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思辨性政论片

思辨性政论片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思辨性政论片2006年和2007年,中央电视台先后播出了两部大型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和《复兴之路》,人们形象地把它们称为姊妹篇,以此来说明二者在寻找中国强国之路上的紧密关系。关于思辨性政论片的特征,《中国电视专题节目界定》是这样阐述的:思辨性政论片是根据某种客观存在,提出、分析、思考问题,并带有强烈的思辨色彩的专题节目。

第二节 思辨性政论片

2006年和2007年,中央电视台先后播出了两部大型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和《复兴之路》,人们形象地把它们称为姊妹篇,以此来说明二者在寻找中国强国之路上的紧密关系。实际上这两部政论片正好代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政论片。《复兴之路》代表着论证性政论片,《大国崛起》代表着思辨性政论片。前者的重点在于“证”,以大量的史实和观点证实某一结论,后者的重点在于“思”,以严密的逻辑思辨来回答某一重大问题。如果说前者要以事实为证据来解决“是什么”的问题,那么,后者则是要以观点为依据,来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关于思辨性政论片的特征,《中国电视专题节目界定》是这样阐述的:思辨性政论片是根据某种客观存在,提出、分析、思考问题,并带有强烈的思辨色彩的专题节目。创作者对所报道的历史和现实,不满足于客观的叙述和表层的评价,而往往对所提出的问题赋予探索性、启示性、多义性。这类节目常常并不侧重于对问题作出结论,并不强调结果和解答,而在于引导观众去接近客观真理,寻找问题的症结。当然,这并不妨碍它对某些应当和可能作出结论的问题表明态度、提出见解,作出思想的、道德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哲理的、美学的评判。思辨性节目给观众更多的思考天地,编导者和主持人提供给观众更多的深入剖析的问题,发人深省的信息,在诸多的问题和见解中表达出强烈倾向。例如:《少年启示录》、《土地忧思录》、《横断的启示》、《住房见闻录》等都具有思辨性特征。

大凡政论片,都较易在社会上引起轰动性的效应,这可能与政论片的思想性、批判性、犀利性,甚至是文学性相关,它给人的绝不是那种浅薄的嬉闹、浮躁的喧嚣,而是触及心灵的震撼。

回顾中国电视史,首次震动观众并引发人们对一种“电视现象”进行争鸣的政论片,当数1988年6月11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6集电视片《河殇》。

这部片子共六集:《寻梦》、《命运》、《灵光》、《新纪元》、《忧患》和《蔚蓝色》。该片按照创作者的意图为:“反思古华夏文明命运,揭示悲剧性民族心态。”它对古今中外的广征博引,对历史文化的独到反思,对旧事物的尖锐批判,都以酣畅淋漓的气势震动着人们。但该片对中国传统文化近乎全盘的否定及对西方文化的特别偏爱,却招致众多知名学者的严厉批判。中国向何处去?该片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这是值得肯定的。但该片对问题的回答却是不科学的,“中国的希望在世界”、“中国的许多事情都必须从‘五四’重新开始”,这些观点作为学术探讨,自由的争鸣是可以的,但作为媒介作品,其立论的正确与否、舆论导向的社会影响是必须理性考虑的。不过,该片引发的社会巨大反响是值得重视的。

思辨型节目是对提出的问题多以探索性、启迪性、思辨性阐释为特征。如俗称为“三录”的节目:《少年启示录》、《土地忧思录》、《住房见闻录》,针对社会生活中最关键的三个领域展开了深沉的思考。《住房见闻录》尖锐地提出了人们普遍关注、涉及千家万户,乃至于每个人的生活条件得以改善的重大社会问题;《少年启示录》则尖锐地提出了对青少年的培养和教育问题,而这又恰恰是有关我们民族未来和国家兴亡的重大社会问题;《土地忧思录》则提出了土地被大量占有,可耕地逐年大面积减少的重大社会问题,这些问题都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环境。下面看《土地忧思录》的一段解说词

img28

(续 表)

img29

这段解说词充满着思辨性,记者从人们对土地问题的忽视、对忧患意识的淡化,直到一组怵目惊心的数字对比,顺理成章地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思索、对问题原因的探讨、对问题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的预测都体现出新闻工作者的一种社会责任,字里行间透视出记者的一颗关注社会、热爱生活的赤子之心。

思辨型的节目语言通常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论战气息,并采用犀利的语言、论战的方式,层层递进,逻辑推理,对其所表现的事件、人物及所剖析的问题,作出令人折服的评价和结论。下面通过系列片《世纪行》第四集解说词片断来进一步体会思辨型电视节目的特点。

《道路篇·选择与挑战》

再有10年,一个新的世纪就要来临。回顾过去的两千年,在人类的旅途上,充满了苦难、战争、贫困和压迫。于是从很久很久以前,就出现过许多伟大的梦想家,他们在梦想一个完美的社会。

林尽水源处有一绝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男女来往耕作,怡然自乐。这个不知今昔何年的人间仙境,就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可惜,这位闲云野鹤的感怀,只是战乱年代的一种自我躲避罢了。

1535年,英国首席大法官托马斯·莫尔被斩首示众。头被砍了,却砍不断他的梦想。那双浅蓝色的眼睛大睁着,好像还在凝视着他憧憬的《乌托邦》。在那块新月形的岛国,人人都是“穷人”,因为没有私有财产。金子银子都失去价值,只配去做尿桶和垃圾箱。在莫尔诅咒的“羊吃人”的英国社会里,乌托邦真像一朵缥缈的彩云。

空想也是理想。异端的空想也会招来迫害的疯狂。莫尔死后60年,意大利的康帕内拉,也经受着炼狱般的酷刑。33年监禁,转换50所牢房,使康帕内拉构思出不朽名著———《太阳城》。在那座天堂里,大家每天只从事4小时的义务劳动,其他时间就去唱歌跳舞健身。人人都在公共食堂吃饭,孩子们都有书读。

19世纪的欧文、圣西门、傅立叶,这些空想社会主义大师,用道德的批判和大慈大悲的心肠,给受苦受难的众生送去了慰藉,但正像俄国作家契诃夫所说的,这只是“上帝给乌鸦的一小块奶酪”。只有当马克思解剖了资本,并在历史发展的规律中找到了打开社会主义大门的钥匙,理想才不再是空想。

20世纪,在俄罗斯、在东欧、在亚洲的大片土地上,出现了真正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太阳城”。

……

《世纪行》一共分为四篇,分别是:《智慧篇·真理的召唤》、《意志篇·民族的脊梁》、《团结篇·伟大的磐石》、《道路篇·选择与挑战》,这四篇分别对应于“四项基本原则”。解说词以无可辩驳的事实、以高屋建瓴的气势、以充满激情的论说、以深邃独到的思辨,明确地告诉观众:四项基本原则是历史的经验总结,是百年革命的见证,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基石,是社会主义走向繁荣富强的保证。《道路篇·选择与挑战》透过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全片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说理透彻,思想深刻,震撼人心。

思辨型电视节目同样追求严谨、缜密,力求达到理性与感性、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虽具论战性,但也不一定是板起面孔教训人,它的形式可灵活多样,比如也可运用对话、采访交替穿插,历史资料与现实景观对比,多方位、多角度地展开叙述、论证,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中央电视台2006年播出的政论片《大国崛起》就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一部思辨性政论片。《人民日报》在2006年12月1日的一篇文章给予该片高度的评价:“《大国崛起》体现了一种特殊的媒介理性价值。它将历史考察与现实关怀相结合,学术思考与电视呈现相结合,全球意识与本土立场相结合,用镜头触摸历史,用历史感悟未来,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在500年历史跨度中反思人类现代化进程,反思国家兴衰规律,反思今天的世界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的一个机会”,“用一种媒介传播的质量升华了媒介传播的效果,用一种媒介传达的深度置换了媒介传达的广度,从而体现了媒介的理性影响力”。

《大国崛起》全片共12集,每集50分钟,以九国崛起的大致时间为序。

第一集:海洋时代(开篇暨葡萄牙、西班牙)

第二集:小国大业(荷兰)

第三集:走向现代(英国·上)

第四集:工业先声(英国·下)

第五集:激情岁月(法国)

第六集:帝国春秋(德国)

第七集:百年维新(日本)

第八集:寻道图强(沙俄

第九集:风云新途(苏联

第十集:新国新梦(美国·上)

第十一集:危局新政(美国·下)

第十二集:大道行思(结篇)

该片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探索了15世纪以来九个强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它试图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为当下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寻找镜鉴。

《大国崛起》以一种思辨的眼光,从经济、文化、历史等各个方面探寻着国家兴盛、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这部片子鲜明的思辨性,首先表现在深刻的历史逻辑上。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连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膜的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竞争。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上述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荷兰崛起的历史告诉我们,无穷无尽的资本力量可以创造奇迹,“如果说,最早开始远洋冒险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主要是依靠暴力去进行赤裸裸的财富掠夺,那么,紧随其后的荷兰人由于缺少强大的王权和充足的人力资源,十分自然地选择了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同时也积累着足以让自己强盛起来的竞争技巧和商业体制。”

英格兰的崛起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崛起需要科学与文化思想的支持。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英国这个仅有24万平方公里、在今天也只有6000万人口的岛国,却统治着世界上930万平方公里的三亿多人口,殖民地遍及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所有大陆板块。“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原本在海洋中安详飘荡的小岛,孕育了超凡的能量,改变了自己,也影响了世界呢?”该片以雄辩的事实证明,当法国、俄国、日本、中国还处在封建君主专制时代的时候,英国已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并以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从而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

法兰西告诉我们以武力征服世界,不能使征服者长时间地站在王者的位置上;德意志则用第一次与和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更为深刻地证实了法兰西的教训,即征服世界不能单凭武力;日本告诉我们:要使国家崛起,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苏联的兴衰告诉我们:伟大的社会变革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

美国告诉我们:要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才能迅速崛起。“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大国崛起》虽然将五百年来世界大国的历史立体地、直观地呈现给了观众,但它并不拘泥于历史的支脉,也不进行文明的比较,而是注重历史带给现实的思考,展示了九国以不同方式、在不同时期内完成的强国历程,既体现出各自鲜明的不可重复的时代特征和民族个性,同时也探讨了某些相通的规律。

政论片《大国崛起》的思辨性,还表现在它的严谨的理论逻辑上。第十二集《大道行思》(结篇),可以说是对九大国500年来兴衰浮沉历史的总体思辨,它通过“大国之道”、“大国之惑”、“大国之路”和“大国之思”,提示了大国发展与崛起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触摸到大国的灵魂和它们的社会核心、文化核心,同时也是通过思辨,对当前中国在世界格局的位置和面临的任务进行思考后的一次表达。

《大道行思》(结篇)以“大国之谜”开篇,引导人们去寻找,寻找大国崛起的谜底。当通过大量权威人士的采访,得出了造成大国崛起的各种综合因素后,政论片又带领观众思考“怎么维持一个大国”的“大国之惑”?500年历史证明,单纯依靠战争来保持和扩大利益,最终都会走向失败。

“500年争霸的历史一去不返了,无论是曾经的帝国,还是今天渴望强大的新兴力量,都必须更加理智地在21世纪寻找新的大国之路”———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具有强大的人力资源。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凡不曾培养出真正受到良好教育公民的国家不能称其为泱泱大国。”美国正因为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高等教育系统,才使它获得了信息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大道行思”在获得“大国之路”的明确答案之后,又引导人们开始寻找新的答案的“大国之思”:当今世界,究竟什么样的国家,才称得上是大国?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大国?国家体制、思想人文、软实力和硬实力相结合等等,都可能成为理想的世界大国的途径。

“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没有人能够真正还原历史的岁月,著史和读史的人都免不了当下的情怀和眼光。”(4)《大国崛起》让我们看到世界的过去,带来的是对现实的思考,以严谨的逻辑推理,引导人们在思考中去寻找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力量,寻找属于全人类的文明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