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数字出版新业态的研究方兴未艾

对数字出版新业态的研究方兴未艾

时间:2022-04-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数字出版是出版业中发展最快的领域。近年来,随着数字出版理论与技术研究、数字出版实践活动的逐步开展,人们对于数字出版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金更达认为,在数字出版认识上的分歧,一方面是对什么是数字出版这个基本问题的认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另一方面是对数字出版认识的泛化。

数字出版是出版业中发展最快的领域。近年来,随着数字出版理论与技术研究、数字出版实践活动的逐步开展,人们对于数字出版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魏玉山对全媒体、移动出版、移动阅读、电子书、电纸书、电子阅读器、按需印刷、按需出版等四组概念进行了辨析与思考,初步厘清这些相关概念,为认识和探讨数字出版的相关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60]。金更达认为,在数字出版认识上的分歧,一方面是对什么是数字出版这个基本问题的认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另一方面是对数字出版认识的泛化。尽管从当前数字出版概念出发,对于数字出版的各种认识或许对发展数字出版造成了诸多困扰,但就整个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来讲,不同产业的融合与渗透发展趋势不可避免[61]。刘松认为,数字出版是基于数字化资产具有无限复制的特性,而存在了一种“把内容变成交易”的可能。中国出版业应该重新认识自己手中掌握的“内容”以及相应的内容评价与引导能力,才是数字化浪潮来袭时不被淹没的真正依靠[62]。孙莉莉运用长尾理论,揭示了数字技术导致的全新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以及在此背景下的数字出版赢利规律[63]。

以网络信息技术服务和数字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传统出版也在经历一场变革,由此也引发了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思考。耿相新分析了传统出版面临的传统文化资源的选择性问题、传统出版产业的成熟度问题、传统出版产业赢利模式的单一性问题,以及当代出版产业数字化的价值链问题[64]。李晓琪分析了传统出版单位需要扭转数字出版观念、实践的误区[65]。周蔚华提出从管理体制、运营机制、领导体制、产业集中度、运营模式以及版权保护等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深化并加快出版体制改革,实现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成功转型[66]。

随着3G时代的来临,手机出版正在成为最有前景的数字出版形态。李润权认为,手机出版产业链的构成要素包括通信网络运营商、内容供应商、硬件制造商、软件供应商、平台运营商、受众。要完善手机出版产业链,就要打破运营商的垄断地位,把创意、技术、营销等环节基金联系在一起,形成“上游开发、中游拓展、下游延伸”的产业链条[67]。樊丽、王亚男提出建立以“内容为王道、技术为支撑”的良性手机出版格局[68]。何先刚、郭毅以手机出版概念入手,结合手机出版产业链,提出了手机出版标准体系模型[69]。

近年来,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迅猛,但本土动漫的市场占有率依然较低,在国际上鲜见有影响力的中国原创动漫品牌。张婷提出了注重内容原创力,进行明确的受众定位、整合资源,打造成熟的产业链等三个方面的发展动漫出版业的建议[70]。陈方超、郭志菊就如何最大化使动漫出版在整个出版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出了通过培养动漫原创作者、培育动漫出版市场、建立多元化的动漫出版产业链以及加大政策力度和资金注入的建议[71]。胡献忠从动漫图书开发的视角,初步探讨了日本动漫产业对中国动漫出版的发展具有的启示性意义[72]。

2010年,电子书从市场亮点转变为热点,同时也形成了新的研究热点。魏超、曹志平探讨了电子书的属性,认为电纸书是供个人长期使用、便于随身携带、功能较为单一的微型电子数码产品,必须继续寻找并确定更加明确的发展方向,才会有值得期待的未来[73]。许晋认为,内容资源供应是电子书普及最有力的推手,电子书产业的成长壮大,关键在于版权保护能否处理得当[74]。李法宝针对电子书产业链存在的隐忧,提出了加强电子书产业链的模块化整合的建议[75]。郑滢瑜考察了电子书开放格式标准的发展趋势及其难点[76]。提文静通过对电子书接受和使用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了电子图书的载体及其内容对于读者的适用性,读者接受、使用和阅读电子阅读器的倾向,以及电子阅读器的未来发展趋势[7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