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培养目标分析

培养目标分析

时间:2022-04-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此,我们通过研究分析,可以总结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培养目标的几个特点。在全民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用语的今天,具备准确清晰的话语表达能力,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培养目标的最基本要求。

第一节 培养目标分析

在分析研究培养目标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几所院校为其所开设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制订的培养目标:

成都理工大学

本专业培养具有播音与主持专业文化修养和艺术表现能力,且具有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及影视表演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并掌握了现代广播电视高科技传媒手段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以播音与主持为主,集“采、编、演”为一体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可在广播电视传媒部门、其他文化系统以及影视文化传播公司工作,也可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与宣传、公关、广告和文秘有关的传播工作。

陕西师范大学

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语言文学、播音学及艺术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够在广播电台电视台、音像公司、互联网站等部门从事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的专门人才。

四川师范大学

培养德、智、体、歌舞演艺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的艺术与文化修养,掌握广播电视及新闻理论,能够担当电台播音、电视栏目主持人、编辑、记者、策划人等职业的高级专门人才。

天津师范大学

根据广播电视业对未来播音员主持人的要求,培养热爱祖国、恪守职业道德、形象高雅、底蕴丰厚、仪表大方,具有较高水平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技能以及语言学、新闻传播学、文学艺术等多学科知识,能在电台、电视台承担采编播一体化或从事播音主持的专门人才及从事与语言应用相关的播音教学、传播、新闻、公关等行业的通用型人才。

武汉大学

本专业培养具备新闻传播基本理论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功底,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及法规,能从事播音、节目主持、采编、节目制作及其他相关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浙江传媒学院

本专业主要为各级各类广播电台、电视台和影视制作公司及相关单位培养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的复合型应用语言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中国传媒大学

本专业面向广播、影视媒体及相关部门,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播音学、新闻传播学、语言文学及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从事广播电视普通话新闻播音与主持及新闻报道、专题播音与主持、各类节目主持、体育评论解说、双语播音与主持、影视配音及演播,以及播音主持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复合型新闻传播高级专门人才。

综观各个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面向广播电视业,培养以有声语言为工作手段的传播人才。但由于市场需求不同,生源不同,每个院校又有着自己的培养特色。基于此,我们通过研究分析,可以总结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培养目标的几个特点。

一、强化有声语言表达能力

任何一个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院校,都会把有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放在培养目标的核心位置。因为播音主持专业人才所从事的是一个和语言应用紧密相关的工作,有声语言的表达能力直接关系着工作的质量。所以每个学校都会以提高有声语言表达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这其中,包含了三个基本层面的具体要求。

1.准确清晰

所谓准确就是指培养的学生要有准确的话语表达能力;清晰指的是话语应当便于受众接受。

全民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用语的今天,具备准确清晰的话语表达能力,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培养目标的最基本要求。准确包括了两个方面的要求,其一是发音准确,学生应该能讲标准的普通话。按照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1994年10月30日发布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之后,广播电影电视部制定了《关于中央三台实施〈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持证上岗暂行规定〉的意见》,明确提出:省级以上电台、电视台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人员,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一级甲等。(1)因此,能说标准的普通话,是我们教学的最基本目标。其二是用语要准确,这一点在有的院校教学中容易被忽视。

广播电视的发展,促使各种类型的主持人应运而生,个性化成了大家争相追宠的目标。但是如果我们把握不好其中的创作原则,就容易走弯路,最后只能成为“哗众取宠”了。因此,在培养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应当确立一个规范性的原则,一个使用准确规范用语的原则,即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它包括了政策方面的原则,也包括了语言方面的原则,还包括了审美方面的原则。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起准确的用语意识,而不会导致将来在工作中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毫无顾忌,导致传播语言的低俗化倾向。

清晰包含了发音要清晰、语义要清晰两个层面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便于受众接受。

2.圆润动听

对于培养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院校来说,圆润动听也是提高有声语言表达品质的一个具体要求。

圆润动听是基于审美层次意义上对创作主体提出的要求。《中国播音学》中用“字正腔圆”来形容对圆润动听的具体要求,这还只是一个吐字发声的基本层面的问题。其实圆润动听不仅体现在字词上,也体现在句段中,即使在整个篇章里,也有圆润动听的要求。

所谓圆润动听,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如珠如流”。根据汉语语言的音节性表达特点,要求每一个音节的发音要清晰、圆润、动听。在播音学理论中,运用“枣核型”,对吐字发声的方法进行了描述,要求每一个字都要吐得饱满、圆润,就像珍珠一样。光有“珍珠”还不够,还需要把它们串起来。这是对圆润动听的高一层次解读,要求语流光滑自然。要实现语流的圆润动听,除了加强吐字发声的教学训练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对稿件、节目的理解能力,使字与字之间、句子和句子之间的连接更加有机,更加自然。

3.富于变化

人的情感是富于变化的,不同的稿件、不同的节目会激发人们生发出复杂的情感,把这种复杂变化的情感传递出来,是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创作目标。所以,在播音专业教学中提出了“以情带声”的教学要求。经过学习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应当具备根据不同稿件、不同节目进行情感体验的能力,并利用这种情感体验进行二度创作,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最终达到感染受众的目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首要的培养目标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具有全面的有声语言表达能力,这绝不是有的人以为的“播音员只要能说话就可以”。事实上,播音员主持人不但要能说话,还要会说话,说好话,这个“好”字里面就蕴涵了很多学问,也需要从业者付诸大量的艰辛努力。

二、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伦理观念、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新时期的形势,对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社会不停地呼吁“教书育人”,要求高等院校培养德才兼备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于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是培养新时代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创业基础。

有的播音员主持人台上台下“两张皮”;也有的主持人遇到重大新闻事件时,两眼充满着茫然。基于这种情况,锻造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他们正确的伦理观念,使他们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健全的职业敏感度,是所有从事播音主持艺术教育的工作者们的重大使命。

新时期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应该是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能够把这些政治思想理论创造性地用于广播电视创作实践活动中来的高素质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履行我们的职责,成为执政党强有力的舆论宣传工具。

三、培养学识广博、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进入21世纪,随着广播电视的发展,受众审美品位的提高,对节目以及主持人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已有的知识面临着挑战。现在的播音员主持人已经不可能单纯地坐在演播室里,面对话筒、摄像机播读别人写好的现成稿件了。多数情况下,播音员主持人要身兼数职,采编播一体。即使不担任主要的采编任务,也要融入到节目中去,把自己的思想和节目制作者的创作意图融合到一起。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不具备广博的知识,不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是无法适应一线提出的具体要求的。

1.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要应对日新月异节目样态的变化,尽可能最大化地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就需要播音员主持人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不仅知识面要宽,还要有敏锐的新闻敏感性,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闪光点、提炼闪光点,并把它浓缩起来。

中国有句古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以看出我们的老祖先早就意识到这个道理。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对于开拓自我是很有益处的。所以,不论是在人才选拔,还是在日常培养上,加强学生文化底蕴的锻造,是我们的培养目标之一。

2.提高操作能力,实现一专多能

播音主持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行业。在广播电视传播技术手段飞跃发展的今天,节目样态发生了巨大变革,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也随之更加多姿多彩,创作手段是日渐丰富,对主持人的专业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提倡对学生的培养要“一专多能”,努力打造复合型人才。

所谓“一专”有两个层面的含义,首先,是指在创作主体位置上的“专”,播音员主持人是以有声语言为创作手段的实践性人才,因此在这个创作主体位置上,一定要“专”;其次,是指播音员主持人要有自己所擅长的节目,要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而相应的“多能”则是指播音员主持人也应当具备其他基础创作主体的技能和驾驭多种节目的能力。因此,在各高校所制订的培养目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复合型”、“通用型”之类的字眼屡见不鲜。

3.具备理性分析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长久以来,对播音员主持人有一种误解,认为他们“感性有余,理性不足”,言外之意就是指播音员主持人徒有其表,只能念别人写的稿子,思维品质不佳,无法独立思考问题。

而事实上,现在播音员主持人的理性分析能力及思维品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广播电视传播技术手段的变革引发了新闻时效性的革命,许多重大新闻事件都需要播音员主持人在现场就地即时报道。于是,再让别人写稿子,就不适应广播电视发展的实际需要了。越来越多的主持人在实践中开始追求稳定的心理素质和敏捷的临场应变能力,并期望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分析和驾驭能力。而要具备这种能力,就需要有长期的大量积累和严格的训练。

因此,在播音主持专业教育中,提高学生理性分析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培养目标所关注的焦点。

4.要有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

时代的发展,使世界越来越小,各国的文化交流活动也越来越频繁。中国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国度,也在敞开胸怀,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而身居文化传播前沿的广播电视行业,就更肩负着与世界各国友人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每年,我国都要举办国际电视节等文化交流活动,2008年北京又成功举办了奥运会。这些世界性的文化交流活动,都需要平时活跃在屏幕上的播音员主持人粉墨登场,而主持人是否能够操持熟练的外语进行传播交流活动,直接反映着国家的广播电视传媒水平。

因此,播音员主持人就更应该掌握外语交流的能力,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播音员和主持人,能够不带翻译,自己直接用外语进行采访等创作活动。我们预计,将来使用外语进行有声语言创作,将成为播音员主持人的基本素质要求之一。

四、培养学生较强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

广播电视传播活动是一个集体性的创作活动,需要从业者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培养较强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我们反对“个人主义”,尤其对于身居前台的播音员和主持人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播音员主持人是广播电视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桥梁,广大的听众、观众是通过和播音员主持人的交流来接受信息的,所以播音员主持人就成为广播电视传播者的代表和使者,社会地位相对比较高,也容易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人容易产生轻浮思想,容易“飘飘然”。不但在观众面前容易目中无人,在创作团队中也时不时流露出这种思想。

在广播电视传播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工种都是一样重要的,都是相互协作、密切配合的。虽然播音员主持人代表整个广播电视创作团队,在受众的心中熠熠生辉,但是作为从业者来说,心中要不断地警醒自己:自己所做的工作不过是整个流程中的“最后的终端”,没有其他各工种的配合和支持,这个光芒是无法绽放的。因此,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日益引起播音主持专业教育者的关注。

由此可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全方位、多素质的,涉及面广,关注点多。用一句话简单地概括,就是要“德才兼备,一专多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