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话语责任的个体层面

话语责任的个体层面

时间:2022-04-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主体出席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主体必须在场,一是主体必须发言。主体出席强调主体的存在感、主体性,是主体承担话语责任、履行传播义务的具体表现。如果说对“主体出席”的认识有利于让传播者在传播中获得主体的身份,从而有机会实现和展现传播的活力,那么,对“善于传播”的铭记则会促使传播主体在传播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从而不断优化传播的手段和效果,使有声语言大众传播的生命活力得以维持、延续、增进和发展。

三、话语责任的个体层面

无论怎样崇高的社会理想,怎样重大的媒体职责,最终都要落实到主体有意识的传播活动中来。正如黑格尔指出的:“在我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就规定着我自己。……它们经过了我的手,是我造成的,它们就带有我的精神的痕迹。”[29]有声语言作品就是传播主体履行传播责任的具体成果,其中既包含对责任的认识,又包含责任的履行。在个体层面,话语责任即是指传播主体进行具体的语言创作、话语表达时所应承担的权利与义务。

首先,主体必须“出席”。主体出席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主体必须在场,一是主体必须发言。

在场。我们知道,主体是具有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的人,因此,这里的主体在场,不是传播者在镜头前、话筒前出头露面就可以达到的,这个“在”不仅是“身在”,更重要的是“心在”。心不在焉、勉强应付,轻车熟路、僵化重复,紧张慌乱、不知所云,信口开河、无所用心,都是“身在心不在”,这样的传播,并不能从中发现主体的表现,不能从中感受到主体性实现的力度和分量。传播者只有切实领会传播的意图和目的,主动自觉地参与到节目的创作中,有意识并有效地驾驭节目进程,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创作,才算是进入到了传播圈和创作圈,主体才算真正在场。

发言。主体在场是为了“发言”,“发言”是有声语言大众传播生命活力的栖身之所。承担话语责任,就是要有效行使话语权力,不能“沉默寡语”,也不能“人云亦云”,而要敢于“发言”。“发言”并不就是张嘴说话,主体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人,“发言”就是要有的放矢、有感而发、有动于衷,就是要有目的、有感受、有态度、有感情、有状态、有意味。发言是一个融会了发现、感受、辨别、思考、表达、交流的整体系统,是明确意图、紧扣目的、理清思路、调整心态、调动感情、形之于声、及于受众的综合的系统和不断调整的过程。

主体出席强调主体的存在感、主体性,是主体承担话语责任、履行传播义务的具体表现。

其次,要善于传播。责任不仅是对主体行为的规定,也对主体承担责任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在主体的责任意识中,也贯穿着对自我传播能力不断提高的要求。

大众传播中往往存在着这样一个矛盾:媒体工作者(制作人、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拥有信息生产和传播的工具,控制着人们的“公共空间”,是强力的文化生产者;与此同时,他们自身却缺乏行使这种话语权力、生产那种名副其实的社会文化的应有的视野和素养。也就是说,媒体工作者现实中的文化能力与传播中的文化地位极有可能会出现层次上的错位。而这种错位直接导致了“在其位”而不能“谋其政”、享有权利而责任缺失的消极后果。因此,缺乏落实责任的能力,仅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和行动,也不可能使话语责任得到有效实现。

“善于传播”是主体获得传播身份的必要前提,正是由于在传播能力方面的比较优势,传播者才获得了进入大众传播的“通行证”。同时,“善于传播”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不是一张永远保值的合格证书,它需要传播主体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断强化语言功力,以便于在充满挑战的大众传播工作中能够“胜任愉快”。

如果说对“主体出席”的认识有利于让传播者在传播中获得主体的身份,从而有机会实现和展现传播的活力,那么,对“善于传播”的铭记则会促使传播主体在传播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从而不断优化传播的手段和效果,使有声语言大众传播的生命活力得以维持、延续、增进和发展。

由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话语责任的承担有两个基点:一是立足于大众传播。在社会层面,大众传播是主体以传播主体身份介入社会的切入点。在个体层面,大众传播是自我进行创造性活动并自我实现的途径。离开了大众传播,传播主体无从说起,话语责任的性质也就发生了改变。一是立足于主体。无论在哪一个层面,主体都是唯一实体,正是其参与、选择、认同、实施、推动、发展完成了传播活动,落实了传播责任,实现了传播目的,也最终把传播与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联结起来。

我们还发现,对于有声语言大众传播而言,对话语责任的承担和履行既是目标,反过来也是进行传播活动的依据和手段。话语责任为传播主体的创作规定空间的同时也创造了空间,对主体的有声语言传播进行限制的同时也指出了方向,提供了依据。因此,责任与自由不是纯然对立的关系,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能否把话语责任与有声语言创作有机融合在一起,关键在于主体的把握。话语责任承担所关联着的目标性、意义感、价值追求与所需要的主体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推进着有声语言大众传播生命活力的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