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维护谁的“形象”

维护谁的“形象”

时间:2022-04-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维护谁的“形象”士 心据媒体9月12日载:河南从7月26日开始,对全省既往有偿供血人员进行拉网式普查,以彻底查清艾滋病感染者人数。对此,有人担心会影响河南的“形象”。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以维护“形象”为名、行欺上瞒下之实,多是出于少数地方、部门甚至个别人的一己之私。这样一来,维护了少数官员的“形象”,却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维护谁的“形象”

士 心

据媒体9月12日载:河南从7月26日开始,对全省既往有偿供血人员进行拉网式普查,以彻底查清艾滋病感染者人数。对此,有人担心会影响河南的“形象”。但河南省委主要领导却认为:“无论调查结果如何,最重要的是要将实情如实告诉群众,只有让大家知情,把群众调动起来,才能更好地阻断、防治艾滋病。”

“最重要的是要将实情如实告诉群众”,这话说得平实,但很有深意。

长期以来,在不少地方,出现突发事件热点、难点问题后,一些领导干部往往以维护地方或政府“形象”为名,想方设法进行遮掩。形象,成了个别人欺上瞒下最好的借口和“挡箭牌”,许多本不属于党和国家机密、与老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重要信息,却被以维护“形象”为名,打入“保密”之列。形象,对党和政府来说,的确十分重要。但是我们所要的是什么形象?是开诚布公、取信于民的开放形象,还是欺罔视听、令群众疑心重重、缺乏诚信的形象?

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以维护“形象”为名、行欺上瞒下之实,多是出于少数地方、部门甚至个别人的一己之私。他们怕把实情公布后,影响到自身的政绩,或引来上级部门的严格监督,“拔出萝卜带出泥”,牵扯出早已存在的更多问题。于是,以维护党和政府形象为名,实施瞒和骗的招数,就成了少数官员的“常规”举动。然而,纸包不住火,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种以“形象”为名进行的遮掩,可能会一时使上级部门不知内情,却骗不了当地的群众。这样一来,维护了少数官员的“形象”,却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诚信,是党和政府获得民心、赢取民意的基础。知情权,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重大活动,对群众生活有较大影响的自然灾害、重大事故或疫情,重大刑事案件、政治事件和涉外事件等突发事件,人们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重要的政策措施、重大工作部署及其实施进展情况、成果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只要不属于党和国家机密,都应当公开或通报。

只有这样做,才会使群众在享有知情权的同时,更好地对政府的种种活动进行监督,促进政府执政能力的提高,也会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群策群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最重要的是,群众对党和政府更加信任,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才会越来越好。

今后凡遇到以维护形象为名,剥夺群众知情权的行为,我们都有必要问一问,这到底是在维护谁的“形象”?

(人民网2004年9月1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