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广播电视拒绝“低俗之风”

广播电视拒绝“低俗之风”

时间:2022-04-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广播电视拒绝“低俗之风”播出时间:2005年7月20日主 持 人:雨亭    责任编辑:赵九骁   主持人:昨天,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播音主持委员会,邀请部分主持人和专家学者就“珍惜受众信任,树立健康形象”进行座谈,向全国上万名的主持人发出了倡议。可以说,这几年观众朋友和听众朋友对广播电视节目中的低俗化有所耳闻,有目共睹。

广播电视拒绝“低俗之风”

播出时间:2005年7月20日

主 持 人:雨亭    

责任编辑:赵九骁   

主持人:昨天,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播音主持委员会,邀请部分主持人和专家学者就“珍惜受众信任,树立健康形象”进行座谈,向全国上万名的主持人发出了倡议。今天我们就邀请专家和我的一位同事,与大家共同探讨广播电视从业者如何树立健康的节目定位,克服娱乐节目的低俗之风。嘉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的研究员时统宇,另外一位嘉宾是我的同行,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中国之声》文艺节目的主持人王莹,王莹一般是在周六节目当中和大家见面。很高兴一起来做这一档节目。可以说,这几年观众朋友和听众朋友对广播电视节目中的低俗化有所耳闻,有目共睹。一些主持人在节目当中揭人隐私,大家形象地说这些节目是语言低俗、表演媚俗、动作粗俗的“三俗”娱乐,很难让受众有轻松娱乐的视听享受。节目开始,就想问问两位朋友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低俗和媚俗的娱乐节目。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时先生。

时先生:广播电视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至少有三个,首先,很多年前广播电视就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事业发展很快,但队伍建设还跟不上,这表现为主持人鱼龙混杂,你刚才所说到的“三俗”现象是这些主持人表现出来的。第二个问题,广播电视的某些节目,尤其是一些娱乐性节目,它的节目策划定位出了一些问题,对于节目定位问题,我觉得最根本的应该归结在他们对这个节目的思想文化含量表现出一种轻视,而更多地关注市场效益或者商业价值。我觉得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也是造成我们广播电视节目的低俗化问题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媒体市场化、商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过多地或者片面地追求收视率或收听率,注重高收视率、高收听率带来的广告效益,带来的市场份额等,我觉得这是广播电视以及某些节目低俗化倾向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主持人:你谈到了市场需求的问题,有这样一片土壤,所以就产生了这种情况。在6月24日,中国播音员和主持人自己的行业协会,中国播音委员会也举行了一次成立大会,在会上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也提出娱乐节目低俗化,还有播音员主持行业的自律问题。他说,现在一些新的节目形式确实吸引了很多青年人参加,但是在品位上有低俗化倾向,他觉得主持人的政治水平、个人素质和觉悟方面要提高。对于节目品位上的问题,观众对电视节目包括广播节目投诉较多。今天的节目中,也有我的同事王莹。王莹,我知道你做娱乐节目很长时间了,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今晚八点半》到现在周六的《娱乐新干线》,你觉得在整个广播电视行业当中,出现这种低俗、媚俗文艺娱乐节目的原因是什么?

王 莹:我来到中央台,很幸运地到了综艺节目、名牌节目《今晚八点半》,我印象很深的就是雅坤老师和贾际老师当时是这个节目的主持人,他们两个人是以主持人的形象出现的。在这个节目组当中, 有7位编辑在负责每天节目的策划和制作,所以当时我就觉得,刚才时老师也说到了,为什么一些娱乐性节目会出现这个问题,他说第一点就是主持人的素质良莠不齐,一直到现在我都有一种体会,就是主持人的选择和主持人的上岗第一个要素是播音员要有一级甲等证书,但在文化素质的考评上,对于节目的驾驭能力或者说对于节目深度的发展方面,其实没有一个指标可以用来约束主持人。

主持人:对,没有一个非常具体的指标,在这方面还不是很清晰。这几年广播节目的发展过程中,确实涌现出了一些新的节目,所以也需要大量新的年轻的主持人。比如中央台《音乐之声》的主持人形象就要非常年轻,而且有一个专门的统计指标,与此同时,也需要对主持人的综合素质驾驭定位。

王 莹:为了追求收视率和收听率,就一定要以牺牲节目品位为代价,我觉得并不是这样。

时先生:刚才王莹谈到关于文化品位的问题,我觉得有些主持人表现出来的低俗化倾向,确实令人无法容忍,比如他们主持的一些节目专门以揭嘉宾隐私,出小孩儿的洋相为目的,甚至有一家电视台让穿得很暴露的靓女躺在那里说《天气预报》,这完全突破了新闻媒体传播的底线,被有关方面紧急叫停,而且遭到了社会各界的严厉批评,这太过分了。

主持人:这个就比较离谱。其实对这个现象,无论是业内人士,包括观众和听众,大家感受也多少会有一些。节目刚开始已经有听众朋友发来短信,一位听众说,“我是一名主持人,对于这次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协会发起的倡议,我绝对赞成,我觉得早该整顿了,这种‘三俗’现象在我们这里还是比较严重的。”一位听众说,“我也听到个别电台的主持人低俗不堪,一些难以让人接受的语言,非常让人厌恶。”一位上海听众说,“假如每个媒体的节目内容都是一样的,或者说没有个性化的特点,那么世界怎么能精彩呢?”这个方面,我也想问问王莹,我知道做娱乐节目确实要有个性化的特点,怎么看待个性化,如何迎合受众的需要,同时又摆正媒体的位置?

王 莹:刚才说到了一点,就是节目策划和定位。如果把它说得比较大,比如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从去年1月1日正式用这个名称以来,在节目最初设计的时候,所有人都有一个自觉意识,就是作为国家电台,在新闻综合频率当中出现的一些文艺娱乐节目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在这个时候就会考虑到媒体社会责任的问题。如果说责任很重,可能我们不一定能担负得起,但我觉得作为媒体,都是国家的喉舌,在文化娱乐类节目当中,我们就会考虑一个问题,希望节目的设计和节目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效果应该符合我们的形象,应该是比较端庄的,而且要以节目的内容和设计来赢得听众。

主持人:要从节目自身找一些原因,加强策划,同时这是一个综合的工种,并不是主持人一个人的工作。一位听众说,“我自己就是一名部队的节目主持人,我认为低俗的原因是有一定的受众群,需要提高大家的欣赏水准,我想这会有一定的效果。”时先生,你觉得从媒体自身来说,如何提高大家的欣赏水准?

时先生:我觉得这是操作当中遇到的一个问题,归结一句话,你说我的节目低俗,但是我的观众和听众很多,你说你的节目很严肃,但是收视率、收听率上不去。首先,我们应当分析一下,有一些文化品位不太高的节目,为什么收视率和收听率反而会很高,尤其是媒体的从业人员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拥有比较高的收视率和收听率的这些节目中的观众和听众的社会构成是什么。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叫“社会购买力和社会影响力到底怎么样”,这些听众和观众有可能是公务员、知识分子、白领阶层,也就是说,社会购买力和社会影响力很强的这一部分人到底在高收视率、高收听率中占多大的成分,今后广告商到底是注重收视率、收听率,还是满意度等这些问题。

主持人:我们也需要做一些非常细致的和专业的调查,了解受众的情况。

时先生:对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期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或者说要有一个长久的预计,行话来讲,就是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

主持人:还是想问问王莹,在中央台娱乐节目中,《娱乐新干线》的听众很多,每周都吸引了大量的听众朋友,但做没做这样的调查?

王 莹:在这个节目中,其实对所有的主持人和编播人员来说,通过短信平台、固定电话和来信,第一时间感受到大家的参与度。但是我们也有一个困惑,就是说打来电话、发来短信的是否就能够真正代表所有的听众。曾经有一次在做节目的时候,因为大多数的听众朋友在“听”,而不见得是在参与。所以参与的这部分听众可能只能代表很少一部分,这就说到调查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我觉得,其实我在主持《中国之声》文化娱乐类节目的时候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可能也源于我们整个频率的设计和中央台的一个形象。

主持人:一个定位。

王 莹:而且,我觉得做节目的时候,不一定要一味地迎合,或者说使自己的设计接近更多的人,希望更多的人来参与,我觉得参与可能只是一部分,而节目的质量则是我们真正需要考虑和需要设计的。

主持人:昨天,广播电视学会播音主持委员会邀请主持人和专家学者进行主题座谈的时候,大家都认为一些广播媒体忽视责任,片面追求收视率和收听率是目前文娱节目出现低俗之风的根源,昨天在会上中央电视台大家非常熟悉的主持人朱军也提到:“这个娱乐是娱心不是娱人,不能够拿低俗当做幽默,也不能在节目当中拼命地挖掘明星隐私,这样的事情不适合我们来做,更不能这样做。”王莹,我也想问你一个问题,就是:你眼中的娱乐是什么?娱乐和低俗之间的界限有多大?

王 莹:其实我觉得我做这个节目这么多年,还始终在不断摸索和探索,广播为什么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交流平台?因为它一方面需要有主持人在这里表达,另一方面它需要有观众来参与,其实是一个互相促进、互相带动的关系,而不见得是把所有的东西都端出来,我们自己就能把握。你刚才说到娱乐和低俗的界限到底在哪里,其实广播节目的主持人负载着这个节目表达的声音形象和节目给大家的印象,首先主持人对自己一定要有要求。

主持人:而且要负责,对吧?

王 莹:对。

主持人:我想这个负责不是对听众负责,应该是对自己,对我们所从事的这份工作和这个岗位负责。

王 莹:对。

主持人:这里我还想给大家透露一个信息,时老师作为一位心理学专家,曾经在电台客串过主持人,也算是我们的同行。特别想问问时先生,您在做节目的时候是什么样的风格?您觉得是不是在节目中应该做到风趣幽默?怎么来做界定?

时先生:我确实在一家省级电视台做过主持人,但是我主持的两档都是直播类的新闻节目,早一档、晚一档,我主要做这个新闻的评论员。说到主持风格风趣、幽默,我觉得这不是新闻节目应该主要追求的目标,不过我有这么一个观点,我觉得广播电视的新闻节目更多地应该有一种厚重感。比如我在主持节目的时候,说到印度洋特大海啸一下子死了20多万人,这种节目怎么可能风趣幽默?再比如我在做春运的节目,那么多的人,尤其是民工,他们买不到火车票,在车站守了几天几夜,他们是那么地焦虑和焦急,这种节目怎么可能出现风趣幽默呢?我觉得更多是一种厚重和关爱。

主持人:说了这么多,还是我们作为媒体工作者的一份责任问题。非常感谢时先生,也感谢王莹来到直播间,谢谢。

王 莹:谢谢所有的主持人。

主持人:牡丹江的听众说:“有些主持人认为低俗就可以赢得观众和听众,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绝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这种主持风格,观众的喜好是可以引导的,我和我的家人都不看也不听这种节目,希望主持人的工作越做越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