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学术腐败不是孤立的

学术腐败不是孤立的

时间:2022-04-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学术腐败不是孤立的!科研课题项目中的“猫腻”,以前听说过不少,社会上流传也很多,甚至有人以为已是公开的秘密,因为大家都这么干,也就心照不宣。可是,在我们为科技部做出此项决定叫好的时候,还必须正视目前的现实:学术腐败不是孤立的,诚信缺失和腐败问题,并不仅仅是在科研项目管理上。

学术腐败不是孤立的!

斯 雄

有位在学界的朋友前几天问我和某部门有无认识的人,据说他正参与他所在专业一个项目的研究,准备课题向某部门提出申请。我虽不懂他们的专业,但那个课题听起来还是很有意义的。我如实相告:认识某官员身边的人,但感觉此人很黑,无利不办事。没想到朋友一听反倒很兴奋:“越是这样的人,越好办事啊!”

看到我大惑不解,朋友给我做了些“普及”,细说科研课题申请之中的“秘密”,核心的结论是:科研课题本身就是和各种利益挂钩的,实际申请下来,经费能足额发放到科研人员手中的并不多;然而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会把申请下来的项目当做一种荣誉而给予奖励;同时课题申请下来后,也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出去“圈钱”了……科研项目层层都和利益如此紧密地联系着。只要能帮着把这事办成,项目负责人才不怕他“黑”呢!

科研课题项目中的“猫腻”,以前听说过不少,社会上流传也很多,甚至有人以为已是公开的秘密,因为大家都这么干,也就心照不宣。可是,国家花钱的科研项目,竟被如此乱来,就真的没人管了?

6月19日的《京华时报》报道《科技部多项举措根治学术腐败问题,我国将建科研诚信制度》,其中“科技立项须网上公示”、“科研评价邀境外专家”、“建立统一评审专家库”、“科研诚信制度将建立”、“设科技经费监管中心”等举措,确实是“从多方面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抓好制度落实,以根治社会反映强烈的学术腐败问题”的有益和有力尝试。

比如针对科研立项中的“猫腻”,采用网上运作管理、立项决策和评审咨询分离、网上公示等,确保立项全程的公开、公正和透明;再比如,针对科研项目经费被挤占和挪用的情况,“在预算配置方面,实行预算评审评估机制,改变传统的‘半页纸(制立项申请书)定预算’的现象”等等。

应该说,科技部出台的这些举措,都很切合时弊,但能不能有效落实,可能言之尚早。比如“建立统一评审专家库”,现在有很多行业都已这么做了,但是有关专业的权威专家,在全国范围内其实就是那么一些人;采取“随机抽取制度、定期轮换制度、涉嫌回避制度和专家信誉制度”,是否真能排除“专家”的人情因素,仍然不那么容易;邀境外专家参与评审,“可以防止‘小圈子’搞评价出现的学术腐败”,也只是理论上的,以为就此可“推行科研评价国际化”,或许也只是一厢情愿。

不过,假使真能按科技部目前出台的这些举措真正落实,也很让人欢欣鼓舞了。可是,在我们为科技部做出此项决定叫好的时候,还必须正视目前的现实:学术腐败不是孤立的,诚信缺失和腐败问题,并不仅仅是在科研项目管理上。科技部出台了这些严格管理的举措,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人和事固然有一定的约束力,但如果别的行业甚至整个社会没有诚信和规范的环境,仅仅要求科技部门的人做到,实际很难做到,也不公平。

科研立项的腐败和科研诚信,折射的只是社会的一个方面,没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科技界再怎么使劲,胳膊终归难扭过大腿!

(人民网2006年6月1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