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甘肃如何打造影视戏剧品牌

甘肃如何打造影视戏剧品牌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甘肃如何打造影视戏剧品牌郝相礼影视品牌:甘肃拥有丰富的、具有垄断性质的影视资源,这里古代文化资源博大精深,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丰富多彩,革命文化资源光辉灿烂,现代文化资源五彩缤纷,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汇的独特地貌,文化名山荟萃,集江河源头、大漠戈壁、草原游牧与一体,丰厚的文化资源,神奇的自然景观,是影视制作业发展的天然沃土。

甘肃如何打造影视戏剧品牌

郝相礼

影视品牌:

甘肃拥有丰富的、具有垄断性质的影视资源,这里古代文化资源博大精深,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丰富多彩,革命文化资源光辉灿烂,现代文化资源五彩缤纷,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汇的独特地貌,文化名山荟萃,集江河源头、大漠戈壁、草原游牧与一体,丰厚的文化资源,神奇的自然景观,是影视制作业发展的天然沃土。打造甘肃影视品牌,需要研究、梳理、整合自然景观资源和文化资源,生产影视系列产品。

打造甘肃影视品牌,需要深化体制改革,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业整合,以资本为纽带进行组织机构整合,建立影视集团,通过横向联合,统筹规划,发展影视制作业。鼓励兴办各种形式的影视机构,伸长产业链。放宽市场准入,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影视制作业领域。培育影视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利用高新科学技术,提升影视制作水平,实施影视资源向数字媒体转移,为组合多种产品搭建平台。

打造甘肃影视品牌,需要依托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建设影视基地。创办于1993年的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保持并利用古堡原有的奇特、雄浑、苍凉、悲壮、残旧、衰而不败的景象,突出它的荒凉感、黄土味及原始性、民间性的审美内涵,保留特殊的审美价值,让电影艺术家们在这一片西部风光中发挥他们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镇北堡西部影城拍摄的《牧马人》、《红高梁》、《黄河谣》三部影片获得国际性电影节大奖,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镇北堡西部影城靠“出卖荒凉”起家,靠“出卖荒凉”提高宁夏的知名度,以“荒凉”来吸引电影电视剧组和游客,创造出依托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发展影视制作业、文化旅游产业的成功模式。

西安电影制片厂与陕西蓝田县合作,修建影视城,整个项目的投资规模达到30亿元。影视城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把电影投资生产的全过程同旅游结合起来,将西影影视城建设同西安旅游市场的整体发展相结合。西安旅游市场历史文化太厚重,旅游项目过于单调,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有规模、科技含量高的文化旅游项目,而影视城建设向上规模、上档次、高科技方向努力。每年来西安的游客总数在2000万左右,其中包括国外游客七八十万,有十分之一的人来影视城消费,每年影视城就能接待200万人左右,大约10年就能收回成本。西影项目的主要收益来源于门票和包括吃住行游购等在内的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影视拍摄等所得收入在总收益仅占6%。整个西影影视城项目共由包括综合服务区、中轴景观大道、影视拍摄、旅游产品开发区、丝路之旅别墅区、水上活动区、温泉等13个功能区组成,覆盖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能够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在影视城内容的设计上,按照13个功能区的规划,力求形成完整的消费链条,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不同年龄结构的需求。其中,既有包括吃住行游购等在内的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条以及包括影视生产、影视后产品开发以及围绕影视举行的文化活动等在内的完整的影视产业链条。西影影视城积极引进好莱坞高新技术,在高科技上下功夫。如丝路之旅旅游馆,大量采用高科技打破时空界限,来表现丝绸之路这一丰厚的文化内容。西影影视城建设带动当地土地升值,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甘肃很多地方都曾拍摄过影视剧,但对影视拍摄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利用,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甘肃还有许多地方适宜拍摄影视剧,需要引进拍摄项目,打造产业链。

打造甘肃影视品牌,需要丰富的内容来支撑,对甘肃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进行研究、梳理、整合,生产系列产品。甘肃自然景观资源,可以制作自然景观系列、文化名山系列影视产品。绵延1600公里的丝绸之路两侧,保存着众多的古代佛教石窟,可以制作甘肃石窟艺术系列影视产品。彩陶、简牍、长城,是甘肃优势文化资源,可以制作彩陶文化系列、简牍文化系列、长城文化系列影视产品。甘肃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国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古遗址、古墓葬星罗棋布,可以制作古遗址系列、古墓葬系列影视产品。甘肃古代建筑、古代碑刻,作为珍贵的文化遗存,可以制作古代建筑系列、古代碑刻系列影视产品。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可以制作民族民间文学系列、音乐系列、舞蹈系列、戏曲系列、艺术品系列和民族民间节会系列影视产品。革命文化、现代文化资源,可以制作多种系列影视产品。众多的系列影视产品,无论作为文化的保存,电视播放节目,网络内容,还是市场销售产品,都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制作保存,为多种文化产品的产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演艺品牌:

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甘肃演艺业发展,以改革开放为标志,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30年成绩集中在前17年,后30年有1970年代末、1990年代中前期、进入新世纪几个节点。

1950年代,甘肃话剧《在康布尔草原上》以甘南草原民族团结为题材,进入中南海为中央领导人演出。以此为标志,甘肃话剧推出了一系列话剧,如《在世界屋脊上》、《悲壮的历程》、《滚滚的白龙江》、《风雪祁连山》、《8.26前夜》、《远方青年》、《教育新篇》、《岳飞》,歌剧《红花渠畔》、《月亮湾》、《红色医生》、《二次婚礼》、《向阳川》,秦腔《李秀成》、《善士亭》、《说书阵地》,陇剧《枫洛池》、《草原初春》,京剧《大破天门阵》、《一杆红旗》等。

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解放思想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进程,甘肃演艺产品创作继承优秀传统,反思艺术实践,以夺风气之先的艺术勇气和智慧,敏锐地抓住反映时代主题和甘肃特色的重大题材,创作演出的舞台艺术产品,走出甘肃,走向国内外,为甘肃赢得了很高的荣誉。1979年,在北京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献礼演出活动中,甘肃一举获得话剧《西安事变》、舞剧《丝路花雨》、京剧《南天柱》3个创作一等奖,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这一时期,甘肃创作了陇剧《冤家亲》、《异域知音》、《燕河风波》、《卧牛奔月》、《天下第一鼓》,秦腔《爱情从这里开始》、《海瑞训虎》、《商鞅变法》、《钟馗择婿》、《三老和俩小》、《思补情》、《黄土魂》,眉户剧《万家春》、《喜狗娃烂漫曲》,话剧《白雨》、《一个快乐的苦命人》、《路易·艾黎在山丹》、《抉择》、《黑雾》,歌剧《咫尺天涯》、《魂兮,魂兮》、《阴山下》,京剧《热血》,花儿剧《花海雪冤》,豫剧《风流保姆》、《魂系太阳河》,舞剧《箜篌引》、《塞·顿月顿珠》,儿童剧《早霞》、《渔夫和金鱼》,相声《丝路新貌》,戏剧小品《挂圈圈》等,这批作品的上演,获得国家和省级多项奖励,取得一定的演出效益。

1994年8月,第四届中国艺术节在兰州举办,为迎接这次艺术盛会,甘肃老中青剧作者创作剧本上百部,正式参演剧目8台:话剧《极光》、京剧《夏王悲歌》、秦腔《白花曲》、歌剧《牡丹月里来》、陇剧《莫高圣土》、舞蹈诗《西出阳关》、乐舞《敦煌古乐》和兰州军区的歌剧《阿莱巴郎》。祝贺性演出12台,有话剧《艰难时世》、《凉州会盟》,秦腔《西域情》、《唐太宗嫁女》、《金子、月亮、梦》,豫剧《日月图》等。艺术节之后创作话剧《马背菩提》、《邓小平在江西》、《侯殿禄》,歌剧《红雪》,秦腔《黄土情》、《丹青梦》,陇剧《黑白人生》,京剧《原野》,藏剧《格萨尔王》、《浪萨雯波》,舞剧《悠悠雪羽河》、《苏武牧羊》、《情系万佛峡》,儿童剧《金水车》等,这批作品在演出和评奖中,获得显著成绩。

进入新世纪以来,甘肃戏剧创作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品。以舞剧《大梦敦煌》为代表,方言话剧《兰州老街》、《兰州人家》、《兰州好家》,乐舞《敦煌韵》,秦腔《大河情》,陇剧《官鹅情歌》,杂技剧《敦煌神女》应运而生,还有秦腔《飞将军李广》、《龙源》、《山里红》、《泛金的黄土地》、《石述柱》、《百合花开》、《秦女将军》,京剧《丝路花雨》、《西域星光》、《野天鹅》,陇剧《黄花情》、《周祖公刘》,话剧《康布尔的子孙们》、《天水·一九四九》,豫剧《山月》,舞剧《天马萧萧》,杂技乐舞《西部风情》,舞蹈诗《大漠长河》,主题歌舞伏羲颂》,眉户剧《思源》,相声剧《戏串子》,花儿剧《雾茫茫》,藏剧《江孜风火》,移植秦腔《曹操与杨修》、《牡丹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甘肃新创剧目调演,又推出了一批演艺产品,正在接受市场的检验。

2009年10月,文化部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评选活动揭晓,18台剧目从全国报送的上千台参评剧目中脱颖而出,甘肃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同获优秀保留剧目大奖。在18台优秀保留剧目大奖中,有9台戏剧类剧目、2台话剧、2台舞剧、3台儿童剧,杂技和大型声乐套曲各1台。甘肃舞剧囊括了2台舞剧大奖。文化部对每台获奖剧目给予100万元的资助奖励,旨在推动舞台艺术剧目接受时间和市场检验,鼓励文艺院团实行优秀保留剧目制度,促进艺术创作的持续繁荣。与此同时,甘肃陇剧《官鹅情歌》进入国家舞台精品工程,京剧《丝路花雨》获中国京剧节金奖,秦腔《百合花开》获“五个一工程”奖。

总结分析甘肃演艺产品创作生产60年的历史,给打造甘肃演艺品牌的启示就是必须处理好演艺产品创作生产和演出的几个关系:

首先,认真研究甘肃演艺产品创作与题材选择的关系。甘肃演艺产品60年的发展是以本土题材取胜的,甘肃演艺产品的未来发展和品牌打造仍然面临着题材选择问题。众所周知,演艺产品创作的题材,是由人物的性格和矛盾冲突构成的故事,这个故事反映一定的主题,组成故事的素材叫题材。不是所有的题材都可作为演艺产品题材,构成演艺故事,这就有题材选择的问题。甘肃演艺产品创作一直选择“以敦煌为源流,以丝绸之路为背景,以多民族为特色,以符合当代审美时尚为取向,以面向国内外演出市场为目标”的策略,其中有多重含义,但首先是题材选择问题,这是基础的基础。2002年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以敦煌文化、丝绸之路文化、民族民间文化为重点,建设面向世界,面向全国,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特色文化大省的目标,甘肃还有黄河文化、伏羲文化、彩陶文化、简牍文化、西夏文化等独有文化。敦煌莫高窟、明长城西端嘉峪关城楼是世界文化遗产,甘肃花儿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古文化重要的发祥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地,中国革命的发生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的实现地,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基地,蕴藏着演艺产品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资源。

漫漫丝绸古道两侧,镶嵌着甘肃14个市州,陇东黄土高原是7000多年前早期农耕文化和先周文化发源地,周祖不窋教民稼穑,创造了厚重的农耕文化,《诗经》中的《七月》、《公刘》诗篇写的就是今天的庆阳市。“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董志塬边”,先周农耕文化,适合搞多剧种演艺产品创作,是甘肃演艺产品的题材选择之一。平凉市有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的中国道教第一山——崆峒山及崆峒武术、西王母的传说。崆峒文化、西王母文化,适合搞舞剧,是甘肃演艺产品的题材选择之二。天水是羲皇故里,学术界认为,8000年前的秦安大地湾遗址,就是人文始祖伏羲的活动区域,一卦开天奠定了中华文明。天水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麦积山文化,也适合搞舞剧,是甘肃演艺产品的题材选择之三。陇南市的白马藏族是五胡之一氐人的后裔,陇剧《官鹅情歌》进入国家舞台精品工程,在题材上是以羌、氐两个符号取胜的。白马藏族的年节习俗、采花节、迟哥昼,是具有垄断性的题材,适合搞像《云南印象》那样的原生态歌舞。陇南礼县大堡子山的先秦西垂陵园,与陕西秦始皇兵马俑、雍城陵园、芷阳陵园,统称秦人四大陵园。先秦文化,适合搞戏曲,尤其是陇南高山戏,是甘肃演艺产品题材选择之四。甘南、临夏二州,是藏传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生态地,甘南藏族舞蹈特色鲜明,甘南藏族民歌、藏传佛教音乐都是甘肃演艺产品走向国内外的独有题材。河州花儿、莲花山花儿、洮岷花儿,更是花儿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华所在,甘肃歌剧就是以花儿音乐取胜的。这是甘肃演艺产品的题材选择之五。陇中兰州、定西、白银三市,以彩陶文化、黄河文化为特色,甘肃是彩陶之乡,有马家窑、马厂、半山文化类型,齐家、辛店、寺洼、沙井、四坝文化类型,还有中原仰韶文化类型,定西市临洮县是甘肃彩陶马家窑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类型的发现地和命名地。兰州是高原古城、丝绸之路重镇、黄河九省区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丝路山水名城,黄河水车夏都,《读者》杂志、《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的诞生地,演艺产品创作题材富集,其中,彩陶文化、黄河文化、都市现代文化,适合搞舞剧、话剧、杂技、曲艺等剧种,是甘肃演艺产品的题材选择之六。进入河西走廊,是汉唐丝绸之路的唯一通道,汉武帝设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四郡,据阳关、玉门关两关。敦煌文化、丝绸之路文化、西夏文化,以及汉唐边塞文化、五凉文化,适宜舞剧、话剧、戏曲、杂技、曲艺,是甘肃演艺产品的题材选择之七。甘肃敦煌学、藏学、西夏学、简牍学、历史学和彩陶文化研究成果很多,甘肃长篇小说、报告文学作品很多,为演艺产品创作提供了多种资源,因题材而定创作剧种,是甘肃演艺产品的题材选择之八。只要抓住这八大题材领域,强化多学科合作,努力提高原创力,甘肃演艺产品创作和品牌打造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其次,把握甘肃戏剧产品文化认同与文化差异关系。演艺产品,特别是戏曲,作为农耕时代的产物,属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娱乐形式少的古代和改革开放以前,戏曲是大众艺术。在娱乐形式多元化的当今时代,戏曲成为小众艺术,成为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今天的命运,在于它是一种共时空艺术,就是戏曲演出与观众观看同时进行,怎样把观众请进剧场,就成为一个问题。因此,作为演艺品牌产品,应是文化认同与文化差异结合的产物,文化认同是不同地域、不同国度的观众在观看演出时产生的共鸣。文化差异是观看演出时既喜欢又陌生的状态。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时代,应以不同地域、国度的观众能够接受的方式,生产演艺产品,这样的演艺产品才能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第三,处理甘肃演艺产品创作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关系。我们常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个话只对了一半,应该是只有世界接受的,才是民族的。费孝通说,文化自觉,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他对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解释是深刻而富有远见的。只有不同地域、国度的观众接受了甘肃演艺产品,甘肃演艺产品才有市场,不接受,一切无从谈起。这一点,对于甘肃演艺产品走向国内外至关重要。

第四,提高甘肃演艺产品的知名度与美誉度。甘肃演艺产品不仅要有知名度,而且要有美誉度,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品牌形成的两个要素。在信息社会、传媒社会,信息传播高度发达,但酒香也怕巷子深,茅台酒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就证明了这一点。甘肃演艺产品的品牌无疑是以敦煌舞蹈为代表的优秀剧目。从演艺业发展的角度看,品牌首先是看市场效益,而不是得奖多少。当然,得奖多少和市场效益应该是成正比的,社会效益要靠经济效益去实现。很难想象没有经济效益的演艺产品社会效益很好。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部长欧阳坚在《深化院团改革,振兴演艺产业》一文中说,在深化艺术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形势下,要杜绝“政府是投资主体,领导是基本观众,得奖是最终目标,仓库是最后归宿”的现象。首先应减少国家评奖,不然的话,就是党委、政府、社会团体纷纷设奖,全国各地,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纷纷奔奖,把演艺产品引向领导市场、堂会市场、专家市场、评奖市场,远离演出市场。因此,只有观众交口称赞的演艺产品,才能有美誉度,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

第五,研究探讨甘肃演艺产品创作经典性与时代性的关系。马克思说,希腊神话是人类童年的故事,同时也是高不企及的范本。今天全世界的孔子学院和国内的《论语》研究热,说明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古训。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与古希腊处于同一时期,这是一个呼唤巨人而巨人辈出的时代。如果今天的谁要修改《论语》,就显得没有常识。电视剧《红楼梦》修改后四十回,以失败而告终。这对于我们修改经典演艺产品有所启示。我们只能去研究经典、包装经典、演绎经典,而不要轻意去修改经典,因为经典是时代的产物。

第六,努力实现甘肃演艺产品创作与演艺业发展比翼双飞的良好局面。《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划我国重点发展的九大文化产业,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创意置于九大文化产业之首,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十大文化产业。演艺业是十大文化产业之一,文化系统最大的文化产业是演艺业,演艺产品价值的实现,是看演出效益和演艺业发展。甘肃演艺品牌打造的目标,是甘肃演艺产品能够走向国内外市场,壮大甘肃演艺业。

甘肃演艺品牌打造,必须强化政策保障和工作措施。其中,战略是根本,政策是保障,工作措施是基础,要确立战略,完善政策,强化措施。

其一,确立文化立省战略,为演艺产品生产和品牌打造提供保证。文化战略带有根本性质,广义的文化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狭义的文化包括科技、教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文化遗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些国家和国内省市提出文化立国、文化立省、文化立市战略,正是兼顾了文化的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演艺业是甘肃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要确立文化立省战略,为演艺产品生产和品牌打造提供根本保证。

其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为甘肃演艺产品生产和品牌打造提供保障。演艺业作为甘肃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行业,演艺产品生产和品牌打造是关键,必须有强有力的文化产业政策保障。不仅如此,包括演艺业在内的甘肃文化产业,都必须有文化产业政策保障。甘肃演艺产品生产和品牌打造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悉心培育,才能发展壮大,有关演艺产品生产和品牌打造的政策是重要的保障。

其三,加大演艺产品生产和品牌打造投资力度,打造甘肃系列演艺产品和品牌。演艺行业是高风险行业,投资大,回收慢,在演出市场中有较多的不确定性。甘肃演艺产品生产和品牌打造,必须以商业演出和旅游演出为重点,实施投资多元化,吸收社会资本、民营资本,互利双赢,共同打造以敦煌舞蹈为代表的系列演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争取较大的份额。建议甘肃省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向演艺产品生产和品牌倾斜,加大资助力度,扶持商业演出和旅游演出产品生产和营销。

其四,培养演艺产品生产人才,提高甘肃演艺产品创作的原创力。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省份甘肃,以前是演艺人才“孔雀东南飞”,现在是孔雀麻雀一起飞。留住人才,使用人才,是一个难题。人才是甘肃演艺产品生产和品牌打造的核心资源,剧本创作、导演、表演的技艺是长在人身上的,人走艺空。甘肃演艺产品创作生产面临人才瓶颈和原创力下降的问题,要加大主创人员培养力度,特别是培养使用好现有人才,努力提高甘肃演艺产品创作生产和品牌打造的原创力。

甘肃演艺产品创作生产和品牌打造有厚实的积淀和良好的传统,只要深入开发本土文化资源,强化人才核心资源,面向国内外演出市场,甘肃演艺产品创作生产和品牌打造将乘势而上,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甘肃省文化厅艺研所所长、研究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