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本国研发的替代效应与促进效应

本国研发的替代效应与促进效应

时间:2022-05-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本国研发的替代效应与促进效应跨国公司研发机构进入中国,最令人担忧的也许是跨国公司的研发可能替代国内企业的研发,这种替代效应可能会使中国企业对于外企技术产生依赖,或是干脆被国外企业挤出市场。最后,在外方主导产品权的情况下,合资外方很难容许在合资企业中存在一个活跃的研发组织,因而出现了中国企业与外方合资过程中原有研发力量大量流失的现象。

四、本国研发的替代效应与促进效应

跨国公司研发机构进入中国,最令人担忧的也许是跨国公司的研发可能替代国内企业的研发,这种替代效应可能会使中国企业对于外企技术产生依赖,或是干脆被国外企业挤出市场。目前,已有这方面的报道,如2004年5月29日《经济日报》报道,面对跨国药企的专利挑战,已有中国国内知名药企打算淡出制药业。跨国公司研发机构进入中国,会对中国的研发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外企研发中心将抬升技术的进入门槛,使得本土企业对于有些技术望而生畏,由于急功近利而放弃自己的研发。

当前的现实和理论研究都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没有高新技术产业,其经济就会落后,没有活力。没有研究与开发的高新技术产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新技术产业,至多只是从事新技术产品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其经济利益不仅十分微薄,而且没有保障。依靠引进技术,没有自己的创新,也不会有持久的竞争力。

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目前不少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而处于不利地位。据有关调查,彩电、计算机、DVD和手机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产品,但这4种产品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多数不在我国企业手中。在DVD 57项关键技术中,我国企业掌握的只有9项,还都是非核心技术。在个人计算机114项关键技术中,我国企业掌握专利的有69项。在彩电114项关键技术中,我国企业掌握专利的有72项,其中包括10项非核心技术。在手机65项关键技术中,我国企业掌握专利的有33项。

核心技术的缺失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和中国财富的外流,如中国生产的DVD每台的批发价为40美元,而其中的专利费却占到了21.3美元。《2005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指出,外资带来了经济繁荣,但中国的GNI(国民总收入)并没有取得与GDP同样快速的发展,1992年前中国的GNI与GDP数量基本持平,有时略大于GDP。但从1993年到2003年11年间,中国GNI数量年年少于GDP,而且GNI与GDP差额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这一差额表明,中国国内创造的价值有一部分并没有成为中国国民收入,而是流向国外变成外国国民的财富。

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还对一些行业的发展带来影响。“2005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传出信息,由于缺少自主创新能力和低价竞争,中国4 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将有一半面临生存危机,绝大多数高端市场被跨国公司占领。一些医药厂家生产的生物医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世界各国又因为生物制药的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都加大对生物制药的保护力度,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瓶颈。

而跨国公司在华建立研发机构的目的之一就是有针对性地研发产业的核心技术,并通过知识产权保护等手段和方式,从产业源头对中国企业的生存空间进行挤压,以加速抢占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步伐。

目前跨国公司对国内企业技术进步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

首先,在当前外来投资中,外资控股和独资企业已占绝对多数,这就令中国更难通过开放市场获取先进技术。尽管外资在华企业不少从事高技术产品的生产和开发,但这与中国自行掌握这些先进技术完全是两回事。外资企业不会主动外溢技术,培植自己的竞争者。就是在合资企业外企业中,中方也难得到新产品新技术,因为在合资企业引进的外方产品技术,绝大部分是外方产品的生产许可权,而不需要产品开发活动,合资企业没有产品设计确认权,因此合资企业难以对引进的产品技术进行任何修改和创新。

其次,由于引进新产品的主导权被外方掌握,所以合资企业不可能进行违背合资外方母公司利益的创新活动。

最后,在外方主导产品权的情况下,合资外方很难容许在合资企业中存在一个活跃的研发组织,因而出现了中国企业与外方合资过程中原有研发力量大量流失的现象。

此外,在合作研究中也有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大学通过合作研究产生的知识产权被跨国公司低价占有,或者研究人员从本地大学和研究机构向外资研发机构的流动等问题。

跨国IT企业转向高校还不仅止步于研究,对人才的培养和争夺也是它们的长远目的所在。来自西门子的数据显示,通过校企合作,从2005年到现在,一共联合培养将近40名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这些学生和西门子的员工一起,共同完成了近20件专利申请,有30件论文在各类学术杂志上发表,西门子公司也在从这种合作中,挑选自己需要的合适的人选。(66)

因此,中国必须正视外资研发机构的发展和影响,大力加强中国企业的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掌握行业发展的核心技术,特别是新兴行业的核心技术,这样才能使中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67)

【注释】

(1)CNNIC发布16次互联网报告中国网民1亿300万,新起点带来新机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十六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搜狐IT.http://www.sohu.com,2005-07-21

(2)陈言.专访跨国公司老总——日立:整合资源的本土化之路.经济日报,2005-07-31

(3)丁乙乙,郭艾琳.外企研发中心纷纷涌入中国.第一财经日报,2004-12-31

(4)隆国强.最大限度发挥溢出效应——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战略意义与政策取向.国际贸易,2004(12);张毅.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逾六百家.经济日报,2004-08-19

(5)商务部.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经济日报,2006-08-09

(6)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世界投资报告2005.http://www.unctad.org

(7)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外商投资报告.2006.http://www.mofcom.gov.cn

(8)40亿元研发资金能否治愈中国汽车技术之痛.解放日报,2005-01-26

(9)雷中辉.微软三招战Google:Live贯穿始终.21世纪经济报道,2006-10-02

(10)AMD上海研发中心正式运营.中国经营报,2006-09-09

(11)王初虹.AMD研发中心到上海400员工本土为主.每日经济新闻,2006-08-23

(12)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外资在华研发机构发展及影响分析.http:// www.cas.ac.cn,2005-06-22

(13)季明,裴文斌,张炜.长三角正在成为世界先进制造业的新“大脑”.http://www.xinhuanet.com,2005-10-30

(14)明月.DoCoMo将在北京建立研发中心开发4G技术.http:// www.sina.com.cn,2003-08-02

(15)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外资在华研发机构发展及影响分析.http:// www.cas.ac.cn

(16)小月.中国引领通信技术革命——记诺基亚中国技术创新大会.计算机世界,2005-11-14

(17)刘晓峰.诺基亚扩展在华研发,四成手机中国设计.经济日报,2004-05-31

(18)陈言.专访跨国公司老总——日立:整合资源的本土化之路.经济日报,2005-07-31

(19)郑劭清.微软亚洲工程院落户北京.http://www.phenixtv.com,2003-11-05

(20)陈悦.外资研发中心在中国发展迅速.http://www.phenixtv.com,2003-09-11

(21)Francisco Moris,U.S.-China R&D Linkages:Direct Investment and Industrial Alliances in the 1990s.http://www.nsf.gov

(22)刘世昕.3000岗位一半留给应届生微软中国研发航母.中国青年报,2006-01-24

(23)雷中辉.微软三招战Google,Live贯穿始终.21世纪经济报道,2006-10-02

(24)SAP实力增强令甲骨文不得小视.英国:独立报,2003-10-27

(25)SAP中国研究院揭幕欲建世界一流软件中心.http://www.sina. com.cn,2003-11-20

(26)叶成云.SAP在华建研究院称国产ERP威胁超过甲骨文.http:// www.sina.com.cn,2003-11-21

(27)SAP中国研究院揭幕欲建世界一流软件中心.http://www.sina. com.cn,2003-11-20

(28)李勇.中国成为NEC海外最大软件中心.http://www.techupdate. com.cn/techupdate/software,2006-07-17

(29)除HP中国软件研发中心以外,摩托罗拉的北京研发中心是国内最早通过CMM5的企业,接着它的南京和成都研发中心也通过CMM5审核。另外两家分别是位于沈阳的东软实验室和位于大连的海辉软件研发中心。

(30)外电分析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主要手机设计中心.http://www.sina.com.cn,2004-08-20

(31)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2005年世界投资报告.http://www.unctad.org

(32)计育青.诺基亚研发展开东西两翼.中国电子报,2005-09-28

(33)外资药企研发中心移向中国.中国经济时报,2004-12-18

(34)黄佩.外资药企纷纷在中国建研发中心.广州日报,2005-11-01

(35)外资药企研发中心移向中国.中国经济时报,2004-12-18

(36)礼来公司和诺威尔公司加大投资中国研发中心的力度.环球时报,2005-08-24

(37)Nicholas Zamiska.诺华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网罗人才.http:// Chinese.wsj.com,2006-11-06

(38)Nicholas Zamiska.诺华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网罗人才.http:// Chinese.wsj.com,2006-11-06

(39)杰夫·代尔(Geoff Dyer).瑞士诺华将斥资1亿美元在上海研发新药.金融时报(英国),2006-11-06

(40)黄佩.外资药企纷纷在中国建研发中心.广州日报,2005-11-01

(41)外资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的几种模式.http://www.china-pharm.com

(42)外资药企研发中心移向中国.中国经济时报,2004-12-18

(43)40亿元研发资金能否治愈中国汽车技术之痛.解放日报,2005-01-26

(44)陈光祖.全球汽车零部件研发将以中国为重心.中国商报·汽车导报,2005-07-29

(45)刘芳.空客新总裁将访华空客(北京)技术中心将启.http:// www.xinhuanet.com,2005-07-18

(46)钱春弦,徐松,郑大方.西班牙首相出席空客北京工程中心启用仪式. http://www.xinhuanet.com,2005-07-21

(47)路透社.英特尔中国风险投资基金称率先向三家中国科技企业注资.金融时报(英国),2005-08-15

(48)施慧,巴斯夫.合作研发“借鸡生蛋”.中国化工报,2003-07-19

(49)资料来源:http://www.cisco.com

(50)陈静.跨国IT企业瞄准“长线”创新.经济日报,2006-08-09

(51)陈言.专访跨国公司老总——日立:整合资源的本土化之路.经济日报,2005-07-31

(52)陈静.跨国IT企业瞄准“长线”创新.经济日报,2006-08-09

(53)梁杰.跨国公司中国“借脑”研发版图不断扩张.http:// www.sina.com.cn,2003-08-29

(54)沈则瑾.上海前7月外商投资规模稳步扩大.经济日报,2004-08-24

(55)郑志毅.北京成为全球重要IT研发中心.互联网周刊,2004-10-25

(56)中国商务部.中国外商投资报告2006.http://www.mofcom.gov.cn

(57)唐千编译.跨国公司纷纷将高科技研发中心转移到中国.硅谷动力.http://tech.tom.com,2004-12-22

(58)汪令来,李晓莉.粤掀新一轮投资热百余外资研发中心入驻.http:// www.ttlttt.net/Article

(59)上海外资研发中心超过170家.上海青年报,2006-07-04

(60)季明,裴文斌,张炜.长三角正在成为世界先进制造业的新“大脑”. http://www.xinhuanet.com,2005-10-30

(61)省外资软件研发中心达80家.http://www.jschina.com.cn,2005-01-31

(62)南京外资研发中心初显“扎堆”效应.http://nanjing.mofcom.gov.cn/ column,2005-05-18;陈家根.四家外资及港台研发中心落户南京.新华日报,2005-06-03

(63)吴军.江苏外资研发中心七成花落无锡.江南晚报,2006-04-11

(64)李沅.南京能否走向“研发之都”.金陵瞭望报道,2005-05-20

(65)钟岩.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向中国扩散.中国化工报,2003-02-18

(66)陈静.跨国IT企业瞄准“长线”创新.经济日报,2006-08-09

(67)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外资在华研发机构发展及影响分析.http:// www.cas.ac.cn,2005-06-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