联书店三家有百年历史的图书出版机构为核心,以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东方出版社为依托,利用东四一带国家出版资源聚集的优势,形成展示百年出版历史进程、代表国家出版最高水平的出版文化区。以中国出版集团、新华书店、新华社、中国新闻社、北京出版集团、高等教育出版社等为依托,做大做强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力争形成国家级出版创意产业示范区。

重点企业倾斜侧重有两种方式:一是认定一批重点文化创意产业,鼓励重点文化创意企业承担本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对经认定的涉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全局性、可持续性的重大项目,市政府在“财政专项资金”中安排资金予以支持。二是对在本市设立的具有一定规模和重大经济效益的文化创意企业总部,对其境外管理服务、研究开发、投资和资产处置所获得收益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财政资金予以支持;在规划新城内选址建设的,政府在土地供应方面予以优先支持。[90]

(三)需求面工具应用比例较少

需求面政策工具频次统计总数最少为3,仅为环境面政策频次总数的20%。北京市与国家的需求面政策工具比例和类目表现呈现出一致性。政府采购、贸易规制和海外机构各出现1次,而外包出现频次为0。虽然涉及“鼓励动漫、网络游戏、软件等外包贸易的发展”的词条,但严格意义上不属于政府外包范畴。在需求工具导向方面,主要以供给者补贴为主,基本没有涉及使用者。

政府采购方面,凡纳入本市预算管理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采购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时,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和服务。贸易规制方面,市政府对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出口业绩突出的企业予以奖励。海外机构方面,支持文化创意企业实施收购国际营销渠道和传媒等战略性境外投资项目,市政府给予资金配套或贴息补助,并支持企业获得国家开发银行的股本贷款以及金融机构的其他优惠贷款。[91]

三、北京市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2011年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北京拥有数字出版企业近300家,在国内所占比例约为三分之一。2010年,北京市数字出版产业总值已达195亿元,2011年这一数字将创历史新高,预计突破225亿元。北京市知名的电子图书运营公司包括中文在线、北大方正、书生公司、超星公司等,单这几家企业,就占据全国电子书市场90%的份额。[92]可以说,北京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先导性。

据北京出版年鉴统计,2011年以后,北京市统计指标开始涵盖网络出版、手机报刊、电子书等新兴形式。2006年至今,北京市兼顾公共服务建设与产业扶持、兼顾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农家书屋和益民书屋建设以及相关惠民活动,2012年新建200个卫星数字益民书屋。产业扶持则从数字出版信息中心建设到推动一系列重点项目补助。仅2006年就有20个项目进入市创意产业项目库,其中有3个被确认为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2010年,汉王获得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和海淀区科委共计1000余万元的资金支持。到2011年5月,北京市财政已累计投入25亿元,支持各类重点项目600个。[93]

在集聚园区建设方面,2006年建立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北京)发展基地,2011年推动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同年开始推进绿色印刷战略,到2012年25家企业通过绿色印刷认证,位居全国前列,全市教科书绿色印刷率达到42%,达到国内领先水平。[94]

【注释】

[1]〔美〕劳伦斯·纽曼:《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第五版》,郝大海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91页。

[2]周高辉:《改革开放后中国技术创新政策的演化分析》,《经济论坛》2011年第11期,第103页。

[3]武欣:《创新政策:概念、演进与分类研究综述》,《生产力研究》2010年第7期,第249-251页。转引自周高辉:《改革开放后中国技术创新政策的演化分析》,《经济论坛》2011年第11期,第103-104页。

[4]Roy Rothwell,Walter Zegveld.Reindustrialization and Technology.M.E.Shape,INC.Armonk,NewYork.Longman Group Limited 1985.

[5]连燕华:《技术创新政策的分析框架》,《科学管理研究》1999年第6期,第1页。

[6]张雅娴、苏竣:《技术创新政策工具及其在我国软件产业中的应用》,《科研管理》2001年第4期,第66-67页。转引自赵筱媛、苏竣:《基于政策工具的公共科技政策分析框架研究》,《科学学研究》2007年第25卷第1期,第52-56页。

[7]黄先蓉编著:《出版法律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7页。

[8]许明强、唐浩:《产业政策研究若干基本问题的反思》,《社会科学家》2009年第2期,第61-64页。

[9]霍华德·裘伯主编:《传媒政策与实务》,昝廷全等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1页。

[10]周格非:《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国数字内容产业政策研究》,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11]李建、高杨、李祥飞:《政策工具视域下中国低碳政策分析框架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第21期,第216页。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国报业》2007年第2期,第17-23页。

[13]财政部:《关于重新修订引发〈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2年第23期,第35-38页。

[14]《政策利好数字出版驶入快车道》,http://www.cnci.gov.cn/content/2012223/news_70453.shtml。

[15]姚轩杰:《数字出版扶持政策下半年或密集出台》,http://it.people.com.cn/n/2012/0720/c1009-18561386.html。

[16]曾庆宾、刘明勋:《我国新闻出版产业财政政策的思考》,《中国出版》2004年第4期,第12-14页。

[17]原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1年第1期,第38-41页。

[18]孔建华:《我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的现状评价及规划建议》,《新视野》2010年第4期,第12页。

[19]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继续实行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务与会计》2010年第2期,第67-68页。

[20]引自《文化产业信息周报》第37期,http://wzb.mof.gov.cn/pdlb/whcyxxzb/201211/t20121119_698631.html。

[21]〔英〕G.M.彼得·斯旺:《创新经济学》,韦倩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16-217页。

[22]王家新:《在文化产业财政金融专项协调会上的发言》,http://wzb.mof.gov.cn/pdlb/ldjh/201111/t20111101_603778.html。

[23]《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助力文化产业振兴》,http://wzb.mof.gov.cn/pdlb/gzdt/201205/t20120514_650840.html。

[24]《中央财政下拨48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http://wzb.mof.gov.cn/pdlb/gzdt/201311/t201311 18_1012890.htm l。

[25]《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2.77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发展绿色印刷》,http://wzb.mof.gov.cn/pdlb/gzdt/201403/t20140303_1048852.html。

[26]《2012年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获得文化产业发展中央专项资金等事项的公告》腾讯网财经频道,http://finance.qq.com/a/20121222/000536.htm。

[27]《我省新闻出版单位获得2013年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5000万元》,http://www.jxcbj.gov.cn/system/2013/11/25/012815590.shtml。

[28]郑立新、姜占峰、王勤、华宝余:《数字出版项目经验谈①:高效项目团队,一个都不能少》,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zIwMTgyNA==&mid=200190231&idx=5&sn=c28b71ef06ef9a f86cd621ef79607ef5#rd&dt=1&cv=0x15010006&fs=2。

[29]姜占峰:《数字出版类财政资金项目申请探析》,科技与出版2013年版,第20页。

[30]《中央财政安排8.3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持中央文化企业发展》,http://wzb.mof.gov.cn/pdlb/gzdt/201310/t20131011_997611.html。

[31]《财税出新规,出版业获重大利好》,http://wzb.mof.gov.cn/pdlb/whcyxxzb/201401/t20140113_1034914.html。

[32]杨京钟:《我国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激励》,《现代出版》2013年第4期,第22页。

[33]王庚梅:《当前新闻出版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第8卷第3期,第49-50页。

[34]孙利军:《对出版体制改革背景下书号实名申领质的思考》,《中国出版》2009年第5期。

[35]蔡翔、陆颖:《对全面深化出版体制改革核心问题的几点认识》,《现代出版》2014年第1期。

[36]《电子书书号明年可网上申领》,http://tech.163.com/10/1108/09/6KV650L9000915BD.html,转引自信息动态,《新闻前哨》2011年第1期。

[37]参见臧旭恒等:《产业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44-445页;转引自张新华:《转型期中国出版业制度分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65-66页。

[38]张新华:《转型期中国出版业制度分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65-66页。

[39]《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http://www.js.xinhuanet.com/2013-08/15/c_116951133.htm。

[40]常青:《国家版权局法规司关于〈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修订问答》,《中国版权》2009年第4期,第22-23页。

[41]彭春燕:《完善需求面创新政策扩大科技创新的市场需求——OECD需求面创新政策报告对我国的启示》,《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3年第5期,第5页。

[42]陈昕:《中国出版产业论稿》,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4页。

[43]《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国报业》2007年第2期,第17-23页。

[44]《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新华月报》2010年第4期,第82-85页。

[45]《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新华月报》2009年第20期,第82-83页。

[46]《为了文化的尊严——写在国家出版基金实施六周年之际》,http://news.gmw.cn/2014-02/11/content_10330462.htm。

[47]《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新华月报》2010年第4期,第82-85页。

[48]周睿睿:《文化是我们的力量——由德国文化政策所看到的》,《中德学志》第3期,陈洪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21页。

[49]〔英〕G.M.彼得·斯旺:《创新经济学》,韦倩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17页。

[50]彭春燕:《完善需求面创新政策扩大科技创新的市场需求——OECD需求面创新政策报告对我国的启示》,《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3年第5期(总第232期),第4-5页。

[51]常静:《重视“需求侧”创新政策,完善新时期创新政策体系》,《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第22期,第33页,转引自Edler JGeorghiou L.Public procurement and innovation——Resurrecting the demand side[J].Research Policy 2007(36):949-963。

[52]常静:《完善新时期创新政策体系》,《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第22期,第33页。

[53]Creative Economy Report 2013,http://www.unesco.org/culture/pdf/creative-economy-report-2013.pdf.P23。

[54]《教科书终结“免费”,作家讨薪成功》,http://edu.people.com.cn/n/2014/0415/c1006-24895208.html。

[55]《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税收征纳》2007年第2期。

[56]〔英〕G.M.彼得·斯旺:《创新经济学》,韦倩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80页。

[57]刘蓓蓓:《免税13%意味着什么回答各有不同》,http://www.chinaxwcb.com/2014-01/20/content_285186.htm。

[58]《7大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数字出版企业》,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2012/12/424550.html。

[59]〔英〕G.M.彼得·斯旺:《创新经济学》,韦倩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16页。

[60]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发展电子书产业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1年第6期,第45-47页。

[61]CNNIC:《2014年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民互联网行为篇(5)》,http://www.199it.com/archives/187953.html。

[62]《手机阅读用户已超1.5亿人》,http://news.163.com/14/0228/05/9M58C20U00014AED.html。

[63]郭全中:《80余项改革大多都是“硬骨头”——今年协调推进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的思考》,《中国新闻出版报》,http://www.pac.org.cn/index.php?a=show&c=index&catid=6&id=607&m=content。

[64]黄先蓉编著:《出版法律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7-18页。

[65]King&Wood:《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的主要争议问题,《中国法律期刊》2012年5月,http://www.kingandwood.com/article.aspx?id=china-bulletin-2012-05-05&langua ge=zh-cn。

[66]冯晓青、付继存:对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的若干意见,《中国法律》(China Law)(中英文双语)2012年第3期,http://www.fengxiaoqingip.com/lunwen/20121026/8927.html。

[67]《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决定》,http://www.gov.cn/zwgk/2013-02/08/content_2330132.htm。

[68]《国务院关于修改〈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决定》,http://www.gov.cn/zwgk/2013-02/08/content_2330133.htm。

[69]参见十二国著作权法,《十二国著作权法》翻译组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1页。

[70]吴汉东:《〈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的背景、体例和重点》,《法商研究》2012年第4期,http://www.iprcn.com/IL_Lwxc_Show.aspx?News_PI=2183。

[71]《日本政府拟修改著作权法以打击盗版电子书籍》,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4-03/21/c_133203923.htm。

[72]蔡翔、陆颖:《对全面深化出版体制改革核心问题的几点认识》,《现代出版》2014年第1期。

[73]《关于加快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2012年2月20日)》,《中国编辑》2012年第3期,第4-9页。

[74]《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1年第1期,第38-41页。

[75]王化兵、韩阳:《站在新起点,推进新闻出版业由大国向强国迈进——访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出版参考:业内资讯版》2010年第3期,第8-10页。

[76]《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模式研究〉课题取得初步调研成果》,http://www.chuban.cc/yw/201211/t20121129_133086.html。

[77]《通过政策优惠项目支持等方式扶持数字出版业》,http://sh.sina.com.cn/news/f/2011-04-22/1041180420.html。

[78]蔡翔、陆颖:《对全面深化出版体制改革核心问题的几点认识》,《现代出版》2014年第1期。

[79]郭全中:《文化体制改革开启制度化突破》,http://news.china.com.cn/live/2014-05/07/content_26504197.htm。

[80]《北京十大措施助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http://www.keyin.cn/news/sczc/201205/30-920559.shtml。

[81]《北京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落户丰台花乡榆树庄》,http://www.keyin.cn/news/sczc/201310/24-1071250.shtml。

[82]《关于大力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发展的意见》,http://www.bjwzb.gov.cn/index.html?Para=79,23。

[83]《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http://www.bjwzb.gov.cn/index.html?Para=76,23。

[84]《北京海关支持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http://www.bjwzb.gov.cn/index.html?Para=77,23。

[85]《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http://www.bjwzb.gov.cn/index.html?Para=76,23。

[86]《关于大力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发展的意见》,http://www.bjwzb.gov.cn/index.html?Para=79,23。

[87]《北京市保护利用工业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指导意见》,http://www.bjwzb.gov.cn/index.html?Para=78,23。

[88]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http://zfxxzk.beijing.gov.cn/columns/5241/2/558935.html。

[89]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http://zfxxzk.beijing.gov.cn/columns/5241/2/558935.html。

[90]杜海萍、苏大军:《大力发展首都文化创意产业——访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刘志》,《中外企业文化》2007年第2期,第12-14页。

[91]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http://zfxxzk.beijing.gov.cn/columns/5241/2/558935.html。

[92]路艳霞:《北京数字出版产值将突破225亿元》,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1-10/15/c_131192683.htm。

[93]《25亿专款力挺北京文化创意企业上层楼》,http://www.chycci.gov.cn/news.aspx?id=2050。

[94]尹卫国:《绿色教材印刷应在全国推广》,《中华读书报》2013年06月1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