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微信最新动态

微信最新动态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微信服务号月度推送消息增至4条2014年4月15日,微信团队再次升级调整了微信公众平台规则:所有服务号的群发次数则由原来的每月1次改为每月(自然月)4次。近日,微信团队发布的《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也表明了微信方面的态度,该规范明确表示对垃圾和不良信息的禁止,同时鼓励向用户传送符合需求的有效资讯和信息。

微信服务号月度推送消息增至4条

2014年4月15日,微信团队再次升级调整了微信公众平台规则:所有服务号的群发次数则由原来的每月1次改为每月(自然月)4次。微信还对已微信认证的服务号开放高级群发接口,开发者可以通过高级群发接口设计更灵活的群发策略。

微信团队对于公众账号的功能发展有三个阶段的定位。第一阶段是互动沟通,最常用的就是群发消息等。第二阶段是用户管理,公众号天生是一个CRM平台。第三阶段则是服务定制,如与银行等的合作。

早在2013年10月,微信就宣布免费开放包括语音等九大高级技术接口,希望各家企业从服务号开始,能更好地开发出适合自身企业特色和需求的功能服务,从而让企业更有效触达用户并提供精准化服务。

此次针对服务号的策略升级,从1条扩展到4条的推送消息被视为精准化、个性化客户服务的扩容,高级群发接口暂时仅提供给已微信认证的服务号。同时,为了保证用户体验,每个用户每个月最多只能接收同一个公众号的4条群发消息,这吸引了更多关注的目光。

对于某些具备开发能力的公众号运营者,可以通过新增的高级群发接口,实现更灵活的群发能力,让核心信息分层次触达目标群体。

分析人士指出,群发权限的调整,并不意味着对营销行为的纵容。相反,群发的扩容意味着商家侧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提升了发送权限,用户对企业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企业滥用群发权限的结果就是退订率;如何用好群发接口,做好更精准的用户推送定位,需要企业和商家的精心运营。

事实上,有一些企业的微信公众号已经开始尝到过度营销的恶果。每天推送的内容发得越猛,订阅数量反而下降得越快,很多用户不堪其扰而选择退订。近日,微信团队发布的《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也表明了微信方面的态度,该规范明确表示对垃圾和不良信息的禁止,同时鼓励向用户传送符合需求的有效资讯和信息。此外,微信还对已认证的服务号开放高级群发接口,开发者可以通过高级群发接口设计更灵活的群发策略。这样一来,公众账号的个性化更强,用户的体验度也更高,微电商才能稳步推进。

(摘选:腾讯科技

扫街景再出新招微信+街景+点评“O2O”变革

近日,微信扫一扫中的“扫街景”功能悄然更新,用户不仅能够通过扫街景“看到”真实的街景,而且能够看到附近的商家,并“走进去”查看店铺的门前实景和室内实景,让用户更加身临其境。“扫街景”的商业POI来自大众点评网,意味着微信、街景地图、大众点评网已全面打通商业POI展示、位置导航及支付环节,实现一站式本地化生活服务O2O闭环。借助这一闭环,街景地图的商业价值逐步深入微信的本地生活服务,深刻地影响着用户的消费决策,不但使其商业潜能得到了进一步的诠释,也为其未来的发展打开了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腾讯的“野心”暴露无遗。

打通最后5米,街景真实场景补强O2O关键一环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景:第一次约客户见面,到了附近正赶上饭点,想找个既能吃饭又能聊天的地方,忙活半天,结果却四顾茫然?

对于商户而言,这样的消费场景再熟悉不过。在细分市场中,以团购、电商为代表的O2O被称为“远O2O”,消费者远离消费场景,仅仅凭借文字和图片介绍决定是否下单购买(远程交易)。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近O2O”或者说“本地化实境O2O”的消费需求占据了更大的比例,消费者往往在消费场所附近查找各类消费信息并做出购买决策,消费行为更偏向于冲动型即时消费。因此,“打通最后5米”,让用户能够更直观、真实地了解到本地商户,从观望到消费,成为了实现本地化生活服务O2O闭环的关键。

街景地图与日常生活实景高度一致,用户通过微信扫一扫进入街景地图后,不仅能够即时查看当前所在地半径200米范围内的美食、酒店、电影票等POI标注,而且能够查看店铺的门前实景和室内实景,相当于直接“走进”商家,“现场”了解商家的具体介绍、网友评价、优惠信息和团购活动。初次到访的地方不再陌生,路盲路痴也能找到方向,“扫街景”实现了真实场景与虚拟场景的对接,解决了本地化生活服务“最后5米”的困扰,再一次展现了科技为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接入大众点评商业信息,期待拼接完美O2O闭环

从街景扫描到选择商家,从线上支付到线下服务,形成本地化生活服务O2O闭环,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有海量的商户信息。腾讯总裁刘炽平也曾坦言:“大众点评建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服务体系,它可让几十万、几百万的服务提供商很好地接入互联网,通过接入大众点评,可以更快地把这些商家融入微信和手机QQ的生态体系,打通商家与消费者的联系。”

微信是目前移动互联网最大最强的入口和平台,通过扫一扫街景地图接入大众点评的数据和商户,不但丰富了微信和腾讯地图的O2O资源,同时凸显了大众点评在腾讯O2O体系中的重要价值——除了微信“今日美食”独立入口,“扫街景”又为大众点评提供了多重入口资源,无论是对用户体验的提升,还是对大众点评和腾讯的O2O战略,都将产生积极的效果。

腾讯街景地图负责人张弦表示,目前微信“扫街景”通过接入大众点评的商户信息,已经导入了包括餐饮、酒店、电影院等300多万户商家,未来这个数字还会快速攀升,逐步扩展到17大类、超过3000万户商家,并将以领先行业的速度,平均每日更新2万商户,保证绝大多数商户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用户的日常出行、商业活动、娱乐休闲提供更多更具价值的本地化生活服务。而且未来商户将可以UGC上传自己的信息,个性化定制已经近在咫尺。

艾瑞数据显示,与网络购物相比,本地生活服务O2O在线市场的增长速度更快,2012年市场规模达到755.6亿元,增幅为109.2%,预计到2015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O2O在线市场规模将超过2700亿。面对这个极具可能性的市场,腾讯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微信是移动互联网最大的入口和平台,街景地图也保持着业内领先地位。包括香港在内,目前已上线124个城市,年内更将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再导入坐拥600万商户的大众点评,通过微信“扫街景”打造“微信+街景地图+点评”强势组合,随之而来的商业价值不可估量。

(来源:环球网)

微信学院培养的是什么?

张小龙带领12人的团队设计和开发微信时,他并不知道微信将要做成什么样子?更加想不到微信这样一个“搭错了神经”的产品在两年半后竟然有6亿人在使用。可以说,手机上的有些使用习惯如“摇一摇”“语音对讲”“附近的人”等是依靠微信而被人们接受的,是微信培养了他们的使用习惯。

2014年4月,腾讯大学里多了一个成员——微信学院,与开发平台学院、互联网学院一起成为腾讯大学里的三大学院之一。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急速发展的环境下,腾讯的这个举动显得毫不起眼,貌不惊人,就像当年广州研发部微信团队开发微信一样:连腾讯内部甚至微信团队内部都有人怀疑微信的前景。但是,事实证明,微信是成功的。张小龙的口头禅“这个不对(区别淘宝)”之后的“我们应该用标准化的接口把所有的企业、物品都连接到微信里——微信连接一切”一步步变成现实。

微信学院-腾讯大学

微信学院“玩转微信”明确指出:微信的天然属性(社交)注定了这(微信)是一个开放平台。于是,腾讯开设了微信学院,为所有的企业、组织和个人提供开放接口连接的培训,以此帮助微信用户跟上微信开发和前进的步伐。在微信学院里,现有微信商学院、微信技术院、玩转微信、微信时刻四个专业,课程内容分别为微电商与移动支付、微信开发与分享、微信使用技巧、微信最新动态。

如果说张小龙对微信的定义使微信从单纯的社交App升格为开放式的网络商店,从一款产品升格为一个专属卖场,那么微信学院就使微信(微信用户)从分散式的经营发展成为集约化的经营,从个人或小团队的行动变成集团化的决策。从战斗序列上来讲,微信是一支战斗部队,那么微信学院就是后勤保障部队。战斗部队的首要任务是击败当面敌人,占领战略制高点;后勤保障部队的首要任务就是保障供给,确保后方安全,巩固已有的战果,并对分散的敌方小股力量进行渗透、瓦解、分化,争夺和吸收中间派的力量。从这个层面上讲,微信现在已远远不是一支军队的单线作战了,而是具有强大的后方保障和支持力量的纵深战略。成为腾讯新的战略核心后,微信已经是腾讯手中派出的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先锋力量。

一方面,微信学院教会用户快速而正确使用微信的同时,不仅教会了用户使用微信的技能,更为重要的是,用户对微信的使用越熟练,理解更深刻,就会在无形中增强了微信的黏性,从而逐渐形成了稳定而忠实的用户群体。另一方面,微信开放了很多应用接口,这就为开发者提供了大量的机会,进一步释放了微信的能量。通过平台+开发的战略管理,用户(含普通用户+开发用户)的体验度就会强化,就会不断有用户开发微信的功能,微信的生态圈的规模和功能都会得到拓展,微信的内循环就得以完成。

此前一段时间,微信培训骤然间成为一个时尚的行业,第三方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各地,质量和服务则是难以保证。广州某微信培训公司,仅在四川,从2013年9月至年底,该公司就举办了60场微信培训会。初级班的价格980元、中级班4980元、高级班12800元。而所谓的初级班,就是告诉你什么叫微信公众号,如何申请,能做什么等基本常识,这些内容即使是新手用几天时间自己就能完全学会。

与其他的平台相比,微信平台开放形成的优势是无与伦比的:依托QQ、邮箱和精准的用户分析,微信在社交领域和微电商领域几乎都取得重大胜利。然而,挑战并非仅仅来自有组织的规模进攻,个人的不规范操作也是微信面临的问题。2014年6月初微信在“灭赞”和账号整顿的同时推出微信学院,一手打击不合规的微信运营,如刷粉、集赞、广告,另一手呼吁干净的微信应用环境并官方指导微信的正确用法。在新的移动互联网和微电商时代,微信不想成为淘宝,不想成为微博,也不想成为手机版QQ,或许新时代的引领者才是微信的目标。

通过分析可以预测,微信学院的诞生可能只是微信新一轮扩张的前奏和积累,其真正培养的是用户运用和开发微信的能力,更是培养着眼于未来电商的用户的使用习惯(黏性和信赖感)。虽然微信开放了很多接口,但是在客观上却限制了“民间”的微信培训的蔓延,将微信培训和应用的主导权集中在自己手中。在pc电商时代,淘宝已经的无可匹敌的巨无霸,微信则寻求在一片新的领域(mini电商)成为标杆。

用户联系人数量5000人限制意味着什么?

2014年5月21日,腾讯微信公关部确认:即日起,微信个人用户联系人数量上限调整(调低)为5000人,其中联系人包括用户的好友、粉丝、所关注的其他微信用户和所在群里的所有人。超过5000人的,用户群发消息时系统会随机选择5000人作为发送对象。超过5000人频繁发送微信消息的,账户可能被封杀。删除部分联系人使联系人数量保持在5000人之内,个人微信账号才能正常使用。

作为一个社交平台,腾讯为何要限制微信的联系人数量呢?其实,微信官方多次公开强调:微信不是一个营销工具,其功能是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社交和交流体验。但是,随着微信用户群体的快速扩大,特别是微信服务号的推出,微信的营销已经成为社交功能之外,另一个主要的功能。这次微信官方对用户联系人数量的限制,目的就是净化微信的生态环境特别是社交平台的环境,从而给普通用户良好的应用体验,保持微信长期的吸引力。要知道,正是这些普通用户才激发了微信的社交价值、商业价值。

从战略上来说,社交是微信的基础,没有了良好的社交环境和用户黏性,微信的商业和营销价值也就荡然无存,也就很容易被其他同类型的应用平台超越。客观上来讲,微信对用户联系人数量的限制是腾讯官方打击微信上贩卖假货劣品行动的延续,作为腾讯新的发展核心,微信当然不允许此类事件的发展。虽然,腾讯方面尚没有透露微信下一步的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方向,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微信此举是着眼长远发展的,可能是重组和升级腾讯电商,也可能是探索新的商业盈利模式。

对于微信个人用户来说,一般人的好友数量在300以内,社交圈活跃的好友数量在500~800,很少超过1000人。超过5000名联系人(好友)极有可能是通过添加“好友”而从事的营销广告活动,如网络上公开贩卖“刷粉”,25元=500粉丝,而这些所谓的粉丝很多都是“僵尸粉”。

另一方面,微信对个人用户联系人数量的限制,对公众账号却没有限制,这样在减少朋友圈过度的营销行为和滥发广告信息的同时,将一部分用户引向公众平台。这样一来,微信个人账号和公众账号的职能划分就更清晰:个人账号社交(基础),公众账号营销(开发)。可以预测,微信的营销功能如微商城、微信支付等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发展,生态环境的纯净度、可持续度、用户忠诚度和独立的循环体系也能得到较大提升,微信服务号每月推送消息调整为4条似乎也能证明这一点。

此外,微信还对公众账号进行了“雷霆行动”专项整顿,约365万个公众账号被封停。虽然损失一部分用户(含公众账号),但是,经过“大浪淘沙”,留下来的用户的价值转化率将更高,是高品质用户,这可能成为微信下一步扩张的基础力量。

微信重拳打击“集赞”,违规四次将永久封号

喜欢点赞和发布“集赞”消息的朋友注意了,2014年6月9日以后微信朋友圈“点赞”行为将受到微信官方的严厉打击:发现一次封号7天,两次15天,三次30天,四次将用户封号且不可解封。2014年6月6日,这条消息在微信用户群中引起了强烈的震动。3天后,针对微信“朋友圈集赞”的专项行动正式拉开了战幕。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发布和传播(转载分享)“集赞”消息的用户都会受到微信方面的制裁。

此前,微信朋友圈中平均每天出现“集赞”活

点赞

动约5000次,收到举报约20000人次,这些所谓集赞送礼品(甚至有苹果手机)的活动大多是商家利用朋友圈的熟人传导关系开始营销宣传活动,很多活动都涉嫌虚假内容传播、预付邮费诈骗、套取用户个人信息等不法行为。

由于微信朋友圈是一个具有自媒体性质的社交平台,准入门槛很低,极容易被变相利用。如“集赞”之类的行为不加控制,微信的社交环境势必进一步恶化,呈现出“失控”的局面(看看QQ的下场!),这样微信用户就会不断流失,微信的其他功能和价值也就无法发挥。

不管是“集赞”之类活动的发布者,还是传播(转载分享)者,还是参与者,绝大多数是以个人账号的形式出现的,相对于公众账号,对这些用户行为的管理显得更加困难。由于公众账号具有更为严格的审核流程,消息的真实性和公信力较高。对于用户(消费者)来说,通过公众账号参与营销交易活动的风险更小。将散乱的营销行为统一集中到公众账号上来,体现了微信平台的主导作用,这可能预示着微信独立的生态环境(社交+营销+支付)正在形成。如何善用而不滥用成为用户和微信需要共同面临的问题。

微信再启二维码支付,开放搜索推动革命

2014年8月14日,这个日子本没有任何特别之处。然而,这一天因为微信5.4版本的推出而成为一个重要的时间点,虽然低调,却锋芒毕露。与前几个版本相比,5.4更开放也更为智能,亮点主要是新增加的两项功能:开放搜索和当面付。目前,5.4版本仅适用于与苹果手机,安卓版本于22日开始内测。

微信5.4版本中,搜索范围和结果不再只是已添加的好友和聊天记录,而是所有在微信平台上注册的公众账号和文章、聊天记录、相关文章、收藏信息等,搜索入口在界面最显眼的上方。这意味着微信已经完成了从社交通讯平台到移动搜索引擎的变化。要知道,拥有600万公众账号的微信,每天平台发布的文章就有数千万条,这些数据都超过了我国所有企业网站,即时通讯和朋友圈分享更是巨量的数据。如果说,6月9日上线的搜狗微信搜索打通了互联网—搜索—移动互联网—微信的通道,那么微信5.4版本则是直接将微信打造成了体系内(微信平台)的搜索引擎。微信,迈出了向移动互联网进军的关键一步。

微信搜索

搜狗与微信的合作开启了合作共赢的模式:用户使用搜狗搜索微信信息(账号、文章),增加了搜狗的用户数量,也扩大了账号的影响力,从而能够吸引和稳固微信的用户群体,实现了互联网—微信的对接。对于百度、有道、必应等搜索引擎来说,微信5.4版本则是一种挑战。腾讯微信的数据基础本就很庞大,如果微信建立起了独立的、不依赖现有互联网的数据库系统,就可以直接跳过互联网在微信上搜索就能获得用户想要的信息。如此一来,这些搜索引擎的用户势必会大幅减少。加上微信还具有社交、通讯、娱乐、电商、商务等功能和开放的接口,微信将可能成为主要搜索引擎的重大威胁。虽然,微信目前尚不具备这样的实力,但是这一幕完全有可能在将来发生。这下,“百度”们也感受到了微信的“杀气”了。届时,一个以微信为主导的独立移动网络(微网)将形成一个庞大而紧密的生态圈,而互联网形成“两分天下”的格局。

对于用户来说,在微信上的信息交互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推送”变成“搜索”。你能搜索到内容的范围极大拓展而不再只是你现在所在的“圈子”。更为重要的是,在微信这个独立的生态体系内,你能获得大量的原创的文章,他们的实用性、指导性、趣味性更强。

微信5.4新的变化不仅来自搜索,还来自支付。5.4版本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转账给朋友”和“面对面收钱”。转账主要是向其他微信用户转移款项,收钱主要是通过扫描二维码,接受款项的进入。其实,早在2014年3月初,央行就曾下令暂停线下二维码支付。因为只是“暂停”而非“停止”,因而给了线下扫码支付希望。本次的扫码收钱与3月以前的支付顺序有所不同,是扫码后收钱、钱包转账而非此前的扫描付款。尽管程序不尽相同,但是性质几无二致。

微信面对面支付

虽然被认为在过去的5个月内进行了安全措施的调整和升级,微信扫码支付的安全性依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但是线下扫码支付确是一片红红火火的景象。2014年8月初,银联、支付宝、邮储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不约而同地推出了二维码支付业务并再次受到用户的欢迎,大家几乎都采取了“只管使用、不作声张”的态度。与2014年3月初的铁腕和果断不同,此次央行基本采取了默认的做法:不明确反对也不支持,但是同时组织专家开展了新一轮的安全性、可行性论证。

针对此前扫码支付的安全问题,本次微信推出的“面对面支付”主打的应用场景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支付,并且在涉及商家的支付场景中增加了一些安全措施,提高了微信移动支付的安全系数。目前,支付宝依然是最主要的移动支付平台,微信想要确立自己在移动支付市场中的地位还需要时间的磨合。但是,微信布局未来的战略意图已经能隐约看到。

在互联网金融和移动支付方面,电商企业、IT公司、金融组织一向对市场有着极为灵敏的嗅觉,对用户的把握也极为精准,行动速度极快,推出的产品和服务针对性极强。在这一方面,央行、银监会等监管机构的反应和节奏慢多了。可以说,在央行不下禁令的情况下,谁在移动支付的赛场上“抢跑”,谁就赢得了先机,谁就锁定了未来的“财源”。在已经广泛使用的市场上,要想禁止二维码几乎不现实。

社会整体节奏的加快给快捷支付提供了发展的动力,人们不希望将大量宝贵的时间花费在支付结算上,于是更加快捷、便利的支付方式成为人们新的选择。“但凡拥有上亿客户的平台和每天处理几千万笔交易的平台,技术瑕疵在所难免,风险的存在只要处于可控范围,不能‘因噎废食’。”某金融支付人士表示。即使危险系数只有百万分之一,在几千万笔的交易中依然会出现几十次的支付安全事故。即使在线下现金交易,也会有假币的存在。可以预测,随着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的不段完善,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扫码等快捷支付。凭借在扫码方面的丰富经验,微信支付或许是未来快捷支付的主要方式。

微信大明星:明星和微信联姻会发生什么?

2011年被称为“微博元年”,这一年里大批明星、公众人物、媒体平台和政府部门纷纷入驻微博特别是“新浪微博”,新浪和腾讯微博的注册用户均超过了4亿人,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可以说,正是“微博大明星”的推出让微博一时“炙手可热”。

与微博的成功路线不同,即时通讯软件line(连我)则是依靠丰富的社交体验特别是大量的卡通贴纸表情一路高歌猛进,开疆拓土。目前,line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3亿人。Line是由韩国互联网集团NHN的日本子公司NHN-Japan于2011年6月推出。作为后来者,line很快在全球范围内231个国家和地区确立了自己在行业中的领导地位,其中台湾就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在使用line,内地也有不少人使用。

微博的成功瞄准的是明星效应,而line的成功则是利用日韩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传播,推出的具有明显日韩文化元素特征的产品:卡通贴纸表情。日韩文化(卡通表情)拥有庞大的年轻群体消费基础,特别是15~35岁的年轻女性,活泼、可爱、萌萌哒的卡通形象对他们有着极大的“杀伤力”。不仅如此,line还邀请很多明星加入公众账号平台,受到了广大年轻女性的热烈欢迎。仅在2013年8月,卡通的贴纸表情一项就为line带来了2300万元的收入。

微信大明星

2014年6月,微信悄然开通了“微信大明星(栏目)”,已有约60位当红明星入驻,如杨幂、汪峰、李冰冰等,扫描二维码(公众号)就可以添加为好友,被称为“微信上的微博”。与微博相比,微信的私密性更强,你可以直接给关注的明星发送消息,这种消息的内容是一对一式的交流而无须进入明星的个人空间。不仅如此,消息的内容可以是文字、图片、表情、语音、视频,可以跟他视频聊天和对讲,甚至可以添加自己手机上已有的应用,可选择性极为丰富。虽然给你回复消息的不一定是明星本人(可能是他的助手、秘书、经纪人或自动回复),但是这样良好的体验度足以使你下次继续使用。而明星的入驻本身就能吸引大批年轻群体尤其是年轻女性的关注。

不仅如此,你可以实时查收明星的最新动态,如写真、拍摄的影视和音乐作品、最近的行程和日程安排、即时的个人MV。忠实粉丝还可以加入明星社区参与和发起话题讨论,为喜欢的明星加油。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给明星发送消息时,你能添加丰富的表情(微信表情开发),这一点微信与line的距离正在缩短(微信表情有免费和收费两种)。撇开QQ、邮箱、微博、游戏,微信还有自己的核心优势:简单易用的操作方式和可自定义添加的选项,这样就使得微信的综合体验度要高于line。

可能添加表情不会对微信产生重大的影响,明星入驻也不会对微信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当这些要素同时发挥作用的时候,微信的优势就会凸显出来。加上微信的社交(通讯)、电商(支付)、娱乐(游戏)等应用功能和微信接口的开放(自定义功能开发),微信的“小电商、大圈子”就能形成。

如果说在2012年,新浪微博总裁曹国伟害怕微信是因为“社交”,那么现在微博对微信的恐惧则是因为“明星”。曾经几何时,明星的加入让微博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同样是明星和微信的合作给微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作为同样受到微信冲击的中国移动,近日与“难兄难友”新浪微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未来中国移动的手机用户玩新浪微博或将免掏流量费。从对手的应对举措中就可以窥见明星与微信合作的效果和影响。

微信与明星的联姻究竟会发生什么,我们难以一一预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微信不是微博的2.0版本,不是line的升级版,不是短信的替代品,不是一个单纯的购物平台,甚至也不是一个单纯的社区。未来的微信,可能是一个集娱乐、消费、社交、商务于一体但不显臃肿的即时服务综合平台。而腾讯,也可能从一个以产品为主的IT公司蜕变为一个提供基础生活服务为核心的行业。届时,马云又要害怕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