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扩张的分类

扩张的分类

时间:2022-04-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扩张的分类企业如何扩张,取决于其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包括其所处产业的状况。在两者的关系上,内涵扩张是外延扩张的基础。(三)按照企业扩张的空间分布划分按照企业扩张的空间分布划分,企业扩张有区域性扩张和国际性扩张两类。国际性扩张是指企业超越国界的扩张行为,即从本国走向他国的扩张行为,其关键是企业竞争力。

二、扩张的分类

企业如何扩张,取决于其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包括其所处产业的状况。企业依据自身的经济活动,对产品、技术及人才的控制,以及对市场、环境的反应与预期,进行不同的扩张。

(一)按照企业扩张的主要依靠力量划分

按照企业扩张的主要依靠力量划分,企业扩张有内涵扩张和外延扩张两类。内涵扩张是指主要依赖利润再投入、内部要素的改善或新组合而进行的扩张,其路径是利润再投入、品牌创立和提升、企业创新、资本运行优化等。其中,技术与工艺的创新和新产品的开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外延扩张是指主要依赖生产要素的增加以及其他企业的资源而进行的扩张,其路径主要是投入新的生产要素,兼并、收购其他企业,扩大资本市场融资和产权交易。在两者的关系上,内涵扩张是外延扩张的基础。

(二)按照企业生产经营产品种类的集中程度划分

按照企业生产经营产品种类的集中程度划分,企业扩张有专业化扩张和多角化扩张两类。专业化扩张是指企业集中生产经营某种产品而进行的扩张,其路径是集中生产经营单一产品追求规模经济效应,也可以通过纵向并购和横向并购等形式进行扩张。技术创新是使企业专业化经营具有持久性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多角化扩张是指企业生产经营不同的产品而进行的扩张,其路径主要是生产经营多种产品、追求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也可以通过混合并购进行多角化的外部扩张。其中,增强产品的技术关联性是关键。

(三)按照企业扩张的空间分布划分

按照企业扩张的空间分布划分,企业扩张有区域性扩张和国际性扩张两类。区域性扩张是指企业跨越区域进行的扩张,即企业从本埠走向其他区域的扩张行为,其关键是企业竞争力。不同区域的经济、技术、市场等的不平衡性,增加了区域性扩张的“势能”。国际性扩张是指企业超越国界的扩张行为,即从本国走向他国的扩张行为,其关键是企业竞争力。不同国家的经济、技术和市场等的不平衡性,为国际性扩张创造了重要的外部条件。

【注释】

[1]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1723年出生于苏格兰,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巨著《国家康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全面地总结了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主要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地吸收了包括重农主义在内的许多重要的经济理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描述,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该书也因此成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奠基之作。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因此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2]艾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1842年出生于英格兰。186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数学学院,从1885年开始担任剑桥大学第一任经济学讲座教授,直到1908年退休。其代表作《经济学原理》被看做是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等齐名的划时代著作,是对古典经济学的继续和发展。因此,马歇尔被称作“新古典学派”的奠基者和主要代表。

[3]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Coase,1910—),1910年出生于伦敦,1932年和1951年分别获伦敦大学学士和博士学位。他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于1937年发表的著名论文《企业的性质》,被公认为现代企业理论的开山之作。他提出和研究了生产的制度结构问题,提出了“交易成本”概念和“科斯定律”,揭示并澄清了经济制度结构和函数中交易费用和产权的重要性,创立了新制度经济学。

[4]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v Williamson,1932—),1932年出生于美国,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1960年获斯坦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63年获卡内基-德梅隆大学经济学哲学博士学位。威廉姆森是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创始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命名者。

[5]〔美〕赫伯特·西蒙:《管理行为———管理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杨砾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6]沉没成本又称沉落成本、沉入成本、旁置成本,是管理会计学中的一个术语,主要用于项目的投资决策,指企业进入市场所投入的成本,当企业退出该市场时不能收回的那部分。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的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沉没成本。他说:“假如你花7美元买了一张电影票,你怀疑这个电影是否值7美元。看了半个小时后,你最担心的事被证实了:影片糟透了。你应该离开影院吗?在做这个决定时,你应当忽视那7美元。它是沉没成本,无论你离开影院与否,钱都不会再收回。”

[7]伊迪丝·彭罗斯(Edith Penrose),著名经济学家,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英籍女教授,企业内在成长理论和个体进化经济学研究的先驱者。主要著作有《企业成长理论》。

[8]〔英〕伊迪丝·彭罗斯:《企业成长理论》,赵晓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78页。

[9]〔英〕伊迪丝·彭罗斯:《企业成长理论》,赵晓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80页。

[10]〔英〕伊迪丝·彭罗斯:《企业成长理论》,赵晓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16页。

[11]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Alfred Dupont Chandler,1918- 2007),美国著名企业史教授。1918年出生于美国特拉华州,“二战”期间,他从哈佛大学本科毕业后,在海军服役5年。1952年在哈佛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随后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和霍普金斯大学,1971年被哈佛商学院聘为企业史教授,在那里工作直至近80岁退休。主要著作有:《战略与结构:美国工业企业史的若干篇章》、《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该书获得1978年普利策历史奖)、《规模与范围: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等。

[12]〔美〕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规模与范围: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张逸人等译,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